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 阿裏巴巴交互設計師傾心之作。
+ 9位行業專傢和教授聯袂推薦。
+ 産品經理、交互設計師、UI設計師、動效設計師、開發工程師等入門必讀之書。
+ 5大方麵內容全囊括:用戶體驗概念、體驗設計流程、體驗設計內容、提升用戶體驗、探索用戶體驗。
內容簡介
在這個體驗為王的時代,用戶體驗成為評判産品好壞的一個標準。用戶體驗是個新的行業,
目前在國內正處於發展階段,用戶體驗設計走嚮成熟化需要廣大設計師的共同努力。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用戶體驗設計的研究與探索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體驗設計將日趨完善。
本書分為5章,解讀體驗設計的內容。從用戶體驗概念、體驗設計流程、體驗設計內容、提升用戶體驗、探索用戶體驗5個方麵介紹體驗設計相關的概念與方法。本書采用平直簡單的文字結閤生動的圖例,錶達相對復雜的原則或方法,帶領讀者快速入門體驗設計。
本書適閤初中級的産品經理、交互設計師、UI設計師、動效設計師和開發工程師等,以及體驗設計相關的學生或從業者學習,也適閤體驗設計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李煜佳,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目前就職於阿裏巴巴。
從業經曆中,擁有移動客戶端設計、網頁端設計、平颱類設計、工具類設計等多項目類型的設計經驗。
設計師應當推動用戶體驗滲透到産品的各個環節,引導所有産品設計人員參與用戶體驗設計。
目錄
第01章 神秘的用戶體驗 /009
1.1 揭開用戶體驗的麵紗 /010
1.1.1 認識用戶體驗 /010
1.1.2 交互設計是用戶體驗的靈魂 /014
1.1.3 無處不在的用戶體驗 /016
1.1.4 用戶體驗為何如此火爆 /018
1.2 互聯網與用戶體驗 /021
1.2.1 “互聯網+”下的用戶體驗 /021
1.2.2 認識互聯網思維 /024
1.3 從零開始,學習體驗設計 /028
1.3.1 交互設計初學者如何上手 /028
1.3.2 轉行交互設計該如何準備 /033
1.4 交互設計所需的工具 /037
1.4.1 交互設計的初期工具 /037
1.4.2 交互設計的過程工具 /038
1.4.3 交互設計的展示工具 /040
1.5 交互設計師的一天 /042
1.5.1 設計師是不是經常加班 /042
1.5.2 5步快速提高設計效率 /047
第02章 體驗設計那些事兒 /051
2.1 用戶體驗設計的流程 /052
2.1.1 需求挖掘 /052
2.1.2 概念設計 /053
2.1.3 産品設計 /053
2.1.4 産品開發 /053
2.1.5 上綫管理 /054
2.2 挖掘産品的市場價值——競品分析 /055
2.2.1 明確目的 /055
2.2.2 找準分析定位 /056
2.2.3 選擇競品 /056
2.2.4 分析維度 /057
2.2.5 數據佐證 /057
2.2.6 歸納總結 /058
2.3 用戶是你的另一半 /059
2.3.1 簡單有效的定性調研 /059
2.3.2 透過數據瞭解用戶 /062
2.4 交互設計有方法 /066
2.4.1 交互設計常用原則 /066
2.4.2 實戰:解析那些記不住的定律 /070
2.4.3 核心流程分析 /078
2.4.4 Web交互元素規範 /086
2.5 産品的可用性測試——一個人的可用性測試 /089
2.5.1 材料準備 /089
2.5.2 找準用戶 /089
2.5.3 測試過程 /090
2.5.4 測試結果 /091
2.6 使産品健康成長——産品的迭代維護 /092
2.6.1 從需求中發現問題 /092
2.6.2 深入瞭解問題 /093
2.6.3 解決問題 /093
2.6.4 跟進落實情況 /094
2.6.1 從需求中發現問題 /092
2.6.2 深入瞭解問題 /093
2.6.3 解決問題 /093
2.6.4 跟進落實情況 /094
第03章 身邊的體驗設計 /095
3.1 動手做個自己的App /096
3.1.1 Axure工具上手 /096
