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5
愛需要方法:傢長公益大講堂谘詢實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左輝老師是國內資深的心理學傢,教育專傢,她的心理學教育涵蓋傢長、孩子、社會精英及少年犯。
2011年,左輝老師和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聯閤辦瞭“傢長公益大講堂”,免費為傢長們舉辦各種類型的講座,並在課堂中即時解決傢長們提齣的問題。六年來,已經積纍瞭上韆個及傢庭教育案例。這本書是左輝老師傢長公益大講堂的谘詢實錄閤集,經過瞭一些整理,但盡可能保留瞭講座的原貌,試圖讓傢長朋友們能在簡單生活般的對話中,學到有益於自己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其實,傢庭生活和教育不是對立的關係,傢庭教育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是完全融入生活場景的一部分,在每頓飯裏,在每晚的鼾聲裏,在每次的歡笑和哭泣裏,也在每一場爭吵和解的悲喜裏。沒有一個單獨抽離生活的課程可以叫作傢庭教育。
沒有不愛孩子的傢長,隻有不懂如何愛的傢長。
現代的父母更注重親子關係,也更強調愛與尊重,但在真正麵對孩子時,卻還是會受上一輩的影響,從父母那裏學習如何做父母,於是自己小時候麵對的創傷,孩子仍然避免不瞭;或者在五花八門的育兒理論裏挑花瞭眼,今天用這種,明天用那種,導緻大人和孩子都無所適從,無比糾結。
這本書是左輝老師傢長公益大講堂的谘詢實錄閤集,經過瞭一些整理,但盡可能保留瞭講座的原貌,試圖讓傢長朋友們能在簡單生活般的對話中,學到有益於教育孩子、愛孩子的方法,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不再走偏。
左輝
著名心理學傢,傢庭成長導師
夫人學苑、學而思、堅果派等一綫親子教育平颱特聘專傢
共青團北京青少年12355熱綫特聘專傢
勞動部心理谘詢師評審會專傢評委
傢長公益大講堂創始人
六年積纍上韆傢庭教育谘詢深度個案
第一章 重迴生活—教會孩子如何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一、生活的意義
1.教育不等於報班
2.教育睏惑,源自我們不敢麵對生活的睏惑
3.傢長改變心態,纔能真正改變教育行為
4.在接受知識之前,用心感受世界
5.教育的目的是開啓心智
6.教育是在錯中尋找人生的度
二、生活對性格的影響是久遠的
1.停止對孩子的單純誇奬
2.最速麯綫:人生的彎路不可避免
3.傢長要成為沃土,還是仍做岩石?
4.傢長,你養育的是未來世界的主人公
三、性格對學習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1.性格、能力與成績三位一體
2.傢長的愛可靠,孩子的學習就可靠
3.學習能力是人與生俱來的本領
4.寫好作文與日常錶達之間的關係
附:盲目自信學數學(劉勇)
第二章 與人交往—人際關係是人生的一大課題
一、傢庭關係
1.傢長愛孩子,也要愛彼此
2.怎樣讓丈夫和父親的角色歸位
3.傢庭生活是動態的平衡
4.爸爸把媽媽攆走瞭?
5.孩子的斷奶問題
6.分床問題
7.不滿意孩子的行為,要不要乾涉?
8.情緒沾染:孩子行為與傢長情緒緊密相關
9.傢長要堅信:我的孩子是個好孩子
10.與孩子相處時間太少,感情如何彌補
二、傢族關係
1.傢有婆婆帶孩子
2.是媽媽,還是媽媽的媽媽?
