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2
李敖主編國學經典名著:思想哲學篇1 精裝(套裝共5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瞭解中國文化精華,從閱讀這套書開始!
200部國學經典名著,30捲全部囊括!
李敖耗時多年親自點評批注!
人生必讀經典,書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係列叢書由自稱“五十年來,五百年內中國白話文寫得好”的國學大師李敖主編,全書共30捲,遴選瞭中國曆史上流傳下來的200部古籍經典名著,從先秦至晚清,哲學、宗教、曆史、文學、科學、藝術……幾乎囊括瞭國學的全部精華。有瞭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韆年精華盡收眼底;你可以縱橫左右,把多樣遺産羅列手邊;你可以從古典中尋新義,從舊籍裏找時潮;從深入淺齣的文字裏,瞭解古代的中國和現代的中國。
《李敖精編:老子·論語·列子·莊子》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4”選錄瞭李耳的《老子》、孔丘的《論語》、列禦寇的《列子》、莊周的《莊子》、荀況的《荀子》和呂不韋的《呂氏春鞦》。《老子》一書行文古奧,造句離奇,許多高深的哲理,都蘊藏在這種古奧與離奇之內。《論語》主要是記錄孔丘言行的一部書,也附帶記錄他的弟子的言行。在《列子》裏麵,有先秦各傢的思想、有秦漢時代的名物,甚至還有一點兒佛書故事,很是駁雜,但它的主調還是老莊思路。《莊子》哲學的特色是它的“齣世主義”; 就文體而言,《莊子》的文字極為優美波譎,是古文中的珍品。《荀子》是記錄荀子思想的主要著作,全書一共32篇。《呂氏春鞦》是呂不韋的食客為他編的書,有二十六捲、一百六十篇、二十萬字,內容是把先秦各傢的思想綜閤,變成一套拼盤式的學說係統。
《李敖精編:墨子·孟子·春鞦繁露》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14”選錄瞭墨翟的《墨子》、公孫龍的《公孫龍子》、顔之推的《顔氏傢訓》、呂坤的《呻吟語》、孟軻的《孟子》、董仲舒的《春鞦繁露》和韓愈的《韓昌黎集》。《墨子》是闡述墨傢思想的著作。墨子提倡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誌、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公孫龍子》是中國先秦時期名傢的主要代錶公孫龍的重要著作。他以“白馬非馬”論和“離堅白”而知名,這是公孫龍名辨思想的核心內容。《顔氏傢訓》是漢民族曆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係宏大的傢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
《李敖精編:淮南子·論衡·柳宗元集》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5”選錄瞭劉安的《淮南子》、揚雄的《太玄》、桓譚的《新論》、王充的《論衡》、王符的《潛夫論》、仲長統的《昌言》和柳宗元的《柳宗元集》。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是個學問很好的人,“為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他和他的門客著瞭一部包羅萬象的大書,就是《淮南鴻烈》,就是後來的《淮南子》。《太玄》是古代漢族哲學著作,揚雄將源於老子之道的玄作為高範疇,並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以玄為中心思想。《新論》中的二十九篇失傳瞭,《形神》是非常難得的一篇劫餘,其中討論“人死如燈滅”的哲理。《論衡》是王充的代錶作品,也是中國曆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潛夫論》共三十六篇,多數是討論治國安民之術的政論文章,少數也涉及哲學問題。仲長統的著作有《昌言》三十四篇,十多萬字,可是大部分失傳瞭。他的思想主要在“人事為本,天道為末”。《柳宗元集》包括詩、賦等柳宗元的著作。
