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3
湯顯祖的嶺南行——及其如何影響瞭《牡丹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撩人春色是今年!
2016,湯顯祖逝世400周年,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湯顯祖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
杜麗如何硃麗葉,情深真已到梅根。何當麗句鎖池館,不讓莎翁在故村。——田漢
從來沒有人專門全麵探討過湯顯祖《牡丹亭》的創作與他在嶺南一段經曆的密切關係。就這一點而言,鬆芳的論著,實有首創的意義。鬆芳通過對資料的仔細的爬梳、論證,比較詳盡地研究湯顯祖在廣東的經曆和心態,為時下逐漸形成的“湯學”,作齣瞭貢獻。這也從一個側麵闡示:即使遠在明代,開放較早的嶺南文化,也已從不同渠道、方式,發揮過積極的影響。
——黃天驥(中山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導,中國古代戲麯學會會長)
嶺南行對於湯顯祖來說,其意義非凡自不待言。然而,關於湯顯祖嶺南行的研究,卻甚少係統深入的著述麵世。這中間,包括湯顯祖嶺南行涉及的具體路綫、過訪的地方名勝、交往的各色人等、見識的新奇風物,以及具體詩作的一個先後順序,都仍然存有不少語焉不詳、時見淆亂的所在。至於把嶺南行與臨川夢聯係起來考量,意在揭櫫湯顯祖嶺南情結的豐富內涵,嶺南文化對其文學創作具體影響的專著更是未得一見。基於此,周鬆芳這部新著便具有瞭廓清煙嵐、彌補缺憾的意義;而該書在2016這樣一個特殊年份問世,實不啻為嶺南與湯顯祖之間因緣在這一世代的全新書寫與延續。
——曾瑩(學者,中山大學古代文學博士)
該書旨在通過勾勒湯顯祖的嶺南行蹤,探討嶺南風物人情在湯顯祖的心中的印象,及此對湯顯祖戲劇創作的影響,尤其是對《牡丹亭》人物性格的創造性塑造的意義。
湯顯祖是江西臨川人,徐聞是嶺南沿海之屬。因一紙貶謫,湯顯祖與徐聞聯係在瞭一起,這位纔情暢達的詩人,由臨川啓程,越梅嶺,直下“煙瘴之地”,感受到的確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氣象。親曆的嶺南殊異於中原文化中的凝固印象,其開放與包容、繁華及浪漫給瞭湯顯祖貶謫路上無盡的安慰和興緻,他的詩活瞭,他的心活瞭,他整個人的思想也開闊瞭,固有的嶺南之懼消散,隨之而來的是念念不忘的長相憶,是《牡丹亭》中柳夢梅的嶺南齣身,是杜麗娘為愛生死的至情至性!
該書的架構恢弘而飽滿,以嶺南行的時間軸,展開全書的敘述思路,以湯顯祖的見聞情誼描畫他心境和詩情的産生與百轉韆迴;以江西與廣東的經濟聯係,深刻挖掘瞭湯顯祖人生之初即與嶺南的夙緣,一種宿命般的注定使其嶺南行濛上一層浪漫而美好的麵紗。時空和宿命的追蹤與挖掘,使得該書從“《牡丹亭》”的學問升級到瞭“湯學”的深度,乃至明代嶺南經濟文化史的高度。
周鬆芳,文史學者,文學博士,中山大學古文獻所兼職研究員。齣版學術專著《自負一代文宗:劉基研究》;發錶學術論文及評論文章數十篇。先後在《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等多傢報刊開設文化隨筆、法律史譚及影視時尚等專欄。
結集齣版:《嶺南饕餮:廣東飲膳九章》
《民國味道:嶺南飲食的黃金時代》
《民國衣裳:舊製度與新時尚》
《廣東味道》
以學術方法梳理地域文獻,主編齣版:《珠水維新:中華文明的珠江時代》
參與編纂並任副主編:
《廣東九章》
《廣西九章》
《上海九章》
《東莞九章》
另將齣:《雜碎天下:粵菜與中西文化交流》等。
序一黃天驥
序二曾瑩
引子
第一章嶺南夙緣
第一節孰料謫嶺南
第二節走廣風潮連粵贛
第三節羅浮情結
第四節舊雨新知
第二章嶺南行程考述
第一節低迴故鄉路
第二節梅嶺翻新篇
第三節最雄是廣州
第四節羅浮朝聖行
第五節迂道訪澳門
第六節炎海詣徐聞
第三章徐聞歲月
第一節誰悉貴生情
第二節泛海之樂
第三節戀戀風物
第四節嶺外長憶
第四章《牡丹亭》與嶺南情
第一節廣州的舊事與新篇
第二節梅花美人羅浮夢
第三節嶺南纔子寄深情
第四節《邯鄲記》的海南問題
後記
第二節梅花美人羅浮夢
前麵我們已經提齣,《牡丹亭》的最大的創造之一,當是柳夢梅的嶺南身份;名字未變,身份及性格特徵根本改變。至於湯顯祖何以作齣這種改變?上一節已約略及之,其嶺南之行,當有重要影響。柳夢梅的“梅”字,可以為我們提供探討綫索之一種,因為湯顯祖在嶺南行程中,寫下瞭不少涉梅意象的詩篇,而在離開嶺南以後的歲月裏,涉及到嶺南的詩篇,也多用梅花意象,由此可以窺見這一轉變的胎息。
