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在電子郵件、微博熱題、微信朋友圈所造成的信息膨脹中,現代人的閱讀與書寫生活,正慢慢被瀏覽與點贊所取代。資訊、商品、廣告越豐富,作為啓濛運動後裔的我們,精神生活就越匱乏。
那麼,當我們重返啓濛運動的文化現場時,當我們與活躍於法國十八世紀文化界的文學傢、音樂傢、思想傢發生照麵時,或許會對他們的古典風格感到陌生、驚訝、不適乃至反感——而這,正是菲利浦·索萊爾斯希望通過文字所挑起的情緒。
以典型的法式隨筆錄手法,索萊爾斯開掘齣瞭弗拉戈納爾畫作中的深邃、莫紮特音樂中的詼諧、孟德斯鳩論文中的古典品味、伏爾泰小說中的深刻等等,最終嚮我們呈現齣那被資本主義所遮蔽之物:人文主義的自由精神。
作者為20世紀法國文壇“原樣”派的旗幟性人物,是法國當代文學的領軍人物之一。
以散文的形式,復刻瞭啓濛運動時期法國文化界的自由精神。
從文學的角度,對聖西門、孟德斯鳩、伏爾泰等我們耳熟能詳的思想傢進行新穎的闡釋。
內容簡介
當我們談到十八世紀的法國時,會想到的往往是:啓濛運動、網球場宣言、三色旗、《自由引導人民》、《百科全書》、盧梭、狄德羅、伏爾泰……但在法國當代文豪索萊爾斯的筆下,代錶著十八世紀法國自由精神的,還有其異彩紛呈的文藝側麵——其中的豐富難以為精神貧乏的現代人所想象。
《十八世紀的自由》一書,延續瞭法式隨筆文風,以靈動的筆觸勾勒齣畫傢弗拉戈納爾,小說傢薩德、拉剋洛斯,音樂傢海頓、莫紮特,思想傢伏爾泰、孟德斯鳩等人的思想肖像,試圖藉此重新喚起業已被信息化、商品化社會所窒息瞭的自由精神——尤其是蘊含於文字當中的自由精神。
作者簡介
作者 菲利浦·索萊爾斯(Philippe Sollers,1936— ),法國當代著名小說傢、文學評論傢,羅蘭·巴特好友,創辦《如是》(Tel Quel)雜誌。主要作品有《女人們》《時光的旅人》《愛的寶藏》《奇特的孤獨》等。
譯者 唐珍,浙江大學外語學院法語係教授。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係法語專業,主要從事法國語言文學教學,翻譯與研究。閤譯有《濛田隨筆全集》,《語言地理》;獨譯有《一生》《小王子》《苦兒流浪記》《愛戀時光》《戀之星》《時光的旅人》《極限體驗與書寫》《永恒的孩子》《蜜月旅行》等。
譯者 郭海婷,浙江傳媒學院法語講師。200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外語學院法語係,獲法語語言碩士學位,2015至2016年為巴黎索邦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嚮為語用學。
目錄
弗拉戈納爾的驚人之處
我和我的大腦
今日的薩德
瘋狂的聖西門
頌揚麥特伊侯爵夫人
思想的歐洲
莫紮特之為莫紮特
地點與錶達形式
風格與愛情
神秘的伏爾泰
生活中的薩德
完整的卡薩諾瓦
深刻的馬裏沃
古典主義作品的品味
小說的自由
薩德的誕生
如今的伏爾泰
精彩書摘
弗爾提埃爾說過:“一個學生在不願意聽從他的老師時,是放縱的。一個女孩在不願意遵從她的母親時,是放蕩的,一個女人在不願意順從她的丈夫時也會是放蕩的。”沒有什麼更好的說法瞭:老師、母親、丈夫,給他們帶來乾擾的,正是身體經驗和錶達的自由。有人在懂得說齣這件事的時候變得放縱、猥褻、淫穢、色情、下流,社會喜劇在整體上受到質疑。薩德把這一認知運動帶嚮瞭極緻,並在《虞麗埃特》中給齣瞭最好的定義:“放蕩是一種感官上的墮落,意味著所有約束力的整體破碎,對所有成見的最有效衊視,對一切崇拜的整體顛覆,對整個道德品質的最深層恐懼。”小說不能傳遞這種能量,就不該寫齣來。
這是小說麵臨的危機嗎?不,是生存自由麵臨的深層危機。我們讀的這本文集中不同作者的文章都參差不齊吧?有什麼關係。不管是為瞭對抗無休止的浪漫主義的消沉的宣傳,還是僅僅為瞭抵製民眾主義商業化的庸俗乏味,都很緊迫。思想如何能傳達給那些具有如此天賦纔能的新人們,這是唯一嚴肅的哲學問題,而小說就是為瞭激發其共鳴。
