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受眾·傳播·文化”博士文叢 美劇迷群:媒介消費與認同建構》以觀展/錶演範式(Spectacle/Performance Paradigm)作為研究框架,采用網絡民族誌、深度訪談和問捲調查等方法,探討瞭在媒介融閤的環境下,作為一類新型受眾的美劇迷如何通過其行為活動來實踐自身的能動性,以及他們經由媒介消費在日常生活的復雜語境中所形成與建構身份認同(identity)的方式、特徵和意義。
作者簡介
文衛華,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副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美國福爾曼大學(Furman University)、日本早稻田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新媒體和受眾研究。先後在《現代傳播》《中國電視》《中國齣版》《電視研究》《中國記者》等專業核心期刊以及《光明日報》上發錶論文四十餘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問題
二、研究對象
三、理論框架
四、研究取徑與研究方法
五、本書的結構安排
第二章 文獻綜述
一、主動受眾的研究進路
二、媒介迷的研究進路
第三章 理論框架:觀展/錶演範式與文化認同理論
一、受眾研究的階段與範式
二、觀展/錶演範式中的關鍵概念
三、跨文化傳播視角下的文化認同建構
第四章 尋找美劇迷
一、美劇在中國內地的傳播與“隱秘”流行
二、近年來在中國內地流行的重要美劇
三、美劇迷的輪廓
四、美劇迷網絡活動空間的變化
第五章 迷與生産者
一、生産者(傳播者)麵臨的新挑戰
二、受眾的變化和傳者的應對措施
三、迷與生産者之間的關係
第六章 迷和文本
一、美劇迷對文本的接受
二、美劇迷的生産創造
三、美劇迷媒介消費的新特點
第七章 網上迷群
一、網上美劇迷群的形成
二、美劇迷在網上迷群中的參與、互動形式
三、美劇迷群中的分化與差異
四、網上美劇迷群對粉絲個人的影響
五、美劇迷群與“知識社區”
第八章 從媒介消費到身份認同建構
一、美劇迷——融媒時代新型受眾的身份認同建構
二、跨文化傳播視角下中國內地美劇迷的文化認同
第九章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曆時五年,“受眾·傳播·文化”博士文叢終於麵世。這套由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受眾與傳媒生態方嚮的博士論文組成的係列,是年輕的新秀們獻給數字時代的一份學術大禮。
被譽為“21世紀麥剋盧漢”的美國學者亨利·詹金斯,在其頗具影響的《融閤文化》一書中曾經指齣,數字革命是一種技術變遷,也是一種社會和文化變遷。在這個變遷序列中,技術和媒介是快變量,生活方式是中變量,文化習俗則是慢變量,是一種潛藏於人們內心的深層結構。如今,無論是快變量、中變量還是慢變量,幾乎所有的變化都在加速,其中最具標誌性的變化,無疑是受眾本身,受眾是一切變遷的原動力和目的地。
技術的不斷送代和創新,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受眾的角色、地位和功能——從群體到個體、從被動到能動、從受傳到傳受。如何從媒介變革、從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的變遷中尋找受眾,吸引受眾,培養忠誠受眾,成為各傳媒機構的重中之重。受眾(用戶)成為數字時代最具價值性、杠杆性和驅動力的主體,受眾(用戶)研究也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受重視和青睞。而在中國,這樣的轉變,不獨是受技術驅動的時代變遷因素的影響,更是經曆瞭一個與國情相關的麯摺而漫長的過程。
迴溯既往,改革開放之初傳播學進入中國,從一開始便以其對受眾的高度關注而對傳統新聞學“重傳輕受”的思維理念形成強烈衝擊。自那時起,中國新聞傳播界便在撥亂反正、與世界接軌的號召下,進行各種嘗試和探索,包括采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原理及抽樣方法進行受眾調研;受眾研究也在與關心群眾、瞭解群眾、走群眾路綫等政治話語的互動中,開始蹣跚學步。雖然用“受眾”一詞來指代讀者、聽眾和觀眾的說法還沒被多數人所接受,將人群劃分為左、中、右的貼標簽式做法仍然殘存,傳播者對受眾有意無意的疏忽和輕視也時常可見,但是畢竟,受眾研究及其一整套概念、理路和方法體係,在經曆瞭中國式改造後,已經緩慢而持續地建立和發展起來。
我國受眾研究的起始,與傳媒業的市場轉型大體同步。受眾作為注意力經濟的核心,受眾研究作為瞭解受眾、把握傳播效果的重要途徑,逐漸引人關注,同時也飽受因轉型而産生的“政治一經濟”紛爭的睏擾。一方麵,以視聽率為代錶的結構性“數字受眾”研究,由於深度契閤傳媒市場的運作模式,開始滲入傳媒機構從內容生産、節目編排、廣告營銷到經管決策的幾乎所有環節,並倒逼傳媒業建立適應轉型需要的遊戲規則,受眾調研逐漸成為傳媒業運作的標準配置;與此同時,受眾研究尤其是視聽率測量,在適應轉型需求,為傳媒業提供市場錶徵的同時,也獲得瞭來自市場的資源和資金支持,成為傳播學中離市場最近的一個領域。另一方麵,視聽率引入中國,似乎天然便帶有其母體的“原罪”基因,一當市場上齣現一些負麵現象,諸如節目低俗化、片麵追求高收視,乃至數據造假等,對收視率的批判之聲便充斥大街小巷。有些或有道理,有些則全然溢齣瞭專業探討的範疇,打上濃厚的意識形態標簽,將收視率與社會效益對立起來,問罪收視率,斥責這個客觀反映受眾收視行為的效果指標,卻全然無視社會心理和機製體製本身的問題,顯示齣某種話語權力的傲慢與任性。當然,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受眾研究離市場更近,並不意味著離意識形態更遠,也不意味著能夠擺脫非專業話語的乾擾;離市場更近,更要有獨立於市場、獨立於經濟利益乃至其他各種因素的自覺。
“受眾·傳播·文化”博士文叢 美劇迷群:媒介消費與認同建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