湯顯祖是江西人,江西和廣東,以大庾嶺為界;以嶺上多梅,大庾嶺又名梅嶺。或因此之故,在湯顯祖的詩歌意象中,很早就將廣東人與梅花聯係瞭起來——湯顯祖一生大部分與梅花有關的詩作,都與嶺南有關。如萬曆五年所作的《紅泉臥病懷羅浮祁衍曾》裏就說:“知子住羅浮,四百幾峰巒……倘便梅花使,行寄玉箱丸。”如第二章所論,祁衍曾是他的至情至性的至交好友,柳夢梅的形象中,頗能見齣其身影;在稍後的另一首詩中,他也將祁衍曾與梅相聯係,從而賦予一種象徵色彩:“汝傢羅浮煙月深,青衫笑拂梅花琴……”萬曆十九年,湯顯祖南貶,踏入廣東,他的詠梅詩作便大增;入粵未幾,便在《始興舟中》中說:“石墨畫眉春色開,有人江上寄愁迴。轉風灣底曾迴燭,新婦灘前一詠梅。”接著在《乳源道中》也念念梅花:“洞壑闌乾滴乳源,湘州一徑古梅村。九仙西北何靈氣,裊裊風雲長齣門。”到瞭廣州,作《廣城二首》,其二曰:“畫題小雪後,人在廣州迴。不道雷陽信,真成寄落梅。”真是欲以梅花作使瞭。
最有意味的“梅”,則在道教名山羅浮。這裏是祁衍曾的故居之地,素以梅著。如屈大均《廣東新語》所言,入山口即有梅花村,“人多以藝梅為生。牛羊之所踐踏皆梅也。鼕春之際,以落梅醅酒,於村南麻姑酒田賣之”。當年曾以梅花使者許祁,如今睹物憶人,寜無更多聯想?這裏也有更多的梅花軼聞佳事。較早的佳話,正齣自舊題“柳夢梅”的“老祖宗”柳宗元《龍城錄》,中有一則《趙師雄醉憩梅花下》曰:
隋開皇中,趙師雄遷羅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間因憩僕車於默林間酒肆旁捨,見一女子淡妝素服齣迓師雄。時已昏黑,殘雪未消,月色微明,師雄喜之與之語,但覺芳香襲人,語言極清麗,因與之叩酒傢門,得數杯相與飲。少頃,有一綠衣童來,笑歌戲舞亦自可觀。頃醉寢,師雄亦懵然,但覺風寒相襲。久之,時東方已白,師雄起視,乃在大梅樹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顧,月落參橫,但惆悵而已[1]。
這故事,已經是有夢有梅又姓柳瞭。如此美好的“柳夢梅”故事,也引起瞭後來謫居此地的蘇東坡的詠懷;其《(紹聖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鬆風亭下梅花盛開》曰:“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蜒雨愁黃昏。長條半落荔枝浦,臥樹獨秀桄榔園。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艷排鼕溫。鬆風亭下荊棘裏,兩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雲嬌墮砌,月下縞衣來叩門。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樽。”“夢梅”故事,令人低迴不已,遂有《再用前韻》:“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紛紛初疑月掛樹,耿耿獨與參橫昏。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鶴棲荒園。天香國艷肯相顧,知我酒熟詩清溫。蓬萊宮中花鳥使,綠衣倒掛扶桑暾。抱叢窺我方醉臥,故遣啄木先敲門。麻姑過君急灑掃,鳥能歌舞花能言。酒醒人散山寂寂,唯有落蕊粘空樽。”[2]繼有《花落復次韻》:“玉妃謫墮煙雨村,先生作詩與招魂。人間草木非我對,奔月偶桂成幽昏。暗香入戶尋短夢,青子墜枝留小園。披衣連夜喚客飲,雪膚滿地聊相溫。鬆明照坐愁不睡,井花入腹清而暾。先生來年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門。多情好事餘習氣,惜花未忍都無言。留連一物吾過矣,笑領百罰空罍樽。”[3]最後由物及人,由人及己,填《西江月》一闕,懷念已逝的愛妾朝雲,堪稱生死“夢”與“梅”:“玉骨哪愁瘴霧,冰骨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素麵常嫌粉涴,洗妝正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4]
梅花與愛情的關係,也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的《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5]!
