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完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書讀完瞭


金剋木 著,黃德海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5-1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上海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2163113
版次:1
商品編碼:12200070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92
字數:355000
正文語種:中文

書讀完瞭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書讀完瞭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書讀完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一個說自己讀書經驗是少、懶、忘的人,如何從書的空白裏讀齣字來,又如何有“書讀完瞭”的自信,以及讀人、讀物如同讀書呢?讀完金剋木先生的這本《書讀完瞭》,或許可以明白其中一部分原因。

內容簡介

  金剋木先生一代大傢,其讀書與治學自有獨到幽微之處。惜其著作齣版廣而且雜,況未經人整理,故今日學子,得片羽易 ,而欲窺其全麵則難。本書編者爬梳剔抉,參互考尋,從金剋木生前約30部已齣版著作中精選齣有關讀書治學方法的文章 50餘篇,分“書讀完瞭”——讀什麼書;“福爾摩斯與讀書得間”——怎麼讀書;讀書、讀人、讀物——讀通書三輯,其文說理敘事,皆清秀流利,無晦澀難懂之處,普通讀者循序漸進,或可一窺大傢通人治學讀書之堂奧。2017全新增訂版,將金剋木的讀書心得完整呈現。

作者簡介

  金剋木(1912-2000),祖籍安徽壽縣,1912年生於江西。1930年北平求學,1935年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員,1938年去香港任《立報》國際新聞編輯,1939年在湖南省立桃源女子中學和湖南大學。1941年至印度加爾各答中文報紙《印度日報》任編輯,1943年於印度佛教聖地鹿野苑鑽研佛學。1946年迴國,任武漢大學哲學係教授,1948年起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係教授。
  著作有《印度文化論集》《比較文化論集》《舊學新知集》《末班車》《探古新痕》《孔乙已外傳》《風燭灰》等,譯作有《通俗天文學》《三自性論》《伐緻嗬利三百詠》《印度古詩選》《摩訶婆羅多?初篇》等。

精彩書評

  金剋木先生從傅斯年先生那裏拿迴《高盧戰記》,一看,全是拉丁文,隻頁尾的部分有英文的譯注跟教人怎麼學拉丁文的語法概要,金剋木就真的一頁一頁這麼看,越看越上癮,整本書居然就這麼看完瞭,看完之後他就學會拉丁文瞭。各位想想看,像這樣一個人,他有沒有資格告訴大傢書讀完瞭呢?
  ——梁文道

  大傢喜歡他的散文隨筆,喜歡他的文化評論,其實也就是一句話,被他字裏行間的智慧迷倒瞭。智慧總是和神秘聯係在一起的,金先生也就漸漸成瞭一個文化傳奇。
  ——錢文忠

  比起曆史上的雜傢,金剋木有過之而無不及。
  ——張汝倫

  像金先生那樣博學的長者,並非惟一;但像他那樣保持童心,無所顧忌,探索不已的,可就難以尋覓瞭。以“老頑童”的心態與姿態,挑戰各種有形無形的束縛——包括難以逾越的學科邊界,實在是妙不可言。
  ——陳平原

目錄

有這樣一個老頭 黃德海 001
“書讀完瞭”
“書讀完瞭” 013
談讀書和“格式塔” 021
傳統思想文獻尋根 027
“古文新選”隨想 038
世紀末讀《書》 041
上古禦前會議 052
談《西伯戡黎》 055
兵馬俑作戰 058
《春鞦》數學?綫性思維 062
《春鞦》符號 067
重讀“崤之戰” 076
古書試新讀 079
《論語》“子曰”析 084
公孫龍?名傢?立體思維 095
範蠡商鞅:兩套速效經濟軟件 115
——讀《史記?貨殖列傳》
“道、理”?《列子》 131
《四書》顯“ 晦 ” 139
讀《大學》 159
讀徐譯《五十奧義書》 173
《心經》現代一解 180
再閱《楞伽》 194
孤獨的磨鏡片人 204
福爾摩斯?讀書得間
《存在與虛無》?《邏輯哲學論》?《心經》 217
讀書得間 231
九方皋讀書 233
讀書法 235
古今對話:讀書 238
與書對話:《禮記》 242
讀古詩 246
與詩對話:《詠懷》 249
與文對話:《送董邵南序》 253
談《韆字文》 257
鞦菊?戴震 261
談談漢譯佛教文獻 267
怎樣讀漢譯佛典 277
——略介鳩摩羅什兼談文體
甘地論 289
談外語課本 320
奧卡姆剃刀 328
約伯與浮士德 334
讀書?讀人?讀物
讀書?讀人?讀物 339
讀書——讀語言世界 345
閑話天文 349
虛字?抽象畫?六法 352
文體四邊形 360
文化三型?中國四學 369
顯文化?隱文化 379
“治”序?“亂”序 393
從孔夫子到孔乙己 407
颱詞?潛颱詞 420
古“讀書無用論” 429
一夢三韆年:周公 436
荒誕顔迴傳 441
試說武則天 445
九方子(又名《古今對話錄》) 450
三訪九方子 465
孔乙己外傳 469
占蔔術 478

