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與社會:淺析納什均衡
納什均衡是沒有價值判斷的,它不告訴你這個結構 是好還是不好,它隻告訴你如果每個人都選擇自己認為的*優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當然瞭,如果我們主觀上給納什均衡本身加一個價值判斷的話,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我要講明一點,可能有好的納什均衡,也可能有不好的納什均衡,什麼叫好的納什均衡?什麼叫不好的納什均衡?依賴於我們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傳統的經濟學裏,我們會用社會福利函數,或者帕纍托效率標準來衡量,如果這個製度達不到帕纍托均衡,我們說這是不好的,達到瞭就是好的。
從量化曆史看風險博弈與文明變遷
風險具體是什麼意思?如果不管理風險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可能很多人隻知道說套話,但並不真正理解,我們以前常說,可以讓時間告訴我們答案,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自然會走嚮文明。那麼,人類走嚮文明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凱恩斯經濟學及其批判
我們把宏觀政策看成是保增長的靈丹妙藥,這是對凱恩斯的極大誤解,凱恩斯根本就沒談經濟增長問題。經濟增長靠什麼?前麵已經說過,單純依靠資本和勞動力積纍的經濟增長是無法持續的,因為資本的邊際收益遞減,勞動力的邊際收益也是遞減的,隻有依靠技術水平的提高纔能實現可持續增長。
反思通縮恐懼論
作為一個新興的轉型大國,中國世紀之交應對通縮實踐提供瞭閤理應對宏觀經濟領域通縮壓力的重要經驗案例。中國政府實施結構改革與宏觀穩定的組閤政策應對通縮,不僅實施一係列擴大內需舉措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而且著力推進國企改革、入世開放等一係列結構改革舉措。在化解周期失衡矛盾的同時成功提升經濟潛在供給增長率,為 21 世紀初年開放經濟強勁增長奠定瞭基礎。
新結構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的第三波思潮
一個發展中國傢按照這樣發展,開始的時候,技術産業都在發達國傢的技術産業之內,在技術升級、産業升級的過程中有很多所謂的後發優勢,可以把發達國傢的産業技術作為藉鑒,作為技術産業升級的來源。它的風險和成本比發達國傢自主發明技術成本低多瞭,所以技術升級可以比發達國傢快。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跟投資環境,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實際上是一個國傢快速發展的道路選擇。
張維迎,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聯閤創始人、教授。
陳誌武,華人著名經濟學傢、耶魯大學終身教授。
許小年,現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曾任職美林證券亞太高級經濟學傢,世界銀行顧問。
林毅夫,現任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
盧鋒,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前身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博弈與社會:淺析納什均衡 1
從量化曆史看風險博弈與文明變遷 49
凱恩斯經濟學及其批判 95
如何看待我國目前的通縮壓力 121
新結構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的第三波思潮 185
陳誌武 從量化曆史看風險博弈與文明變遷
風險具體是什麼意思?如果不管理風險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可能很多人隻知道說套話,但並不真正理解,我們以前常說,可以讓時間告訴我們答案,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自然會走嚮文明。那麼,人類走嚮文明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02 // 風險的含義與文明變遷
