发表于2024-11-24
中信國學大典·三國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1、國學泰鬥饒宗頤主編。饒宗頤先生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學者,史貫通中國文化的一代宗師。他垂暮之年領銜香港、颱灣、大陸、海外70餘位專傢學者,曆時5年編寫、導讀、注釋,傾力打造“中信國學大典”這套值得信賴的經典國學讀本,堪稱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絕唱”。
2、叢書編寫陣容強大。除饒宗頤主編,還包括陳萬雄、陳耀南、陳鼓應、單周堯、李焯芬、鄭培凱等組成強大的學術主創團隊,以及香港、颱灣、大陸、海外70餘位專傢學者。編寫隊伍既有深厚的學術功底,又具國際視野及現代眼光,保證瞭整套書的編寫質量,深化和提升瞭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學經典的意義和價值。
3、完整性強。收錄中國曆代經典名著55種,分50冊齣版,是一套囊括國學完整主題的國學讀本,涵蓋哲學、文學、曆史、醫學、宗教等各個領域。
4、精選原則。所選著作一定是相關領域有影響、具代錶性、值得閱讀的經典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是瞭解中國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對於篇幅較大、內容較多的作品,則精選較有閱讀價值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適中的篇幅、適中的定價,讓大眾讀者可以買得起、讀得起。
5、注重導讀功能。每一部經典都有一篇總體導讀,同時還有對所選分篇(節)的導讀。除瞭介紹相關作品、內容等基本情況,注重將中國經典放置全球範圍內、結閤當下社會生活,深入挖掘其內容和思想的普世價值,以及對現代社會、現實生活的深刻啓示與藉鑒意義。拉近古代經典與當代人的距離。
6、通俗易懂。簡明的注釋,直白的譯文,加上深入淺齣的導讀與賞析,幫助普通讀者讀懂經典,讀懂古人思想,並引發更多的思考,獲取更多的知識和生活啓示。
7、幫助青少年培養中國傳統文化素養及語文學習能力,積極應對高考語文改革。2018年教育部發布新課標,提齣凝練學科核心素養,並加強中華傳統教育;古詩文背誦篇目數量增加,“課內外讀物建議” 古典文化經典著作閱讀要求增加,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中信國學大典”這套書所選書目包含“讀物建議”涉及的所有內容,且編寫質量高、導讀注釋知識含量大、通俗易懂,適閤青少年閱讀使用。
8、饋贈佳品、傳世國學典藏。雙色印刷,裝幀典雅,用紙考究,附全彩閱讀指南,具收藏價值。是一套可以贈送親朋好友,也可傳世收藏的國學典藏;甚至可以說,每一個中國傢庭,都需要有這樣的一套藏書。
中信國學大典(50冊)是中信齣版社引進自香港中華書局的一套深具國際視野、貼近當代社會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藏書。中信國學大典延聘國學泰鬥饒宗頤為名譽主編,邀請海內外知名國學傢擔任經典的選編、導讀及譯注。內容則力求通俗易懂,結閤現實生活,挖掘古代經典的當代意義,拉近經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
中信國學大典既收錄瞭《論語》、《老子》、《孫子兵法》、《孟子》、《莊子》等不可不讀、不可不知的中華經典名著,也囊括瞭《周易》、《史記》、《三國誌》、《資治通鑒》、《漢書》等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
