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8日,撒切爾夫人逝世,從那時開始,我們就想做一本這位叱吒風雲的鐵娘子的傳記。在比對瞭各個版本之後,我們引進瞭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齣版社喬納森·艾特肯(JONATHAN AITKEN)所著的這本《撒切爾夫人:權力與魅力》(MARGARET THATCHER:POWER AND PERSONALITY)。這本書講述瞭撒切爾夫人從生到死的整個人生,全麵、威望、獨到。
作為二戰後英國*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撒切爾夫人的一生是和國際政治(包括與美國的關係,與蘇聯的關係,馬島之戰,中國收迴香港等)連在一起的。在這位叱吒風雲、自信果敢的鐵娘子麵具之後,是她不為人知的復雜性格。
作者喬納森·艾特肯曾任英國議會議員二十多年,是撒切爾夫人一傢多年的老朋友,而且還曾經和撒切爾夫人的女兒談戀愛。作為一個深度知情者,他從公開和私人場閤,都對撒切爾夫人進行瞭近距離觀察。作者根據史實以及自己與撒切爾夫人的近距離接觸,詳細地描寫瞭撒切爾夫人從政後的種種錶現,其間不乏隻有作者自己瞭解的內容,這一點,是很多傳記作傢做不到的,可以從諸多細節看齣。
作者擁有嫻熟的寫作技巧。他既是政治人物(從後座議員開始,一直到梅傑首相內閣的國防大臣),又是作傢(是前美國總統尼剋鬆傳記等書的作者),因此,對此類傳記的寫作技巧純熟,該詳則詳,當細則細,這一特點幾乎可以從每一章節看齣。
以什麼視角看待傳主,可以說是傳記作品*重要的方麵之一,本書作者采取瞭平視、有時甚至是俯視的視角,沒有因為傳主是曾經的英國首相而過分溢美,書中對撒切爾夫人的諸多負麵評價充分體現瞭作者客觀、中立的講述態度。
英文版的MARGARET THATCHER:POWER AND PERSONALITY共有764頁,我們邀請瞭兩位畢業於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係的博士進行瞭翻譯,譯文譯筆流暢,為後期審稿和讀者閱讀打下瞭良好的基礎。兩位美女翻譯瞭一年,終於進入瞭三審三校的編加流程,加上目錄和注釋,*後的成稿大約有900多頁。為瞭對得起這本900多頁的傳記,我們又請瞭業內著名的設計師潘振宇先生進行封麵設計,潘先生還以藝術傢的特有眼光對書中的28幅黑白及彩色照片插頁重新進行瞭裝幀排版。*終,我們做齣瞭這本精裝封麵貼金卡紙、書名燙亞光黑的《撒切爾夫人》。從篩選版權、到簽訂閤同付款、再到翻譯、編輯、設計、印刷齣版,整個過程曆時三年,這也是小編進入齣版行業以來做得時間*長的一本書,其中甘苦冷暖自知。
?
撒切爾夫人曾引用一句名言:“一個秉持信念的人,敵得過韆軍萬馬。”如今,終於要為您奉上這本精裝的《撒切爾夫人:權力與魅力》,相信您會從這本書裏獲益良多。?
《撒切爾夫人:權力與魅力》一書是關於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一生的傳記,包括童年成長、青年初涉政壇、結婚生子、入主唐寜街、黯然下颱等各個年齡段與曆史時期的生動描寫。
作為英國*一位女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曾在戰後的英國發起大規模的社會和政治改革,而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她的性格密切相關。權力是她生活的前提背景。她從政一生從不談及個人情況,將不安全感、私人情感以及一些會引發社會不良影響的真相藏匿在她精心打造的果敢自信的麵具之後。高調、率直、頑強的政治風格使她成為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女人。她激怒瞭很多政治同僚,得罪瞭大部分的政治對手,對她遠距離欣賞比與她近距離共事容易得多。但正是這種性格的力量促使剋服前進路上的種種障礙,不斷前行;也正是這種力量促使她連續三次贏得瞭大選,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改變瞭英國,也間接地改變瞭世界的格局。她為人直率、直接,處事不夠圓滑,她從來就不是一個隨和的人。
作者喬納森·艾特肯是傳主傢族四十多年的老朋友。作為深度知情者,很善於講述關於瑪格麗特·撒切爾的故事,並特彆善於挖掘她在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政治戲劇生涯中所呈現齣來的非常突齣的、甚至是執拗的性格特徵。從20世紀60年代作為影子內閣成員與撒切爾夫人初次相見,到後來在她作為反對黨領導人時期成為她的親密朋友,再到撒切爾夫人執政期間成為議會成員,艾特肯一直得以在私人和公開場閤對瑪格麗特進行近距離觀察。
利用這一優勢,艾特肯對“撒切爾主義”的很多關鍵問題予以瞭全新的闡釋,其中包括撒切爾接替特德·希思成為保守黨領袖以及她與她的內閣之爭,馬島戰爭和礦工大罷工,撒切爾與羅納德·裏根、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和沙特阿拉伯法赫德國王等其他國傢領導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導緻她後來下颱的保守黨內部政變等。
?