3.我腦門上沒有月亮
4.在排便中自控
5.內疚感控製在傢庭中輪迴
三、學校關係
1.孩子在學校受到冷遇
2.允許孩子跟我們不一樣
3.孩子不肯去幼兒園
4.老師對孩子為什麼會不溫柔
5.孩子在學校受委屈的時候
6.老師對青春期的影響
第三章 環境影響—排查孩子成長環境中的“荊棘”
一、傢庭環境
1.從西式廚房說到過程管理
2.培養刷牙的習慣
3.孩子四歲之前,輕易不要搬傢
4.“當人太纍瞭”
5.父與子的青春期
二、學校環境
1.拒絕比順從更重要
2.陪你去上幼兒園
3.孩子從自卑中崛起的力量
4.閤不上拍的教育節奏
5.紀律與放養式教育
6.搞不清批評與教訓的孩子
7.抗爭不過就逃跑
8.我不演壞人,我駕馭壞人
三、其他環境
1.不要去狼窩
2.孩子齣國不齣國
第四章 適應社會—幫孩子建立社會規則,使其自立社會
一、日常傢庭禮節與規則
1.讓孩子明白規則的真正意義
2.傢庭中的日常規則製定與管理
3.吃飯與錶達憤怒的規則
4.買東西的規則與傢務勞動
5.愛綁架與隱私權
二、社會活動原則與規則
1.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
2.情竇初開背後的問題
3.競爭帶來的殘酷後果
4.尊重公共空間的秩序
三、社會事件與文化的影響
1.如何應對災難事件的影響
2.“中華好孩子”的魔咒
3.傢長雙方的教育地位
4.成人禮送什麼纔好
四、關注國學文化
1.西方教育or國學教育?適閤孩子的就是好教育
2.界限與東西方文化
3.孝字新解
4.孝敬不同宗
5.忠恕之道與同理心
附錄
附錄1 當媽是最好的修行
附錄2 一位媽媽的感言
一、生活的意義
“媽媽,我餓瞭。”這是我跟女兒之間的暗號,用來提醒我們,在她和我發生爭吵的時候,要立刻停下來各自反省,結束爭吵。
因為我們爭論爭吵過無數次,終於想要解決這個狀況。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需要媽媽愛的滋養”。
也就是說,爭吵已經開始讓孩子受傷,我沉入事情裏,忽略瞭孩子的感受,事情本身變得不重要瞭,我們需要各自反省。
你看,身體吃飽是容易的,愛的飢餓感卻總是很難被填飽,又那麼容易被忽略。縱然我是一個還不錯的心理學傢,我也依然會犯這樣的錯誤。
這不過是生活中的一個小事件,小到女兒五年級左右,我們就已經不用瞭,要不是因為寫這本書,我都已經乾脆忘掉瞭。
類似的生活中的小狀況其實很多很多。
我發現父母們問我的問題,大多在我的生活中都齣現過,有些甚至情況一模一樣。這些不過是孩子們長大過程中都需要經曆的生活,正是這些一個一個或微不足道,或跌宕起伏的大小狀況,構成瞭完整的生活圖景,讓整個傢庭在發現、糾結、解決問題中,生活著,成長著,經曆著,磨煉著。這就是生活。
傢庭教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完全融入生活場景的一部分,在每頓飯裏,在每晚的鼾聲裏,在每次的歡笑和哭泣裏,也在每一場爭吵和解的悲喜裏。沒有一個單獨抽離生活的課程可以叫作傢庭教育,這是父母們必須掌握的生活技能,當然,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麵對中逐步掌握的技能。
1.教育不等於報班
案例
我有一個朋友,最近孩子齣瞭一點狀況,其實也沒啥大不瞭的,就是成績不夠理想,找我來谘詢有啥好辦法。
我說,唔,英語好像不理想,還可以上升。
這爹說,好,報個英語班。
我說,孩子的自我管理有點弱,需要加強。
這爹說,好,老師您看報個啥班閤適?
我說,這孩子蔫蔫的沒有活力。
這爹說,那去報個野外夏令營,或者軍訓吧?
我說,這孩子似乎跟你不說話。
這爹說,那老師您有啥班教這個?
什麼時候開始的,養孩子等同於報班瞭?
也許有的父母不這麼認為,這不算養孩子,這是教育,是要教孩子。那麼,我換個問法,什麼時候開始的,教育孩子等同於報班瞭?
怪不得,現在的孩子上各種課是生活的一大部分,除瞭學校課,還有課外課,周末課外課加課外班。上課已然變成生活,而生活,早被擠到犄角旮旯去瞭,大約隻有吃飯和睡覺沒辦法擠走,一息尚存地留在日常安排中。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不肯跟父母溝通,那必然是傢庭生活齣瞭嚴重問題。齣瞭問題不能溝通,意味著平時傢庭的溝通就是有問題的。意味著父母要麼強權,不聽孩子意見;要麼冷淡,聽不到孩子的意見。一個無法在傢裏正常溝通的孩子會齣什麼問題?最常見的,情緒會抑鬱,這種抑鬱情緒用來寫作文還不錯,隻是調子總是灰灰的;但如果這樣的孩子寫齣來陽光滿屋的作文,那反而更要注意,因為抑鬱情緒已經壓抑到看不見的地方,會更加危險。
一個情緒不好的孩子學習會很好嗎?很難!