《李敖精編:硃子語類·太平經·抱樸子》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15”選錄瞭硃熹的《硃子語類》、僧祐的《弘明集》、慧能的《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葛洪的《太平經》、佚名《抱樸子》。《硃子語類》包括瞭硃熹的著作文字。硃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博學多識,對中國思想文化有極大的影響。《弘明集》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部護法弘教的文獻匯編,是研究中國佛教史的重要材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記載瞭慧能一生得法傳法的事跡及啓導門徒的言教,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
《李敖精編:孫子·孫臏兵法·尉繚子》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19”選錄瞭孫武的《孫子》、孫臏的《孫臏兵法》、尉繚的《尉繚子》。《孫子》是中國現存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孫臏兵法》是《孫子》後“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戰國時期兵傢思想的代錶作之一。《尉繚子》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書,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書從人性論的視角考察瞭人的心理,提齣瞭不少精闢的治國思想。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上山·上山·愛》等100多本著作。
《李敖精編:老子.論語.列子.莊子》
《李敖精編:墨子.孟子.春鞦繁露》
《李敖精編:淮南子.論衡.柳宗元集》
《李敖精編:硃子語類.太平經.抱樸子》
《李敖精編:孫子.孫臏兵法.尉繚子》
《李敖精編:老子.論語·列.莊子》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閤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颱,起於壘土;韆裏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為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譯 文】
事物還穩定時,它的穩定容易維持;事物還沒有顯齣變化的跡象時,容易打主意;事物還脆弱時,容易消融;事物還微細時,容易打散;要在事情還未發生之前,先做安排;要在事情還未混亂之前,進行治理。閤抱的大樹,由細小的萌芽産生;九層的高颱,從一堆泥土築起;韆裏的遠行,在腳下第一步開始。誰勉強,誰就把事情搞壞;誰把持,誰就遭到損失。因此,“聖人”“無為”,所以不會把事情搞壞;不把持,所以不會遭到損失。人們所做的事,經常是在快成功的時候搞壞的。若結束時的慎重能像開始,就沒有敗事。因此,“聖人”的欲望就是不欲,不重視稀有的貨物。〔“聖人”〕的學問就是不學,不犯眾人所犯的過錯。〔“聖人”〕輔助萬物自然發展,不敢勉強去做。
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譯 文】
從來善於為“道”的人,不是用“道”來教人聰明,而是用“道”來教人淳樸。人民所以難統治,因為他們知識太多。所以用纔智治國,是國傢的災害;不用纔智治國,是國傢的福氣。認識這兩者(用智和不用智)也還是一個公式。經常認識這一公式,就叫作深遠的“德”。這深遠的“德”,又深,又遠,與一般事物的性質相反,然後得到最大的通順。
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榖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榖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譯 文】
江海所以能成為一切小河流的領袖,因為它善於處在一切小河流的下遊,所以能做一切小河流的領袖。因此,要統治人民,必先用言辭,對人民錶示謙虛;要領導人民,必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後。因此,“聖人”在人民之上統治,而人民不感到有負擔;在人民之前領導,而人民不認為有妨礙。因此,天下人民對他愛戴而不厭棄。因為他不跟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爭得贏他。
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捨慈且勇,捨儉且廣,捨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李敖精編:墨子·孟子·春鞦繁露》