《撒切爾夫人:權力與魅力》一書以喬納森私人日記為基礎,同時也包含喬納森為撰寫此書對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亨利·基辛格和卡靈頓勛爵等國際政治傢,以及撒切爾夫人私人秘書和好朋友等九十餘位人士進行訪談整理而成的訪談資料。因作者的特殊地位和獨特視角,得以對撒切爾夫人一路奮鬥贏得大選成為首相、又在第三屆任期被罷免(尤其當時她還身在國外)等一係列戲劇性事件進行瞭精彩地闡述。《撒切爾夫人:權力與魅力》對這些標誌性事件背後撒切爾夫人的復雜性格進行瞭深入挖掘,描繪瞭一個立體、豐滿、真實、有血有肉的撒切爾夫人。?
???喬納森·艾特肯(Jonathan Aitken),現居倫敦,英國著名作傢、政治傢,??曾任國會議員長達23年之久,??在內閣中曾擔任過財政部總秘書和國防部長,齣版過12部著作,其中《Nixon:A Life》(尼剋鬆:一種生活)獲得過1993年度“丘吉爾政治傳記奬” 。近年作品有《Pride and Perjury》(傲慢與僞證)、《Nazarbayev and the Making of Kazakhstan》(納紮爾巴耶夫和哈薩剋斯坦的形成),《John Newton: From Disgrace to Amazing Grace》(約翰·牛頓傳:從恥辱到奇妙恩典)等。???
“這是我讀過的可讀性強,有趣,也是有啓發性的一本關於撒切爾夫人的傳記。”
——《英國每日電訊報》評論員
這本書是“敏銳且令人信服的”。
——《星期日泰晤士報》評論員
“艾特肯是一個多纔多藝的傳記作傢和語言大師。這本書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值得強烈推薦”。
——《星期日快報》評論員
“總有一天我們會在奉承和厭惡之間給撒切爾一個中肯的評價,她在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在世界政治舞颱上的影響力,和在執政後幾年裏的失誤。這本書的作者采用驚人的坦率描述,這將大大有助於*終找到這個平衡點。” 喬納森·艾特肯的敘述是“瞭不起的誠實”。
——英國《衛報》評論員
緻謝 1
序言 1
1 早年歲月
齣生地 2
傢庭矛盾 4
快樂(或許沒有快樂) 7
第一所學校 11
父親的鼓勵 14
迴顧 19
2 戰爭,文法學校,與女校長的分歧
戰爭期間的格蘭瑟姆 24
凱斯蒂文和格蘭瑟姆女子文法學校 28
自己的路 32
迴顧 37
3 牛津,男朋友,政治抱負
牛津最初的不快 40
浪漫情事 44
在保守黨協會從政成功 48
迴顧 54
4 初涉政壇
年輕的保守黨員 58
議員阿爾弗雷德·博瑟姆的指導 59
年輕的候選人 62
三個受擺布的男人 66
1950年大選 69
沮喪,振作,奮戰 71
迴顧 77
5 結婚,生子,芬奇利
結婚 80
生子 84
通往芬奇利的崎嶇道路 87
當選 95
迴顧 97
6 議會的早年歲月1956—1964
幸運的立法委員 102
進入下院 110
政務次官 115
在選區 119
傢庭生活 122
迴顧 127
7 反對黨前座議員
入職反對黨 130
伊恩·麥剋勞德的發言人 134
……
鐵娘子為何轉變
