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31
正午4:我的黎明驪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1. 《正午》第四期,延續瞭前三期的基調,在日常生活中尋找驚心動魄。
2. 特寫:獨立音樂史上的李誌——“我從來沒想過要塑造形象,我反對任何理由的塑造形象,我隻是誠實地麵對外界,錶達自己。我很坦誠地告訴你我的想法、我的動機,至於這個東西你認不認同,你看不看,你聽不聽,我完全不在乎,在乎不瞭。”
3. 個人史:黃覺的青春迴憶——“那個年代有一部電影叫《猜火車》,所有的文藝青年就把自己的生活往那種形式上去套。如果迴頭再選的話,我覺得,青春必須得這麼過吧。不這麼過的話不虧得慌? 該青春的時候青春,該中産的時候中産,我覺得好的安排就是這樣的。”
4. 訪談:上海灘的曖昧與“不響”——金宇澄和小轉鈴圍繞《繁花》一書,談文學,談上海,以及上海的男女關係。
5. 隨筆:在棚戶區——在北京基礎設施改造、城市空間重塑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人們沒有對自己居住的這塊空間的命運做齣決定的資格,對大的命運大抵是少可作為……
6. 視覺:探索北京“鬼市”——“淩晨3點,我們到達北京東五環,去拍攝鬼市。逛鬼市的人帶著輕微的雀躍感,某種幻想在這裏得到滿足。”
本書是《正午》係列的第四本,精選自界麵新聞旗下的非虛構平颱“正午”。
“特寫”欄目,本期推薦葉三寫的李誌小傳。《盲女毒梟》說的是一個發生在南京的真實案件。此外,還有一則非常清新好看的鳥類故事,北京的雨燕。
在“隨筆”欄目,推薦淡豹的《在棚戶區》。我們到底有沒有對自己居住的這塊空間的命運做齣決定的資格?正午的老朋友袁淩帶來一篇《鄉村命案》,跟著他鏡頭式的語言去探索一起似乎很平常的殺人案。此外,正午的記者羅潔琪寫瞭她的逃霾故事。
本期正午的“訪談”非常精彩。我們請小轉鈴和金宇澄圍繞《繁花》一書,談文學,談上海,以及上海的男女關係。
“個人史”其實是口述史,挖掘那些被埋沒卻值得紀念的迴憶。我們讓黃覺迴憶瞭他的青春年代,也是我們很多人的記憶。此外,我們也以一篇郭川的口述史,紀念他的航海故事。
在“視覺”欄目,正午的圖片編輯硃墨帶我們去探索北京的“鬼市”。逛鬼市的人,都帶著輕微的雀躍感,某種幻想在那裏會得到滿足。
最後,是非常長非常長的“長故事”。本期的兩篇長故事由正午兩位記者貢獻,分彆是李純的《火星招待所》以及張瑩瑩的《老鄔想建一座油坊》,前者寫瞭一幫詩人,後者寫瞭長江邊一位想做電商的普通人。
正午故事,界麵新聞子品牌,緻力於打造原創的非虛構寫作平颱。我們希望能避開熱點和新聞頭條,尋找那些不為人知且富含意義的綫索,被主流媒體忽視的角落。正午創建於2014年9月。
一直到現在我都覺得,人應該是個正直的人,有缺點有優點,你可以去努力改缺點,但是不能為瞭塑造一個所謂的形象去說謊、去否認——我們不是那麼牛逼,那麼乾淨的。——李誌
城市像是一座森林,如果從一個作者的眼光來看,不是從道學傢、所謂某種知識分子的眼光分析這個社會,等於一個小動物進入森林,根本看不清楚。譬如說,辦公室一男一女挺融洽的,下瞭班他們在做什麼?不知道,作傢要代入進去,虛構他們的所作所為?根本就不懂,根本就不瞭解這些人,很多虛構因此很可笑。——金宇澄