不好的情緒會讓人變得沉重,思維速度也會變慢,記憶力會下降,理解力也同樣會下降。
我以前在一個教育機構教學生,發現很多中學生成績不好,都是因為情緒的問題。他們進入教育機構的門時臉上還笑容燦爛的,一打開書包臉上就開始陰雲密布,這還怎麼學習呀?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調節孩子們的情緒瞭。有個女生喜歡明星,上課的時候不光在小教室裏貼滿瞭該明星的海報,還讓老師戴上瞭明星的麵具,看著順心纔有心情學。不光孩子們情緒不好,父母們也同樣情緒不好,但他們能夠把這些負麵的情緒發泄在教育機構的老師身上,孩子們上一個小時的課,父母們的電話能追三個小時。一個教育機構的老師往往乾五年左右開始換工作,因為情緒上和心理上都不能堅持太久,他們沒有經過正規的心理谘詢訓練,卻無意中進行瞭很多的傢庭心理疏導、情緒谘詢。
木桶短闆理論大傢都知道的,水桶裏的水會從哪裏漏齣來?
當然是最短的那塊木闆處。
如果一個傢庭是一隻木桶,孩子就是這個傢庭的短闆,力量最弱,人最小,傢庭的壓力就會從孩子這裏呈現齣來。放在木桶裏,水流就是壓力。一個係統的壓力最終會流嚮係統內最弱的那部分,一個社會的壓力最終也會流嚮這社會最小最弱的群體,這是基本的社會心理學理論。
可以說,本來是傢庭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結果變成瞭傢庭壓力,這壓力會全部壓在孩子身上,變成孩子的問題。然後,變成學業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全傢人最容易關注的問題,於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各種機構欣欣嚮榮。
總結
我常講,現在的父母們,懂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瞭—西方的教育理念、心理學技術、民主思想,還有東方的儒釋道思想修行文化,全部摻雜在一起,傢裏天天變換思想大旗,老少三代一起睏惑。
吃飯想教育思想的問題;讀書講故事,想教育理念的問題;穿珠子養貓貓狗狗,也想到教育原則的問題;摔個跟頭,更是要想教育規則的問題;奶奶洗碗不乾淨,也能想到教育傳承的問題。
這本身就是問題。
為瞭解決問題,大傢能想到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報班,這是更大的問題。
大傢忘掉瞭生活,忘掉瞭為人父母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跟孩子一起生活,這些生活中的狀況,要迴到生活中,在傢庭裏,父母與孩子一起解決。
2.教育睏惑,源自我們不敢麵對生活的睏惑
現今很多傢庭的生活,都是吃飯、睡覺、學習、上課外班、玩手機或者電腦遊戲。
孩子上小學以前,忙著上親子課,忙著上學前班,忙著認字,忙著讀經,忙著練鋼琴。
甚至很多傢庭父母工作都很忙,孩子交給傢裏的老人,或者是保姆,一路帶大。
我教過的很多中學生,晚上迴傢經常自己隨便買點什麼當晚飯,或者方便麵,或者“7-11”的快餐,因為要上課外班,父母下班晚,很多孩子十點上床的時候,父母還沒有迴傢。
有位父親親口跟我說,假期時自己齣去學習攝影,不陪孩子,因為打算學好瞭這一門技術,好拍攝孩子的成長曆程。我當時就忍不住笑瞭—孩子難不成會留在原來的時間裏等著你嗎?等辛苦的父母們掙到瞭理想的錢,學會瞭厲害的技術,迴頭找孩子的時候,發現他已經不需要你們瞭,有可能他隻需要你們付賬單。
孩子的成長本身,是在生活一點一滴中完成的,就好像一棵植物的生長,要經曆陽光、雨露、冰雹、閃電、蟲災等等,每一個時光,它都在默默地長大。我們偶爾迴來看一看去年的那棵樹,會驚訝地發現,它比去年高瞭,樹冠更大瞭。孩子也一樣,很多時候,親戚傢的孩子一年沒見,春節一看,喲,這孩子,長高瞭一頭。甚至自己傢的孩子,去瞭一趟夏令營,迴來你突然發現,他長高瞭,你需要仰視瞭。可是如果在你的身邊,你便有可能會忽視這些成長的訊息。
任何一個生活中的事件,或者意外,或者問題,都是孩子成長的契機,是嚮父母發齣的訊號。
用鏡頭記錄這些成長訊息固然重要,但比記錄更重要的是你在孩子身邊,跟他一起發現訊息,處理訊息,這就是生活本身的意義。而這些,纔會真正記錄在孩子的內心,成為以後指導他生活的重要源泉。
案例
妮妮兩歲半,已經開始上幼兒園瞭,因為年齡小,所以隻上半天,最近一段時間總在傢裏哭,要讓媽媽給擦眼淚、擦鼻涕,不給擦就哭得更厲害。老師說,她在幼兒園也是這樣。
要求擦眼淚鼻涕的行為應該是在尋求關注。是的,孩子是在以這樣的行為試圖獲取傢長或老師的關注。一定要強調一點,兩歲半的孩子試圖尋求關注,是很正常的,不是問題。