將梅花與愛情聯係起來,湯顯祖在劇作中較早即有嘗試;首次齣現“梅花美人”的意境,是在《紫釵記》第六齣《墜釵燈影》。說在元宵燈會上,霍小玉的燕尾紫玉釵掛到瞭梅梢,跌落在地,被李益拾得,李益以“梅者,媒也;燕者,於飛也”展開瞭纔子佳人的愛情攻勢[6]。在這裏,因為曆史的深厚積澱和現場的感慨激發,湯顯祖也開始在詩歌中一再將“梅”與“夢”聯係起來——柳夢梅的形象仿佛至此開始塑造。如《至月朔羅浮衝虛觀夜坐》:“夜酒硃明館,參星倚戶開。梅花須放蚤,欲夢美人來。”又《羅浮上簾泉避雨蝴蝶洞,遲南海崔子玉不至四首》之三:“洞中隱風雨,夢蝶愁飛舉。美人濕不來,暗與梅花語。”因此,“梅花消息”,便念念不置:“羅浮觀日罷,齣榖晚蒼涼。壑去懸流寂,峰過倒影長。美雲隨望盡,
仙草逐行香。消息梅花月,歸舟興不忘。”而在歸來之後,遙想羅浮,仍是梅花作使:“更摺梅花問耆舊,羅浮清隱最相聞。”
從此之後,梅花的意象,如夢如訴,縈繞於心間詩上,尤其是嶺南仿佛成瞭梅花的錶徵之地。遊畢羅浮,前往徐聞,《陽江道中》說:“恩春少佳樹,嚮北梅花夕。入門問小吏,知是蓮塘驛。蓮葉落已久,林塘映非昔。參星到庭戶,素月沾簷隙。促織猶在野,無衣念行役。炎州少冰雪,流光去無跡。惟餘韆裏心,間房眷幽客。”驀地冒齣“梅花夕”,如非心中情結,實難解釋。離開嶺南,迴到內地,梅花情結更深;他自身仿佛也具有瞭一種嶺南梅花的象徵性。如在遂昌任上,風聞自己將升遷,作《漫書所聞答唐觀察》曰:“嶺外梅殘鬢欲星,孤琴搖拽越山青。隻言姓字人間有,那得題名到禦屏……一疏春浮瘴海涯,五年山縣寄蓮花。已拼姓字無人識,檢點封章得內傢。”特彆是棄官傢居後,更易念舊懷人,及於嶺南故舊,更是將梅花視作嶺南的錶徵,如《送曾人蒨由武夷還南海》曰:“桂樹之南梅花渚,洞庭山人曠幽阻……”並以梅花作為彼此心麯的係物,如《送馬仲高入都並問區太史鄧吏部梅嶺詩》曰:“馬生韆裏姿,遊閑氣清楚。來從海珠寺,江光映重阻。……蒼梧舊所曆,長安有心與。海目迥清曠,韶陽美風緒。惻惻江潭人,梅花相憶汝。”《宗望酒中言彆》也是夢迴梅嶺:
三鞦一日見歸期,忍淚河梁歩欲遲。
更嚮章門一杯酒,暮雲鞦色過江時。
久客逢鞦心易傷,新聲還此盡離觴。
休將半路梅花嶺,夢斷相思玉茗堂。
不獨於嶺南故舊,及於其他好友,及於嶺南,湯顯祖也往往以梅花係心彼此:又如:“麯車韆裏意無涯,將落來悲楚客傢。一夕關河留紫氣,幾年江嶺寄梅花。鞦風滿鬂人難彆,夜火雙旌月未斜。嚮後秦川清淚裏,夢迴殘露滴蒹葭。”念及貶謫歲月,雖然偶有不堪,而嶺梅早熟,羅浮晝長,卻足堪慰藉:“萬死雄飛禦史章,天恩還許到雷陽。移傢數傍君遷樹,少婦長開蘇閤香。嶺嶠清和梅熟蚤。楚江風雨燕飛忙,重來海容將何語,曾住羅浮覺晝長。”其《夜書梅花閣》曰:“素月流清墀,夜久光如積。悠然江海心,馮軒此聞笛。”“梅”彩甚濃,詳詩意,則全是嶺南江海心;此心此梅,引人遐思。
另一首無涉嶺南的涉梅詩,詠一發充教坊的有明一代讀書種子方孝孺的後人,一番至情至性的故事,卻更饒《牡丹亭》的戲劇韻味,即《高座寺為方侍講築塋颱四絕有引》:
方傢女種落教坊,年年踏青雨花颱上,望而悲之,曰:“我祖翰林君也。雙梅樹為記,因地入梅都尉傢而酹絶。”予為植其墓,有田,春鞦祠之。教坊人先已為李道父郎中放其籍,嫁商人矣。
碧血誰裁雙樹栽,為塋相近雨花颱。
心知不是琵琶女,寒食年年掛紙來。
宿草悲歌日欲斜,清明不哭怕梅傢。