後記 金木嬰 481
增訂本後記 黃德海 483

精彩書摘


  “書讀完瞭”

  有人記下一條軼事,說,曆史學傢陳寅恪曾對人說過,他幼年時去見曆史學傢夏曾佑,那位老人對他說:“你能讀外國書,很好;我隻能讀中國書,都讀完瞭,沒得讀瞭。”他當時很驚訝,以為那位學者老糊塗瞭。等到自己也老瞭時,他纔覺得那話有點道理:中國古書不過是那幾十種,是讀得完的。說這故事的人也是個老人,他賣瞭一個關子,說忘瞭問究竟是哪幾十種。現在這些人都下世瞭,無從問起瞭。

  中國古書浩如煙海,怎麼能讀得完呢?誰敢誇這海口?是說鬍話還是打啞謎?

  我有個毛病是好猜謎,好看偵探小說或推理小說。這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我卻並不諱言。宇宙、社會、人生都是些大謎語,其中有日齣不窮的大小案件;如果沒有猜謎和破案的興趣,缺乏好奇心,那就一切索然無味瞭。下棋也是猜心思,打仗也是破謎語和齣謎語。平地蓋房子,高山挖礦井,遠洋航行,登天觀測,難道不都是有一股子猜謎、破案的勁頭?科學技術發明創造怎麼能說全是齣於任務觀點、雇傭觀點、利害觀點?人老瞭,動彈不得,也記不住新事。不能再猜“宇宙之謎”瞭,自然而然就會總結自己一生,也就是探索一下自己一生這個謎麵的謎底是什麼。一個讀書人,比如上述的兩位史學傢,老瞭會想想自己讀過的書,不由自主地會貫串起來,也許會後悔當年不早知道怎樣讀,也許會高興究竟明白瞭這些書是怎麼迴事。所以我倒相信那條軼事是真的。我很想破一破這個謎,可惜沒本領,讀過的書太少。

  據說二十世紀的科學已不滿足於發現事實和分類整理瞭,總要找尋規律,因此總嚮理論方麵邁進。愛因斯坦在一九○五年和一九一五年放瞭第一炮,相對論。於是科學,無論其研究對象是自然還是社會,就嚮哲學靠攏瞭。哲學也在二十世紀重視認識論,考察認識工具,即思維的邏輯和語言,而邏輯和數學又是拆不開的,於是哲學也嚮科學靠攏瞭。語言是思維的錶達,關於語言的研究在二十世紀大大發展,牽涉到許多方麵,尤其是哲學。索緒爾在一九○六到一九一一年的講稿中放瞭第一炮。於是本世紀的前八十年間,科學、哲學、語言學“攪混”到一起,無論對自然或人類社會都仿佛“條條大路通羅馬”,共同去探索規律,也就是破謎。大至無限的宇宙,小至基本粒子,全至整個人類社會,分至個人語言心理,越來越是對不能直接用感官覺察到的對象進行探索瞭。現在還有十幾年便到本世紀盡頭,看來越分越細和越來越綜閤的傾嚮殊途同歸,微觀宏觀相結閤,二十一世紀學術思想的桅尖似乎已經在望瞭。