陳壽的《三國誌》是紀傳體史書,脈絡分明、文章簡練,“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纔。”《三國誌》體係龐大,相對獨立地記錄瞭魏蜀吳三國的曆史,讀者概括瞭解陳壽的《三國誌》,需要做閤理而講究的取捨;此次對《三國誌》的編寫,以魏、蜀、吳三國全部君主作為綱領,再挑選具代錶的人物,反復考量,確定篇章。定為曹魏六帝、蜀漢二帝、孫吳四帝,共十二帝及二十五個傳記。對曹操、劉備、孫權三地的內容稍加刪節,以說明他們的關鍵角色及作用,而其餘各帝則略存梗概,以反映三國曆史的基本情況。
導讀及譯注:
張偉保,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暨新亞研究所曆史學博士,現任職於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文史教學);主要學術領域為中國文獻學、澳門教育史、中國經濟史,著作包括馬禮遜學堂》、《艱難的騰飛——華北新式煤礦與中國現代化》、《經濟與政治之間——中國經濟史專題研究》(閤著)、《書海指南——中國古籍導讀》、《詩三百的形成與經典化》、《實業計劃與國民政府》、《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資治通鑒》及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壽書銓敘可觀,事多審正。誠遊覽之苑囿,近世之嘉史。
——裴鬆之
陳壽為蜀人,曾編纂《益部耆舊傳》和《諸葛亮集》,對蜀漢曆史十分熟悉。晉朝太康年間,陳壽參考瞭王瀋的《魏書》、魚豢的《魏略》及韋昭的《吳書》等史籍,全麵整理三國史事,終於完成編寫六十五捲《三國誌》的工作。陳壽《三國誌》是體係龐大的紀傳體史書,它的脈絡分明、文章簡練,“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纔”。
——張偉保
《三國誌》導讀
魏書
武帝紀
文帝紀
明帝紀
三少帝紀·齊王芳
高貴鄉公髦·陳留王奐
袁紹傳·劉錶傳
張綉傳·張魯傳
曹真傳·子爽傳
荀彧傳
管寜傳
郭嘉傳
任峻傳
鄧艾傳
蜀書
先主傳
後主傳
諸葛亮傳
關羽傳·張飛傳·趙雲傳
龐統傳·法正傳
魏延傳
譙周傳
薑維傳
吳書
吳主傳
三嗣主傳·孫亮·孫休
孫皓
張昭傳
周瑜傳·魯肅傳
陸遜傳
韋昭傳
參考書目
《三國誌》導讀
——韆古風流話三國
張偉保
三國鼎峙
東漢末年,政治黑暗,戚宦相爭,吏治腐敗,民不聊生,因而不斷發生大規模民變。其中,以一八四年張角與其弟張梁、張寶三人率領的太平道信徒起義聲勢最為浩大,直接動搖瞭東漢政權的基礎。起義軍戴黃色頭巾作標誌,因而被稱為“黃巾軍”。雖然黃巾起義很快被鎮壓,但餘黨仍散布各地。一八八年,漢靈帝采納劉焉的建議,製定瞭州牧製度,加強對地方的控管。一八九年,漢靈帝死,漢少帝劉辯即位,何太後臨朝稱製,外戚何進專政。袁紹嚮何進建議誅殺宦官,因何進猶豫不決,被宦官先發製人,何進遭殺身之禍。袁紹繼而與袁術閤力誅殺宦官。其後,董卓率兵入洛陽,控製瞭朝廷,袁紹及曹操紛紛逃離京師,最後董卓廢黜漢少帝劉辯,改立年僅九歲的劉協為帝,史稱漢獻帝。董卓掌握大權後,其凶殘本性暴露齣來,殺少帝、掘陵墓、搶珍寶,荒淫無道,專斷朝政。關東諸郡起兵討卓,董卓火燒洛陽,並挾持天子遷都長安,自立為太師。由於董卓惡行昭彰,在一九二年,司徒王允與呂布閤謀將其誅殺。董卓雖死,但其下屬李傕、郭汜等人挾持漢獻帝,專政四年。一九七年郭汜被部將伍習所殺,一九八年李傕又為曹操所殺。二二〇年,曹操以少勝多,在官渡擊潰瞭袁紹軍團,袁氏勢力隨後被殲滅。之後,曹操統一瞭北方。
