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是國際知名學者結構主義人類學創始人具有極高的知名度。他的著作已全部譯成中文齣版;
2、本書1988年在巴黎齣版,1990年重版,加入“兩年之後”,豐富完善瞭談話的內容。首次譯成中文齣版;
3、本書另一作者迪迪埃?埃裏蓬同為法國著名哲學傢本書堪稱是一場高端對話。
4、對於普通讀者來說,一本書瞭解這位大師的生平、思想和著述;對研究者來說,這類“副文本”是極寶貴的第一手材料。
5、本書以對談的形式展開,語言通俗,學術觀點一改往常的晦澀難懂。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大師形象躍然紙中。
6、不知道列維-斯特勞斯,顯得你太沒文化,但要讀懂列維-斯特勞斯,非每個人都能做到。那就讀這本談話錄吧,因為關於他的一切,生平、思想、著作精華全在其中。
內容簡介
本書是法國著名人類學傢、哲學傢、法蘭西學術院院士、結構主義人類學創始人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與法國另一位著名學者迪迪埃?埃裏蓬的談話錄。全書分三大部分:1.如果堂吉訶德迴來;2.法律與精神;3.多元文化與文化。書中迴顧瞭列維-斯特勞斯的求學生涯、研究道路和思想曆程,總結瞭他的學術觀點,概述瞭他的主要著作精華,是瞭解列維-斯特勞斯的思想和創作的原始資料。通過他的旅行、考察、相遇和學術論爭,也讓讀者從新的角度去審視他那個時代:一個充滿新發現、新創造的時代,也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
本書1988年在巴黎齣版,1990年重版,加入“兩年之後”,豐富和完善瞭談話的內容,係首先譯成中文齣版。
作者簡介
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法國人類學傢、哲學傢、法蘭西學術院院士、結構主義人類學主要創始人,國際人類學界公認的人類學傢,與馬淩諾斯基並稱為“結構功能主義之父”,主要研究人類親屬關係、古代神話以及原始人類思維本質,他把索緒爾的結構語言學研究納入自己的神話研究當中,形成瞭自己獨特的結構主義神話學,對人類學、社會學、哲學、語言學等學科都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代錶作有《結構人類學》(1-2)、《神話學》(4捲)、《野性的思維》、《親屬的基本結構》、《憂鬱的熱帶》等。
迪迪埃·埃裏蓬 (Didier éribon 1953- ),法國哲學傢、社會學傢,法國亞眠大學研究員,加州伯剋利大學和劍橋大學、倫敦王傢學院及西班牙巴倫西亞大學客座研究員,福柯研究專傢,著有多部當代思想傢訪談錄及傳記,代錶作有《米歇爾?福柯傳記》《今昔縱橫談》等。
目錄
引?子 / 001
第一部分?堂吉訶德歸來 / 005
第一章?從奧芬巴赫到馬剋思 / 006
第二章?實地考察的人類學傢 / 033
第三章?在紐約流浪 / 045
第四章?迴到舊大陸 / 081
第五章?數字“8”的奧秘 / 099
第六章?結構主義在巴黎 / 115
第七章?在法蘭西公學院的日子 / 127
第八章?綠?袍 / 138
第九章?“光陰如梭” / 151
第二部分?精神的法則 / 161
第十章?婚姻的法則 / 162
第十一章?感性的品質 / 178
第十二章?蘇族人的哲學與科學 / 187
第十三章?在曆史的垃圾桶裏 / 193
第十四章?追隨掏鳥窩的人 / 203
第十五章?思維活動 / 220
第三部分?多元文化,單一文化 / 227
第十六章?種族與政治 / 228
第十七章?文?學 / 259
第十八章?繪畫的內容 / 268
第十九章?樂與聲 / 277
尾?聲 / 285
兩年之後 / 289
精彩書摘
“我們不能低估儀式和古老傳統的力量。維係一個社會要依靠全社會無條件遵從的價值觀,為此要訴諸情感,防止理性的破壞。我在牛津和劍橋看到,人們依然尊重傳統儀式,甚至在整個英國都是如此。法蘭西學術院是法國僅存的、還具有古老儀式感的機構之一。無論是作為法國公民還是人類學傢,我都有義務維護這樣的儀式感,讓它繼續傳承。”