現代藝術傢,我們誰敢用維特根斯坦那樣一個毋庸置疑的口氣說“藝術是一種永恒的方式”?我們根本不可能給齣這樣的定義。所有這些東西都是片斷的,短暫有效的。但是如果從曆史的角度來看,辛迪·捨曼有一些東西肯定具備所謂的藝術價值,也就是關乎我們本性的東西,人和世界的關係。未來在迴望這個時代的時候,她一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視覺圖像標本。好的藝術傢、好的作品是能劈開時間的。——嚮京
那是一段精神生活特彆豐富的日子。音樂、電影、聊天,看著頹廢,但也挺積極的。那時候我喜歡玩,喜歡跟朋友們交流,對未來沒什麼設想,反正覺得這樣餓不死,沒有太多壓力。生活很充實,充實到覺得物質生活可以捨棄。——黃覺
特寫
李誌:如果沒有人看著我
盲女毒梟
北京的雨燕飛走瞭
隨筆
在棚戶區
鄉村命案
我的逃霾故事
視覺
鬼市
訪談
金宇澄:金老師吃瞭五支香煙
個人史
郭川:海上138天
翟永明談文脈
嚮京:抽嚮人性的皮鞭
黃覺:我的黎明驪歌
長故事
火星招待所
老鄔想建一座油坊
黃覺:我的黎明驪歌
口述_黃覺 采訪_葉三
一
1993年來北京的時候,我的心態是一個“骨肉皮”。其實我來北京最基本的動機,是在傢鄉感知瞭搖滾。那時候,我們跳舞的都是去深圳,沒有去北京的,因為深圳掙錢。但我來瞭北京。
在北京待瞭六年多,我基本上一直在跳舞,後來還做模特—硬照和走颱模特。那時候我大概是全北京、全中國最矮的模特。
最早,我幫新絲路演藝界模特大賽跳開場舞,跳著跳著就跟那些藝人聯係上瞭。模特不是特高嗎?有一次某個意大利品牌來中國做時裝發布會,他們覺得中國人矮,就拿瞭一些一米八幾的衣服,那幫模特都穿不進去,新絲路一拍腦袋就把我們這幫跳舞的拽來,全穿上走瞭一遭。走瞭第一次就一直走瞭好幾年。
那時候我一個月能賺幾韆塊錢。1997年開始,我搬到瞭望京,之前都是閤租,後來慢慢長大,想要有自己的空間瞭。我找到南湖東園的一居室,月租1300,自己將將能夠。
我傢一室一廳,大概60平米,但是頂特彆高,還有一個陽颱,看起來屬於特彆年輕人生活理念的一個空間。我自己刷牆,調色不小心調成瞭香芋冰激淩的顔色,於是我的牆壁是香芋色,我的門、沙發,和彆的所有的東西全是藍色。當時老狼在我旁邊租瞭一個兩居室,問我刷什麼顔色,我說橘黃,他就刷瞭。他屋裏有一盞燈是紅紙糊的,晚上一開燈,牆就不是橘黃,是紅色。我們從樓下往上看,他傢是一間紅屋子。這屋子待不下去,在傢裏老想齣去。於是三天之後他又刷成瞭白色。
那時候望京特彆偏,邊上就是田野。朋友們來找我玩,覺得不錯,慢慢就全都搬過來瞭,最早的是嶽浩昆、陳小虎、竇唯、陳勁、老狼,全是做音樂的人。我來北京的夢想那時候就已經達成瞭,其實我就想離這幫人近一點。
老狼我從來不提他是哥。我們開始見麵的時候兩個人都照眼,互相繞著圈,誰都不忿誰那種。我最早幫潘勁東伴舞,潘勁東跟老狼是同一撥,全是94新生代,都是一首歌走遍天下。第一印象很糟糕,在我眼裏他就是一個走穴的,雖然我也好不到哪去,我是跑歌廳的。我還沒認識他的時候,有一次我在汽車裏聽廣播,他做嘉賓聊音樂,“我喜歡Suede,現在放一首Trash……”他比很多搖滾青年都有文化,要排除這些成見跟他坐一塊兒聊天,纔知道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那時候我一般都是下午三四點醒,然後就開始約飯,再看看誰傢有空,去誰傢糗會兒,晚上看哪兒有地兒混。其實那時候真的不知道在玩些啥。比如朋友們說來傢裏排練,可能幾個人中午吃個飯,到我傢裏打開電視,看電視看一下午,這一天就過去瞭。或者是幾個人跑到望京公園,釣金魚釣一下午,放風箏放一下午,打牌打一天。那裏算是一個北京亞文化地帶。最有錢的就是老狼瞭,他有一輛捷達王,基本上都是他買單,我就是他的一個食客,到現在我還欠他幾韆塊錢沒還。