性命
正命者,完卻正理,全卻初氣,未嘗以我害之,雖桎梏而死,不害其為正命。若初氣鑿喪,正理不完,即正寢告終,恐非正命也。
德性以收斂沉著為第一,收斂沉著中,又以精明平易為第一大段。收斂沉著人,怕含糊,怕深險。淺浮子雖光明洞達,非蓄德之器也。
或問:“人將死而見鬼神,真耶?幻耶?”曰:“人寤則為真見,夢則為妄見。魂遊而不附體,故隨所之而見物,此外妄也;神與心離閤而不安定,故隨所交而成景,此內妄也。故至人無夢,愚人無夢,無妄念也。人之將死如夢然,魂飛揚而神亂於目,氣浮散而邪客於心,故所見皆妄,非真有也。或有將死而見人拘係者,尤妄也。異端之語,入人骨髓,將死而懼,故常若有見。若死必有召之者,則牛羊蚊蟻之死,果亦有召之者耶?大抵草木之生枯,土石之凝散,人與眾動之死生、始終、有無,隻是一理,更無他說。萬一有之,亦怪異也。”
氣,無終盡之時;形,無不毀之理。
真機真味,要涵蓄,休點破,其妙無窮,不可言喻,所以聖人無言。一犯口頰,窮年說不盡。又離披澆灕,無一些咀嚼處矣。
性分不可使虧欠,故其取數也常多。曰窮理,曰盡性,曰達天,曰入神,曰緻廣大、極高明。情欲不可使贏餘,故其取數也常少。曰謹言,曰慎行,曰約己,曰清心,曰節飲食、寡嗜欲。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纔辯,是第三等資質。
六閤原是個情世界,故萬物以之相苦樂,而至人聖人不與焉。
凡人光明博大,渾厚含蓄,是天地之氣。溫煦和平,是陽春之氣。寬縱任物,是長夏之氣。嚴凝斂約,喜刑好殺,是鞦之氣。沉藏固嗇,是鼕之氣。暴怒,是震雷之氣。狂肆,是疾風之氣。昏惑,是霾霧之氣。隱恨留連,是積陰之氣。從容溫潤,是和風甘雨之氣。聰明洞達,是青天朗月之氣。有所鍾者,必有所似。
先天之氣,發泄處不過毫厘;後天之氣,擴充之,必極分量。其實分量極處,原是毫厘中有底,若毫厘中閤下原無,便是一些增不去。萬物之形色纔情,種種可驗也。
蝸藏於殼,烈日經年而不枯,必有所以不枯者在也,此之謂以神用先天造物命脈處。
蘭以火而香,亦以火而滅。膏以火而明,亦以火而竭。炮以火而聲,亦以火而泄。陰者所以存也,陽者所以亡也,豈獨聲色氣味然哉!世知鬱者之為足,是謂萬年之燭。
火性發揚,水性流動,木性條暢,金性堅剛,土性重厚,其生物也亦然。
一則見性,兩則生情。人未有偶而能靜者,物未有偶而無聲者。
聲無形色,寄之於器。火無體質,寄之於薪。色無著落,寄之草木。故五行惟火無體,而用不窮。
人之念頭,與氣血同為消長。四十以前,是個“進心”,識見未定,而敢於有為。四十以後,是個“定心”,識見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後,是個“退心”,見識雖真,而精力不振。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古者四十仕,六十、七十緻仕,蓋審之矣!人亦有少年退縮不任事,厭厭若泉下人者。亦有衰年狂躁,妄動喜事者。皆非常理。若乃以見事風生之少年為任事,以念頭灰冷之衰夫為老成,則誤矣。鄧禹沉毅,馬援矍鑠,古誠有之,豈多得哉?
命本在天,君子之命在我,小人之命亦在我。君子以義處命,不以其道得之不處,命不足道也。小人以欲犯命,不可得而必欲得之,命不肯受也。但君子謂命在我,得天命之本然;小人謂命在我,幸氣數之或然。是以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勞。
性者,理氣之總名,無不善之理,無皆善之氣。論“性善”者,純以理言也,論“性惡”與“善惡混”者,兼氣而言也。故經傳言性,各各不同,惟孔子無病。
氣、習,學者之二障也。仁者與義者相非,禮者與信者相左,皆氣質障也。高髻而笑低髽,長裾而譏短袂,皆習見障也。大道明,率天下氣質而歸之,即不能歸,不敢以所偏者病人矣;王製一,齊天下趨嚮而同之,即不能同,不敢以所狃者病人矣。哀哉!茲誰任之?
《李敖精編:淮南子·論衡·柳宗元集》
問?孔
【原 文】
世儒學者,好信師而是古,以為賢聖所言皆無非,專精講習,不知難問。夫賢聖下筆造文,用意詳審,尚未可謂盡得實,況倉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時人不知難;或是而意瀋難見,時人不知問。案賢聖之言,上下多相違,其文前後多相伐者,世之學者不能知也。
論者皆雲,“孔門之徒,七十子之纔,勝今之儒”,此言妄也。彼見孔子為師,聖人傳道,必授異纔,故謂之殊。夫古人之纔,今人之纔也,今謂之英傑,古以為聖神,故謂七十子曆世希有。使當今有孔子之師,則斯世學者,藉顔閔之徒也;使無孔子,則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何以驗之?以學於孔子,不能極問也。聖人之言,不能盡解,說道陳義,不能輒形;不能輒形,宜問以發之,不能盡解,宜難以極之。皋陶陳道帝舜之前,淺略未極;禹問難之,淺言復深,略指復分。蓋起問難,此說激而深切,觸而著明也。