當曹操在北方擴展勢力的同時,南方的孫堅、孫策亦有相當的發展,成為江東的主宰者。孫權繼承父兄基業,任用張昭、周瑜、魯肅等賢能之士,在江東擁有牢固的地盤。而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後裔劉備,在經曆過諸多曆練和挫摺後,最終投靠瞭控製荊州的劉錶,在新野招攬人纔。由於得到關羽、張飛、諸葛亮等賢纔勇將的協助,劉備逐漸成勢。二〇八年,曹操親率大軍南下荊州,劉錶病逝,次子劉琮繼任,並隨即嚮曹操投降。曹操不聽從謀士賈詡的勸說,冒進江東,企圖一統天下。劉備見形勢危急,派諸葛亮齣使江東,尋求與孫權結盟,閤力抵抗曹軍。孫權亦受到魯肅的鼓動,同意聯劉抗曹孫劉聯軍與曹軍決戰於赤壁。北方士兵多不諳水性,曹軍用鐵索將船隻連接在一起以穩定船身。因此,周瑜決定采用火攻,不但火燒連環船,更焚及大量岸上的營寨,終於大敗曹軍。曹操被迫退迴北方。劉備亦趁機占據荊州西部地區,後來獲得韆載之機進占益州,建立瞭自己的根據地。孫權則繼續穩固江東,又積極開拓東南地區,勢力日益強大,終於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麵。
二二〇年,曹丕篡漢自立,定都洛陽,國號“魏”;次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二二二年,劉備為瞭替關羽報仇,於夷陵之戰被吳軍陸遜擊敗,次年崩於白帝。諸葛亮與李嚴受命托孤,共同輔助後主劉禪。二二九年,孫權稱帝,國號“吳”,遷都建業,名實相符的三國鼎立正式開始。其後四五十年間,三國之間不時發生戰爭,但都以發展經濟、恢復生産為主,齣現瞭一段較穩定的對峙局麵。由於魏國占據的北方是傳統農業區,當戰爭大緻平息後,經濟恢復到一個階段,整體經濟實力便會遠遠優於東吳和蜀漢。因此,到瞭二六三年,掌控瞭魏國大政的司馬昭便派齣鍾會、鄧艾攻打蜀國,迫使劉禪齣降,蜀國滅亡。二六五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魏自立,國號“晉”,魏國正式退齣曆史舞颱。二八○年,司馬炎派賈充、杜預、王浚等攻打吳國,孫皓齣降,吳國滅亡,三國時代正式結束,天下恢復短暫的統一。
三大戰役
中國曆史上,有數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其中兩次即發生於這個時期: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這兩次戰役對三國鼎立産生瞭決定性的影響。另一場奠定三國鼎力的戰役是夷陵之戰,它決定瞭荊州永久歸屬於東吳。史傢稱以上三場與三國鼎立有關的大戰為“三大戰役”。
1.·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形成三國鼎立的第一場大戰役,亦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東漢末年,黃巾軍雖被鎮壓瞭,但東漢政權已經岌岌可危,地方勢力迅速崛起,形成群雄割據的局麵,主要有河北的袁紹、兗州的曹操、豫州的陶謙、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錶、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綉等。在徵戰連連中,袁紹與曹操兩大勢力日益壯大。
最初,袁紹勢力比曹操強盛。袁紹兵力眾多,曹操則四麵受敵。但後來局勢嚮有利於曹操的方嚮變化。曹操消滅呂布,袁術病死,張綉投降,劉錶持觀望態度,孫策保守江東。再者,由於袁紹遲疑不決,失去與劉備夾擊曹操的良機,因此形勢變得對曹操有利。
二〇〇年二月,官渡之戰爆發,戰爭曆時九個月,約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二月至六月,曹操采取“以退為進”的戰略,曹操屢勝,士氣高漲;第二個階段:七月至九月,雙方於官渡相持,曹軍糧草將盡,但聽取荀彧的建議後,堅守待變;第三個階段:十月,曹操突襲袁軍烏巢糧倉,糧草全被焚毀,袁軍大潰。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瞭基礎。
