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明朝白話史,當年明月全新修訂,明史專傢毛佩琦教授審訂並作序推薦,全程演繹明朝三百年興衰風雲。
全景立體式圖文閱讀體驗,原文一字不少,新增四大闆塊全新內容——延伸內容、插圖、圖錶、地圖。涉及關鍵詞解析、曆史背景及相關插圖、作戰圖、形勢圖、人物關係圖等。圖解曆史,小細節、大事件一目瞭然,通俗易懂。
自齣版後,迅速榮登“新浪圖書風雲榜”ZUI佳圖書、當DANG網“終身五星級ZUI佳圖書”,多次斬獲“卓越YA馬遜暢銷書大奬”,全國中小學生必讀十本好書之一,第19屆全國書博會金口碑好書榜。
本書是《明朝那些事兒》第七部,主要講述瞭從萬曆年間中日戰爭到明熹宗即位前後二十七年的曆史。
萬曆年間,內憂外患,外有日、朝進犯,內有四處叛亂。
日本國內的大名混戰漸進尾聲,對明朝卻野心不小,豐臣秀吉、德川傢康等都覬覦明朝,從談判到戰爭,一嚮小看日本的明朝被打瞭個措手不及。眾多名將從戰爭中挺身而齣,在與日本的戰爭中,也順便結束瞭豐臣秀吉的一生。
朝堂上也不平靜,申時行的齣現開啓瞭一個新的政治時期。張居正死後,申時行獨自擔起萬曆後二十年,在他麵前的敵人有丁此呂、李值、江東之、羊可立……這又是一場廟堂上的腥風血雨。但萬曆年間的風波並沒有止於此,此後更有東林黨之亂、宮闈內的嬪妃之爭、皇位之爭,還有一個叫王安的太監齣現在明朝的曆史舞颱上。
當年明月,副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會員,青年曆史學者,暢銷書作傢,強調寫史即寫人,寫人即寫心。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兒》獲得“新浪圖書風雲榜”ZUI佳圖書、當DANG網“終身五星級ZUI佳圖書”、“卓越YA馬遜暢銷書大奬”等榮譽,多年來暢銷不衰,該係列作品已被譯為日、韓、英等多國文字齣版發行。
明月的寫作不僅筆鋒活潑幽默,而且加進瞭自己的感悟,這就拉近瞭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也拉近瞭古人與今人的距離。
——著名明史專傢 毛佩琦
我特想跟寫《明朝那些事兒》的人聊,那本書很好。
我覺得喜歡看的人都是有思想、願意想事情的人,這是本好書,除瞭把史實擺齣來,還要評論、挖掘,用現代的語言去說,他有他的角度。
—— 聯想集團創始人 柳傳誌
看看《明朝那些事兒》,對硃元璋起兵時的心態分析,就知道我的意思。老硃當時起兵是死,不起兵也是死,最後與其等死,不如戰死。陳勝、吳廣也是。這就叫,不做皇帝不行瞭,所以做皇帝。
——新東方創始人之一、過來人董事 徐小平
我很贊成《明朝那些事兒》對曆史的解讀,畢竟曆史是一堆堆故事和生動的人物組成,用老百姓喜歡接受的方式讓他們去瞭解,是好事。
——著名作傢、曆史學者 吳思
這幾天我連續在看《明朝那些事兒》,真是寫得好看。
——香港鳳凰衛視主持人 竇文濤
《明朝那些事兒》寫得好,寫得比較放鬆,我們過去寫的人都拘著,生怕哪塊做得不閤適。
——著名收藏傢 馬未都
第7部 拐彎中的帝國
第一章 二次攤牌
第二章 勝算
第三章 為瞭忘卻的紀念
第四章 絕頂的官僚
第五章 和稀泥的藝術
第六章 遊戲的開始
第七章 混戰
第八章 東林崛起
第九章 謀殺
第十章 不起眼的敵人
第十一章 薩爾滸
第十二章 東林黨的實力
第十三章 小人物的奮鬥
第一章 二次攤牌
烽火再起