1982年夏天,唐寜街10號接待瞭一位意想不到的訪問者,這個人就是美國前總統理查德·尼剋鬆。尼剋鬆因為水門事件辭職後,風波仍未平息,美國國內依舊把他當成“奇恥大辱”。但是瑪格麗特·撒切爾本人非常欣賞尼剋鬆的外交政策。於是在兩人長達一小時的單獨談話中,瑪格麗特專門挑選瞭尼剋鬆非常擅長的一個話題嚮他請教——蘇聯在冷戰中對西方世界的敵意越來越強烈,英國應當如何與蘇聯相處。尼剋鬆嚮她建議:
蘇聯跟我們美國對話之前一定會先聽聽你們的想法。因為他們認為你們實力雄厚,是態度強硬的右翼派,對你們心有敬畏。他們清楚,你們對白宮——實話說我們和蘇聯打冷戰沒什麼經驗——有很大的影響力。就憑這一點,你們完全可以為現在停滯不前的東西方關係帶來些新的現實變化。1
對於討好英國首相,尼剋鬆非常有一套。他在處理與蘇聯的外交關係方麵也非常有見地,所以瑪格麗特·撒切爾仔細聆聽瞭他的建議。尼剋鬆講瞭很多精闢的俏皮話,比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找到剋裏姆林宮裏有前途的年輕人”,“乾擾衛星”,“先包容再鬥爭,接著做好準備為兩國關係和談”。2
尼剋鬆的建議引起瞭瑪格麗特·撒切爾的注意。他的建議充分說明,鼎鼎大名的“鐵娘子”在外交政策方麵絕對是個善於傾聽他人意見的細心娘子。也許瑪格麗特在對待英國外交部嚮她提的前瞻性意見時,錶麵上很不在乎,但是凡有人寫信給她或當麵跟她討論蘇聯問題,她都會非常重視。除尼剋鬆外,在蘇聯問題上給瑪格麗特提過寶貴建議的人,還包括布賴恩·剋羅澤、羅伯特·康奎斯特、休·托馬斯、羅伯特·莫斯,以及英聯邦國傢希伯來集會聯盟的首席拉比以馬內利·雅剋布維茨。他們的建議大大開拓瞭首相的思路。瑪格麗特·撒切爾之所以會認真傾聽彆人有關蘇聯的意見是因為她的思想早已遠遠超過瞭同時代人。她憑直覺感覺,蘇聯即將發生劇變,所以在見到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很久以前,她就一直在尋找可以領導蘇聯進行這次劇變的閤適人選。
1983年9月,瑪格麗特在契剋斯彆墅組織瞭一場有關蘇聯的研討會,她尋找閤適人選的心思更是錶露無遺。對呈送給她的擬參會的候選人名單,瑪格麗特顯得鄙夷不屑,她寫道:
這不是我想要的名單。我不想把所有政務次官都叫來參會,也不想把外交部處理蘇聯問題的所有工作人員都找來。外交部應該很早以前就為此次研討會做好準備瞭。我想請的,是那些真正研究過蘇聯、研究過蘇聯人思想,還有曾經在蘇聯生活過的人。這份名單上超過一半的人對蘇聯的瞭解還不如我多。3
在首相的敦促下,契剋斯彆墅研討會邀請瞭一些蘇聯方麵的傑齣專傢,也收到很多不錯的論文。然而,會上隻有坎農·邁剋爾·布爾多一人敢大膽地斷言說,“總有一天我們會目睹蘇聯從內部分崩離析”。4研討會最後的總結陳詞提到——瑪格麗特·撒切爾在這句話下麵畫瞭著重綫——盡管蘇聯的領導層麵臨很多問題,但問題並沒有嚴重到要蘇聯進行重大變革的程度,也不會對蘇聯産生多少巨大影響。5
盡管研討會討論對蘇外交政策時非常樂觀,瑪格麗特·撒切爾還是重申瞭自己的觀點。她認為,蘇聯雖然外錶看來氣勢強大、堅不可摧,但其內部一定有人希望做些變革。她這裏所指的是蘇聯部分作傢以及和政府持不同政見的人。但是蘇聯政府內部有這種類似的改革倡導者嗎?參加契剋斯彆墅研討會的一位英國非政府人士阿奇·布朗教授在會上作報告時提道,蘇聯共産黨政治局裏有一位年紀最輕、資曆最淺的人,他會是“蘇聯廣大人民以及蘇聯以外其他國傢最有希望的選擇”。這個人就是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
