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之間:電影剪輯的奧秘(第2版)》凝結瞭剪輯師沃爾特·默奇極具創造性的、多層麵的思考,可以說這對過去的剪輯觀念形成瞭一定的挑戰。開篇他便提齣瞭一個基本的問題:為什麼剪接可以被接受?從這裏開始,默奇帶領讀者進入瞭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貫穿其間的既有美學上的追求也有實際操作上的考量。他對以下議題提齣瞭自己的見解,例如剪輯時、做夢時、現實生活中影像的連貫性與非連貫性,判斷好剪輯的標準,眨眼的動作既類似於剪輯時的畫麵切換又是齣於一種情感暗示,等等。在新版本擴充重寫的部分中,默奇總結瞭數字剪輯在技術與藝術層麵的優勢與可能産生問題。
緻中國讀者
推薦序一 弗朗西斯?科波拉
推薦序二 周新霞
譯者前言
第二版前言
前言
上篇
眨眼之間
01 剪切:可見與不可見切口
02 為什麼剪接可以被接受?
03 把拍壞瞭的部分剪掉
04 以少勝多
05 剪輯的六條原則
06 誤導:魔術師的障眼法
07 畫幅邊沿以外
08 描繪夢境:訴說者與傾聽者的閤作
09 團隊協作:多個剪輯師閤作的問題
10 決定性瞬間
11 手法與設備:石頭與陶土
12 試映:反射性疼痛癥
13 彆害怕,這不過是電影
14 法網
15 滿天星光閃爍
下篇
數字剪輯的過去、現在
以及設想中的未來
01 天文數字
02 數字的優勢
03 數字:迴到未來
04 從模擬到數字的過渡
05 發展中的問題
06 一個和半個《英國病人》
07 當人遇到機器
08 隨機存取和速度問題
09 數字剪輯——更快、更快、更快
10 一般觀察:賽璐珞組成的亞馬遜叢林
11 數字現狀
12 數字未來
13 Gesamtkunstkino——完全的藝術電影
齣版後記
這本書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覺內容肯定很紮實。我最期待的是它能深入剖析那些看似無形卻至關重要的剪輯技巧。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有些場景的節奏會讓人心跳加速,而另一些則讓人感到舒緩。這本書如果能把濛太奇的理論,比如愛森斯坦和庫裏肖夫的實驗,用現代電影的案例來解讀,那就太棒瞭。我希望它不隻是羅列技術名詞,而是能真正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剪輯師是如何在“時間”和“空間”之間搭建橋梁的,如何通過鏡頭的選擇和排列,引導觀眾的情緒和認知。特彆是對於動作場麵和懸疑片的剪輯,如果能有詳細的拆解,比如如何通過切點和景彆變化來製造緊張感,那我的觀影體驗絕對會提升一個檔次。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很喜歡,簡潔又充滿力量感,似乎預示著內容會直擊核心,毫不拖泥帶水。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乎我最初的預期,它更像是一本關於“視覺敘事節奏學”的權威指南。我曾經在自己做一些短片項目時,常常為如何控製時長和信息密度而苦惱。這本書提供瞭一套清晰的、可操作的框架,講解瞭如何通過長鏡頭與快速剪輯的交替使用,來管理觀眾的注意力資源。它對不同題材的剪輯規則進行瞭細緻的區分,例如喜劇片中對“時間點”的精準拿捏,與驚悚片中對“信息延遲”的精妙布局。對我而言,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技巧,更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讓我學會用更具結構性和目的性的眼光去審視每一幀影像。每一次重讀,似乎都能從中挖掘齣新的層次感悟,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經典之作。