瀋惟敬是一個比較奇怪的人,作為一個局外人,他毅然決然搞起外交,且不怕坐牢,不怕殺頭,義無反顧,實在讓人費解。
一個混混,不遠韆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專程跑來插足國傢大事,在我看來,這就是最純粹的摻和精神。
但既然是摻和,一般說來總是有動機的,因為就算是混混,也得掙錢吃飯。可自由始至終,這位仁兄似乎除瞭混過幾頓飯外,還沒有獅子大開口的記錄,也沒怎麼趁機撈過錢,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是真想乾點事的。
然而瀋惟敬並不知道: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說,外交政治也是混,不過,絕不是他那個混法。如果鬍混一氣,是要掉腦袋的。
萬曆二十二年(1594)十二月初七日,一個人的到來讓瀋惟敬明白瞭一個道理:說過的話,簽過的字,不是說賴就能賴的。
小西飛來瞭,根據日本和談的會議精神,他作為日本的使者,前來兌現之前明朝的承諾。
瀋惟敬迎來瞭一生中最大的危機,因為小西飛並沒有參與他的密謀,而日方使者到來,必定有明朝高級官員接待,到時雙方一對質,事情穿幫,殺頭打屁股之類的把戲是逃不瞭瞭。
人已經到京城瞭,殺人滅口沒膽,逃跑沒條件,就算衝齣國門也沒處去——日本、朝鮮也被他忽悠瞭,要衝齣亞洲,估計還得再等個幾百年。
在瀋惟敬看來,他這輩子就算是活到頭瞭,除非奇跡齣現。
奇跡齣現瞭。
萬曆二十二年(1594)十二月十九日,兵部尚書石星奉旨,與小西飛會談。
在會談中,石星提齣瞭議和的三大條件——真正的條件:
一、日本必須限期全部撤軍迴國。
二、封豐臣秀吉為日本王,但不允許日本入貢。
三、日本必須盟誓,永不侵犯朝鮮。
然後他告訴小西飛,如果同意,就有和平;如果拒絕,就接著打。
齣發之前,小西飛被告知,明朝已經接受瞭日方提齣的七大條件,他此來是拿走明朝承認割讓朝鮮的文書,如果一切順利,還要帶走明朝的公主。
而現在他纔知道,公主是沒影的,割讓朝鮮是沒譜的,通商是沒指望的,日本唯一的選擇,是從明朝皇帝那裏領幾件衣服和公章,然後收拾行李,滾齣朝鮮,發誓永不迴來。
小西飛已經徹底濛瞭,他終於明白,之前的一切全是虛幻,自己又被忽悠瞭。
然而接下來,他卻作做齣瞭一個齣人意料的舉動。
麵對石星,小西飛說齣瞭他的答復:同意。
所謂同意,代錶的意思就是日本願意無條件撤齣朝鮮,不要公主,不要通商,不再提齣任何要求。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結論是,小西飛撒瞭謊。
而隻要分析一下,就會發現,他的確有撒謊的理由。
首先,他是小西行長的親信,這件事又是小西行長負責,事情辦到這個地步,消息傳迴日本,小西行長注定是沒好果子吃的。
其次,他畢竟是在明朝的地盤上,對方又是這個態度,如果再提齣豐臣秀吉的“夢幻”七條,惹火瞭對方,來個“兩國交兵,先斬來使”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當務之急,把事情忽悠過去,迴傢再說。
聽到小西飛的迴答,石星十分高興,他急忙嚮明神宗上奏疏,報告這一外交的巨大勝利。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明神宗竟然不信!
要知道,這位皇帝雖然懶,卻不笨。他得知此事後,當即叫來石星詢問
此事:如此之條件,日本人怎麼會輕易接受?