外交大臣傑弗裏·豪爵士說,英國如此早就能選中戈爾巴喬夫,意味著“我們9月份在契剋斯彆墅舉行的研討會的實際意義遠比我們知道的還要重要”。豪認為,瑪格麗特·撒切爾隨後與戈爾巴喬夫建立起來的關係是“她在外交方麵最偉大的成就”。6
而在那時,相中戈爾巴喬夫隻不過是瑪格麗特·撒切爾未來外交政策上一件希望渺茫的小事而已。事實上,瑪格麗特的外交政策變得越來越個人化。她一直努力讓外交政策的製定權牢牢地掌握在唐寜街10號的手中。1983年年末,瑪格麗特任命查爾斯·鮑威爾為自己的新私人秘書。鮑威爾在瑪格麗特任首相接下來的7年時間裏一直都是她的親密助手和知己。
查爾斯·鮑威爾長得像個標準的外交部工作人員。不過他之所以能吸引到瑪格麗特·撒切爾,是因為他性格冷峻有獨創性思想。更為重要的是,鮑威爾的觀點總是與瑪格麗特的政見不謀而閤。
兩人第一次建立友好關係是在德國波恩,那是1975年。當時瑪格麗特作為英國反對黨領袖,第一次齣訪德國。而鮑威爾則是英國大使館一等秘書,負責為瑪格麗特安排行程。他倆在波恩都熬到深夜,想第一時間聽到西伍利奇遞補選舉的結果。夜裏選舉結果傳來,保守黨意外獲得勝利,極大地振奮瞭黨領袖瑪格麗特的精神。當天夜裏大傢一起等待選舉結果的大部分時間裏,鮑威爾性格活潑的夫人卡拉·鮑威爾一直在旁邊說話逗趣。瑪格麗特·撒切爾後來一直對她喜愛有加。瑪格麗特也非常喜歡年僅33歲的查爾斯·鮑威爾。鮑威爾外形俊朗,畢業於牛津大學,他觀點新穎,認為英國國傢利益高於一切,這些都給瑪格麗特留下瞭深刻印象。
其實,瑪格麗特和鮑威爾是互相敬慕。“自打那次以後我就認定瑪格麗特·撒切爾非常不錯。”他迴憶說,“外交部的人普遍認為她是個令人討厭、思想狹隘的中産階級傢庭主婦,但我覺得英國恰恰需要她這種簡單直接的改革方式。”
鮑威爾接下來還做過羅得西亞事務特殊顧問、英國駐歐盟總部布魯塞爾代錶處顧問,他這段時間的錶現一直都得到首相的注意。在做英國駐歐盟總部代錶時,鮑威爾終於找到機會嚮瑪格麗特詳細說明他所堅持的歐洲懷疑主義論。鮑威爾所持的歐洲懷疑主義論觀點也許阻礙瞭他在外交部的仕途,但這個觀點在他競聘唐寜街10號首相外務私人秘書一職時確實幫瞭很大的忙。
瑪格麗特雖然覺得鮑威爾“言論過於激烈”,7但也找不齣比他更閤適的人選。上任後,鮑威爾發展得越來越好。他與首相的友好關係逐漸發展成為神秘到難以解釋的密切關係。兩人交好主要是因為彼此政見相同,同時鮑威爾的夫人卡拉又能給他們帶來歡笑和生活樂趣。在唐寜街10號舉行的宴會上,首相一直嚮來賓這樣介紹卡拉,“你們知道的,她是意大利人。”8而在首相和鮑威爾密切關係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查爾斯·鮑威爾擅長理解瑪格麗特·撒切爾的內心想法。一旦明白首相的想法,他就會把首相的心意迅速告知白廳和全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他總能藉助自己的語言力量傳達齣瑪格麗特的個人意願。鮑威爾在這方麵錶現相當齣色,所以外交和聯邦事務部一位中國問題的資深專傢珀西·剋拉多剋爵士曾評價說:“想要分辨清楚鮑威爾講的話裏哪些是撒切爾夫人的原話,哪些是他自己加進去的,簡直比登天還難。”9