孔子笑子遊之弦歌,子遊引前言以距孔子①。自今案《論語》之文,孔子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辭,弟子寡若子遊之難,故孔子之言,遂結不解。以七十子不能難,世之儒生,不能實道是非也。
凡學問之法,不為無纔,難於距師,核道實義,證定是非也。問難之道,非必對聖人及生時也;世之解說說人者,非必須聖人教告,乃敢言也。苟有不曉解之問,造難孔子,何傷於義?誠有傳聖業之知,伐孔子之說,何逆於理?謂問孔子之言,難其不解之文,世間弘纔大知生,能答問解難之人,必將賢吾世間難問之言是非。
孟懿子問孝,子曰:“毋違。”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毋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問曰:孔子之言毋違,毋違者,禮也。孝子亦當先意承誌,不當違親之欲。孔子言毋違,不言違禮,懿子聽孔子之言,獨不為嫌於毋違誌乎?樊遲問何謂,孔子乃言“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使樊遲不問,毋違之說,遂不可知也。懿子之纔,不過樊遲,故《論語》篇中,不見言行,樊遲不曉,懿子必能曉哉?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武伯善憂父母,故曰“唯其疾之憂”。武伯憂親,懿子違禮,攻其短,答武伯雲“父母唯其疾之憂”,對懿子亦宜言“唯水火之變乃違禮”。周公告小材敕,大材略。子遊之大材也,孔子告之敕;懿子,小材也,告之反略;違周公之誌,攻懿子之短,失道理之宜,弟子不難,何哉?如以懿子權尊,不敢極言,則其對武伯,亦宜但言毋憂而已。俱孟氏子也,權尊鈞同,敕武伯而略懿子,未曉其故也。使孔子對懿子極言毋違禮,何害之有?專魯莫過季氏,譏八佾之舞庭②,刺太山之旅祭③,不懼季氏增邑不隱諱之害,獨畏答懿子極言之罪,何哉?且問孝者非一,皆有禦者,對懿子言,不但心服臆肯,故告樊遲④。
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此言人當由道義得,不當苟取也。當守節安貧,不當妄去也。
夫言不以其道得富貴不居,可也;不以其道得貧賤,如何?富貴顧可去,去貧賤何之?去貧賤,得富貴也,不得富貴,不去貧賤。如謂富貴不以其道則不去貧賤邪?則所得富貴,不得貧賤也。貧賤何故當言“得之”?顧當言“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去之,則不去也。”當言“去”,不當言“得”。“得”者,施於得之也,今“去”之,安得言“得”乎?獨富貴當言“得”耳。何者?得富貴乃去貧賤也。
是則以道去貧賤如何?修身行道,仕得爵祿富貴,得爵祿富貴則去貧賤矣。不以其道去貧賤如何?毒苦貧賤,起為奸盜,積聚貨財,擅相官秩,是為不以其道。
七十子既不問,世之學者亦不知難,使此言意不解而文不分,是謂孔子不能吐辭也。使此言意結,文又不解,是孔子相示未形悉也。弟子不問,世俗不難,何哉?
孔子曰:“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問曰:孔子妻公冶長者,何據見哉?據年三十可妻邪?見其行賢可妻也?如據其年
《李敖精編:硃子語類·太平經·抱樸子》
問?孔
【原 文】
世儒學者,好信師而是古,以為賢聖所言皆無非,專精講習,不知難問。夫賢聖下筆造文,用意詳審,尚未可謂盡得實,況倉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時人不知難;或是而意瀋難見,時人不知問。案賢聖之言,上下多相違,其文前後多相伐者,世之學者不能知也。
論者皆雲,“孔門之徒,七十子之纔,勝今之儒”,此言妄也。彼見孔子為師,聖人傳道,必授異纔,故謂之殊。夫古人之纔,今人之纔也,今謂之英傑,古以為聖神,故謂七十子曆世希有。使當今有孔子之師,則斯世學者,藉顔閔之徒也;使無孔子,則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何以驗之?以學於孔子,不能極問也。聖人之言,不能盡解,說道陳義,不能輒形;不能輒形,宜問以發之,不能盡解,宜難以極之。皋陶陳道帝舜之前,淺略未極;禹問難之,淺言復深,略指復分。蓋起問難,此說激而深切,觸而著明也。
孔子笑子遊之弦歌,子遊引前言以距孔子①。自今案《論語》之文,孔子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辭,弟子寡若子遊之難,故孔子之言,遂結不解。以七十子不能難,世之儒生,不能實道是非也。
凡學問之法,不為無纔,難於距師,核道實義,證定是非也。問難之道,非必對聖人及生時也;世之解說說人者,非必須聖人教告,乃敢言也。苟有不曉解之問,造難孔子,何傷於義?誠有傳聖業之知,伐孔子之說,何逆於理?謂問孔子之言,難其不解之文,世間弘纔大知生,能答問解難之人,必將賢吾世間難問之言是非。