  人的眼界越來越小,同時也越來越大,原子核和銀河係仿佛成瞭一迴事。人類對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瞭解也像對生物遺傳的認識一樣大非昔比瞭。工具大發展,齣現瞭“電子計算機侵略人文科學”這樣的話。上天,入海,思索問題,無論體力腦力都由工具而大大延伸、擴展瞭。同時,控製論、信息論、係統論的相繼齣現,和前半世紀的相對論一樣影響到瞭幾乎是一切知識領域。可以說今天已經是無數、無量的信息蜂擁而來,再不能照從前那樣的方式讀書和求知識瞭。人類知識的現在和不久將來的情況同一個世紀以前的情況大不相同瞭。

  因此,我覺得怎樣對付這無窮無盡的書籍是個大問題。首先是要解決本世紀以前的已有的古書如何讀的問題,然後再總結本世紀,跨入下一世紀。今年進小學的學生,照目前學製算,到下一世紀開始剛好是大學畢業。他們如何求學讀書的問題特彆嚴重、緊急。如果到十九世紀末的幾韆年來的書還壓在他們頭上,要求一本一本地去大量閱讀,那幾乎是等於不要求他們讀書瞭。事實正是這樣。甚至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本世紀的書也不能要求他們一本一本地讀瞭。即使隻就一門學科說也差不多是這樣。尤其是中國的“五四”以前的古書,決不能要求青年到大學以後纔去一本一本地讀,而必須在小學和中學時期擇要裝進他們的記憶力尚強的頭腦;隻是先交代中國文化的本源,其他由他們自己以後照各人的需要和能力閱讀。這樣纔能使青年在大學時期迅速進入當前和下一世紀的新知識(包括以中外古文獻為對象的研究)的探索,而不緻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很多太老師的東西,消磨大好青春,然後到工作時期再去進業餘學校補習本來應當在小學和中學就可學到的知識。一路耽誤下去就會有補不完的課。原有的文化和書籍應當是前進中腳下的車輪而不是背上的包袱。讀書應當是樂事而不是苦事。求學不應當總是補課和應考。兒童和青少年的學習應當是在時代洪流的中間和前頭主動前進而不應當是跟在後麵追。僅僅為瞭得一技之長,學謀生之術,求建設本領,那隻能是學習的一項任務,不能是全部目的。為此,必須想法子先“掃清射界”,對古書要有一個新讀法,轉苦為樂,把包袱改成墊腳石,由此前進。“學而時習之”本來是“不亦悅乎”的。

  文化不是雜亂無章而是有結構、有係統的。過去的書籍也應是有條理的,可以理齣一個頭緒的。不是說像《七略》和“四部”那樣的分類,而是找齣其中內容的結構係統,還得比《四庫全書提要》和《書目答問》之類大大前進一步。這樣嚮後代傳下去就方便瞭。

  本文開始說的那兩位老學者為什麼說中國古書不過幾十種,是讀得完的呢?顯然他們是看齣瞭古書間的關係,發現瞭其中的頭緒、結構、係統,也可以說是找到瞭密碼本。隻就書籍而言,總有些書是絕大部分的書的基礎,離瞭這些書,其他書就無所依附,因為書籍和文化一樣總是纍積起來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為其他所依附的書應當是少不瞭的必讀書或則說必備的知識基礎。舉例說,隻讀過《紅樓夢》本書可以說是知道一點《紅樓夢》,若隻讀“紅學”著作,不論如何博大精深,說來頭頭是道,卻沒有讀過《紅樓夢》本書,那隻能算是知道彆人講的《紅樓夢》。讀《紅樓夢》也不能隻讀“脂批”,不看本文。所以《紅樓夢》就是一切有關它的書的基礎。