剋拉多剋這話纔說瞭不到一年,鮑威爾便升職成瞭唐寜街10號首相私人秘書智囊團中的一員。瑪格麗特·撒切爾擔任首相後,羽翼漸豐,而她真正的外交大臣實際就是她自己。在外交政策方麵,她逐漸開始獨立行事,尤其是在經常被人忽視的東西方關係方麵。
1984年2月,瑪格麗特·撒切爾第一次以首相身份齣訪“鐵幕後麵的國傢”。如果瑪格麗特齣訪匈牙利是為瞭“乾擾衛星”的話,那麼她的目的確實達到瞭。隨後瑪格麗特還數次齣訪瞭蘇聯控製下的其他幾個東歐國傢的首都。在布達佩斯,瑪格麗特受到瞭在中央大市場購物的民眾的歡迎,用她的話來說是“一次熱烈甚至是熱情洋溢的歡迎”。10中央大市場的這次經曆,加上瑪格麗特和匈牙利一些市民的交談,都使她更加堅信,通過進一步深入瞭解“鐵幕”後麵主要國傢的社會狀況,必然能消融冷戰的堅冰。
瑪格麗特·撒切爾如此願意與蘇聯建立友好關係,也是因為她得到瞭奧列格·戈迪夫斯基提供的有關蘇聯的頂級機密信息。奧列格·戈迪夫斯基是個雙重間諜,他既是英國秘密情報局軍情六處的情報人員,同時也是蘇聯剋格勃的高級官員。幾個星期前即1983年11月,戈迪夫斯基嚮瑪格麗特匯報說,蘇聯的飛機已進入待戰狀態,全麵準備好嚮西方國傢發動核戰爭。蘇聯的誇張備戰實際是為應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每年例行的代號為“1983優秀射手”的軍事演習。隻是蘇聯誤解瞭北約,纔會反應過激。蘇聯最高指揮官錯誤地認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舉行這次軍事演習是為瞭隨後嚮蘇聯發動真正的戰爭。瑪格麗特·撒切爾收到這些絕密情報後總結認為,西方國傢需要與蘇聯展開更為有效地交流溝通。11
匈牙利之行結束10天後,瑪格麗特·撒切爾於1984年2月14日坐飛機前往莫斯科參加蘇共中央總書記尤裏·安德羅波夫的葬禮。飛機上,瑪格麗特一直在看外交部的簡報,突然她評價說:“難道蘇聯就沒有年輕點兒的領導人嗎?這些領導都是65歲以後纔上任的。”12
在安德羅波夫漫長而寒冷的葬禮上,瑪格麗特·撒切爾偶遇蘇聯一位年輕的領袖,這個年輕人注定要改變他的國傢和全世界。此人就是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戈爾巴喬夫尊敬瑪格麗特,不是因為她的英國首相身份,而是因為他注意到瑪格麗特在葬禮上恭謙有禮。
按照剋裏姆林宮的安排,來訪的外國政要在葬禮現場均沒有任何座位。因此送葬的隊列和護衛軍隊經過紅場時,這些人必須在紅場的貴賓專區站上一個多小時。參加葬禮的大多數外國領導人都通過不停地跺腳和閑談來取暖。瑪格麗特·撒切爾雖然也很冷,但是她特意穿瞭毛皮靴,沒有和其他國傢領導人擠在一起,而是獨自安靜地站在一邊。瑪格麗特的恭謙有禮以及在靈柩前深深地鞠躬,都贏得瞭戈爾巴喬夫的贊賞。
戈爾巴喬夫是已故蘇共中央總書記安德羅波夫的門生,他在蘇聯共産黨政治局已嶄露頭角,隻是西方國傢對其尚缺乏瞭解。葬禮結束時,戈爾巴喬夫主動找到瑪格麗特並殷勤地親自將她帶到溫暖的房間。“我記得你那時對我的關照。那天天很冷,我穿著薄薄的絲襪和套裙。”13兩人第二次見麵時瑪格麗特迴憶說。
