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1
掌故·第二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掌故》聘請鍾叔河、董橋、陳子善、趙珩、白謙慎五位先生為顧問,由百年中華書局誠意推齣。一方麵,從文章體式和趣味上而言,希冀可以延續晚清民國以來掌故寫作的傳統,甚而上接宋元明清筆記文體的氣脈,打通文史,強調文人高雅的趣味與不俗的境界。另一方麵,從內容材料上而言,或親聞親曆,或考訂有據,避免道聽途說,希冀采之可以裨信史,豐富我們對相關曆史人物與曆史事件的瞭解。
2016年《掌故》第一集齣版,半年內連續印行三次,可以說頗獲讀者好評。2017年,我們推齣《掌故》第二集。本集中更是名傢雲集,如白謙慎、許禮平、艾俊川、範旭侖、鬍文輝、柳嚮春等十幾位當代知名作者,再次聚焦近代以來百餘年內的文壇、學林、政界、藝苑的人物與故實。
如劉聰先生的《吳湖帆和周鍊霞的訂交與相識》,通過吳氏的《佞宋詞痕》、吳周二人閤作的書畫及題跋,以及同時代人物的日記、年譜等資料,詳細鈎沉瞭吳周二人的訂交與相識。艾俊川先生的《小萬柳堂紀事》,條分縷析,運用海內外多種資料,披露瞭廉南湖、李經邁公案真相與小萬柳堂始末,並比勘、考證吳芝瑛書法的親筆和代筆等愛好者關心的內容,讓聞名於近世鑒藏史的小萬柳堂“走齣舊掌故,顯露真麵容”。柯愈春先生與學者謝興堯為至交,用十七個片段寫齣前輩風貌,非外人所能道者。許禮平、白謙慎兩位追記各自交遊的長者往事,其文醇,其思遠。同為一代人的範旭侖、雷燮仁關注看似不足道的細節,卻都著意由外而內描摹人物,星花舊影,耐人尋味。我們還首次在中國大陸發錶已故畫傢周昌榖先生的未刊舊作,並期待挖掘更多有價值的同類稿件。
而在第一集精彩亮相、讀者已不陌生的“老作者”們,這迴也都齣手不凡。尤其是備受贊譽的雪剋老人,迴憶一代詞宗夏承燾,距離、角度都恰到好處,趣味情緻更微妙可喜。柳嚮春、鬍文輝、勵俊都從藝術史上的名作入手,聚焦人與物在曆史中的浮沉進退。“掌故界”的後起之秀宋希於,仍是本集中年輕的作者,這次貢獻的是《〈沁園春`雪〉在延安的流傳》。繼第一集追溯“掌故”的源流之後,此番還特意邀請何傢乾先生介紹四十年前香港的《掌故》月刊,一來嚮這本同名刊物緻敬,二來也正視掌故易於“給夾帶私貨的人開方便之門,拔高自己、添油加醋,或無中生有、罔顧史實”的不足,作為警醒。
封麵照片為掌故大傢高伯雨(1906-1992)、林翠寒夫婦與友人來維思及古琴傢汪孟舒、鄭穎孫等閤影(1934年攝於北平東興樓)。
編者、主要作者介紹
徐 俊,1961年生,江蘇揚中人。198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係,同年到北京中華書局工作,現任中華書局總經理。著有《敦煌詩集殘捲輯考》、《鳴沙習學集》等,另撰有《書劄中的雪泥鴻跡——中華書局所藏嚮達緻舒新城書劄釋讀》、《附逆之外的梁鴻誌——爰居閣譚屑》等。
嚴曉星,1975年生,江蘇南通人,媒體人、學者。著有《近世古琴逸話》、《金庸識小錄》、《七弦古意:古琴曆史與文獻叢考》等,編有《高羅佩事輯》、《民國古琴隨筆集》等。
雪 剋,1927年生,山東濟南人,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輯校有《十三經注疏校記》,點校有《籀廎述林》(《孫詒讓全集》之一)等。
柯愈春,1939年生,湖北鄂州人,曾任人民日報社圖書館館員、高級記者。著有《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等。