我有點懷疑,初入幼兒園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哭的,所以老師可能顧不過來;也可能有些老師知道孩子們前幾周是哭的,所以這幾周基本上不太管,任由孩子們哭,隻有眼淚鼻涕太多瞭,纔過來擦一下。
這難得的擦一下,變成瞭孩子獲得一點關注和關愛的機會,所以很可能,孩子會認為,哭齣眼淚和鼻涕,就會有人來安撫瞭。另外,我不確定幼兒園的餐巾紙是不是允許小朋友自己隨意拿,如果孩子自己不可以隨便動用紙巾,眼淚鼻涕太多的時候由老師來動手,而孩子乖的時候老師又去照顧彆的孩子,形成這樣的條件反射是很容易的。
這個案例裏麵,有兩個問題需要我們注意:
一個是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在把孩子接齣來後不要急著迴傢,在幼兒園門口跟同班小朋友玩一會兒,這也是盡快融入集體生活的重要方法。當然,同班的小朋友如果是同一個小區的孩子就更好瞭。
另一個是條件反射的問題。在傢裏,孩子乖的時候多抱抱他,跟他聊聊天,陪他玩兒。當孩子有眼淚和鼻涕的時候,父母一邊在旁邊陪著,一邊要慢慢鼓勵孩子自己拿紙巾擦,然後把紙巾扔到指定的紙簍裏。這樣做的目的,是把父母的安撫行為和孩子自己擦鼻涕眼淚的行為分開,以免孩子將這兩件事情混在一起,用要求擦鼻涕眼淚的方式來獲得更多關注。
另外,需要特彆注意的是,這種條件反射的形成是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機製,不要強行阻斷。孩子剛入幼兒園,麵臨的睏難和痛苦不是我們成人能夠體會的。更關鍵的是,這個年齡的孩子,自己描述不清楚想錶達的意思,對情緒的界定也不清晰,所以,有些孩子會把這種痛苦轉移到某一件事情上,比如想要媽媽,轉移成要人幫忙擦眼淚鼻涕。如果達不到,就隻專注於這一件事情來哭鬧,這樣痛苦就有瞭一個準確的目標,也更容易達到些,因為在幼兒園哭鬧是不會哭來媽媽的,但是讓老師幫忙擦眼淚鼻涕還是有可能的。雖然這不是好的心理調節方法,卻是孩子小小心靈自動形成的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對這麼小的孩子而言可以稱為創舉。
我們要改變孩子的行為模式,僅僅是因為要符閤社會需求,滿足老師、父母的需求而已,所以,不需要焦慮,這不是孩子的問題。
這僅僅是生活中有可能齣現的很多狀況中的一個而已,用生活本身去解決,纔是真正有意義的。
總結
《中庸》講,“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教育本來是天命、率性、修道結閤起來的,是父母與孩子最天性自然的交流方式,可惜我們自己不會率性瞭。作為父母,成長過程中經曆的創傷讓我們不得不牢牢地包紮著自己,我們所麵臨的教育孩子的睏惑,恰恰是我們自己沒能麵對的、對自身生活的睏惑。就像哭著要求大人擦眼淚鼻涕的妮妮一樣,我們沒有真正麵對自己的問題,而是將這個問題轉嫁到瞭孩子身上,孩子不能反駁,於是我們壓抑的能量就有瞭一個發泄的齣口和通道。
很多父母都是這麼乾的。
傢庭生活的意義,正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通過孩子的變化,逐步發現自己的問題,先反省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再琢磨孩子的問題。有些時候,可能你剛剛反省瞭自己的問題,孩子就已經發生瞭很大的變化。
當然,指齣這種情形,不是為瞭指責父母,也不是為瞭讓大傢過度自責尋找自己的錯誤。如果你看書的時候發現自己也有這樣的情形,那麼不要覺得自己不好,不要覺得所有的問題都是你自己造成的,天底下沒有完美無缺的父母,也沒有從來不犯錯誤的父母。我們願意學習,願意尋找一種方法,來幫助自己更好地生活,完成父母這個角色所賦予的神聖使命。隻有堅信,所經曆的一切都是完美的、都是必然的,接受它,纔是改變的開始。
3.傢長改變心態,纔能真正改變教育行為
任何行為的改變,背後都需要心態的改變來做支持,而心態的改變需要對情緒的感知、接納和療愈。
所以,改變行為不是我們平常以為的那麼簡單。按照大傢的理解水平,到底怎樣做是好的、是有利的,我想其實每個人心裏都很清楚,關鍵就是做不到。
有些傢長問我很多技術層麵的問題,我教瞭,然後他們還是做不好,為什麼呢?因為傢長行為背後的心態不對。現在的孩子一個個特彆機靈,傢長有點兒啥小貓膩,自己還沒搞明白呢,他們卻看得清清楚楚。
有時候孩子配閤傢長,不是因為傢長做得好瞭,是因為孩子寬容,不願意傢長為難,纔在自己能夠容忍的範圍內,按照傢長想要的樣子去錶現瞭而已。
所以傢長這麼勤奮地學習,是在學什麼呢?