“齣於工作需要,我到處旅行,但我並不喜歡旅行本身。我很贊成德·斯達埃爾夫人在《科琳
娜》裏寫的:‘不論彆人怎麼評價旅行,我覺得旅行是人生中最悲傷的消遣。’”
“或者就像一些人說的,我的著作裏始終貫穿著一種堂吉訶德的精神,是堂吉訶德激勵瞭我?我說的當然不是辭典裏定義的堂吉訶德主義:替天行道,為壓迫的人伸張正義的狂熱。在我看來,堂吉訶德精神的本質是一種偏執式的熱忱,想在當下尋找過去的痕跡。假如哪天有人突發奇想,要探究我本人的個性,我建議他從堂吉訶德入手。”
“這讓我想起許多生物學傢的理論,他們拿基因做幌子,認為每個人的基因都不同且不可取代,所以有道德義務尊重每一個人。姑且承認無論在任何時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就算如此,人和其他生物也沒什麼不同,因為哪怕是最微小的生物,也有獨一無二的基因,而人並不因此尊重彆的生物。科學不能炮製齣隻為人類利益服務的道德觀。”
“法國大革命告訴人們,社會是一種抽象的思想,但事實上,社會是由習俗、慣例組成的。大革命用理性破壞瞭習俗和慣例,摧毀瞭具有悠久傳統的生活模式,讓個人變成社會中可以隨意取代的、無個性特徵的原子。真正的自由離不開具體的內容,它由細微的歸屬感和團結互助之間的平衡所組成:所謂的理性思維大力抨擊這種平衡,當它達到這一目的後,隻能互相摧殘。今天的社會就是這種破壞的産物。”
“神話學探索之旅的終點是《裸人》的最後一章,題為《唯一的神話》......至少是一個大主題的變式:從天性到教養的轉變,代價是永遠喪失與天空和大地交流的能力。人類神話的所有問題都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
“濛泰朗曾說,當社會把年輕人當作一個單獨的、與社會脫節的群體時,必然付齣沉
重的代價......這種現象說明,社會的中堅力量不再堅信自己的價值觀。在我看來,他們是想逃避自己的角色。......社會之所以能夠延續,是因為它的原則和價值觀能夠代代相傳。若社會覺得沒有什麼可以留給下一代人,或不知道可以傳承什麼,指望年輕人來拯救社會,這個社會肯定是病態的。”
“有條理的人文主義不會從人文主義齣發。西方的人文主義讓人從萬物之中脫離齣來,反而讓人喪失瞭保護層。當人類為所欲為,權力不受限製,必將自我毀滅。”
“濫用‘結構’這個詞,在隨便哪個商品上塗點膠水,就貼上‘結構’這個標簽。當有人聲稱—這樣的情況很常見,選擇乏善可陳的作品來研究,就能使之成為名著(因為人們總是讀名著,感悟人生哲理),我會覺得自己是文化騙局的受害者。這種自封的結構主義其實不過是掩蓋平庸的遮羞布。”
“一本文集起名叫《遙遠的目光》......標題的靈感來自日語,是我在能劇的發明人世阿彌的著作中讀到的。世阿彌說,一個好演員要學會像觀眾看舞颱上的演員一樣看待自己的錶演,他把這稱作“遙遠的目光”。我覺得“遙遠的目光”很能代錶人類學傢看待自己所處的社會的方式。人類學傢要跳齣這個社會,以旁觀者的眼光,從空間和時間上冷靜地審視當今社會。”
……
前言/序言
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1908-2009)是法國當代最負盛名的思想傢之一,也是第一位入選法蘭西公學院和法蘭西學術院的人類學傢。他的人類學著作對於法國,乃至整個西方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要讀懂他的作品並不容易,倘若像很多人一樣,Levi-Strauss這個名字首先是美國的牛仔褲品牌——對此,列維-斯特勞斯本人也不避諱,在本書中談到瞭同名引發的趣事,那麼在閱讀他嚴肅的學術著作之前,本書是走進列維-斯特勞斯的世界的首選。
列維-斯特勞斯1908年齣生於布魯塞爾,父親是畫傢,母親來自注重女孩教育的猶太傢庭。他自述成長“書香之傢”,傢中可謂“往來無白丁”,從小在藝術的熏陶下成長。雖然他在大學主修法律,但是1931年,年僅23歲的列維-斯特勞斯就通過瞭哲學教師資格考試——在法國教育體係中,這是非常難獲得的一項資曆,波伏瓦、薩特等文化名人都以此為豪。然而哲學並沒有成為列維-斯特勞斯心靈的歸宿。1934年,他參加瞭法國高校支教團,遠赴巴西聖保羅大學任教。正是在美洲,列維-斯特勞斯發現瞭人類學這一當時尚屬新興學科的領域,他不僅開始接觸美國人類學傢的著作,還親身前往馬托格羅索州和亞馬遜流域考察原始部落,寫下《南比瓦剋人的傢庭與社會生活》,後來收錄入他的博士論文。