許禮平,1952年生於澳門,祖籍廣東揭陽。早歲於東瀛編纂《貨幣書目知見錄》、《中國語文索引》。上世紀70年代為香港中文大學編《中國語文研究》。80年代創辦問學社、翰墨軒。90年代創辦《名傢翰墨》月刊、叢刊。現為香港翰墨軒齣版有限公司總編輯。著有《舊日風雲》等。
白謙慎,1955年生於天津,美國波士頓大學藝術史係教授,現為浙江大學文化遺産研究院教授。著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傅山的交往和應酬:藝術社會史的一項個案研究》等,編有《張充和詩書畫選》、《張充和詩文集》等。
唐吟方,1963年生,浙江海寜人,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主要從事近現代藝術史、收藏鑒定研究,兼及書畫印創作實踐。著有《雀巢語屑》等。
艾俊川,1964年生,198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文獻學、齣版史研究學者。著有《文中象外》等。
柳嚮春,1973年生,陝西綏德人。復旦大學文學博士,現為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上海市古籍保護中心專傢委員會成員。著有《陳奐交遊研究》、《箋邊漫語:近現代學人手劄研究》等。
目 錄
1 吳湖帆和周鍊霞的訂交與相識/劉 聰
吳湖帆既誇贊周鍊霞有女詞人兼女畫傢的纔華,同時又不無以趙明誠和趙孟頫自許並暗錶君子好逑的意思。我們知道,趙明誠是金石收藏傢,趙孟頫是書畫傢,均極貼閤吳氏的身份。而周鍊霞與吳湖帆相較,詩詞雖過之,書畫卻不逮,恰如李清照之於趙明誠、管道昇之於趙孟頫。因此,這兩個典故可謂使用得十分巧妙。
28 小萬柳堂紀事/艾俊川
掌故傢的筆下,時常會齣現廉泉、吳芝瑛夫婦的身影,而他們的事跡,多賴掌故以傳。不過細究起來,現在讀到的小萬柳堂故事,幾乎都和真相有些距離,雲環霧繞,難言信史。這固然是掌故的局限,卻難免終成讀者的遺憾,因此有必要讓小萬柳堂走齣舊掌故,顯露真麵容。
60 唐孫位《高逸圖》軼事/柳嚮春
雖然楊寬認為將《高逸圖》公開展齣三日達到瞭“闢謠”的目的,取得瞭很好的效果,但正如楊寬自己所述,這場風波並沒有就此結束。1957年7月2日陳夢傢在給徐森玉信中,就對楊寬的做法極不以為然……
79 狄平子的鑒藏生涯/勵 俊
民國時期,海上書畫鑒藏活動十分活躍。收藏傢以龐虛齋、狄平子、葉遐庵、吳湖帆和張蔥玉為最知名。如今,龐、葉、吳、張皆有錶彰,唯獨狄平子聲名式微。其身後慘淡如此,不免令人唏噓。
99 梁鴻誌“三十三宋”鈎沉/鬍文輝
梁鴻誌用力於收藏,不超過三十餘年,於時代,於個人,都隻是片時春夢而已。不過,他以失敗的政治傢之身,而能坐擁“三十三宋”,終是私人收藏史上的壯觀,也是名士史上的艷談,也足可傲驕瞭。
119 滬上學書摭憶——從傅山《哭子詩捲》說起/白謙慎
捲子還沒打開,我問陳先生,此捲是否有何紹基的題跋。陳先生答:“有。”我馬上意識到,這即是我十七年前曾經見過的那件《哭子詩捲》。於是,我站瞭起來,興奮地和陳先生握瞭握手,告訴他,這是一件我苦尋多年的藝術精品,它和我多年前在上海學習書法的經曆有一段難忘的因緣。
135 畫壇軼趣(上)/周昌榖
那時的學生,很關心洋的東西,創作是極力提倡“單綫平塗”的時候。而黃老先生在颱上,大談三代六朝,說:“昆侖山上有塊五彩斑斕的石頭,就有瞭水彩畫。”颱下就轟轟然,聽的人很少瞭。
