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6
激活你的日常·吃喝玩樂的哲學視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三國殺的革命世界
?西遊記女兒國的“男根中心主義”
?無咖啡因咖啡的欲望邏輯
?K房裏的風月寶鑒
?牌桌上的法律與民主
?《權利的遊戲》與政治博弈齊澤剋童世駿劉擎周濂特彆推薦
?生活娛樂感情人際
?不講黑話的解析
?思想落地的實踐
?炫耳目的思維技巧
?接地氣的問題意識
本書延續瞭作者所一貫秉持的努力:反對學術抽象化、“黑話”化、“工業”化。這是上個世界九十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學界日益呈現的一個麵貌,學術變成“專學”,學者變為“專傢”。
本書旨在指齣:學問有兩個進路。首先,是從日常生活所遭遇的存在性問題齣發,從日常現實的各類現象齣發,在自己的觀察、思考和分析中,慢慢形成理論,而故紙堆中的先賢智慧,也正是在當下生命之語境內被得到重新“激活”。另一條進路,則是今天大多數專業學者所采取的,直接學習各種術語、概念、黑話,以學科內某一組抽象的概念、術語或成說作為學問的齣發點,用更多的概念解釋一個概念,最後,學問變成一個“黑話王國”、成為一門門“專學”。我們看到,在今天的學界,後一進路已呈壓倒性趨勢,而前者,實際上纔是學問的原生態。學術原本是一種lifestyle,一種生活的方式。
本書便是這樣一項努力:旨在重新恢復學術的鮮活性(freshness)和直接性(directness)。書中收入作者近年來的文字,而浸透在所有這些文字裏麵的,則是牟宗三先生所說的“生命的學問”。在這本書裏,國學抑或西哲的種種概念,都不再是紙麵上的枯乾符號,而是活在作者的生命裏。
吳冠軍,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係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並兼任《華東師範大學學報》英文版執行主編、上海紐約大學雙聘教授、澳大利亞墨納士大學客座研究員、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代錶性學術著作有《多元的現代性》、《日常現實的變態核心》、《愛與死的幽靈學》、《現時代的群學》、《第十一論綱》、《巨龍幻想》(英文)等,譯著有阿甘本《神聖人》、巴迪歐與齊澤剋《當下的哲學》、齊澤剋《生於末世》(世博特彆版)。
自序
觀看
看電視(Ⅰ)
“取經女兒國”/3
看電視(Ⅱ)
《權力的遊戲》與政治哲學/90
看畫展
“滿城盡吃黃金屎”/113
吃喝
喝咖啡
從咖啡到戰爭/125
吃辣雞翅
腸胃不適的精神分析/152
玩樂
猜謎語
這個謎語太黃色/163
唱卡拉OK
K房裏的“風月寶鑒”/172
玩桌遊
“三國殺”與政治哲學/230
打牌
牌桌上的法律與民主/246
人名對照/337
影視作品譯名對照/343
自序
一
“吳先生做什麼的?”“我做學術研究。”“研究什麼呢?”“政治哲學。”“哲學阿……太高深瞭。”這一組交談,幾乎是每次結識新朋友都會齣現的對話。並不意外,在人們心目中,做學問的,尤其研究“哲學”的,似乎是另外一種人,距離現實世界很遙遠的一種人。
新朋友裏會有一些朋友,慢慢地走得近瞭。“學術也蠻好玩的,奇怪,我怎麼考大學時會覺得哲學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專業?”每次聽到這類由衷之言,我會笑著答道:“當然好玩,不好玩的事,我基本上是一天也做不下去的。”
確實,有很多治學之人,把自己包裹在術語(terms)裏、黑話(jargons)裏時間過長瞭,他們已然隻習慣和一小群與自己同“專業”的人說話。每天“服食”這些黑話術語,自是會在生活中給人以“不食人間煙火”的距離感——像是從彆的時代“穿越”到現實世界裏的人。
然而,我在這裏想說:
這樣做學問,恰恰是現代人的做法,不是古典的、原初意義上的做學問。
二
蘇格拉底喜歡在城邦裏閑走,和人聊天,不斷追問人們那些構成日常生活與城邦秩序的最基本的理念——什麼是正義、什麼是虔誠、什麼是高貴、什麼是節製、什麼是瘋狂、什麼是勇敢、什麼是懦弱、什麼是根基、什麼是城邦、什麼是政治傢、什麼是統治……
孔子也從來沒有正襟危坐地開班授課,學問就在那具體的子遊問孝、孟懿子問孝、孟武伯問孝、子夏問孝問政、樊遲問知問仁、仲弓問仁問政、顔淵問仁問為邦、司馬牛問仁問君子、子貢問君子問友問政問為仁、子張問明問政問行問仁問善人之道問崇德辨惑、林放問禮之本、季路問事鬼神、子路問政問事君問君子、衛靈公問陳(陣)、齊景公問政、季康子問政、葉公問政等等中傳遞。
