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民族史(增訂本)》打破瞭以漢族為主、中原王朝為正統的觀念,論述各民族對祖國邊疆開拓和豐富祖國文化寶庫等方麵所做齣的重要貢獻;高度概括瞭中國各民族盈虛消失、興衰治亂的特點和各民族自身的發展規律;同時還較全麵、準確地反映瞭漢族與文化在中國民族關係中的主導作用。此增訂本修改瞭原版中的差錯。
目錄
緒論
一 中國民族史的分期
二 幾個理論問題
第一編 中華民族的起源
第一章 中華民族起源的土著特點與多元特點
第一節 關於中華民族起源的諸說
第二節 中華民族起源的土著特點
第三節 中華民族起源的多元特點
第二章 中華民族起源的諸階段
第一節 原始群與原始氏族社會
第二節 原始社會瓦解及嚮國傢民族的過渡
第三章 神話傳說所反映的各部落集團
第一節 父權製以前的神話
第二節 父權製時代各部落集團
第三節 各部落集團間的關係
第二編 華夏及華夷五方格局的形成
第一章 華夏的三支主要來源:夏人、商人、周人
第一節 夏商周三族的起源與興起
第二節 夏商周三族的融閤與民族雛形的齣現
第二章 華夏民族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民族矛盾激化與.諸夏攘夷爭霸
第二節 七雄兼並與諸夏大認同
第三節 華夷五方格局的形成
第三章 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第一節 東夷
第二節 南蠻
第三節 西戎
第四節 北狄
第三編 統一的多民族國傢的建立和南北各民族的融閤
第一章 漢民族的形成
第一節 民族基本特徵的統一與發展
第二節 統一多民族中國主體民族特徵的形成
第二章 夫餘、烏桓與挹婁
第一節 夫餘與高句驪
第二節 烏桓
第三節 挹婁
第三章 鮮卑
第一節 鮮卑族源分布及社會狀況
第二節 東部鮮卑的興起及建國
第三節 拓跋鮮卑的興起及建國
第四節 西部鮮卑
第五節 吐榖渾
第四章 匈奴
第一節 匈奴的來源與興起
第二節 匈奴的鼎盛及衰落
第三節 匈奴的分裂和衰亡
第四節 4至5世紀的匈奴
第五節 匈奴的經濟和文化
第五章 西域諸族、羯鬍
第一節 西域諸族
第二節 羯鬍
第六章 柔然與敕勒
第一節 柔然
第二節 敕勒
第七章 氐與羌
第一節 氐族
第二節 羌人的興起與發展
第八章 西南夷與百越
第一節 西南夷
第二節 百越
第四編 中華民族的興盛和祖國統一的加強
第一章 突厥
第一節 突厥的興起與分裂
第二節 東突厥
第三節 西突厥
第四節 後突厥
第二章 迴紇
第一節 迴紇的起源與興起
第二節 迴紇的社會經濟與文化
第三節 迴紇與漢族的關係
第四節 迴紇的遷徙
第三章 吐蕃
第一節 吐蕃的族源與興起
第二節 吐蕃王朝的建立
第三節 吐蕃王朝的強盛
第四節 吐蕃王朝的衰落
第五節 吐蕃王朝的崩潰
第四章 南詔
第一節 南詔的起源與建國
第二節 南詔的經濟與文化
第三節 南詔與唐朝的關係
第五章 莫徭、俚僚與諸蠻
第一節 莫徭與東謝、西趙、棘鞠、諸蠻
第二節 俚、僚等族
第三節 烏蠻、白蠻等族
第六章 渤海、室書與庫莫奚
第一節 棘鞠族的來源與變化
第二節 粟末棘褐及渤海
第三節 室韋和庫莫奚
第五編 契丹、女真等族迭起及其建立政權
第一章 契丹
第一節 契丹的起源和早期曆史
第二節 契丹國的建立及其政治與經濟
第三節 契丹人與漢人、黨項人的關係
第四節 臣屬於契丹的各民族
第五節 遼亡與哈喇契丹
第二章 女真
第一節 女真與大金國
第二節 猛安謀剋組織
第三節 “勃極烈”的廢除與封建化
第四節 女真與漢、黨項等民族的關係
第五節 金朝的滅亡與女真人的變遷
第三章 西遷後的迴鶻
第一節 高昌迴鶻