——《小說的自由》
你心情沮喪,你想一目瞭然。你覺得這個時代是混亂的、群居的、腐朽的、卑鄙謀利的、懦弱的、枯燥的、罪惡的、毫無價值的、荒謬的。你走嚮圖書館,你選擇瞭“七星書社”的一些書籍。你帶走瞭伏爾泰的十三捲《書信集》及他的一冊《故事集》。你又加上一本拉伯雷的、一本濛田的、一本紅衣主教萊茲的、一本帕斯卡爾的、一本拉布呂耶爾的、一本拉封丹的、兩本莫裏哀的、一本博敘埃的、三本塞維尼的、兩本孟德斯鳩的、八本聖西門的、一本狄德羅的、一本薩德的、兩本夏多布裏昂的、兩本司湯達的、四本普魯斯特的、四本塞林納的。你不會被懷疑是反動的民主主義的同情者麼?你不理會反對意見。你抹殺瞭必要的時間,你不斷地切換著電視頻道,簡單地生活著,你不停地閱讀。然後,你又迴來瞭:療程曾經很艱苦,但是現在在我看來法國是一個被埋沒的天堂。你被治愈瞭,變得靈活、輕鬆、無可懷疑的瞭。噪音、庸俗、蠢事給你留下瞭大理石般的感受。一切都是為瞭在最糟糕的人世間成為過得最好的人。
——《神秘的伏爾泰》
如今人們會陷入這樣的悖論中:對廣告和電視越無知,低下的品味越會在確定不受處罰的狀態下釋放齣來,古典主義作傢也越發變為驚人的、革命的、瘋狂的、超現實主義作傢的代名詞。這是悖論還是理性的狡詐?無論如何,這種現象已經齣現,慢慢地擴散,強加與人瞭。在一個所有人都認為自己能成為作傢且幾乎無人能閱讀的社會,帕斯卡爾和拉布呂耶爾稍加掠過,就會突然邁齣令人暈眩的步伐。一代代年輕人驚訝地發現瞭他們。沒有人對他們說過這些;他們也不能對任何人說。另外,庸俗和不道德變得如此常見,如此傲慢,以至於覺醒的年輕人隻是為瞭喘口氣,就會投身於以往的任意一捲書籍當中。但是古典主義作品,有那麼多,如此之長,更喜歡哪本?該從哪裏開始呢?這樣就迎來瞭魚鈎、誘餌、夜間信號的時代,簡言之,小部頭的選集,明顯的寶物,簡短廉價的冊子,都提供給瞭那些渴求的、匆忙的,又希望把握持續影響力的人。反商品的時代開始瞭。這就是未來。
例如,孟德斯鳩的《論品味》孟德斯鳩:《論品味》,後麵是讓·斯塔羅賓斯基的一篇文章,海濱齣版社,“小圖書館”,1993;路易·戴格拉夫作後記及注釋。在他死後發錶,我們在消遣的過程中順便得知這篇未完成的文集在1793年險些被孟德斯鳩的兒子讓巴普蒂斯特·塞孔達燒毀,還是兒子的秘書把它從這場摧毀中搶救瞭迴來。為什麼?這是一部會連纍人的文獻,可能會給他的傢庭帶來煩惱。這個當時沒有比現在有好聲譽的品味,甚至會給你們招來殺身之禍。是有太多的邏輯、句法、詞匯、細膩的錶達、知識和參考引文嗎?令人懷疑。“品味不是其他,它隻有利於細緻敏捷地發現每一件事物會給人帶來快樂的本質。”孟德斯鳩隨即強調瞭速達的品味,強調自己天生聰慧就在於運用瞭一些自所不知的規則。一個世紀之後,洛特雷阿濛在充分評估瞭19世紀浪漫主義的災害後,在《詩集》中隻這樣說:“品味是概括瞭所有其他品質的基本品質。這是智慧的最高峰。隻有通過它,天賦纔是最為健康的,所有能力纔得以平衡。”然而,孟德斯鳩已經說過:“思想就是在與它相宜的事物中,擁有精心構建的機體。”
——《古典主義作傢的品味》
巴士底獄孕育瞭薩德的《索多瑪的120天》;密封詔書轉換成瞭毀滅性的隱秘文字。薩德,麵對詔書,炸開瞭所有權力的內幕和地下室。“在所有製度的監禁下”,被新聞輿論剽竊中傷(也許是因為他從頭至尾都是無罪的),被關押卻從未被審判,可以說是那個社會本身,在難以莫測的僞善和總是多變的形態中,始終與他保留著薩德的風格。“除瞭毫無益處的殘暴再無其他……為什麼那些迫害我的人要嚮我鼓吹他們並不效仿的上帝?”以他受害者的強烈拒絕公正的做法,嚮我們展示瞭光天化日之下,集體安排的真正不正當交易。
——《生活中的薩德》
十八世紀的自由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