可見,學問/問學的源頭,就是在生活/生命的日常遭遇之中,就是在人與人如何群處、如何互動的各類問題中。而今天學術體製裏“專學式”研究,卻是起自“現代性”框架下的諸種學科化、專業化操作。在此種治學實踐裏,日常生命的嚮度已然隱匿不見——問學的思想實踐本身,已徹底淹沒在各學科的專業術語、黑話中。那類術語滿溢的黑話式寫作,不經專業性“解碼”社會公眾根本無從讀通。學者的研究亦不復涵有日常遭遇中的反復運思、一日三省,而是直接從學科內某一組抽象的概念或既有的爭論齣發,進行經院性的疏解或批駁。利奧?施特勞斯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感慨:現在的“學問傢”惟一在行的,就是“對少之又少的事情知道得多而又多”(knowing more and more about less and less)。
治學,須重新浸入到日常生命之中,須重新和每日生活遭逢相接通。硃晦翁嘗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此句本是論治學也。沒有生活世界之活水源源不絕的湧入,學術研究就會變成一潭黑話浮溢的死水,怎樣浮遊都不會再有生氣。莊子甚至說“道在屎溺”。話雖然說得“粗俗”到令很多人下意識想掩鼻,但倘若你腸胃不適時也在運思,該思考之所得與所獲,便真的是進入自身之日常生命的學問。
反過來,日常生命亦同樣需要學術性的追問和思考。最近參加一個talk show綜藝節目的錄製,討論到一個問題“你偷偷在青春期孩子的房間裏安裝瞭攝像頭,結果發現他半夜看不該看的視頻網站,這時你會怎麼做?”現場那幾位“90後”的明星嘉賓一緻認為,倘若隻是偷看色情片,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在場的“70後”嘉賓也沒有對此提齣反對,錶示隻要不上癮就行。但恰恰值得追問的是,盡管所有嘉賓都認為看色情片很“正常”,然而,為什麼這件“不應該”——嘉賓們對題目裏“不該看的視頻”馬上就定位到色情片——的事竟會變得很“正常”呢?這個問題背後的問題就是:何以那麼多人(從teenage到成人)會看色情片乃至沉迷其中,以至於它在今天已變得“正常化”?節目並沒有空間“容納”這樣的追問,但恰恰因為缺乏此種追問、深挖和思考,嘉賓們的討論很快就演變成對色情片的簡單背書瞭——導演也知道這個方嚮不妙,但卻束手無策。
三
故此我們看到,今天存在著兩種治學方式:一種是從生活世界人之群處的具體問題齣發,從海德格爾所說的“此在”的“日常性”齣發、從我們每個人生命中的存在性焦灼齣發;另一種則是從學科內某一組抽象的概念、術語或成說齣發,通過對它們的疏解與闡釋來討論問題。前者即為古典的做學問方式,而後者則是徹底的現代做法。
在今天中國,第二種治學方式不僅占據壓倒性的地位,甚至將自身邏輯展開到極至。學術界裏,各種各樣的抽象概念、術語黑話鋪天蓋地,晦澀怪異的書寫被視作學問的標誌。難怪有些“學術大師”會被老百姓看不起——“學問”越大,說的怎麼反而就不是人話瞭?很多時候,現實生活中諸多活生生現象、擺在眼前的問題,一經術語、黑話、專業學理之包裝,到抽象概念裏一打轉,最初的問題本身卻是徹底蒸發、消失殆盡。這,就是某些“學術大師”們最擅長的功夫。這樣的“現代學問”,本身不是學問,隻是古人所說的“淫技”而已。正是麵對此類“現代學問”之彌散,牟宗三當年曾倡議“生命之學問”:“生命之學問,總賴真生命與真性情以契接。無真生命與性情,不獨生命之學問無意義,即任何學問亦開發不齣也。”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除瞭論文外我也喜歡寫詩,對於古人而言,詩亦是學問的一種形態(生命的一種形態)。我曾作過一首七律《春》,最後一句“半緣大道半緣風”,道齣瞭我對如何做學問的感受:藉用日常生活中那須臾不離的“道”(路)與“風”作為隱喻,前者自是可指代學術、思想、理論,而後者則是當下每一刻的具體生活情境。做學問,兩者皆須臾不可離;或者說,兩者本是一事,彼此纏繞在一塊,隻是在現代人手裏被拆成兩頭。做學問,就是迎著風行路,就是每一天的生活本身。是故哲學實為蘇格拉底所說的一種lifestyle(生活形態),而不是今人所謂之一門學科(或者說專業)。
四
這本書裏的文字,皆是希望嚮讀者呈現學問的原初狀態:玩桌遊時、打牌時、唱K時、看電視時、吃美食時、身體不適時……,諸種思想、理念都可以穿插其間、浸入其內。是以,書名題為《激活你的日常——吃喝玩樂的哲學視野》。在這本書裏,國學抑或西哲的種種概念,都不再是紙麵上的枯乾符號,而是色調鮮明地活在我的生命裏。
最後,我要特彆感謝呂晨先生和鬍遠行先生。正是呂君的欣賞、策劃與慷慨相邀,這本書方得以同讀者諸君見麵;而大傢現在看到的書名及篇目編排,則皆要歸功於鬍君的建議。藉用蘇格拉底的隱喻,如果此書是我的孩子的話,那麼呂、鬍二君,就是接生室裏那辛勞不已的“助産婆”瞭。
不錯的,值得一看,很喜歡
評分不錯的視角
評分一如既往的好評
評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吳冠軍的書有意思,不枯燥,就死是這本有大部分內容與前作重復
評分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
評分很好,很快,非常非常的滿意
評分感覺怎麼樣感覺好極瞭感覺好極瞭感覺好極瞭
評分看書名就想買來看的書……
激活你的日常·吃喝玩樂的哲學視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