第二節 河西迴鶻
第三節 黑汗王朝
第四章 黨項
第一節 黨項族的興起
第二節 西夏建國和經濟文化
第三節 西夏之亡與黨項人的去嚮
第五章 沙陀
第一節 起源、內遷及與唐朝的關係
第二節 沙陀族建立的四個政權
第六章 吐蕃
第一節 吐蕃封建割據的齣現
第二節 鄰近漢區原吐蕃轄區進入封建社會
第七章 白蠻與僮苗瑤各民族
第一節 白蠻與大理國
第二節 僮、苗、瑤等民族的齣現及其發展
第六編 濛古族統一全國至滿族興起前的南北各民族
第一章 濛古族的興起及其發展
第一節 濛古族的興起
第二節 濛古國的建立與擴張
第三節 忽必烈統一全國和元朝興衰
第二章 濛古族衰微及其經濟文化
第一節 濛古國的分裂和衰亡
第二節 濛古族的社會經濟
第三節 濛古族的文化和習俗
第三章 畏兀兒與迴迴
第一節 高昌畏兀兒
第二節 亦力把裏和葉爾羌汗國
第三節 迴迴民族的形成和發展
第四節 迴迴民族的經濟和文化
第四章 吐蕃
第一節 濛藏統治階級的早期關係
第二節 濛元統治全國藏族地區的政策
第三節 藏傳佛教各教派與元廷的關係
第四節 藏族封建社會的發展
第五章 女真的再度興起
第一節 元遼陽行省管轄下的女真人
第二節 再度興起的女真人
第六章 彝、苗、瑤、僮各民族
第一節 南方各民族社會經濟的發展
第二節 土司製度對南方各民族的統治
第三節 南方各民族人民反抗民族壓迫及抗倭鬥爭
第七編 滿族統一全國和各民族的進一步發展
第一章 滿族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滿族的形成與建立國傢政權
第二節 清軍入關對滿族的影響
第三節 滿族從封建農奴製嚮地主製的轉化
第四節 滿族的貢獻與自身發展
第五節 滿族統治階級的腐朽與八旗生計的惡化
第二章 濛古族各部
第一節 濛古族各部歸清及其政治製度變化
第二節 濛古族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變化
第三節 土爾扈特濛古迴歸祖國
第三章 西北和東北諸民族
第一節 維吾爾族
第二節 哈薩剋族
第三節 柯爾剋孜族
第四節 西北和東北其他諸族
第四章 南方壯、彝、苗、瑤諸民族
第一節 南方諸民族概況
第二節 土司製度的崩潰和改土歸流
第三節 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第四節 南方彝、傣、白、苗、瑤、布依、土傢諸民族的反抗鬥爭
第五章 藏族
第一節 固始汗底定藏族地區
第二節 清朝初年的西藏政局(1644—1720)
第三節 西藏地方政治製度的變遷(1720—1793)
第四節 清朝前期西北、西南地區的藏族
第八編 各民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鬥爭和中華民族的解放
第一章 帝國主義的入侵和各民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鬥爭
第一節 歐美列強入侵各民族地區和各民族政治經濟的變化
第二節 鴉片戰爭中各民族人民的反侵略鬥爭
第三節 北方各民族反對外敵入侵的鬥爭
第四節 西藏人民的抗英鬥爭
第五節 南方各民族人民的反帝鬥爭
第二章 全國各民族人民反抗清朝統治的鬥爭
第一節 全國各民族人民參加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
第二節 鹹同年間貴州各民族人民大起義
第三節 鹹同年間雲南各民族起義
第四節 內濛古人民的“獨貴龍”運動
第五節 西北迴民大起義
第三章 辛亥革命與民國初期的各民族
第一節 孫中山先生的“民族主義”及國民黨政府的背離
第二節 辛亥革命時期各民族的革命活動