148 錢默存收女弟子/範旭侖
1992年到1994年,何靈琰年年迴鄉,“數次迴國想探望先生,而每次都被告知,先生一直住院不見訪客”。“我遵奉大夫囑托,為他謝客謝事,努力做‘攔路狗’,討得不少人的厭嫌”(楊絳《錢锺書手不釋捲》)。
162 在夏瞿禪承燾先生身邊的歲月/雪 剋
夏公從不鼕烘,亦時尚。閑暇之時,偶與二三知己飲酒小酌,賦詩唱和,聽聽戲麯,看電影和匯演外,尤喜跳舞,且樂此不疲。上世紀50年代,社會上一度興起交誼舞,一次夏公乘興,在校禮堂跳到夜半仍不肯休,師母在傢久等不歸,親身前往,滿臉怒容,硬把先生找迴瞭傢中。知其事者,一時傳為笑談。
173 讀書種子謝興堯/柯愈春
瀋兼士先生見這個青年埋頭檔案做學問,以為路子對頭,指著謝興堯對單先生說:“年輕人的腦子靈,聰明外露。”瀋先生幾次說謝“聰明外露”,謝以為這四個字是難得的錶揚,細細琢磨瀋先生的意思,也是含蓄的批評。在謝以後的治學中,特彆注意厚積少露。
201 金“譯匠”與瀋仲章的人間“天緣”——金剋木與瀋仲章:難忘的影子(二) /瀋亞明
《譯匠天緣》發錶於1997年,算來又有二十年瞭。我想象父親和金剋木伯伯,如今正在“天”上續“緣”,指點星宿,戲談“譯”趣,笑議“匠”、“傢”之功敗得失,迴顧“黃金的青春與希望”。
223 “走齣疑古時代”的背後——從《日記》看顧頡剛與李學勤的交往/雷燮仁
顧李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學術思想還是個人交往,都是學術界經常關心的話題。尤其是“文革”中顧李之間的關係,李如何有“特彆的機會”通讀顧的日記,李如何成為顧的鄰居,以及顧的書籍被抄而失散等問題,特彆引發好奇之士的關注,包括我這樣的非學界人士。
243 《沁園春`雪》在延安的流傳/宋希於
柳亞子的那篇“考證”文章隻說:“寫在紀念冊的一份,當然在我那兒保存著。我從重慶還到上海,這紀念冊便帶瞭過來。”他隱去瞭一個重要關節未提,那就是他曾將這本紀念冊托人帶去延安,請中共各方麵的負責人題字留念。
261 高貞白與來維思/許禮平
來維思生日時留下的照片,讓我們今日得以瞻見當年大師風采。而更難得的是照片題識上保留瞭高貞白在1935年前的用名“Ko Nu Shih”。高曾透露“我在上海、南京做事,用的是另外一個名字,後來在1935 年廢去不用瞭”。
274 香港的《掌故》月刊/何傢乾
一般來說,用真名發錶的和記錄文藝界人物、風土習俗的文章,真實性都比較可靠;以筆名發錶的,事關政治事件和軍政界人物的迴憶錄,讀者需要十分小心。刊物的封麵說得很清楚,收集“野史,軼聞”,這很容易給夾帶私貨的人開方便之門,拔高自己、添油加醋,或無中生有、罔顧史實,自然不可避免。
284 藝林煙火錄(二)/唐吟方
海派藝術傢皆自信,勇於自我肯定。其中以劉海粟、張大韆最突齣,不光常送彆人高帽子,亦善擇高帽自戴。
296 編後語/嚴曉星
在夏瞿禪承燾先生身邊的歲月
雪 剋
一
先生,浙江溫州人。忠厚長者,嚮無機心,不通政治,穆穆然,溫溫然,一學人也。
夏公不通政治,此舉三例。
一是1958年“大躍進”時,北京大學中文係五五級學生鼓乾勁,爭上遊,又紅又專,組班子集體編撰的《中國文學史》公開齣版,廣受關注。一時間,復旦、北師大學子均有跟進成果。此風很快颳到瞭浙師院,中文係學生奮起效仿,提齣瞭“超北大”的響亮口號,一鼓作氣也趕齣瞭一部。係古典組教師誰人不知,“大躍進”乃黨中央三麵紅旗的組成部分,是當時最大政治,切不可以純學術觀點對待這一新生事物。說到原作得失,或附和,或委婉,莫不適可而止。唯我夏公直言不諱,評價不高,竟脫口說齣瞭“超北大變成瞭抄北大”,當即遭到瞭學生的迴擊,終於被拔瞭白旗。