第一次謀麵過後幾小時,瑪格麗特·撒切爾纔明白過來,這個陪她走到房間的人就是契剋斯彆墅研討會上所提到的那個未來極有可能成為蘇聯國傢領導人的人。於是瑪格麗特趁熱打鐵力邀戈爾巴喬夫訪問英國。因為外交禮節方麵的一些問題,戈爾巴喬夫齣訪英國必須通過一個鮮為人知的名為“英蘇議會小組”的機構纔能實現。該小組的領導人是英國保守黨後座議員安東尼·剋肖爵士。14安東尼爵士在接到命令,要求他嚮戈爾巴喬夫發齣邀請時,不禁問道:“這個戈爾巴喬夫到底是誰?”邀請發齣後,蘇聯外交部部長安德烈·安德烈耶維奇·葛羅米柯雖然極力阻撓,但戈爾巴喬夫很快做齣瞭迴應。“我跟葛羅米柯談得並不愉快。”戈爾巴喬夫迴憶說,“他根本不願意派人幫忙籌備我齣訪英國的事,也不願意派人陪我齣行。他覺得這些事用不著外交部來做。”15
而在英國,瑪格麗特·撒切爾特意強調瞭戈爾巴喬夫齣訪英國的意義,她的言行令外交部的顧問吃驚不已。按慣例,除國傢首腦外,外國其他政界人物齣訪英國隻能在唐寜街10號做短暫停留訪問。但瑪格麗特居然邀請這位富有魅力的蘇聯客人去契剋斯彆墅參加午宴,午宴時間長達整整5個小時,參加人員包括各位內閣大臣、官員,還有蘇聯問題專傢。
“她當時做的事情我都一清二楚。”戈爾巴喬夫迴憶道,“我們在英國的諜報人員消息很靈通。我們知道,英國政府極力想弄明白,契爾年科齣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後,蘇聯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因為瑪格麗特·撒切爾知道,契爾年科活不瞭多久。當年她參加安德羅波夫的葬禮時隨身帶瞭個醫生。這個醫生診斷認為,契爾年科呼吸急促,應該是得瞭慢性肺氣腫。醫生為瑪格麗特預測瞭契爾年科的壽命,後來證明他的預測完全正確。”16
雖然戈爾巴喬夫一直把他順利的英國之行歸因於英國的情報工作做得好,但不可否認這同樣也得益於瑪格麗特·撒切爾的政治遠見和直覺力。她已經感覺到,在安德羅波夫葬禮上碰到的這位恩主有可能就是蘇聯的新型領導人——思想開明、敢於革新。正因如此,瑪格麗特纔會邀請戈爾巴喬夫齣訪英國、到契剋斯彆墅參加午宴。而戈爾巴喬夫的錶現也遠遠超齣瞭瑪格麗特的預想。戈爾巴喬夫的這次英國之行幫助兩人建立瞭友好關係,從而在未來改變瞭整個世界的格局。
……
序言
通常,掌聲的肯定之後便是功過是非的客觀評價。
掌聲是瑪格麗特·撒切爾葬禮上最感人至深的一幕,當英國皇傢禮兵肩抬靈柩走齣聖保羅大教堂,教堂唱詩班吟唱著斯坦福爵士所作“西緬之頌”G大調,美妙的歌聲震撼人心。送葬隊伍走齣教堂的刹那,人群中即刻爆發齣一陣陣掌聲。
這是始料未及的。我們這些安坐在剋裏斯托弗·雷恩所設計的基督教會大教堂穹頂下參加葬禮的人對此感到震驚。多日來,倫敦媒體確已預料到必然會有敵對勢力的抗議。此時此刻我和正在參加葬禮中的許多人都在猜測,這是否會是我們聽到的反對撒切爾的最後的聲音。
真實情況遠非如此。情況很快變得明朗,這巨大的喧囂聲綿延路德門山和其他臨近聖保羅教堂的街道數英裏,其中無疑摻雜著人群洪亮的歡呼聲。
人們究竟為什麼歡呼?他們中的有些人太年輕,不會切身瞭解撒切爾時代的含義。更多的人可能並不認同她倡導的價值觀和所做齣的政治決策。但是,在她葬禮當天,絕大多數人似乎是特地前來嚮她緻敬,對於她一生的功績、重大的成就和她在時間這廣袤的沙灘上所留下的足跡給予肯定和贊揚的。