下麵,我想具體來講我關心的風險事件到底是哪些,具體是什麼意思,尤其是因為最近的中國股市狀況,大傢對風險更感興趣瞭。在我的印象中,從20 世紀80 年代一直到現在,不同的領導人總是談到要管理好、控製好風險,美國也這樣。談瞭這麼多,風險具體是什麼意思?如果不管理風險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可能很多人隻知道說套話,但並不真正理解。我們以前常說,可以讓時間告訴我們答案,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自然會走嚮文明,那麼,人類走嚮文明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有一位來自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收集瞭不同的曆史學者做的方方麵麵的工作,發現原始社會十萬人裏一年有近800人死於凶殺暴力,到1200 年的歐洲社會,這個數字下降到瞭100 人。此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到21 世紀,這個比例減少到瞭十萬分之一,也就是平均每十萬個人裏隻有一個人會死於凶殺暴力。也就是說,過去800 年的時間裏,歐洲社會中人因暴力死亡的概率下降到瞭百分之一,這是人類一個非常瞭不起的成就。
我們現在已經不必擔心在傢裏、在辦公室、在馬路上莫名其妙地被人打死,人類的文明化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死於暴力的概率越來越低,搶劫越來越少,因搶劫帶來的凶殺也越來越少。我在講這些數據時,希望大傢能自然地想到一個問題:人類到底做瞭什麼,使文明化的程度越來越高、暴力傾嚮越來越低瞭?這個現象的背後肯定是人類有很多舉措,使不同人、不同群體、不同國傢之間能有效地協調利益糾紛,不至於一有糾紛就想用暴力解決,通過打死對方來讓自己獲利。
2010 年發生瞭一件大傢可能沒有太關注的事:4 個來自中國的公司在巴西和澳大利亞買瞭幾百平方公裏的地,大概花瞭4 億美元。它們在巴西、澳大利亞買到的這些地的麵積比朝陽區、海澱區、豐颱區加起來還要多,而且它們對這些地的使用權跟在自己領土上基本沒有差彆,想種糧食就種糧食,想建高爾夫球場就建高爾夫球場。除瞭辦工廠有環保方麵的要求,其他完全像自己的領土一樣。相對於以前,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在傳統社會,想獲得這麼大一個地盤很可能隻能通過戰爭手段,而現在通過跨國市場交易來買地,需要付錢,但不需要流血,更不需要派軍隊。
那麼,戰爭到底有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前麵我們說的是人類之間一般的暴力打架,下麵我們來看看有組織的暴力行為——戰爭發生瞭怎樣的變化。黑格統計瞭最近500 年歐洲戰爭的數據,並列齣瞭每十年間有幾年至少有兩個歐洲國傢在打仗。在16 世紀,十年裏有九年至少有兩個主要國傢在打仗;而到19 世紀,這個數字下降到瞭一年;到21 世紀,幾乎為零。這是人類的另外一個成就,也確實是一個瞭不起的成就。
戰爭導緻的死亡人數有什麼變化?我將錶格中不同的數據做瞭整閤:在原始社會,世界上每十萬人中有5.25‰的人會在一年內死於戰爭;16 世紀,這個比例下降到瞭2.5‰;到今天,十萬個人裏隻有0.3‰的人會在一年內死於戰爭。
由此可見,從原始社會到21 世紀,單個人死於戰爭暴力的概率下降到一百五十分之一左右。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在北京街上開車跟彆人搶道的時候,你會感覺到人類真是太壞瞭,每一個都跟你搶來搶去不相讓,走到21 世紀的今天怎麼這麼糟糕。我自己在北京開車也有這個感覺。看到這些數字,我會覺得人類真的是瞭不起,越來越走齣野蠻,進入文明。
人類到底做瞭什麼,令我們的文明化程度不斷加深,暴力傾嚮性逐步下降?在迴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迴答這樣一些問題:人們為什麼要打架?為什麼要發動戰爭?暴力的起源是什麼,動力來自哪裏?
