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2017年3月18日,“界麵新聞”首度專題報道,3月19號推齣一組口述史實錄。
4月1日入選《新京報一周書單》。
4月9日,搜狐網深度報道。
5月2日,榮登豆瓣新書速遞排行榜首頁。
4月23日,榮登騰訊華文好書排行榜四月榜。
5月,成都地鐵站開始滾動播放書訊。
5月18號,上鳳凰好書排行榜四月榜。
5月18號,“網易人間”及新聞客戶端重點報道。
《徐州日報》《現代快報》《北京晨報》《光明網》《中華讀書報》《齊魯晚報》《新京報》《襄陽晚報》《晶報》《深圳晚報》《邯鄲日報》《半島晨報》《撫州日報》《安順新聞網》《十堰日報》《鄂西北在綫》《中國軍網》等多傢媒體均有報道、書訊、書評和選摘。
內容簡介
孤寡老人是特殊群體,他們雖然都享有國傢的良好福利,但又似乎被社會所遺忘,似乎他們從未在這個社會立足過。事實上,每一位孤寡老人都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曆,甚至因為誓要擺脫孤身的命運,他們的閱曆更為豐富和令人動容。本書中的54位孤宿老人即是如此,如今他們均已經得到瞭民政部門的悉心照料,生活舒適安逸,而他們的精神狀況則成為相對凸顯的問題。從他們的口述中,可以看到他們都有著極為豐富的人生經曆,都嚮往傢庭生活、對天倫之樂充滿嚮往,都在遭遇到命運的不公對待後長時間地抗爭與奮鬥。但“孤寡”似乎有著某種遺傳密碼,總能在一代代人身上發生,這些孤宿老人的命運與經曆,有助於我們更深一步理解孤寡的成因,對如今尚在中青年的人群有著極為寶貴的藉鑒意義。
本書為中國作協、湖北省作協“孤寡老人生存狀態調查項目”,旨在通過對福利院等場所的孤宿老人的走訪采訪,提煉齣孤寡的成因,呈現孤宿老人的現狀,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老齡化越來越明顯的今天,孤宿老人的人生際遇、當下生存和精神狀態,是極具社會價值的資料。
目錄
第一部分:河流開始的時候(解放前後~1966年前後)
第二部分:偶然還是必然的巨石(1966年~1980年左右)
第三部分:在絕望中接受和平靜(改革開放時期,1980年~1992年左右)
第四部分:隻剩下孤獨的時候(1992年至今,城市化時期)
精彩書摘
采訪手記
承受是人類生生不息的密碼/普玄
我一共見到瞭七百多個孤寡老人,近距離接觸瞭六十多個采訪對象,和十幾個孤寡老人交成瞭朋友,並且準備嚮幾位老人學習星相命理學和心意拳。采訪他們,改變瞭我的世界觀。
我原來以為福利院裏的孤寡老人都是貧病弱集中的可憐一類,相信在城市裏生活的很多人都和我有同樣的看法。但是真正深入以後,我發現這裏麵是一個神奇的世界。我們認為的因為殘疾和貧弱而孤寡的隻占其中很少一部分。裏麵有很多身懷絕技的人,還有夢想傢。有一位孤寡老人,會看風水,他把所有能募捐來的錢用來修路、建廟、在荒山上種植果林;心意拳大師陳同林八十歲瞭卻一直在傳承中國文化,每天帶弟子;還有一個秦傳剛,他追蹤毛澤東的足跡,騎自行車跑瞭二十多個省份,他們讓我吃驚、敬佩和汗顔。
我特彆想說說那些沒有能力的無助生命,他們沒有後代,憑著什麼幾十年活下來?我們在福利院看不到過多的悲戚,他們抽顆煙,喝一點散酒,或者傢長裏短吵架拌嘴,他們爭執一點一點小利益,讓你感覺他們還活得有滋有味。我們聽說過太多生命的堅韌,活著的偉大這樣的陳詞濫調,我無法在他們的身上尋找到這些。
上天給他們的壽命還沒結束,他們就還要活下來。我在他們身上感受最多的是兩個字——承受。命運讓你流産瞭不能生孩子,時代讓人貧窮娶不瞭老婆,事故讓你受瞭傷無人嫁你,孩子落水死瞭,老婆喝瞭農藥……所有這些遭遇,這些事故,撞到一個弱小的人物身上,他無法承受,但是生命沒止,怎麼辦?他們隻有承受。能承受也承受,不能承受也要承受。
失去瞭父母,失去瞭妻兒,失去瞭年華,失去瞭力氣,但是還有一口氣,就承受著。承受著,就要吃飯、喝酒、曬太陽、發生爭執,開懷大笑。
因為日子是在承受中一天一天過去的,因為壽還沒有到。
承受,是人類生生不息的密碼。
無法抹掉的采訪記憶/王東照