石星本來腦袋就不大好使,這麼一問,算是徹底糊塗瞭,半天也不知怎麼迴答。
最後還是明神宗替他想齣瞭辦法:
“明日,你在兵部再次詢問日使,不得有誤。”
之後還跟上一句:
“趙誌皋隨你一同去!”
趙誌皋,時任大學士,特意交代把他拉上,說明皇帝對石星的智商實在是缺乏信心。
萬曆二十二年(1594)十二月二十日,第二次詢問開始。
這次詢問,明朝方麵來瞭很多人,除瞭石星和趙誌皋外,六部的許多官員都到場旁聽。
在眾目睽睽之下,石星嚮小西飛提齣瞭八個問題。,而小西飛也一反常態,對答如流,說明日本的和平決心,聽得在場觀眾頻頻點頭。
經過商議,石星和趙誌皋聯閤作做齣瞭結論:小西飛,是可以相信的。
然而石星並不知道,小西飛之所以迴答得如此順暢,是因為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不摺不扣的鬍扯。
具體說來,是想到哪說到哪,揀好聽順耳的講,動不動就是“天朝神威”之類的標誌性口號,反正韆穿萬穿,馬屁不穿。
雖然在場的官員大都飽讀詩書,且不乏趙誌皋之類的政治老油條,但畢竟當時條件有限,也沒有齣國考察的名額,日本到底是怎麼迴事,誰也不清楚。
於是,大傢都相信瞭。
憑藉著在明朝的優異錶現,小西飛躋身成功外交傢的行列,成為瞭堪與瀋惟敬相比的大忽悠。
但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雖然是後進之輩,在忽悠方麵,小西飛卻更進一步,將其發展到瞭一個新的境界——除瞭忽悠彆人,還忽悠自己。
事情是這樣的,和談結束後按照外交慣例,明朝官員準備送小西飛迴國,然而這位仁兄卻意猶未盡,拿齣瞭一份名單。
這份名單是豐臣秀吉授意,小西行長草擬的,上麵列齣瞭一些人名,大都是日軍的將領。,在齣發之前,小西行長把名單他交給瞭小西飛,並囑托他在時機成熟時交齣去,作為明朝封官賞錢的依據。
事已至此,小西飛十分清楚,所謂和談,純粹就是鬍說八道,能保住腦袋迴去就不容易瞭。可這位仁兄實在是異常執著,竟然還是把這份名單交給瞭明朝官員,並告訴他們:名單上的人都是日本的忠義之士,希望明朝全部冊封,不要遺漏。
明明知道是忽悠,竟然還要糊弄到底,可謂意誌堅定,當然,也有某些現實理由——
小西飛的名字,也在那份名單上。
更為搞笑的是,在交齣名單之前,根據小西行長之前的交代,小西飛還塗掉瞭兩個名字,一個是加藤清正,另一個是黑田長政。
之所以這麼乾,那是有深厚的曆史淵源的。雖然同為豐臣秀吉的親信,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黑田長政的關係卻很差,平時經常對罵,作戰也不配閤,現在正是下黑手的時候。
據說後來這事捅齣去之後,加藤清正氣得跳腳:明知冊封不瞭的名單,你都不列我的名字?跟你拼瞭!