不知都尉當年死,也似梅花近雨花(都尉亦死靖難)。
一種寒梅似白楊,墓門不閉返魂香。
雨花颱上春愁客,隻似遊湖看嶽王。
定有捨利世不傳,寶罌偷得葬江邊。
從今更與生公說,好雨香花嚮墓田。
序一;黃天驥
今年,我國人民隆重紀念明代偉大的戲劇傢湯顯祖逝世四百周年,周鬆芳博士利用業餘的時間,寫成瞭《湯顯祖的嶺南行——及其如何影響瞭〈牡丹亭〉》的專著,索序於餘。近日雖然事冗,也欣然領命。
自從《臨川夢》亦即《牡丹亭》問世以來,這一部“幾令《西廂》減價”的劇作,便引起極大的反響。到解放後,學術界一緻肯定《牡丹亭》的價值,研究湯顯祖的論著也多如汗牛充棟。特別是在十年前,白先勇先生主持推齣青春版《牡丹亭》,兩岸戲劇傢攜手閤作,在全國各大城布和在西方多處地方演齣,世界藝壇,一時震驚。人們纔知道在與莎士比亞同一時代,古老的中國劇壇,也産生瞭具有驚人的藝術魅力的作品。
老實說,近百年來,東方的觀眾,早就熟悉莎士比亞瞭。倒是在西方,近年來纔逐漸曉得東方也有和莎士比亞那樣、矗立在劇壇巔峰的湯顯祖。而當西方的觀眾一旦認識瞭湯顯祖,景仰之情,油然而生。他們認識到“《牡丹亭》時而抒情,時而哲理,時而荒誕,時而逗樂,把情感和幽默交織在一起,是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戲劇傳統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到2008年,美國文藝評論傢丹尼爾·S.伯特在紐約資料檔案齣版公司的《100部劇本:世界最著名劇本排行榜》中,《牡丹亭》列於第32位,而且是中國唯一入選的劇本。
西方世界對湯顯祖的認知,進一步促進瞭我國學術界對湯顯祖的硏究,也取得瞭許多有價值的成果。不過,從來沒有人專門全麵探討過湯顯祖《牡丹亭》的創作與他在嶺南一段經曆的密切關係。就這一點而言,鬆芳的論著,實有首創的意義。
記得多年前,白先勇先生率領昆劇團,到中山大學演齣青春版《牡丹亭》,受到觀眾熱烈的歡迎,反響極其強烈。演齣後,南方日報社還專門邀請瞭好幾位評論傢一起座談。我對白先生說,青春版《牡丹亭》到廣州和中山大學演齣,真是來對瞭,讓這部戲迴老傢瞭,而且有特彆的意義。當時,白先生眨瞭眨眼,似乎對我“語齣驚人”有些不解。我接著說,君不見,柳夢梅不就是廣州人嗎?他是我們的老鄉;而且,他還專門到過珠海參觀“國際交易會”,謀取齣路;這也和中大師生要到珠海校區上課,奔忙於廣州、珠海兩地,頗為相似;所以中大師生對《牡丹亭》,特彆親切。白先生聽瞭我的“插科打諢”,拊掌大笑。
其實,我這番語,也並非鬍說,後來我在《文學遺産》等刊物發錶的論文中,好幾次論述瞭柳夢梅的形象具有嶺南人的性格特色。不過,我沒有研究過湯顯祖入粵的整個曆程,沒有思考過《牡丹亭》中的許多細節和作者在粵生活的情況有密切的聯係;特別是沒有深入考慮到他在徐聞建立貴生書院這一段經曆,對後來《牡丹亭》創作的重要影響。現在,鬆芳通過對資料的仔細的爬梳、論證,比較詳盡地研究湯顯祖在廣東的經曆和心態,為時下逐漸形成的的“湯學”,作齣瞭貢獻。
我認為,鬆芳選擇這論題的本身,就是研究這位具有世界聲譽的偉大劇作傢的新亮點。還值得注意的是,湯顯祖雖然齣生在江西,但他在嶺南生活的一段特殊經曆,包括他受到嶺南文化的影響,並未受到學術界充分的注意。鬆芳特彆挑齣這一論題,作齣翔實的考述,這也從一個側麵闡示:即使遠在明代,開放較早的嶺南文化,也已從不同渠道、方式,發揮過積極的影響,為多彩多姿的中華文化作齣瞭貢獻。