  如果這種看法還有點道理,我們就可以依此類推。舉例說,想要瞭解西方文化,必須有《聖經》(包括《舊約》《新約》)的知識。這是不依傍其他而其他都依傍它的。這是西方無論歐、美的小孩子和大人在不到一百年以前個個人都讀過的。沒有《聖經》的知識幾乎可以說是無法讀懂西方公元以後的書,包括反宗教的和不涉及宗教的書,隻有一些純粹科學技術的書可以除外。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書與《聖經》無關,但也隻有在《聖經》的對照之下纔較易明白。許多古書都是在有瞭《聖經》以後纔整理齣來的。因此,《聖經》和古希臘、古羅馬的一些基礎書是必讀書。對於亞洲,第一重要的是《古蘭經》。沒有《古蘭經》的知識就無法透徹理解伊斯蘭教世界的書。又例如讀西方哲學書,少不瞭的是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笛卡爾、狄德羅、培根、貝剋萊、康德、黑格爾。不是要讀全集,但必須讀一點。有這些知識而不知其他,還可以說是知道一點西方哲學;若看瞭一大堆有關的書而沒有讀過這些人的任何一部著作,那不能算是學瞭西方哲學,事實上也讀不明白彆人的哲學書,無非是道聽途說,隔靴搔癢。又比如說西方文學茫無邊際,但作為現代人,有幾個西方文學傢的書是不能不讀一點的,那就是荷馬、但丁、莎士比亞、歌德、巴爾紮剋、托爾斯泰、高爾基,再加上一部《堂吉訶德》。這些都是常識瞭,不學文學也不能不知道。文學作品是無可代替的,非讀本書不可,譯本也行,決不要滿足於故事提要和評論。

  若照這樣來看中國古書,那就有頭緒瞭。首先是所有寫古書的人,或說古代讀書人,幾乎無人不讀的書必須讀,不然就不能讀懂堆在那上麵的無數古書,包括小說、戲麯。那些必讀書的作者都是沒有前人書可讀的,準確些說是他們讀的書我們無法知道。這樣的書就是:《易》《詩》《書》《春鞦左傳》《禮記》《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這是從漢代以來的小孩子上學就背誦一大半的,一直背誦到上一世紀末。這十部書若不知道,唐朝的韓愈、宋朝的硃熹、明朝的王守仁(陽明)的書都無法讀,連《鏡花緣》《紅樓夢》《西廂記》《牡丹亭》裏許多地方的詞句和用意也難於體會。這不是提倡復古、讀經。為瞭掃蕩封建殘餘非反對讀經不可,但為瞭理解封建文化又非讀經不可。如果一點不知道“經”是什麼,沒有見過麵,又怎麼能理解透魯迅那麼反對讀經呢?所謂“讀經”是指“死灌”“禁錮”“神化”;照那樣,不論讀什麼書都會變成“讀經”的。有分析批判地讀書,那是可以化有害為有益的,不至於囫圇吞棗、人雲亦雲的。

  以上是算總賬,再下去,分類區彆就比較容易瞭。舉例來說,讀史書,可先後齊讀,最少要讀《史記》《資治通鑒》,加上《續資治通鑒》(畢沅等的)、《文獻通考》。讀文學書總要先讀第一部總集《文選》。如不大略讀讀《文選》,就不知道唐以前文學從屈原《離騷》起是怎麼迴事,也就看不齣以後的發展。

  這些書,除《易》《老》和外國哲學書以外,大半是十來歲的孩子所能懂得的,其中不乏故事性和趣味性。枯燥部分可以滑過去。我國古人並不喜歡“抽象思維”,說的道理常很切實,用語也往往有風趣,稍加注解即可閱讀原文。一部書通讀瞭,讀通瞭,接下去越來越容易,並不那麼可怕。從前的孩子們就是這樣讀的。主要還是要引起興趣。孩子有他們的理解方式,不能照大人的方式去理解,特彆是不能摳字句,講道理。大人難懂的地方孩子未必不能“懂”。孩子時期稍用一點時間照這樣“程序”得到“輸入”以後,長大瞭就可騰齣時間專攻“四化”,這一“存儲”會作為潛在力量發揮作用。錯過時機,成瞭大人,記憶力減弱,理解力不同,而且“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再想補課,讀這類基礎書,就難得多瞭。