等到後來迴瞭日本,這幾位也不消停,繼續打繼續鬧,最後在日本關原打瞭一仗,纔算徹底瞭結。這都是日本內政,在此不予乾涉。
綜觀整個談判過程,從忽悠開始,以鬍扯結束,經過開山祖師瀋惟敬和後起之秀小西飛的不懈努力,豐臣秀吉、明神宗一乾人等都被繞瞭進去,並最終達成瞭協議,實在是可喜可賀。
而更值得誇奬的,是日本人的執著,特彆是小西行長,明知和談就是鬍扯,冊封就是做夢,仍然堅持從名單上劃掉瞭自己政敵的名字,其認真精神應予錶揚。
雖然這是一件極其荒謬、極為可笑的事情,但至少到現在,並沒有絲毫露餡的跡象,而且在雙方共同努力忽悠下,和平似乎已不再是個夢想。
這關終於過去瞭,瀋惟敬總算是鬆瞭一口氣,不過,這口氣也就鬆瞭一個月。
明朝的辦事效率明顯比日本高得多。萬曆二十三年(1595)正月,明神宗便根據談判的條款,對日本下發瞭諭旨,並命臨淮侯李宗城為正使,都指揮楊方亨為副使,帶瀋惟敬一同前往日本宣旨。
瀋惟敬無可奈何,隻得上路,可還沒等到日本,就齣事瞭。
事情齣在明朝正使李宗城的身上,應該說,這是一個有鮮明個性特點的人,具體說來,就是膽小。
此人雖然是世襲侯爵,但一嚮是大門不齣,二門不邁入,每天隻想在傢混吃等死,突然攤上這麼個齣國的活兒,心裏很不情願,但不去又不行,隻好一步三迴頭地上瞭路。
就這麼一路走,一路磨,到瞭朝鮮釜山,他纔從一個知情人那裏得知瞭談判的內情,當即大驚失色,汗如雨下。
其實這也沒什麼,反正沒到日本,迴頭就是瞭,浪費點差旅費而已。
可這位兄弟膽子實在太小,竟然丟下印璽和國書,連夜就逃瞭。
消息傳迴北京,明神宗大怒,下令捉拿李宗城,並命令楊方亨接替正使,瀋惟敬為副使,繼續齣訪日本。
於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楊方亨和什麼都知道的瀋惟敬,在經曆這場風波後,終於在七月渡海,到達日本。
對於他們的來訪,豐臣秀吉十分高興。他安排瞭盛大的歡迎儀式,並決定,在日本最繁華的城市大阪招待明朝的使者。
九月,雙方第一次見麵,氣氛十分融洽。在這一天,楊方亨代錶明神宗,將冠服、印璽等送給瞭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異常興奮,在他看來,明神宗送來這些東西,是錶示對他的妥協,而他真正想要的東西,也即將到手。
因為第二天,明朝的使者,就將宣布大明皇帝的詔書,在那封詔書上,自己的所有願望都將得到滿足。
但瀋惟敬很清楚,當明天來臨,那封諭旨打開之時,一切都將結束。事情已經無可挽迴,除非日本人全都變成文盲,不識字(當時的日本官方文書,幾乎全部使用漢字),或者……奇跡再次齣現。
想來想去,毫無辦法,瀋惟敬在輾轉反側中,度過瞭這個絕望的夜晚,迎來瞭第二天的早晨。
然而他並不知道,在那個夜晚,他並不是僅有的知情者,也不是唯一無法入睡的人。
在獲知明朝使者到來的消息後,小西行長慌瞭手腳,因為在此之前,他已經從小西飛那裏知道瞭事情的真相,卻沒有去報告豐臣秀吉。
不是不想說,而是不能說。
自和談開始,豐臣秀吉就處於一種夢幻狀態,總覺得人傢欠他點什麼,就該割地,就該和親,如果這個時候把他搖醒,告訴他:其實你被忽悠瞭,人傢根本沒把你放在眼裏,也不打算跟你談判。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更為嚴重的是,這件事情是小西行長負責的,一旦齣瞭事,背黑鍋的都找不到。
那就忽悠吧,過一天是一天。
可現在明朝的使者已經來瞭,冠服也送瞭,詔書明天就讀,無論如何是混不下去瞭。
為瞭自己的腦袋和前途,小西行長經過整夜的冥思苦想熬,終於想齣瞭一個辦法。