在上世紀末,鬆芳在中山大學中文係獲得碩士學位。到2000年,他一邊工作,一邊隨我攻讀博士學位。記得在攻博階段中,鬆芳十分勤奮,十分刻苦。而在和師友的交流切磋中,他在學風、文風方麵,也有瞭長足的進展。經過三年的努力,寫成瞭《自負一代文宗——劉基研究》的論文,連同《劉基年譜》《劉基交遊考論》《劉基詩文輯佚》等附錄篇章,全文計三十餘萬字。當年在博士論文答辯時,評委一緻評為“優秀”。其實,按論文的水平,當即可結集齣版。但鬆芳力求盡善盡美,精益求精,潛下心來,吸取各方意見,又經過一年的修改,纔完成整部書稿。在2005年,即被選入“2005年廣東優秀哲學社會科學著作齣版基金資助項目”的《嶺南博士文庫》,由廣東人民齣版社齣版。齣版以來,《劉基研究》便廣受學術界的關注。可以說,這是當年研究明代政治傢、文學傢劉基至為完備的著述。其後,鬆芳又在學術刊物上發錶多篇有關劉基的論文,逐漸成為研究劉基以及研究明代早期文學、思想的專傢。
近幾年,鬆芳又利用業餘和養病的時間,搜集瞭大量有關近代嶺南飲食、服飾的資料,常在報刊上開設專欄。文章內容翔實,短小精悍。既不影響其本職工作,又讓廣大群眾增進瞭認識嶺南文化的知識。即使像我這樣的老廣州人,讀來也覺趣味盎然,大有稗益。後來鬆芳把文章結集齣版,受到讀者的歡迎。對學界而言,大傢都為廣東又齣現瞭一位文化學者而高興。
現在,鬆芳在全國隆重紀念湯顯祖逝世四百周年的時刻,寫齣《湯顯祖的嶺南行——及其如何影響瞭〈牡丹亭〉》一書。我知道,如果不是他早年對明代思想史與文學史有過深刻的認識,如果不是他近年一直關注嶺南文化的問題,就不可能寫齣這部既有學術深度、又有助於弘揚岒南文化的論著。它讓學界特別是戲劇界通過湯顯祖的嶺南行,進一步瞭解嶺南文化對中華文化的貢獻。所以,我認為鬆芳這部專著,論題雖然不大,意義卻不可忽視。
近年社會風氣比較浮躁,像鬆芳這樣在工作之餘,潛心嚮學,在學海浮遊中找到生活的樂趣,並且取得瞭可喜的成績者,實不多見。像研究湯顯祖的嶺南行和《牡丹亭》創作的關係,需要大量爬梳文獻資料和縝密的思考,想必也耗費瞭他大量的業餘時間和精力。我一方麵為鬆芳能夠繼承中大人嚴謹沉潛而又視野寬廣的學風感到慶幸,一方麵也常提醒他要注意勞逸結閤。“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永遠是真理。
弘揚中華文化,需要有更多的有心人,長期努力地工作。學者成長的道路也韆差萬彆,但隻要懷著熱愛中華文化和敬畏學術的精神,就可以為祖國學壇作齣貢獻。在《湯顯祖的嶺南行——及其如何影響瞭〈牡丹亭〉》付梓之際,謹嚮鬆芳再三緻意。
2016年4月27日,於中山大學中文堂
(作者係中山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導,中國古代戲麯學會會長)
非常好
評分在今年湯顯祖年裏能拿得齣手的為數不多的好書之一,有學術份量,也好讀
評分不錯,一直在京東購買。品質保證
評分不錯,一直在京東購買。品質保證
評分給力
評分非常好
評分非常好
評分給力
評分不錯,一直在京東購買。品質保證
湯顯祖的嶺南行——及其如何影響瞭《牡丹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