當時我還有一個閑職。凱賓斯基對麵有一個日本餐館叫三四郎,有個社會大哥要情調一把,在那裏開瞭一個兩層的酒吧,酒吧叫“泡沫紅茶”,順帶賣珍珠奶茶。也不知道他倒瞭什麼黴找到我當經理,然後我就把它變成瞭一個據點,一幫人經常在那裏混到天亮。
也有時候,我睜開眼就做音樂。那時候做音樂完全沒有目的,做的基本上全是自己願意聽的電子音樂。器材都是從彆人那裏順來的。當時馮小波在黑豹,還挺有錢的,他去日本演齣,買迴來一堆設備,我看見他的羅蘭505,說,“這個不錯”,就扛迴傢。采樣、鍵盤全是黃小茂的,我一分錢沒花。我那時候設備可多瞭,堆滿地,一整個傢全是。隻有一颱電腦是自己賒賬買的。
那是一段精神生活特彆豐富的日子。音樂、電影、聊天,看著頹廢,但也挺積極的。那時候我喜歡玩,喜歡跟朋友們交流,對未來沒什麼設想,反正覺得這樣餓不死,沒有太多壓力。生活很充實,充實到覺得物質生活可以捨棄。
二
年輕的時候我有那種優越感,就是戀愛不會受傷害,一般都是讓彆人受傷害。就算當時覺得是失戀,後麵想想不是失戀,是失麵子。
有一次我跟高原兩個人走在三裏屯。三裏屯一條街,一邊是酒吧,另一邊是麵攤。走到一個酒吧,一個女孩在那兒吃東西,我就跟高原說,這女孩不錯,你要是幫我把電話號碼給那個女孩,我就請你吃Jazz Ya—Jazz Ya那時候挺高級的。高原二話不說趕緊寫瞭塞過去,然後我們就直接去Jazz Ya吃飯,剛坐下那女孩電話就來瞭。
那是個上海女孩,在北京自己一個人住,特彆神秘。她很快就跟我們混在瞭一塊兒。我被那個女孩的魅力吸引,迅速就愛上瞭。因為她跟我們這群人完全不一樣,她特彆活潑,特彆陽光,特彆有能量。她拉我們一幫很頹的人去打網球,晚上又跟我們一起去酒吧,還可以上去彈鋼琴。我覺得這女孩太棒瞭。
我是以一種熱戀的狀態撲身到這女孩身上,結果她特彆決絕地把我給擋開瞭。後來,我發現她迅速地占據瞭我的生活圈,跟所有人打成一片,我被慢慢地邊緣化,她變成瞭我朋友圈的主人。突然間,我就覺得失戀瞭。這一下讓我體會到瞭女孩的那種bitch,以前沒有感受過的。我沒辦法跟我的朋友說這是一個婊,我沒辦法撒這個嬌。每天,我自己躲在一居室裏療傷,枯坐著等到天亮。高原每天玩到天亮迴傢,看到我燈還亮著,打電話說,“黃覺你沒事吧?”我說“沒事”。
這樣的事兒讓我懷疑自己。我覺得自己怎麼會那麼糟糕?變成瞭這樣。那段時間其實我經常腳踩兩三隻船,但自己又不是這塊料,發email都會發錯人。我解決不好這樣的事情,但又不可能專心緻誌,沒辦法。後來我發現荷爾濛可能會濛蔽自己,覺得年輕就應該這樣。
那時候我二十六七歲,沒有父母年邁的壓力,也沒有被傳統價值觀說服。每天換不同的場閤,晚上齣去社交廝混到天亮,那種莫名其妙的日子,我覺得會是一輩子的事。我沒法想象用另外一種狀態去過另外一種生活,因為不隻是我們年輕人,這種狀態中有三十多、四十多、五十多的人,他們也是這樣,我覺得這可能是一種最佳的生活狀態,不然這幫老頭兒怎麼解釋?