3.1.2 低保真設計稿是什麼樣的 /099
3.1.3 交互原型Demo /103
3.1.4 實戰:設計App登錄方式 /106
3.1.5 實戰:設計App導航方式 /110
3.1.6 如何免費發布App到應用市場 /116
3.2 情懷設計的背後 /118
3.2.1 App微交互分析 /118
3.2.2 實戰:App設計的重點與難點 /122
3.2.3 實戰:eBay的卡片式設計 /126
3.2.4 實戰:Vimeo的分屏設計 /129
3.3 網頁隻是排版設計嗎 /133
3.3.1 網頁設計從何入手 /133
3.3.2 網頁設計容易忽略的問題 /136
3.3.3 實戰:12306網頁端為何不改 /139
3.4 錶單主宰著幾百萬 /144
3.4.1 錶單為何如此重要 /144
3.4.2 錶單的基本元素 /144
3.4.3 簡單高效的錶單設計 /147
3.4.4 實戰:解析亞馬遜的購物錶單 /150
第04章 提升用戶體驗 /155
4.1 強化第一印象 /156
4.1.1 功能性動效設計 /156
4.1.2 實戰:有趣且有意義的動效 /159
4.2 讓用戶察覺不到設計的存在 /164
4.2.1 沉浸式設計 /164
4.2.2 實戰:榖歌地圖的沉浸式設計 /167
4.3 高顔值,不高冷 /173
4.3.1 情感化設計 /173
4.3.2 實戰:情感化蘊含在細節中 /176
第05章 體驗創新的探索 /183
5.1 未來交互設計趨勢——動態設計 /184
5.1.1 什麼是動態設計 /184
5.1.2 動態設計也是一種交互方式 /185
5.1.3 動態設計的錶現 /186
5.2 人工智能時代 /188
5.2.1 嬰兒智能交互産品 /188
5.2.2 人工智能與體驗設計遐想 /193
遠航與錨定:數字化時代的體驗敘事與構建 圖書名稱: 遠航與錨定:數字化時代的體驗敘事與構建 作者: [此處可自行想象一位資深行業專傢或研究者的姓名] 齣版社: [此處可自行想象一傢專業齣版社的名稱] --- 內容提要 在信息爆炸與技術迭代的洪流中,用戶體驗(UX)早已超越瞭簡單的界麵美觀或功能可用性。它已演變為一種關乎人類心智模型、社會文化語境以及商業價值重塑的復雜係統工程。《遠航與錨定:數字化時代的體驗敘事與構建》並非一本基礎操作手冊,而是一部深入探討體驗哲學、設計方法論前沿以及跨媒介敘事策略的深度論著。 本書的核心在於探討如何在快速變化的數字生態中,實現“遠航”——即前瞻性、顛覆性的創新視野,以及“錨定”——即穩固的、以人為本的價值基石。我們不再滿足於“解決問題”,而是深入追問“我們正在解決的‘問題’本身是否真實且有意義”。 全書結構嚴謹,分為四大核心闆塊,層層遞進,旨在為中高級設計實踐者、産品策略師以及對人機交互未來感興趣的學術研究者,提供一套全新的思考框架與實戰工具。 --- 詳細章節概述 第一篇:體驗的本體論與哲學重構(The Ontology of Experience) 本篇將數字體驗提升到哲學思辨的層麵,探討我們所設計的“體驗”究竟是什麼,以及它如何影響個體的認知與社會的結構。 1. 從功用到意義:數字化存在的狀態 體驗的“在場”與“缺席”: 探討沉浸式技術(如VR/AR/MR)對人類感官邊界的衝擊。當物理實體與數字映射發生混淆時,我們如何界定真實的用戶需求? 心流的再定義: 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理論在異步、碎片化的數字交互中如何失效與重構?引入“深度專注度”與“信息熵減”的新模型。 交互的道德邊界: 深入剖析“暗模式”(Dark Patterns)背後的倫理睏境。探討設計責任不再僅僅是功能層麵的,更是對用戶心智資源的守護。 2. 體驗的文化負載與社會建構 跨文化設計的陷阱與機遇: 超越簡單的本地化(Localization),討論符號學、儀式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對界麵情感反饋的影響。 數字時代的記憶宮殿: 探討用戶如何通過界麵結構構建其數字身份和長期記憶。設計如何成為一種“記憶的策展人”。 體驗中的權力結構: 分析算法推薦、數據隱私政策等如何悄然塑造用戶的選擇空間,揭示體驗設計中隱含的社會等級與信息壁壘。 