  以上舉例的這些中外古書分量並不大。外國人的書不必讀全集,也讀不瞭,哪些是其主要著作是有定論的。哲學書難易不同;康德、黑格爾的書較難,主要是不懂他們論的是什麼問題以及他們的數學式分析推理和錶達方式。那就留在後麵,選讀一點原書。中國的也不必每人每書全讀,例如《禮記》中有些篇,《史記》的《錶》和《書》,《文獻通考》中的資料,就不是供人“讀”的,可以“溜”覽過去。這樣算來,把這些書通看一遍,花不瞭多少時間,不用“皓首”即可“窮經”。依此類推,若想知道某一國的書本文化,例如印度、日本,也可以先讀其本國人曆來幼年受教育時的必讀書,卻不一定要學校中為考試用的課本。孩子們和青少年看得快,“正課”彆壓得太重,考試莫逼得太緊,給點“業餘”時間,讓他們照這樣多少瞭解一點中外一百年前的書本文化的大意並非難事。有這些作基礎,和曆史、哲學史、文學史之類的“簡編”配閤起來,就不是“空談無根”,心中無把握瞭,也可以說是學到諸葛亮的“觀其大略”的“法門”瞭。花費比“三鼕”多一點的時間,也可以就一般人說是“文史足用”瞭。沒有史和概論是不能入門的,但光有史和概論而未見原書,那好像是見藍圖而不見房子或看照片甚至漫畫去想象本人瞭。本文開頭說的那兩位老前輩說的“書讀完瞭”的意思大概也就是說,“本人”都認識瞭,其他不過是肖像畫而已,多看少看無關大體瞭。用現在話說就是,主要的信息已有瞭,其他是重復再加一點,每部書的信息量不多瞭。若用這種看法,連《資治通鑒》除瞭“臣光曰”以外也是“東抄西抄”瞭。無怪乎說中國書不多瞭。全信息量的是不多。若為找資料,作研究,或為瞭消遣時光,增長知識,書是看不完的;若為瞭尋求基礎文化知識,有創見能獨立的舊書就不多瞭。單純資料性的可以送進計算機去不必自己記憶瞭。不過計算機還不能消化《老子》,那就得自己讀。這樣的書越少越好。封建社會用“過去”進行教育,資本主義用“現在”,社會主義最有前途,應當是著重用“未來”進行教育,那麼就更應當設法早些在少年時結束對過去的溫習瞭。

  一個大問題是,這類濃縮維他命丸或和“太空食品”一樣的書怎麼消化?這些書好比宇宙中的白矮星,質量極高,又像堡壘,很難攻進去,也難得密碼本。古時無論中外都是小時候背誦,背《五經》,背《聖經》,十來歲就背完瞭,例如《紅與黑》中的於連。現在怎麼能辦到呢?看樣子沒有“二道販子”不行。不要先單學語言,書本身就是語言課本。古人寫詩文也同說話一樣是讓人懂的。讀書要形式內容一網打起來,一把抓。這類書需要有個“一攬子”讀法。要“不求甚解”,又要“探驪得珠”,就是要講效率,不浪費時間。好比吃中藥,有效成分不多,需要有“藥引子”。參觀要有“指南”。入門嚮導和講解員不能代替參觀者自己看,但可以告訴他們怎麼看和一眼看不齣來的東西。我以為現在迫切需要的是生動活潑,篇幅不長,能讓孩子和青少年看懂並發生興趣的入門講話,加上原書的編、選、注。原書要標點,點不斷的存疑,彆硬斷或去考證;不要句句譯成白話去代替;不要注得太多;不要求處處都懂,那是辦不到的,章太炎、王國維都自己說有一部分不懂;有問題更好,能啓發讀者,不必忙下結論。這種入門講解不是講義、教科書,對考試得文憑毫無幫助,但對於文化的普及和提高,對於精神文明的建設,大概是不無小補的。這是給大學生和研究生作的前期準備,節省後來補常識的精力,也是給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放眼觀世界今日文化全局的一點補劑。我很希望有學者繼硃自清、葉聖陶先生以《經典常談》介紹古典文學之後,不惜揮動如椽大筆,撰寫萬言小文,為青少年著想,講一講古文和古書以及外國文和外國書的讀法,立個指路牌。這不是《經典常談》的現代化,而是引導直接讀原書,瞭解其文化意義和曆史作用,打下文化知識基礎。若不讀原書,無直接印象,雖有“常談”,聽過瞭,看過瞭,考過瞭,隨即就會忘的。“時不我與”,不要等到二十一世紀再補課瞭。那時隻怕青年不要讀這些書,讀書法也不同,更來不及瞭。
……
  (一九八四年)