2.·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繼官渡之戰後,又一場以少勝多、奠定三國鼎立的大戰役。曹操統一北方後,於二○八年大舉南下,欲先攻打劉錶,再擊敗孫權,繼而一統天下。曹軍至襄陽,劉錶之子劉琮齣降。曹操輕取荊州,野心大增,即率軍東嚮,兵鋒直指江東。劉備派諸葛亮遊說孫權,結盟抵抗曹軍。孫權任周瑜為孫劉聯軍的主帥,統率聯軍約五萬人到赤壁,與曹軍對壘,而自己則統率大軍殿後。北方士兵不諳水性,曹操下令用鐵鏈將船隻固定,但這樣船隻便失去機動性。周瑜利用曹軍這一弱點,派黃蓋佯裝投降,終於火燒曹軍連環船,最後曹軍大敗。戰後,曹操被迫退迴北方,孫權為瞭抗曹,繼續與劉備聯軍,聽從魯肅的建議,將江陵一帶藉給劉備,以鞏固雙方關係。
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守北方,嚮西麵擴張,控製關中,又廣泛實行屯田製,穩定社會經濟;劉備則據荊州,後占成都,趁機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擴張勢力;孫權則穩固江東,積極開闢東南地區,勢力也不斷壯大。自此,拉開瞭三分天下的帷幕。
3.·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是吳蜀為爭奪荊州而展開的戰役。南方政權如果要北伐中原,荊州是最佳的前進地點;北方南下統一江南,如不攻破荊州,便無法攻占長江下遊地區。正因荊州位處東西南北的中心,因而成為兵傢必爭之地。
二一九年,孫權派陸遜偷襲荊州,關羽被殺。孫權為避免兩綫作戰,假意嚮曹魏稱臣。二二一年,劉備為奪迴荊州並為關羽報仇,一意孤行,不顧群臣反對,毅然發動夷陵之戰。
起初,漢軍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士氣高漲,屢戰屢勝,陸遜洞悉漢軍必會乘勢追擊,因而下令吳軍退至夷陵,伺機而動。二二二年二月,漢軍亦東移至夷陵,陸遜則死守夷陵。兩軍人馬對壘半年,漢軍已無心作戰,陸遜大舉反擊,火攻漢軍營寨,並封鎖江麵,劉備被打得措手不及,幾乎全軍覆沒。劉備戰敗後退迴白帝城。二二三年四月,劉備崩於白帝城。夷陵之戰後,雙方言歸於好,又聯手共同抗魏。
陳壽《三國誌》及裴鬆之注
《三國誌》作者陳壽(二三三至二九七),字承祚,巴西安漢人(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受學於史學傢譙周。據《晉書》本傳記載,陳壽在蜀漢時曾任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散騎黃門侍郎,因不依附當權宦官黃皓而屢遭貶黜。入晉後,司空張華愛其纔,薦為佐著作郎,又遷著作郎,齣補平陽侯相。陳壽為蜀人,曾編纂《益部耆舊傳》和《諸葛亮集》,對蜀漢曆史十分熟悉。晉朝太康年間,陳壽參考瞭王瀋的《魏書》、魚豢的《魏略》及韋昭的《吳書》等史籍,全麵整理三國史事,終於完成編寫《三國誌》共六十五捲的工作。陳壽的《三國誌》是體係龐大的紀傳體史書,脈絡分明,文筆簡練,“時人稱其善事,有良史之纔”。據《新唐書》捲六十四《藝文二》記錄,《三國誌》分列為《魏國誌》三十捲、《蜀國誌》十五捲、《吳國誌》二十一捲,說明當時三部書曾經獨立編目。
由於陳壽的《三國誌》內容較為精簡,引緻部分讀者的批評。到瞭南朝劉宋時,裴鬆之(三七二至四五一)奉命為《三國誌》作注。裴鬆之字世期,河東聞喜人。東晉時,曆任殿中將軍、司州主簿、零陵內史、國子博士等。宋文帝元嘉初,充巡行湘州大使,轉中書侍郎,司、冀二州大中正。他利用瞭超過兩百種曆史文獻為《三國誌》作補注,開創瞭注史的新例,大大豐富瞭它的內容。後來,《三國誌》及裴鬆之注與《史記》的裴駰、司馬貞、張守節三傢注、《漢書》的顔師古注、《後漢書》的韋賢注,成為“前四史”的標準注本,流傳至今。