於是,在那個夜晚,他去找瞭一個人。確切地說,是個和尚。
根據豐臣秀吉的習慣,但凡宣讀重要文書,都要找僧人代勞,除瞭日本信佛的人多、和尚地位高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和尚有文化,一般不說白字。
小西行長的目的很明確,他找到那位僧人,告訴他,如果明天你宣讀文件時,發現與之前會談條件不同,或是會觸怒豐臣秀吉的地方,一律跳過,不要讀齣來。
當然還有某些囑托,比如要是你讀瞭,我就怎麼怎麼你,那也是免不瞭的。
安排好一切後,小西行長無奈地迴瞭傢,鬧到這個地步,隻能這麼辦瞭。
無論如何,把明天忽悠過去就好。
第二天,會議開始。
從參加人數和規模上說,這是一次空前團結的大會,因為除瞭豐臣秀吉和王公大臣、大小諸侯外,德川傢康也來瞭。
作為豐臣秀吉的老對頭,這位仁兄竟然也能到場,充分說明會務工作是積極的、到位的。
更為破天荒的是,豐臣秀吉同誌為瞭顯示自己對明朝的尊重,竟然親自穿上瞭明朝的服裝,並強迫手下全部換裝參加會議(皆著明服相陪)。
然後他屏息靜氣,等待著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的到來。
依照程序,僧人緩慢地打開瞭那封詔書。
此刻,瀋惟敬的神經已經綳到瞭頂點。他知道,奇跡不會再次發生。
小西行長也很慌張,雖然事先做過工作,心裏有底,但難保豐臣秀吉興奮之餘,不會拿過來再讀一遍。
總而言之,大傢都很緊張。
但最緊張的,卻是那個和尚。
昨夜小西行長來找他,讓他跳讀的時候,他已經知道事情不妙——要沒問題,鬼纔找你。
而在瀏覽詔書之後,他已然確定,捧在自己手上的,是一個不摺不扣的火藥桶。
全讀吧,要被收拾;不讀,不知什麼時候被收拾。
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他終於作做齣瞭抉擇,開始讀這封詔書。
隨著誦讀聲不斷迴蕩在會場裏,與會人員的錶情也開始急劇變化。
小西行長死死地盯著和尚,他終於確信,忽悠這一行,是有報應的。
而德川傢康那一撥人,錶情卻相當輕鬆,畢竟看敵人齣醜,感覺是相當不錯的。
瀋惟敬倒是比較平靜,因為這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最失態的,是豐臣秀吉。
這位仁兄開始還一言不發地認真聽,越聽臉色越難看,等到和尚讀到封日本王這段時,終於忍不住瞭。
他跳瞭起來,一把搶過詔書,摔在再瞭地上,吐齣瞭心中的怒火:
“我想當王就當王(吾欲王則王),還需要你們來封嗎?!”
被人當傻子,忽悠瞭那麼久,發泄一下,可以理解。
接下來的事情就順理成章瞭,先算賬。
第一個是瀋惟敬,畢竟是外國人,豐臣秀吉還算夠意思,訓瞭他一頓,趕走瞭事。
第二個是小西行長,對這位親信,自然是沒什麼客氣講瞭,手一揮,立馬拉齣去砍頭。
好在小西同誌平時人緣比較好,大傢都紛紛替他求饒,礙於情麵,打瞭一頓後,也就放瞭。
除此二人外,參與忽悠的日方人員也都受到瞭懲處。
然後是宣戰。
窩囊瞭這麼久,不打一仗實在是說不過去,所以這一次,他再次押上瞭重注。
萬曆二十四年(1596)九月,豐臣秀吉發布總動員令,組成八軍:
第一軍,指揮官加藤清正,一萬人。
第二軍,指揮官小西行長,一萬四韆人。
第三軍,指揮官黑田長政,一萬人。
第四軍,鍋島植茂,一萬兩韆人。
第五軍,島津義弘,一萬人。
第六軍,長宗我部元津,一萬三韆人。
第七軍,蜂須賀傢政,一萬一韆人。
第八軍,毛利秀元,四萬人。
基本都是老相識,就不一一介紹瞭。
以上人數共十二萬,加上駐守釜山的預備隊,日軍總兵力約為十四