前言/序言


  有這樣一個老頭
  一
  讀書的時候,一個學哲學的朋友經常到我的宿捨聊天。像任何喜歡書的年輕人一樣,我們的話題最後總是到達自己心目中的學術大傢。有一次,他信誓旦旦地對我講,在當代中國,隻陳寅恪和錢锺書堪稱大傢,其餘不足論。他講完後,我小心翼翼地問,這兩人後麵,可不可以再加上一個呢?他毫不猶豫地說,不可能,中國再也沒有這個級彆的人物瞭。然後,我給瞭他一個老頭的小冊子,並且告訴他,我認為這個老頭也堪稱大傢。
  第二天,這位朋友又到我的宿捨來瞭。他略顯得有些疲憊,但眼睛裏卻充滿瞭光芒。他興衝衝地告訴我,他有點認同我的看法瞭,這個老頭或許可以列到他的當代大傢名單中。臨走,他又從我的書架上抽去瞭這個老頭的幾本小冊子。等我書架上這老頭的書差不多被藉完的時候,他也開始瞭辛苦地從各個渠道收集這老頭的書的過程,跟我此前一樣。
  不用說,這個老頭就是這本書的作者金剋木。為瞭看到更多如那位朋友樣充滿光芒的眼睛,我起意編這樣一本書。
  二
  金剋木,祖籍安徽壽縣。1912年生於江西,1930年北平求學,1935年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任館員,1938年至香港任《立報》國際新聞編輯,1939年到湖南省立桃源女子中學和湖南大學任教。1941年,經友人介紹,金剋木到印度加爾各答的中文報紙《印度日報》任編輯,1943年至印度佛教聖地鹿野苑鑽研佛學。1946年,金剋木迴國任武漢大學哲學係教授,1948年起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係教授。1949年之後,金剋木的經曆跟中國大多數知識分子沒有什麼兩樣。上世紀七十年代以還,金剋木陸續重印和齣版的著作有《印度文化論集》《比較文化論集》《舊學新知集》《末班車》《探古新痕》《孔乙己外傳》《風燭灰》等,譯作有《通俗天文學》《三自性論》《伐緻嗬利三百詠》《印度古詩選》《摩訶婆羅多?初篇》等。金剋木的一生值得好好寫本傳記,肯定好玩和復雜得要命。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奇特老頭的幾個人生片斷。
  1936年,金剋木和一位女性朋友到南京莫愁湖遊玩。因女孩淘氣,他們被睏在一條單槳的小船上。兩人誰也不會劃船,船被撥得團團轉。那女孩子“嘴角帶著笑意,一幅狡黠神氣,仿佛說,‘看你怎麼辦?’”年輕氣盛的金剋木便專心研究起瞭劃船。經過短時間摸索,他發現,因為小船沒有舵,槳是兼舵的,“槳撥水的方嚮和用力的大小指揮著船尾和船頭。明是劃水,實是撥船”。在女孩的注視下,金剋木應對瞭人生中一次小小的考驗。
  1939年,金剋木在湖南大學教法文,暑假去昆明拜訪羅常培先生。羅常培介紹他去見當時居於昆明鄉間,時任曆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的傅斯年。見 書讀完瞭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書讀完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

碧水映君心,青山入我懷。

評分

一本很經典的著作!瞭解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

評分

全新正版送貨速度快,書很好,很值

評分

一代大傢的讀書方法,非常值得推薦,看瞭以後收獲非凡

評分

豆腐飯反反復復煩人TV吃想法讓他聽尷尬

評分

雖然叫書讀完瞭,還是要繼續讀下去的

評分

東西不錯,物流速度快,東西不錯,物流速度快,東西不錯,物流速度快

評分

先生的好文章,假期裏靜下心好好讀書。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書讀完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