在葬禮場閤,掌聲通常是不閤時宜的,然而這掌聲卻與瑪格麗特·撒切爾不斷打破傳統探索極限的一生不謀而閤,因此在她的葬禮上再打破一項葬禮習俗反倒使人感覺並不突兀。如果她在世,想必會為這掌聲感到欣慰。這掌聲不僅代錶著她的支持者對她的真摯感情,也意味著她與她的政敵較量的最終的勝利。
作為領袖人物,撒切爾政治立場分明。有推測稱,她軍方左翼的政治敵手必然會在送彆這位老政敵的最後時刻喧鬧起哄。我在去往聖保羅大教堂的路上遇到瞭他們之中的一些人。這些潛在的搗亂分子態度很不友善,嘲諷挖苦我和其他一些身著禮服參加葬禮的人。但是同一人群中一個麵頰紅潤的女人態度友好地對我們說:“你們不必太擔心這些人,”她說話帶著獨特的西部地區的顫音,“我們的聲音會蓋過他們的聲音的。”他們也的確做到瞭。
瑪格麗特·撒切爾性格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細緻和精細,然而這部分卻在很多時候都被掩蓋瞭。她自己掩藏瞭很大一部分。她政治態度謹慎,但錶述語氣傾嚮於傲慢極端。她對於個人隱私有強烈的保護意識。她從政一生從不談及個人情況,將不安全感、私人情感及一些會引發社會不良影響的真相藏匿在她精心樹立起的果敢自信的麵具之後。高調率直的政治風格使她成為世界上最有名的女人。然而在她性格中不為人所知的方麵,她比人們所預想的更加復雜,有時會難以相處。
長久以來我對瑪格麗特·撒切爾性格當中的矛盾性很感興趣。見她第一麵大約是在50年前,我當時便意識到她頑強的性格是她最重要的特性。正是這種性格的力量促使她不斷前行,剋服行進路上的種種障礙,也正是這種力量影響瞭她對於英國未來前景的規劃,並使她連續三次贏得瞭大選。她在英國國內和國際政治上的成功從未對她好辯的本性産生影響,也未磨平她性格當中鋒利的棱角。她激怒瞭很多政治同僚,得罪瞭大部分的政治對手,隻要有機會,她就會對大傢一緻認可的社會現狀提齣質疑。對她遠距離欣賞比與她近距離共事要容易得多。她私下裏對於她的團隊成員態度友好,但對於無法使她産生情感共鳴的觀點或不幸,她態度冷淡,置若罔聞。她從來就不是一個隨和的人。
因為以上這些以及許多其他的復雜性,我希望一部關注瑪格麗特·撒切爾性格特點的傳記作品能夠對於她的曆史評價有所幫助。但是如果對於她的刻畫不是基於她如何追求、獲得、行使以及失去權力的敘述,那這部作品必定會流於一種心理學空洞而毫無意義的絮叨。因為權力是她生活的前提背景。
人生的閱曆改變瞭她的性格。她從一個格蘭瑟姆雜貨店女兒成長為一位高貴的首相,從謙遜的卑微轉變為傲慢的自恃,從維護自我利益的現實主義的勇敢無畏的少女蛻變為騎著駿馬在天空中任意馳騁無所顧忌的瓦爾基裏女戰士。
莎士比亞劇本中所描繪的天譴式的政變發生在她身上,給她造成瞭極度的痛苦,這從之後她所流露齣的痛苦和憤恨便可見一斑。這些重大變故所引發的性格的變化在這部傳記中也會有所闡釋,有時帶有批判性,有時會賦予其同情。
文字简练,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收到此书的封皮书名字迹挺粗糙的,感觉是盗版,不像正版,书里面的纸张和彩页都比较薄,跟预期相比挺失望的,感觉性价比挺低,本以为是正版
评分发货迅速,同时订购三件书籍、此单最及时到。包装完好。
评分我不能停歇我的跋涉:我决心,
评分看着有点旧,不太喜欢带封皮的书!
评分好。。。。。。。。。
评分。
评分很好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