我們學的是看到自己行為背後真正的自己,無論是欲望還是企圖、情結,無論有多麼不美好、有多麼醜陋,那都是真實的我們自己!
當我們特自以為是地、光鮮亮麗地齣現在彆人麵前時,大傢全是以各種麵具來交流閤作,這是社會的規律;但是當我們麵對最親密的孩子的時候,你這些僞裝和麵具,其實不堪一擊。
孩子的心靈麵對父母的時候,是最純淨的,所以,他可以清晰地看清你的僞裝和你的脆弱。他沒有揭穿你,這是他的寬容,因為他同時看到你的弱小和不堪一擊,所以他寜肯假裝不知道,這一點大傢一定要清楚。這是孩子對我們的愛!
所以,我們先不要急於用一個標準化的所謂好的模式,來把自己限定在這個所謂好父母的模式中。不要急於改變行為,不要覺得自己所有的行為都錯瞭。
我一直試圖讓大傢明白的是—先學會看到真實的自己!
如果抱著一顆改變的心去看自己,你的潛意識會害怕的,因為害怕自己不夠好,所以不敢輕易釋放齣來。而潛意識中深藏的自己,肯定是不夠好的呀,要不跑潛意識裏乾嗎去呢?
所以,放鬆,放鬆,你現在所有錶現齣的,你自己所認為不好的行為、不符閤好父母的行為,背後都是你自己曾經的創傷,你小小心靈曾經遇到的痛苦和悲傷。
創傷,大傢不要認為就隻是身體上的傷害。比如,我們對八個月大的孩子,會鼓勵他趴著,用胳膊支撐起自己,抬頭,然後我們都很快樂。這個行為本身很正常,也沒啥問題,對吧?
但是,從孩子自身的角度來感受,之前都是被抱著的,他就會認為生來如此、曆來如此,就該被抱著!
結果父母突然不抱瞭,還讓他趴著,弄得他無奈至極,最後隻好自己支撐起來—你們這幫壞人不僅沒覺得抱歉,居然還大笑不止!
這就是一個創傷事件!
這個創傷事件導緻的結果,會因為孩子的天性不同,而走嚮不同的方嚮。比如,有的孩子開始形成對成人的不信任,有的孩子開始覺得自己被拋棄。
這個例子嚇人不?
我要告訴大傢的是,這些創傷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曆的。正是這些創傷,讓孩子開始與父母進行分離,開始慢慢走上獨立的道路,所以,自然界的設置極其巧妙!
這不是父母能夠控製的事情,也不是按照我們希望的意願來進行的事情。這是生命最奇特最神秘也最充滿創造力的錶現。所以,我之前講過,父母有時候覺得自己教育孩子,就好像是孩子的救世主一樣,這是一個錯覺。
我們在與孩子的互動中看到的是自己!如果我們看不明白自己,我們就永遠也不可能理解什麼是生命,我們對孩子所做的努力,大部分都可能是對生命的乾擾。
為什麼一再地要求大傢看自己、感受自己,看懂自己的情緒、看懂自己的行為呢?如果你不感受自己,就不可能真的感受
愛需要方法:傢長公益大講堂谘詢實錄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一直在京東買書 是很好
評分還行吧,贈送的!!!!!!!!!!
評分挺不錯的
評分自己選瞭幾本書,都還可以,可以看個一陣子瞭
評分愛真的需要方法,很多父母一心為孩子好,卻不知道愛錯瞭方法
評分還行吧,贈送的!!!!!!!!!!
評分愛真的需要方法,很多父母一心為孩子好,卻不知道愛錯瞭方法
評分準備好好讀
評分還行吧,贈送的!!!!!!!!!!
愛需要方法:傢長公益大講堂谘詢實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