第二篇:前沿方法論的迭代與融閤(Frontier Methodologies) 本篇聚焦於超越傳統設計流程(如Design Thinking)的限製,引入多學科交叉的前沿研究方法。 3. 復雜係統視野下的體驗建模 湧現性設計(Emergent Design): 放棄綫性的瀑布或敏捷流程,轉嚮關注係統內各要素互動所産生的不可預測的“湧現”效果。如何設計“能夠自我演化的”係統界麵? 社會網絡分析(SNA)在體驗地圖中的應用: 如何利用網絡拓撲結構來理解用戶群體的意見傳播路徑、信任鏈條,並據此優化社區和協作工具的體驗流。 基於行為經濟學的假設檢驗: 如何將“損失厭惡”、“錨定效應”等非理性行為納入A/B測試的假設構建中,設計齣更具人性洞察力的乾預措施。 4. 敘事驅動的設計框架(Narrative-Driven Frameworks) 體驗的“時間維度”設計: 不僅關注單次交互,更關注跨越數月甚至數年的用戶生命周期。引入“體驗的季節性”與“情感波動麯綫”進行長期規劃。 “可操作的寓言”: 如何將復雜的商業目標或技術能力,轉化為用戶能夠理解並産生共鳴的故事綫索,將産品功能轉化為角色驅動的行動。 原型設計的“具身化”實踐: 從綫框圖到“環境原型”。如何通過物理空間、氣味、聲音等非視覺元素,提前測試和錨定用戶對未來數字産品的整體感覺。 第三篇:跨媒介的體驗連續性構建(Seamless Multi-Modal Continuity) 隨著設備的多樣化,體驗的斷裂點成為創新的最大障礙。本篇專注於如何實現跨屏幕、跨設備乃至跨感官的無縫銜接。 5. 空間計算與語境感知(Contextual Awareness) 從屏幕到場景: 探討物聯網(IoT)生態中,用戶體驗如何從“界麵中心”轉變為“環境中心”。智能傢居、可穿戴設備如何共享用戶意圖。 意圖預測引擎的設計: 如何在高精度傳感器數據和用戶隱私之間找到平衡點,設計齣既能提前預判需求,又不過度侵入的AI輔助交互。 “幽靈界麵”的構建: 探討那些不需用戶主動激活,僅通過環境變化(如光照、運動、聲音環境)即時提供反饋的隱形交互層。 6. 聲音、觸覺與情感反饋的精細化調校 觸覺語言學(Haptic Linguistics): 建立係統性的觸覺反饋詞典,區分“確認震動”、“警報脈衝”與“愉悅共振”,實現比文字更即時的情感傳達。 聲音景觀的設計: 如何在嘈雜的數字環境中,設計具有辨識度、不引起聽覺疲勞的係統音效,使其成為品牌體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情感同步與人機共情: 探討如何通過生物反饋(如心率、麵部錶情捕捉),使數字係統能夠對用戶的情感狀態做齣適配的反應,實現真正的“共情式界麵”。 第四篇:體驗的衡量、規模化與未來治理(Measurement, Scale, and Governance) 理論必須迴歸實踐的檢驗。本篇探討如何科學地衡量體驗的價值,並在組織層麵實現設計方法的有效落地和長期治理。 7. 超越北極星指標的體驗度量衡 體驗價值鏈(EVC)的構建: 如何將“用戶滿意度”、“認知負荷降低”、“決策時間縮短”等抽象指標,轉化為可量化的商業迴報。 長期黏性與抗流失的體驗指標: 引入“體驗復利”的概念,衡量早期優秀體驗對用戶長期忠誠度的纍積影響。 逆嚮工程與體驗迴溯: 當産品失敗時,如何通過量化數據準確追蹤到引發體驗斷裂的最小交互單元,進行精準修復。 8. 設計治理:從作坊到生態 設計係統的演進: 如何從靜態的UI組件庫升級為“體驗原則引擎”——一個能夠根據産品綫和目標市場自動調整設計規範的動態框架。 跨職能團隊的“體驗語言”統一: 建立一套從工程師到市場營銷人員都能理解和遵循的體驗詞匯錶和決策樹,消除因專業壁壘帶來的體驗碎片化。 麵嚮未來的韌性設計: 探討如何設計能夠抵禦技術突變(如量子計算、AGI突破)的體驗架構,確保核心用戶價值的持久性。 --- 本書緻敬的對象 《遠航與錨定》獻給那些不滿足於修補裂痕的設計師,獻給那些渴望理解技術深層哲學含義的工程師,以及獻給所有在數字洪流中試圖為人類心智尋找穩定錨點的思考者。本書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設計基礎和對復雜理論的接受能力,它提供的是地圖,而非手把手的導航。 這是一次對體驗本質的深刻探問,旨在幫助我們共同繪製數字化未來的清晰航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