一是同教研室蔡義江兄告我,也是“大躍進”時,公問曰:“義江,三麵紅旗我知其二,國旗、黨旗是也,唯第三麵是軍旗還是團旗,實不能定。”答曰:“全錯。”公愕然。
一是1963年學期結束前,政治形勢由於廣州會議的召開,一度寬鬆,中宣部副部長周揚報告引用夏公詩作“敢想容易敢說難,說錯原來非等閑。一頂帽子飛上頭,拿它不動重如山”,意在調整知識分子政策。一時間,無論教研室政治學習會,還是私下交談,都顯輕鬆,同仁間又露笑臉。夏公這時早把思想改造、反右、拔白旗、“滅資興無”的挨批、檢討的經曆,丟在瞭腦後,未免又“放肆”起來。可好景不長,“韆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號角吹響,夏公對此,竟渾然不覺。
古典文學教研室老教授多,瞿禪公外,計有王駕吾煥鑣、鬍宛春士瑩和平湖陸維釗諸公,濟濟一堂,嚮來是係甚至全校政治氣候的風嚮標。開學後,第一次教研室的政治學習,本組教師外,還來瞭兩位政治係(或馬列室)的老師,校黨委副書記兼中文係總支書記親臨主持,令人肅然,眾皆默默。書記點名讓我作好記錄,要求原話一字不漏。我知不善,不禁惶惶,唯有領命而已。山雨欲來,風已滿樓,久經運動,誰不謹言頌聖,唯我夏公仍唱暑期前之老調,毫不收斂。會後,書記囑我帶上記錄到夏老傢,讓他認真審查一遍,不管他在會上原話如何,如想改,盡量改;不要馬上帶迴,可以明天去取。書記的一番話,讓我頗費斟酌,心思不定。這些話錶麵看來,是為批夏搞一份靠得住的材料作依據(經本人改定,難以推到記錄之言非其本意身上),但我多年在他領導下工作,頗知他的辦學理念和為人。憑這一句“想改盡量改”,似不難看齣有些想放夏公一馬的意思。懷著這樣的心情,見瞭夏公。本想明確告知又一場批判風雨就在眼前,但實在不敢。問題是夏夫子實在太不懂政治瞭,他是政協常委,說不定在什麼場閤以錶揚我的話說瞭齣來,那我的下場比他老人傢的被批,可就遭厄多多瞭。最後隻能說一句“務必看看最近的報紙”,離開時又補瞭一句“彆忘瞭啊”。本以為會有效果,誰料到修定之稿,凡改動處,都更直白、更明確、更露骨,讓人啼笑皆非,徒喚奈何。後果自是可想而知瞭。
問題當然嚴重,可充其量也就是不容聲辯的批判而已,對夏公而言,樹大招風,這類經曆已不止一次,多一次憂患,說不上傷筋動骨。坦然處之,熬一熬也就過去瞭。比起1957年反右期間,為保護自己早年博學多纔的弟子任心叔銘善先生免受戴帽之罪,一度深夜失眠,多次勸任嚮黨檢查認錯,並為其開脫而無果,弄得心力交瘁,公內心的壓力與痛苦,恐不可同日而語。
有一代人的心史,就有一代人的掌故
評分喜歡八卦的,這幾本掌故是必須讀的。
評分2.“點評”中加強瞭重點人物和唱詞的分析,如在在《遇母》中對杜母的心理、在《硬拷》中對柳梅夢的形象分析都頗有新意。
評分參加活動購買,非常便宜,很劃算,好評!
評分《掌故》聘請鍾叔河、董橋、陳子善、趙珩、白謙慎五位先生為顧問,由百年中華書局誠意推齣。一方麵,從文章體式和趣味上而言,希冀可以延續晚清民國以來掌故寫作的傳統,甚而上接宋元明清筆記文體的氣脈,打通文史,強調文人高雅的趣味與不俗的境界。另一方麵,從內容材料上而言,或親聞親曆,或考訂有據,避免道聽途說,希冀采之可以裨信史,豐富我們對相關曆史人物與曆史事件的瞭解。
評分下瞭單以後,很快就派送到。書籍很不錯的,加上優惠活動,越來越多的在京東買書瞭。
評分好好好,特彆好,支持京東,下次再來
評分雖然包裝簡陋,但書是好書
評分掌故·第二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