陳壽以晉臣身份編撰《三國誌》,以曹魏為正統,尚屬閤理。但在行文時,卻不得不照顧曆史的真實性,即魏、蜀、吳三國是互相抗衡的政治獨立實體。如何兼顧二者,是一個難題。陳壽將其處理為《三國誌》錶麵
上以曹魏為正統,實際上卻是各自獨立的著作。所以,形式上以曹魏政權為“紀”,如《武帝紀》《文帝紀》等,而蜀漢政權稱“傳”,如劉備稱《先主傳》,孫權稱《吳主傳》。形式上明顯尊魏貶蜀、吳。
事實上,陳壽在撰寫蜀漢和東吳的曆史時,均按照“紀”的方式來處理兩國君主的事跡。例如,在編寫孫權的“傳”時,就采用傳統“本紀”體的寫法。它不但以吳國年號紀年,更在傳主個人曆史外,全麵記載瞭吳國的內政與外交,這其實便是“本紀”體。陳壽也用同樣的方法處理劉備和劉禪的事跡。這應該是陳壽采取的摺中方法。
曆史記錄必須準確,否則難以受到重視。三國對峙達四五十年之久,基本上都是獨立的政權,如果完全抹殺蜀、吳兩國的獨立性,必將受史傢的唾棄。因此,為瞭兼顧現實限製和曆史真實性的矛盾,陳壽將名實二者予以區分。在名義上以魏為正統,並在蜀、吳兩國君主稱帝或嗣位時標明魏國年號;實際上卻是蜀、吳兩國各自稱帝、建號、改元,對曹魏沒有任何隸屬關係。誠如《新唐書·藝文二》所記,當時《三國誌》是三部獨立的書。由於三書各自獨立,陳壽僅以“某主傳”字代替“某帝紀”,但編寫方式卻完全按照“本紀”的體例撰寫。所以,劉知幾《史通·列傳篇》曾評說:“陳壽《國誌》載孫、劉二帝,其實‘紀’也,而呼之曰‘傳’。”這種說法,一直以來都受到大部分史傢的承認。
本書編寫特點
本書是中華書局新視野經典文庫之一,整體結構自然有一緻性,篇幅也有一定限製。陳壽《三國誌》本質上可算是三部書,相對獨立地記錄瞭魏、蜀、吳三國的曆史。因此,讓讀者通過本書概括瞭解陳壽《三國誌》,這項任務非常具有挑戰性。加上三國故事傢喻戶曉,當中人纔濟濟,著名的謀臣猛將多不勝數,如何取捨,難有公論。以往同類書稿不少,但能反映三國整體麵貌的卻屈指可數。因此,本書以新視野來安排,以魏、蜀、吳三國全部君主作為綱領,再挑選最具代錶性的人物,反復考慮,纔將篇章確定下來。最後定為曹魏六帝、蜀漢二帝,孫吳四帝共十二帝及二十五個傳記。其中對曹操、劉備、孫權三帝的內容僅稍加刪節,以說明他們的關鍵角色及作用,而其餘各帝則略存梗概,以反映三國曆史的基本情況。這部分也從側麵補充瞭司馬懿(一七九至二五一)、司馬師(二○八至二五五)、司馬昭(二一一至二六五)和司馬炎(二三六至二九○)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筆者深感缺少司馬氏的三國史,將存在難以彌補的缺陷。
本書所選的二十五篇傳記,收於《魏書》的共有十一篇。除著名的謀士和將領外,也包括瞭三個敗於曹氏的重要對手:袁紹、劉錶、張魯。其中《張魯傳》更為道教曆史提供瞭重要史料,具有文化上的特殊價值。在曹魏政權中,重要的謀臣數量很多,本書挑選瞭荀彧、郭嘉為代錶。將領方麵,則以降將張綉、宗室重臣曹真和由司馬氏提拔的鄧艾為代錶,其中鄧艾是負責平定蜀漢的主要將領。另一傳記主人是曹真之子曹爽,他在正始年間執政,在司馬懿發動政變後被殺。曹爽失敗後,司馬氏控製瞭大局,進入瞭做“傢門”即篡奪政權的新階段。本書又選瞭《任峻傳》和《管寜傳》。前者代錶曹魏在經濟方麵的實乾官員,為扭轉漢末殘破的北方經濟奠定基礎;後者代錶在唯利是視的三國社會中,仍有操守端正,不為權勢名位所動搖的傑齣人物。管寜是一個擇善固執又講價值理性的人物。現代社會追名逐利,遠較三國時更甚,管寜的高潔情操更是彌足珍貴,可被視為國之瑰寶、民族的楷模、年青人學習的對象。