當時作為一個模特,我已經偏大齡,工作機會越來越少,在傢裏做音樂的時候越來越多。每天打開電腦就是一個條件反射,做什麼,我不知道,因為不做音樂的話什麼都不能做。搖滾挺害人的。當時陳勁住我隔壁,有時我齣門,都走到樓下瞭,發現沒有打車錢,整個院裏就陳勁和我在,老狼等那些有錢人都在外地走穴。我打個電話給陳勁說,“大勁有100塊錢麼,扔下來給我”,然後陳勁說“沒有”。
後來想想,二十六七歲正是人最彷徨的時候,沒工作,沒未來,什麼都沒有,快到三十歲,也不敢像二十齣頭時那麼狂妄瞭。最深刻的是,當時身邊的朋友一個個地情緒崩潰。那些人在我眼裏是特彆優秀的,而且是性格特彆好的人。他們沒路可走瞭,我再往前走的話也會像他們一樣。當時感覺特彆恐怖,但其實也沒有辦法,心裏說我不想,但是深處其中,沒法改變。當時我隻是意識到,不能再這麼過下去瞭。
一個執拗的低音
文|郭玉潔
《正午》創辦的時候,媒體正四處唱著哀歌。在政治、資本的意誌下,紙媒關閉、緊縮,新媒體看似時髦卻總是焦慮於盈利模式,媒體人紛紛轉型,更常見的詞是,創業。頻繁變動的年代,人們已經習慣瞭一種臨時狀態:走一步,看一步。如今這種狀態更為焦灼。在這樣的氛圍中,《正午》存活下來,並贏得好評,實在很難說清多大程度上是讀者厭倦瞭喧嘩,因此辨認齣瞭一個“執拗的低音”?
創辦《正午》的幾個編輯、記者,之所以留在媒體的逆流,除瞭彆無所長,還因為我們都著迷於非虛構敘事這門技藝——在現實生活、作者和讀者之間,製造齣一個文字的場,三者互相牽引,緊張又優美。這一製造的過程,從發現選題、采訪、研究、寫作、編輯到麵對讀者,現實感和創造性融於一體,很有挑戰,也很有樂趣。
由此産生的文體,我們簡單地稱為非虛構,而不再纏繞於此前的紛繁命名,紀實、特稿,等等。這意味著,隻要沒有事實層麵的虛構,隻要是好的寫作,不拘任何形式。說到底,最重要的是你為讀者講述瞭什麼,是否言之有物,又是否尋找到瞭閤適的形式。而情書、墓誌銘、學術散文、一次談話、一段口述,都可能是充滿理解力、感受力,在寬廣層麵的非虛構寫作。
這種命名也解放瞭媒體逐漸建立起來的選題等級:官員、商人和熱點優先,成功者的故事優先。有時,我們會撿起其他媒體棄而不用的選題,它們或者是普通人的故事,“不夠重要”,或者是“不像新聞”。盡管這是我們可以感知的現實,盡管寫作者對題材充滿感情,但是因為不“主流”,就有不被講述、進而被遺忘的危險。曆史的書寫,從來如此。
德國作傢君特·格拉斯曾經講述自己為什麼寫作,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母親的錶弟曾經頑強地抵抗納粹突擊隊,堅持到最後一刻,失敗後,他和其他抵抗的民眾“在行刑隊麵前消失瞭”,他的名字再也沒有人提起,成瞭一個不存在的人。格拉斯決心讓他活在自己的寫作裏,在他作品的碎片中,到處長眠著母親心愛的錶弟。
世界仍然生活在故事當中,以遺忘、抹滅大多數故事為代價。今天中國最主要的故事,是馬雲的故事(以及韆韆萬萬個變種)。為瞭抵禦這種單一,我們應該學習講故事。長久地凝視現實,讓被遺忘的復活,賦予普通人尊嚴,以配得上豐富、變幻的中國。
本書所收錄的,就是這些嘗試的例證。
好書總是值得反復來讀的
評分聽人推薦的,買來讀讀。
評分閱讀閱讀
評分不錯
評分大愛正午係列,深度夠,角度不夠尖銳
評分可能是最好的非虛構雜誌書!
評分很好的書很喜歡書的裝禎,書的內容!很好!
評分送貨及時,包裝考究!!
評分還不錯
正午4:我的黎明驪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