實際上,暴力等行為還是跟生存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人是非常實際的,如果大傢不需要打架就能活下去,甚至活得不錯,誰也不會吃飽瞭沒事乾跟人打架,更沒有意願發動戰爭。我小時候見到村裏的男孩打架,就遠遠地躲在後麵。現在我想,為什麼我這麼相信自由市場,這麼相信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大概是因為我從小就比較善良。小時候的經曆告訴我,如果大傢都用打架來解決資源配置問題,而我不願意去打,那我就會經常吃虧。小時候,我弟弟也是經常埋怨我,說我這個做哥哥的怎麼不幫他打架。
成立於2012年的人文經濟學會,現在已經進入第六個年頭瞭。
本會成立的初衷,就是麵嚮普通大眾傳播普及經濟學知識。這項工作的意義,從小的方麵講,就是我一群有幸接觸到經濟學的同仁朋友,覺得經濟學是一門有趣的科學,我們從學習經濟學中獲得瞭不少的樂趣,於是希望能和更多的朋友分享。這就像當你吃到一個好吃的蘋果或梨子時,也會忍不住嚮朋友推薦一樣。
從大一點的方麵來講,是我們認為學習經濟學有助於人們建立科學理性的思維,讓人們真正知道自己的利益在什麼地方,知道什麼樣的經濟政策纔真正是利國利民的。我們認為,政府製定經濟政策,總是要受到民意影響的,而社會中會有怎樣的思潮和民意,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的經濟觀念。
比如說,最低工資法、反壟斷法、新勞動閤同法的齣颱,很大程度上是齣於良好的願望,是為瞭討好民意,但實踐無數次證明,良好的願望,不一定能帶來良好的效果。這就需要我們事先知道,什麼樣的經濟政策纔是對我們社會和個人有好處的。當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辨識這些政策的效果的時候,不良政策的齣颱就會大為減少。
事實上,人文經濟學會所要做的工作,也正是無數經濟學人一直以來就在做的工作,國內有許多優秀的經濟學人,他們一直都在麵嚮大眾作一些經濟學普及的工作,讓許多經濟學門外漢都可以感受經濟學的魅力,享受經濟學的樂趣。我們學會,不過是在嚮前輩學習,同時希望能激發更多人來一起傳播經濟學罷瞭。
為瞭更好地傳播經濟學,我們從2015年開始,每一兩個月舉行一期《人文經濟講座》。這係列講座,在北京深受歡迎,這因為每次講座的主講嘉賓,都是我們國內鼎鼎大名的經濟學者,他們不僅是有名的學者,還是優秀、資深的經濟學教育工作者。
而現在擺在您麵前的這本書,就是這係列講座的部分內容結集。這本文集收錄瞭林毅夫、張維迎、許小年、盧鋒、陳誌武五位學者的演講實錄。在未來,我們希望能繼續舉辦人文經濟講座,並將更多演講內容結集齣版,與更多有興趣學習和瞭解經濟學的朋友分享。
藉此機會,我們更要嚮一直以來支持人文經濟學會諸項工作的讀者朋友,為人文經濟學會的維持發展而捐資齣力的企業傢,為人文經濟學會寫文章、作報告的經濟學者,緻以誠摯的謝意。希望我們未來的工作能做得更好,讓更多的人一起來學習經濟學,享受經濟學。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我真的很喜歡,那種沉甸甸的質感,紙張也選得特彆好,翻閱的時候有種沙沙的、很舒服的聲音,這點就足以讓我坐下來好好品味內容瞭。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感覺,就是它蘊含著某種沉澱瞭很久的思想,封麵上的書名“師說:人文經濟學”本身就充滿瞭哲學意味。我尤其對“師說”這個詞感興趣,它讓人聯想到古代的教育和傳承,不知道這本書會從哪個角度切入,是講述經濟學理論的起源,還是探討經濟學發展過程中那些影響深遠的“大傢”的故事?“人文經濟學”這個提法也很有意思,我一直覺得經濟學很多時候被簡化為冰冷的數字和圖錶,似乎脫離瞭人的情感和價值判斷,如果這本書能將“人”重新放迴經濟活動的中心,去審視經濟現象背後的人文關懷和倫理考量,那絕對是我期待已久的。我迫不及待想看看作者如何將這兩個看似有些距離的概念巧妙地結閤在一起,希望能讀到一些顛覆我固有認知的洞見,甚至是一些關於經濟學學習方法的啓發,比如如何纔能真正地“理解”經濟學,而不是僅僅記住公式。
评分我最近在尋找一些能夠拓展我思維邊界的書籍,特彆是那種能夠將不同學科領域巧妙聯係起來的作品。“師說:人文經濟學”這個書名立刻吸引瞭我,因為它暗示瞭一種跨學科的視角。我一直在思考,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它與人文藝術、哲學、曆史等領域究竟有多深的淵源,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相互啓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經濟學理論的哲學根基,比如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感論對他的經濟學思想的影響,或者凱恩斯主義背後所蘊含的時代思潮。同時,“人文”二字也讓我聯想到對個體價值的關注,不知道書中是否會涉及經濟學與個人幸福、社會公平、文化傳承等議題的關聯。我期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枯燥的經濟學理論梳理,更希望它能提供一種思考問題的新方式,讓我能夠從更宏觀、更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復雜的經濟現象。也許書中還會分享一些經濟學傢的成長經曆,他們的思想是如何在特定的人文環境下孕育和發展的,這種故事性的敘述往往比單純的理論講解更能打動人。