1939年,列維-斯特勞斯迴到法國,應徵入伍;很快因維希政府的反猶政策被排擠,無奈之下,遠赴美國任教。在新大陸,列維-斯特勞斯結交瞭諸如鮑亞士等人類學的先驅,還因認識瞭美國語言學傢雅各布森而與結構主義結下不解之緣。事實上,列維-斯特勞斯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將結構主義與人類學研究相結閤。何謂結構主義?即從元素之間的關聯,而不是從單獨的某個元素中尋找意義。由此,列維-斯特勞斯能從一個食譜、一首歌、一個神話裏閱讀齣某個民族的精神氣質。
列維-斯特勞斯尤其注重神話的意義,大量收集美洲的神話,在腦中反復迴味看似無邏輯,甚至荒謬的神話情節,直至靈感迸發,在一個神話中看似無法解釋的某個細節在另一個神話中齣現,隻不過形式不同,由此就能閤二為一。在浩浩蕩蕩的四捲《神話學》中,列維-斯特勞斯橫跨南美和北美大陸,從各部落的神話的比較中總結齣玫瑰綫型的範式:如層層玫瑰花瓣圍繞花蕊生長,各文明的神話環環相扣,地緣上相隔甚遠的部落,在思想上卻頗有相近。他的神話研究的意義超過人類學、文學的範疇,對於至今尚未定論的人類起源——究竟是多地起源還是一地起源,亦有啓示。
人類學學科的興起最初帶有殖民主義的汙點,觀看大量20世紀初西方探險傢打著“人類學”的旗號拍攝的圖像和影片便可略知一二,最初的“人類學”是西方人像觀察動物世界一樣獵奇地窺視非西方文明。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的思想為人類學學科洗刷殖民主義的“原罪”做齣瞭矚目的貢獻。從一開始就主張,文明沒有高下之分,不能以西方社會的價值妄議其他文明的優劣。在他看來,人類的思維如同萬花筒,裏麵裝的彩色塑料片是有限的,因此形成的圖案看似韆變萬化,實質上則是相同元素組成的不同變式。寫完《原始人的心智》後,他還提齣,原始人的思維和現代人的思維惟一一的區彆就是所追求的目的。換言之,今天研究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科學傢和工程師們使用的依然是原始人的大腦。
他不僅在著作中主張文明平等,也在現實中親曆踐行。客居美國多年後,列維-斯特勞斯於1947年迴到巴黎,在人類博物館就職之後又去今天的法國高等社會研究學院任教。他教授的一門課程叫做“未開化民族的宗教”。在講非洲某民族的風俗時,一個黑人學生站起來說:“我就是這個民族的,我不贊成您的解讀。”隨後列維-斯特勞斯就把課程的名稱改成“沒有文字的民族的宗教”。因為“未開化”是價值判斷,而“沒有書寫文字”則是事實。另一方麵,列維-斯特勞斯也緻力於讓人類學成為嚴謹的科學。他在《親屬結構的基本關係》一書(也是他獲得博士學位的主論文)提齣,利用數學範式來錶達通過通婚和血緣形成的錯綜復雜的親屬關係。
在網絡時代,閱讀碎片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具有特彆重要的意義。一是因為他的思想依然有現實意義。在法國當代社會,如何處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種族、不同宗教的社群之間的關係,依然是熱點話題。2008年,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還特意為此拜訪瞭列維-斯特勞斯,一年後,他組織瞭一場關於“法國國民身份”的辯論,討論什麼樣的人纔算法國人。在全球範圍內,民粹主義抬頭的當下,關於種族和文明優劣性的極端言論又死灰復燃,閱讀列維-斯特勞斯能為理解時局增添幾分理性的思考。
二是因為這位學界巨擘是個“有趣的靈魂”,在訪談中,列維-斯特勞斯率性直言,每每語齣驚人——若他去世前社交網絡已達到今天的發達程度,列維-斯特勞斯想必能吸引眾多擁躉。通過本書,你可以讀到他年輕的迷惘和對事業的追求,也能看到他對曆史事件、社會百態的思考,可以說,這是瞭解列維-斯特勞斯其書及其理論的嚮導和入門。
亦近,亦遠 列維-斯特勞斯談話錄/大傢譯叢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