萬人。
相對而言,在朝的明軍總數比較精確,閤計六韆四百五十三人。
在日軍加緊準備之時,明朝正在搞清算。
楊方亨無疑是這次忽悠中最無辜的同誌,本來是帶兵的,被派去和談,半路上領導竟然跑瞭,隻好自己接班。,臨危受命跑到日本,剛好吃好住瞭幾天,還沒迴過味來,對方又突然翻瞭臉,把自己掃地齣門,算是窩囊透瞭。
當然瞭,楊方亨同誌雖然是個粗人,也還不算遲鈍,莫名其妙被人趕齣來,事情到底怎麼迴事,他還不大清楚,瀋惟敬也不開口。但迴來的路上一路琢磨,加上四處找人談話,他終於明白,原來罪魁禍首,就在自己身邊。
水落石齣,他剛想找人去抓瀋惟敬,卻得知這位兄弟已經藉口另有任務,開溜瞭。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正也跑不齣地球,楊方亨一氣之下,直接迴瞭北京,並嚮明神宗上瞭奏疏,說明瞭事情的來龍去脈。
這下皇帝也火瞭,立即下令捉拿瀋惟敬,找來找去,纔發現這兄弟跑到瞭朝鮮慶州。,當年也沒什麼引渡手續,繩子套上就拉瞭迴來,關進瞭詔獄,三年後經過刑部審查定瞭死罪,殺瞭。
瀋惟敬這一生,是筆糊塗賬,說他膽小,單身敢闖日軍大營;說他混事吹牛,豐臣秀吉經常請他吃飯;說他誤國,一沒割地,二沒賠款,還停瞭戰。
無論如何,還是砍瞭。
從他的死中,我們大緻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啓示:
有些事不能隨便混,有些事不能混。
倒黴的不隻瀋惟敬,作為此事的直接負責人,石星也未能幸免。明神宗同誌深感被人忽悠得緊,氣急敗壞之餘,寫就奇文,摘錄如下:
“前兵部尚書石星,欺君誤國,已至今日,好生可惡不忠,著錦衣衛拿去,法司從重擬罪來說!”
看這口氣,那是真的急瞭眼瞭。
很快,石星就被逮捕入獄,老婆孩子也發配邊疆,在監獄裏待瞭幾個月後,不知是身體不好還是被人黑瞭,竟然死在瞭裏麵。
所謂皇帝一發火,部長亦白搭,不服不行。既然談也談不攏,就隻有打瞭。但具體怎麼打,就不好說瞭。要知道幫朝鮮打仗,那是個賠本的買賣,朝鮮是錢不齣,糧也不齣,要求又多,可謂是不厭其煩。所以在此之前,兵部曾給朝鮮下瞭個文書,其中有這樣一句話:
“宜自防,不得專恃天朝。”
這句話通俗一點說,就是自己的事自己辦,不要老煩彆人。
而且當時的明朝,並沒有把日本放在眼裏,覺得打死人傢幾萬人,怎麼說也該反思反思,懂點道理,誰知道這幫人的傳統就是冥頑不靈、屢教不改,直到今天,似乎也沒啥改進。
但無論如何,不管似乎也說不過去,於是經過綜閤考慮,明朝還是派齣瞭自己的援軍——吳惟忠,三韆七百人。楊元,三韆人。完畢。
看這架勢,是把日軍當遊擊隊瞭。
雖然兵不多,將領還是配齊瞭,幾張新麵孔就此閃亮登場。
第一個人,叫楊鎬,時任山東布政司右參政,後改任都察院右僉都禦史,負責管理朝鮮軍務。
這是一個對明朝代曆史有重大影響的人,當然,不是什麼好的影響。
楊鎬這個人,實在有點搞。所謂搞,放在北京話裏,就是混;放在上海話裏,叫“拎不清”;放在周星馳的電影裏,叫無厘頭。
其實,楊鎬是個不摺不扣的好人,因為根據朝鮮史料記載,朝鮮人對他的印象極好,也留下瞭他的英勇事跡。相關史料上,是這樣說的:
“所過地方,日食蔬菜,亦皆撥銀留辦。”
這意思是,楊鎬兄的軍紀很好,且買東西從來都付現款,從不拖欠,這麼大方的主兒,印象不好,那纔是怪事。但能不能打仗,那就另說瞭。
作為萬曆八年(1580)的進士,楊鎬先後當過知縣、禦史、參議、參政,從政經驗十分豐富。,仗他倒也打過,原先跟著遼東總兵董一元,還曾立過功。不過這次到朝鮮,他的心情卻並不怎麼愉快。
因為就在不久前,他帶著李如鬆的弟弟李如梅齣擊濛古,結果打瞭敗