第三節 全國各民族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的鬥爭
第四章 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各民族革命運動
第一節 “五四”運動時期的各民族共産主義先進分子
第二節 中國共産黨早期民族綱領的製定和各民族地區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第三節 長徵紅軍在少數民族地區
第五章 全國各民族人民的抗日鬥爭
第一節 全國各民族人民參加的抗日救亡運動
第二節 全國各民族人民的武裝抗日鬥爭
第六章 全國各民族人民共同奮鬥迎接解放
第一節 國民黨政府統治下各民族人民的苦難
第二節 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各民族人民起義
第三節 全國各民族人民喜迎解放
本書引用參考書目
後記
修訂本跋
精彩書摘
《中國民族史(增訂本)》:
三慕容氏興起及諸燕的建立
慕容部為鮮卑之一支。鮮卑自鮮卑山南遷以後,分布至饒樂水。據王瀋《魏書》所載,檀石槐時鮮卑中部大人的所在地,自右北平(治今河北省平泉縣)以西至上榖(治今河北省懷來縣)塞外之地,慕容為中部大人之一。故慕容部此時的分布當在西拉木倫河上遊,即今河北省平泉縣北至西拉木倫河西段地區。在嚮四周發展過程中,吸收瞭不少漢族、夫餘、宇文氏、高句麗等民族成分。
慕容,初為部落大人名,後以為氏。據《晉書·慕容廆載記》,有二說:“時燕代多冠步搖冠,莫護跋見而好之,乃斂發襲冠,諸部因呼之為‘步搖’,其後音訛,遂為慕容焉。”“或雲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遂以慕容為氏。”《資治通鑒》鬍三省注對此二說均加駁斥。後世學者認為慕容是鮮卑語“富”字之音譯。
曹魏初年,慕容廆(又作若洛廆、弈洛環)曾祖莫護跋率領部落嚮東南移動,到達沿海之濱的遼西郡。238年(景初二年),從司馬懿討遼東公孫淵有功,被封為率義王。始居於焚城(三國時屬昌黎郡,今遼寜省錦縣或義縣西北)之地。莫護跋二傳至涉歸(亦作弈洛韓),又遷居於遼東(治今遼寜省遼陽市)之地。284年(太康五年),涉歸死。次年,慕容廆繼位,滅夫餘。越年,攻遼東郡,失利,夫餘王因晉軍之助,得以復國。當時,宇文、段氏二部漸強,與慕容部常有衝突。慕容廆遂於289年(太康十年),遣使附晉,被封為鮮卑都督。並對段部“卑辭厚幣以撫之”,娶單於段階之女為妻,結成聯姻,生皝、仁、昭。又以遼東僻遠,由遼東北部南下,遷居於徒何(徒河)之青山(今遼寜省義縣東北)。初以遊牧為業,倏往忽來,馳騁無定。294年(元康四年),徙居大棘城(即棘城、焚城),教以農桑,開始農業定居生活,學漢人法製。
永嘉(307-313)初,廆自稱鮮卑大單於。西晉湣帝、東晉元帝均遣使封之為大將軍、大單於、昌黎公、遼東公等。廆錶麵上尊崇東晉,實則欲藉尊王之名,行擴土之實。313年(建興元年),取得段氏徒何新城(即徒河城或屠河城,今遼寜省錦州市,其新城一說在舊寜遠縣附近)。319年(太興二年),打敗圍攻棘城的數十萬宇文、段部及高句麗聯軍,盡得遼東之地,做瞭平州刺史。其疆域,位於段部之東,隔遼水(今大淩河)就是慕容部,相當於東漢時的遼東屬國及其北徼,包括今遼寜省錦州市、義縣、錦西縣、阜新市及朝陽市等地。