评分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相當暢快,行文流暢,不像有些技術書籍那樣枯燥難懂。它很善於用生動的比喻來解釋復雜的概念,比如將節奏比作音樂的節拍,將景彆變化比作詩歌的韻律。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聲音設計與剪輯的互動”這一章節的論述。電影剪輯絕非視覺的孤島,聲音纔是情緒的催化劑。書中對同期聲的保留與捨棄、音樂切入點的精確把握,都進行瞭細緻的分析,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被感動,是因為聲音和畫麵在某個瞬間達成瞭完美的共振。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很用心,圖文並茂,很多理論性的闡述都有清晰的視覺輔助,這對於理解剪輯的動態過程至關重要。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徹底顛覆瞭我對“剪輯即連接”的傳統理解。我原以為剪輯隻是把拍好的素材按順序接起來,但這本書深入闡釋瞭“剪輯即創造意義”的哲學高度。它探討瞭如何通過非綫性的敘事手法,打破觀眾的綫性預期,營造齣一種夢境般的、多層次的觀影體驗。尤其是關於“跳切”和“匹配剪輯”的運用,書中給齣瞭大量經典案例,分析得鞭闢入裏,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看似突兀的轉場,反而能增強戲劇張力。這本書的學術深度和實踐指導性結閤得非常好,既有理論框架的支撐,又不失為一部實用的工具書。對於那些想要深入瞭解電影語言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寶藏,它教會你的不隻是“怎麼做”,更是“為什麼這麼做”。
评分這本書真正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剪輯的倫理和藝術邊界”的探討。它不僅僅局限於好萊塢的經典敘事,還拓寬視野,討論瞭獨立電影、實驗電影乃至紀錄片中的剪輯手法差異。比如,紀錄片剪輯師如何在尊重真實事件的同時,構建齣具有說服力的敘事弧綫,這其中涉及到的道德抉擇非常引人深思。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不可見剪輯”的討論,即最高明的剪輯是讓觀眾完全感受不到剪輯的存在,而是沉浸在故事之中。這本書用一種近乎冥想的方式,引導讀者去感受時間的流動和空間的變化,這是一種非常高級的電影教育。它讓我不再隻是一個被動的觀眾,而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去審視每一個畫麵背後的潛颱詞。
评分和11版的最大区别是黑白图换成了彩图,电影资料换成了较新上映的电影。质量不错,好评!
评分本书稿是著名电影导演贾樟柯第一部回顾其电影创作和思路历程的著作,也是对其1996到2008年这十余年来导演生涯的梳理与总结,全景记录了这些年来其思考和活动的踪迹。此书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此次经作者重新修订,改版推出。书中收录了贾樟柯导演生涯各时期对电影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独特的思考,另有多篇与电影界、艺术界、媒体等多领域关键人物的代表性访谈。全书以贾樟柯所拍电影为纲,所有收录文章以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呈现出导演个人敏感而执着的心路历程,也体现出贾樟柯以电影抒写乡愁的深切情怀。
评分我觉得还好啦,就是不能和高价位的比,毕竟这个价位了,质量还行吧
评分讲的很细致 配图鲜明 内容极其丰富 京东的服务真是棒(优惠力度也大)
评分第一次送来的时候角有点皱了,申请了售后。第二天快递员立刻上门换了一本崭新的。京东服务很满意。书很精美,装订牢固,印刷清晰,内容相当全面。值得拥有。
评分关于编剧的几个系列都读过了。这一套书质量很好,写的比较浅显易懂。个人最推荐的还是那本《故事》,《故事》的专业性略强,把故事元素拆解的更细微,更深层次讲解了其中的原理。推荐先读一遍《故事》,对一些基本元素有个了解,然后带着这些了解去读本套书,读懂了这一套,再回过头来读《故事》,能从最基本的情节元素理解到整个三幕式体系精妙在哪里了,基础基本就打好了。《你的剧本逊毙了》这本也很好,好在写的极容易理解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朋友推荐 希望对剪辑有帮助 快递小哥辛苦
评分帮朋友买的。朋友去年参加了平遥国际电影节后以后喜欢上电影,准备写一部电影,一个编剧建议她这本书看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