十月份鎮平的天空,淫雨霏霏。冒雨采訪縣城六個福利院,都以不符閤要求而失敗。當走進第七個鄉村福利院大門的時候,泥瓦工李順業老人正獨自蹲在牆角處抽煙,他迷茫的眼神,促使我走上前,跟他聊天。誰知,老人傢話匣子打開後,就再也關不住,他的苦,他的痛,他的不幸,他的遭遇,字字揪心。當說到他背著一口大缸去“婆傢”,然後又帶著妻兒背著大缸迴“娘傢”。尤其是他講到臨走時被“三爺擋路”,我倆的眼睛都濕潤瞭。這一幕一幕讓我這個齣道多年的老記者也為之動容。整理采訪錄音,幾乎是一氣哈成。
采訪陰陽先生老秦的那天上午,剛下完一場大雨,且不說采訪車途中被泥水打滑的艱難重重,單是老秦隨口說齣的一套一套話,就是很好的典故。跟老秦聊天非常愉快。他並不孤獨,他很快樂,他心裏藏著很多秘密,他是一個有故事的老人。他自費修廟,洞悉人間冷暖,透視天地陰陽。采訪他,總有寫不完的故事,說不盡的人生。
第一眼見到劉書豐老人時,她和同伴現場給我們錶演麯劇,全是哭戲,像她生命裏的苦和淚一樣多。采訪她很睏難。她耳聾,提前設計好的采訪提綱,迴答得都十分零碎、籠統。與她連續兩個下午的溝通交流,盡管采訪本密密麻麻記錄瞭不少,但真正有價值的並不多。最終還是經過她同伴們的補充,纔有瞭最後成型的文字。
聆聽生命的聲音/付小平
幾乎所有人的講述都是那麼雲淡風輕。似乎是在講述與他們的生命毫無關聯的塵封往事。
而我,作為一個聽者,卻是在聆聽著生命發齣的聲響。
一百多名受訪者,無一不是孤獨者,他們卻不說孤獨,他們在命運中跋涉而來,滿足於安樂的現狀。他們總是忍不住要說感謝很多人,感謝每一個照顧著他們晚年生活的福利院工作人員,感謝政府。曆經命運的洗禮,他們生命的棱角被磨礪得片瓦無存,於是他們選擇相信命運。
他們都是在笑著講述。哪怕是在講述失去至親,哪怕是在講述與最近的幸福拉開到最遙遠的距離,哪怕是在講述死裏逃生,哪怕是在講述絕望與掙紮……聽著聽著,我不敢直視他們的眼睛,可他們還是微笑著。也許是他們覺得,從走近福利院的那一刻開始,他們的命運就已經定格,孤獨與否,隻是埋藏在心中的一個念想而已。
我想,是我太膚淺瞭。生命的聲音本該就是溫暖的。即便是這聲音裏隱藏著常人無法觸摸的痛。生命在繼續,為什麼不笑著麵對?有一個老人對我說,他剛進福利院的時候,福利院連續五天都有老人去世。他說,活著就很好瞭。
剛開始走進福利院采訪的時候,我第一感覺是處處都充斥著衰老和死亡的味道。這裏麵對我來說太過陌生,與外麵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當與老人們漸漸熟悉,尤其是聆聽他們講述與時代與社會緊密相連的生命曆程,我再也不認為,福利院裏的世界,與我無關。
我們常常與傳說擦肩而過/何小飛
與普玄兄20多年沒見過麵瞭,得知他從鄧州經過,我執意要求見麵一敘。舊友重逢自不必說,晤談中他告知我在鄰縣采訪孤寡老人,並讓我也采寫兩位,欣然應承後卻找不到素材,在與太極拳師付義衝閑聊中,我隨口提及此事,付義衝說,你何不采訪一下心意拳大師陳同林。
一連串的偶然,讓我走近瞭陳同林大師。采訪中我幾乎忘記瞭目的,自己也被大師的拳術所吸引。一位武術大師的經曆讓我豁然看到瞭真實的武林一角。原來文藝作品及影視中的功夫與真實截然不同,被美化瞭的功夫就像紅薯被磨成粉製作成形態各異並添加瞭N種調味劑的食品——有的存留有紅薯的味道、有的調味劑過多已損傷味覺。在陳同林大師這裏我嗅到瞭田野間的紅薯味道,原來傳統拳術是這樣的直接和實用,原來傳奇都是從傳說中來。
因為我的工作,經常接觸鄧州的雷鋒戰友。忽然想,這麼多人中有孤寡的嗎,一打聽,果然找到瞭張少林老人。在這裏,我從另一個視角看到瞭雷鋒的真實與崇高,這位比雷鋒大3歲的戰友,當年因病退伍,卻在雷鋒短暫而又光輝的生命結束後的50多年來,默默地生存,用自己的渺小來證實雷鋒的真實與偉大,原來傳說的最初是這般模樣。
兩位老人一位傢在鄧州城西20裏,一位在城東20裏,兩人正好同齡,今年都80歲。張少林老人讓我感覺很近,充滿著革命氣息;陳同林老人讓我感覺很遠,對傳統拳術的傳承與堅守使他似乎從古代走來。或許與他們偶然的相逢就是為瞭一個必然:孤寡老人的經曆豐富瞭我們的人生視野,引起我們對他們最後歲月如何度過的關注與關懷。
這喧囂的生活中靜靜地存在著無盡的傳說,他常常與我們擦肩而過。
……
五十四種孤單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