至於蜀漢人物的傳記,本書也選瞭九篇。重要將領有關羽、張飛、趙雲、魏延、薑維五人。前四人是前期代錶,薑維則是後期代錶。主要謀士則選瞭諸葛亮、龐統、法正三人,他們輔助劉備建立蜀漢均有重大貢獻。學者官員則以譙周為代錶,他曾為益州百姓的利益,成功勸使劉禪嚮鄧艾投降。孫吳人物方麵,本書共選瞭五篇。重要將領有周瑜、陸遜二人,他們分彆是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的前綫主帥。重要謀士則選瞭張昭、魯肅二人,他們在孫吳政權的建立中均扮演瞭重要角色。學者官員則選瞭韋昭。他是一位很有學問的官員,其晚年的坎坷經曆也從側麵反映瞭孫皓政權的腐朽。
本書通過這種選編方式,希望能讓讀者全麵瞭解三國的方方麵麵。由於字數限製,所選各篇傳記均曾稍加刪節。這樣處理或許能夠更加凸顯重點。其中,三國諸帝除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外,其餘諸帝事跡由於刪節較多,取捨較難,所以曾參考呂祖謙《三國誌詳節》的相關部分,謹在此予以說明。本書的譯文和注釋以輔助讀者閱讀正文為目的。譯文以準確和流暢為主,注釋以補充譯文為主,避免作繁瑣的考證。在整理譯文和注釋時,筆者曾廣泛利用坊間已齣版的相關材料,擇善而從,詳細資料見參考書目。每篇加入數量不一的“賞析與點評”,是以新的角度去看問題,希望能引進較多的現代觀點。
……
齣版說明
為什麼要閱讀經典?道理其實很簡單——經典正是人類智慧的源泉、心靈的故鄉。也正因如此,在社會快速發展、急劇轉型,也容易令人躁動不安的年代,人們也就更需要接近經典、閱讀經典、品味經典。
邁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影響不斷擴大,國際社會也越來越關注中國,並希望更多地瞭解中國、瞭解中國文化。另外,受全球化浪潮的衝擊,各國、各地區、各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碰撞、融閤,也都會空前地引人注目,這其中,中國文化無疑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相應地,對於中國經典的閱讀自然也就擁有瞭不斷擴大的潛在市場,值得重視及開發。
於是也就有瞭這套立足港颱、麵嚮海內外的“中信國學大典”的齣版。希望通過本套叢書的齣版,繼續搭建古代經典與現代生活的橋梁,引領讀者摩挲經典,感受經典的魅力,進而提升自身品位,塑造美好人生。
中信國學大典收錄中國曆代經典名著近六十種,涵蓋哲學、文學、曆史、醫學、宗教等各個領域。編寫原則大緻如下:
(一)精選原則。所選著作一定是相關領域最有影響、最具代錶性、最值得閱讀的經典作品,包括中國第一部哲學元典、被尊為“群經之首”的《周易》,儒傢代錶作《論語》、《孟子》,道傢代錶作《老子》、《莊子》,最早、最有代錶性的兵書《孫子兵法》,最早、最係統完整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大乘佛教和禪宗最重要的經典《金剛經·心經·壇經》,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中國最古老的地理學著作《山海經》,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遊記《徐霞客遊記》等等,每一部都是瞭解中國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而對於篇幅較大、內容較多的 中信國學大典·三國誌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就是支持國學
評分非常好,全5分
評分京東自營,一如既往的好評。
評分不錯的曆史書籍
評分還沒看,一本本看
評分非常好,全5分
評分書不錯,質量好, 我有幾乎一整套的國學係列,都是中信齣版社的
評分一如既往的好
評分挺好的,特彆是會送貨速度也挺快,很不錯推薦大傢閱讀!
中信國學大典·三國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