慕容廆在位期間,比較突齣的政績是立僑郡縣,安置漢人,注意勸課農桑,發展社會生産。慕容氏據有遼西之後,山東、河北部分漢族世傢率領宗族、鄉裏、部麯、佃客一起投奔慕容氏,有的率眾達數韆傢。遼東一帶原來地廣人稀,隻有1萬多戶,至公元4世紀初,人口增加10倍左右。慕容廆除瞭教民稼穡以外,並在江南求得桑種,在遼川發展養蠶業。對於投歸的漢人,設置僑郡縣進行統治。史稱:“時二京傾覆,幽冀淪陷。廆刑政修明,虛懷引納,流亡士庶多繈負歸之,魔乃立郡以統流人。冀州人為冀陽郡,豫州人為成周郡,青州人為營丘郡,並州人為唐國郡。”並選拔賢纔,委以庶政,充當謀士,職居顯要,引為賓友。並以“平原劉贊儒學該通,引為東庠祭酒,其世子皝率領國胄束攸受業焉。魔覽政之暇,親臨聽之。於是路有頌聲,禮讓興矣”。說明慕容廆注意起用漢族士人,實行漢化,以適應日益嚮內地發展,建立封建政權的需要。後又進一步提齣慎刑、選賢、重農、禁酒色、退便佞等,為其子孫進據中原打下瞭基礎。
333年(東晉鹹和八年),慕容廆死後,第三子皝繼立。337年(鹹康三年),稱燕王,建宮殿,置百官,立王後、太子。次年,與後趙石虎訂盟,擊敗段部。341年(七年),遷都龍城(今遼寜省朝陽市)。同年,燕軍東伐高句麗,拔其都城丸都(今吉林省通化市東南)。344年(建元二年),以2萬騎大敗宇文乞得歸,占領紫濛川(今遼寜省朝陽市西北)。從而東滅高句麗,北並宇文部,開地3000裏,益民10萬戶,成為東北地區的一個強國。
350年(永和六年),皝子(人雋)乘後趙內亂,率師分兵三路攻陷後趙幽州治薊城(今北京市東南),遂遷都於薊。八年,齣兵伐冉魏擒冉閔,滅之,剋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稱帝,建元天璽,徙都鄴,並與東晉脫離瞭名義上的臣屬關係。至此,黃河以南,淮漢以北,除關中為前秦所據外,北部中國盡人並燕之控製。
360年(東晉升平四年),慕容(人雋)卒,子�〖濤弧+∧曖祝�國事多委於太宰慕容恪。屢與東晉交戰,363年(建熙四年),遣軍攻滎陽、長平,次年破許昌、汝南,敗晉軍於懸瓠(今河南省汝南縣)。365年(六年),取洛陽。次年,破魯郡、高平。368年(九年),以王公貴戚的蔭戶多於國有之戶,國庫空竭,用度不足,遂收蔭戶20餘萬,令歸郡縣。但由於統治集團內爭不休,諸郡戰亂紛起,前燕政治日益腐敗,“人懷嗟怨,遂至奔亡”,“三軍莫有鬥誌”,國力日趨衰落。370年(太和五年),為前秦苻堅所敗。慕容�∫韻濾�屬諸州郡及各族部首領皆降於秦。凡得郡157,戶246萬,口999萬。苻堅遂徙慕容�〖捌渫豕�以下並鮮卑部民共4萬多戶於長安。後來有的遠徙河西走廊一帶。384年(太元九年),�〕說塋�及衝起兵之機,在城內密結鮮卑族黨,欲在苻堅參加�∽踴槔袷鄙敝�。事泄,慕容�「缸幼謐逡約俺悄諭獾南時叭瞬環幟信�老幼皆被殺。
淝水戰後,前秦滅亡,北方又重陷於四分五裂之中。在黃河流域,今河北、山東及山西三省一帶,原前燕舊境內,有鮮卑慕容氏先後建立的後燕、西燕和南燕。此外,還有鮮卑化的漢人馮跋在後燕遷都龍城後的基礎上建立的北燕。
……
中國民族史(增訂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一本大部頭,不知道要看多久瞭
評分
☆☆☆☆☆
OK
評分
☆☆☆☆☆
書很厚,印刷質量很好,字很清晰,物流很快,值得信賴
評分
☆☆☆☆☆
內容詳實,作者應該花瞭很大的心血,是一本難得的好書,用來拓寬自己的知識麵,
評分
☆☆☆☆☆
超級厚的一本書。
評分
☆☆☆☆☆
內容非常豐富的一套書,可惜包裝簡單書角磕壞瞭,無語。
評分
☆☆☆☆☆
書還不錯,比預期要大齣許多,比較全麵。非自提但還是得到自提點去拿…
評分
☆☆☆☆☆
書很厚,印刷質量很好,字很清晰,物流很快,值得信賴
評分
☆☆☆☆☆
內容非常豐富的一套書,可惜包裝簡單書角磕壞瞭,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