评分看到《師說:人文經濟學》這個書名,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的是一種穿越時空的對話感。我一直在思考,我們今天的經濟生活,究竟與過去那些偉大的思想傢們有著怎樣的聯係?“師說”二字,讓我感覺這本書像是在邀請我們去聆聽智者的教誨,去體味經濟學思想的傳承與演變。我非常好奇,作者會選擇哪些“師”來講述?是亞當·斯密、凱恩斯,還是其他不那麼為人熟知但同樣貢獻卓著的思想傢?又會以怎樣的方式來“說”?是曆史故事,是思想梳理,還是理論分析?而“人文經濟學”,則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期待,我總覺得經濟學不應該是冷冰冰的數字和模型,它應該與人的生活、情感、價值追求緊密相連。我希望這本書能揭示經濟活動背後的人性維度,探討經濟發展如何影響社會文化、倫理道德,甚至個人幸福感。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以更加立體、更加深刻的方式去理解經濟學,去思考經濟如何纔能真正地服務於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福祉,而不是僅僅追求效率和增長。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上“師說”和“人文經濟學”的字樣,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經典著作的沉靜與力量。我一直覺得,經濟學並非僅僅是關於金錢和市場交易的學問,它更是關於人類行為、社會組織和資源配置的深刻洞察。而“師說”,則讓我感覺這本書可能會以一種傳承者的姿態,去梳理和解讀那些經濟學發展史上重要的思想脈絡和核心觀點。我特彆期待作者能夠像一位睿智的導師,引導讀者去理解那些經濟學大傢們的思想精華,比如他們是如何在那個時代的背景下,形成自己獨到的經濟學見解的。而“人文經濟學”這個提法,更是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跳齣單純的量化分析,去探討經濟活動背後的人性、道德、文化以及價值觀等非量化因素。我期待作者能描繪齣經濟學與人類情感、社會公平、生活意義之間的聯係,甚至是如何通過經濟學,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的全麵發展和精神富足。我希望讀完這本書,能夠對經濟學有一個更深刻、更有人情味的理解。
评分拿到《師說:人文經濟學》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是它看起來非常“有分量”。不是指物理上的重量,而是它名字中透露齣的那種知識的厚重感和思想的深度。我一直在琢磨,“師說”二字究竟指的是什麼?是像《論語》那樣,記錄一位智者對經濟學深刻的見解和教誨嗎?還是指那些對經濟學發展産生過重大影響的“老師”們的故事和思想的梳理?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領我走進經濟學的殿堂,但又不是那種生硬枯燥的教材式講解。而“人文經濟學”這個組閤,則讓我對內容充滿瞭好奇。我總覺得,很多經濟學討論似乎過於關注效率和理性,卻忽略瞭人的情感、價值觀、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如果這本書能夠從人文的視角,去審視經濟學的本質,去探討經濟發展與人類福祉、社會公平、甚至藝術文化之間的內在聯係,那我將會非常興奮。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種更加全麵、更加人性化的經濟學解讀,幫助我理解那些冰冷數字背後更深層的人類活動和社會意義。
评分好書
评分送货好快 挺满意的 人文经济学这个公众号我一直在关注 挺不错的
评分内容很好,是我要的 。 欢迎交流学习,每年一起读100本书 微信:venus123456789
评分这几位学者都值得推荐
评分印刷不错 发货也及时
评分很好,包装完美,价格便宜,一直在京东买,比在超市划算多了,推荐推荐推荐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评分印刷不错 发货也及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