仗,死傷幾百人。,本來要處理他,結果正好朝鮮打仗,上麵順水推舟,讓他戴罪立功,就這麼過來瞭。
戴罪,本來就說明這人不怎麼行,竟然又送到朝鮮立功,看來真把日本人當土匪瞭。
客觀地講,楊鎬還是有些軍事纔能的,而且品行不錯,做事細緻,但他的優點,恰好正是他的缺點。
清朝名臣鄂爾泰曾經說過一句話:大事不糊塗,小事必然糊塗。
這是一句至理名言。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世界上的摺騰是無限的,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摺騰中去,是不可能的。
李如鬆是個明白人,他知道自己是軍人,軍人就該打仗,打贏瞭就是道理德,其他的問題都是次要的。
楊鎬是個搞人,而搞人,注定是要吃虧的。
幸好,明朝也派來瞭一個明白人。
萬曆二十一年(1593),送彆瞭李如鬆後,麻貴來到瞭延綏,擔任總兵,繼續他的戰爭事業。在這裏,他多次擊敗濛古部落,立瞭無數大功,得瞭無數封賞。到瞭萬曆二十四年(1596),終於膩瞭,於是他嚮朝廷提齣瞭退休。
考慮到他勞苦功高,兵部同意瞭他的申請,麻貴高興地收拾包袱迴傢休養去瞭。
但工作注定是乾不完的,萬曆二十五年(1597),第二次朝鮮戰爭爆發,麻貴起復。
而他被委任的職務,是備倭大將軍總兵官,兼任朝鮮提督。
接到命令後,麻貴立即上路,沒有絲毫推遲。他很清楚,幾年前,那個無與倫比的人,曾擔任過這個職務,並創建瞭輝煌而偉大的成就。
四年前,我跟隨著你,爬上瞭城樓。現在,你未竟的事業,將由我來完成。
麻貴的行動十分迅速,萬曆二十五年七月初七日,他已抵達漢城(現在的首爾),開始籌備作戰。因為根據多年的軍事經驗,他判定,日軍很快就會發動進攻,時間已經不多瞭。
但事實上,他的判斷是錯誤的,時間並非不多,而是根本沒有。
萬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日軍的全麵進攻開始。
感觉这个书买的很值啊,内容也很不错,书籍装帧比较精美,虽然说发过来的时候有一点破了,不过也无伤大雅。。。。
评分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但是 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 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 京东的配送绝对是一流的,送货速度快,配送员服务态度好,每样东西都是送货上门。希望京东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为京东的商品和服务点赞。
评分在京东买了好多书,价格优惠,会继续购买……
评分也许这个透明页就是所谓的印签版吧,和普通增补版是一样的,哪个便宜买哪个吧,另外这本书风评一直赞誉的都是他的叙述方式吧,现在看完第二册我觉得有些史实的描述给人很模糊的感觉,读一遍就忘,对某些传奇事件和人物描述的不深刻,总之是本普及历史的好书,叙事方式很好
评分商品和服务给大家,为京东的商品和服务点赞。么
评分小孩强烈要求买这套书,应该是正版的。送货速度快,毕竟京东快递。
评分超级棒哦!收藏了那么久,终于买了,希望年前读完
评分快递非常快,前一天晚上11点下单,第二天早9点就送到了。包装完整,书没有任何损坏。这个版本很不错。
评分么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