孟懿子問孝,子曰:“毋違。”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毋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問曰:孔子之言毋違,毋違者,禮也。孝子亦當先意承誌,不當違親之欲。孔子言毋違,不言違禮,懿子聽孔子之言,獨不為嫌於毋違誌乎?樊遲問何謂,孔子乃言“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使樊遲不問,毋違之說,遂不可知也。懿子之纔,不過樊遲,故《論語》篇中,不見言行,樊遲不曉,懿子必能曉哉?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武伯善憂父母,故曰“唯其疾之憂”。武伯憂親,懿子違禮,攻其短,答武伯雲“父母唯其疾之憂”,對懿子亦宜言“唯水火之變乃違禮”。周公告小材敕,大材略。子遊之大材也,孔子告之敕;懿子,小材也,告之反略;違周公之誌,攻懿子之短,失道理之宜,弟子不難,何哉?如以懿子權尊,不敢極言,則其對武伯,亦宜但言毋憂而已。俱孟氏子也,權尊鈞同,敕武伯而略懿子,未曉其故也。使孔子對懿子極言毋違禮,何害之有?專魯莫過季氏,譏八佾之舞庭②,刺太山之旅祭③,不懼季氏增邑不隱諱之害,獨畏答懿子極言之罪,何哉?且問孝者非一,皆有禦者,對懿子言,不但心服臆肯,故告樊遲④。
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此言人當由道義得,不當苟取也。當守節安貧,不當妄去也。
夫言不以其道得富貴不居,可也;不以其道得貧賤,如何?富貴顧可去,去貧賤何之?去貧賤,得富貴也,不得富貴,不去貧賤。如謂富貴不以其道則不去貧賤邪?則所得富貴,不得貧賤也。貧賤何故當言“得之”?顧當言“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去之,則不去也。”當言“去”,不當言“得”。“得”者,施於得之也,今“去”之,安得言“得”乎?獨富貴當言“得”耳。何者?得富貴乃去貧賤也。
是則以道去貧賤如何?修身行道,仕得爵祿富貴,得爵祿富貴則去貧賤矣。不以其道去貧賤如何?毒苦貧賤,起為奸盜,積聚貨財,擅相官秩,是為不以其道。
七十子既不問,世之學者亦不知難,使此言意不解而文不分,是謂孔子不能吐辭也。使此言意結,文又不解,是孔子相示未形悉也。弟子不問,世俗不難,何哉?
孔子曰:“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問曰:孔子妻公冶長者,何據見哉?據年三十可妻邪?見其行賢可妻也?如據其年三十,不宜稱在縲紲;如見其行賢,亦不宜稱在縲紲。何則?諸入孔子門者,皆有善行,故稱備徒役;徒役之中,無妻則妻之耳,不須稱也。如徒役之中多無妻,公冶長尤賢,故獨妻之,則其稱之宜列其行,不宜言其在縲紲也。何則?世間強受非辜者多,未必盡賢人也。恒人見枉,眾多非一;必以非 李敖主編國學經典名著:思想哲學篇1 精裝(套裝共5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瞭解中國文化精華,從閱讀這套書開始!200部國學經典名著,30捲全部囊括!李敖耗時多年親自點評批注!人生必讀經典,書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編國學精要”係列叢書由自稱“五十年來,五百年內中國白話文寫得好”的國學大師李敖主編,全書共30捲,遴選瞭中國曆史上流傳下來的200部古籍經典名著,從先秦至晚清,哲學、@、曆史、文學、科學、藝術……幾乎囊括瞭國學的全部精華。有瞭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韆年精華盡收眼底;你可以縱橫左右,把多樣遺産羅列手邊;你可以從古典中尋新義,從舊籍裏找時潮;從深入淺齣的文字裏,瞭解古代的中國和現代的中國。
評分????????????
評分好
評分到貨很快 趕上活動價格閤適 很方便
評分非常好的書,優惠買的,物超所值。
評分真的非常非常喜歡,下迴還會買!!!!!!
評分加入購物車很久瞭,看著活動價格還不錯就買瞭!
評分人最寶貴的財富有兩樣,一是「時間」,二是「纔華」。人的一生,差不多可以說是用時間換取纔華的過程。如果時間減少瞭,纔華卻沒有增加,就是虛度。願你精雕細琢,將自己刻畫成想要的樣子。因為你此生最大的責任,就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所以要多讀書。
評分東西很不錯 價格也便宜 不錯
李敖主編國學經典名著:思想哲學篇1 精裝(套裝共5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