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心理誤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中國人的心理誤區


張彥平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5-01-0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北京齣版社
ISBN:9787200132458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985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192
字數:176000
正文語種:中文

中國人的心理誤區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相關圖書



中國人的心理誤區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人的心理誤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張彥平教授是一位從醫29年的資深心理谘詢師;他曾師從中國心理學大傢許又新教授;他曾在國內外演講百餘場,受眾數十萬人;他用5年時間將29年從醫感悟凝聚成書,隻為揭開中國人為什麼不快樂的謎底。

內容簡介

  《中國人心理誤區》是在真誠的自述與剖析中開始的。全書13章,對中國人的性格誤區、麵子心理、“不打不罵不成材”的傢教誤區、魚與熊掌想兼而得之的而引發無時不在的“心理衝突”、戒備敏感而冷漠的人際關係、缺乏浪漫和情調的生活質量、為結婚而結婚的婚姻觀等等,進行瞭係統深入的研究、總結,並分彆給齣專業而誠懇的忠告。這是一本對每一個當代人來說都非常友善、誠懇的心理健康手邊書。

作者簡介

  張彥平,著名學者,心理治療專傢,石傢莊心理醫院院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全國理事,河北省心理衛生學會副理事長,河北師範大學、承德醫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北省心理衛生研究所所長。主編或參與編寫的著作有《心理衛生學》《醫學心理學》《心理教育讀本》《當前我國“心理谘詢熱”的喜與憂》。

目錄

第一章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中國人的性格誤區 001
第二章 過分在乎他人看法——中國人的麵子心理 011
第三章 不打不罵不成纔——中國人慈道文化的缺失 021
第四章 魚和熊掌想兼而得之——中國人的心理衝突 031
第五章 注重“應該”,忽視“喜歡”——中國人的禁忌意識 040 
第六章 戒備、敏感與冷漠——中國人的人際關係 049
第七章 缺乏浪漫與情調——中國人的生活質量 065
第八章 追求名利與補償過度——中國人的自卑情結 077
第九章 浮躁、空虛與實用主義——中國人的信仰危機 090
第十章 我們為什麼要結婚——中國人的婚姻誤區 102
第十一章 缺乏品位,逃避責任——中國男性的心理誤區 132
第十二章 他人至上,迷失自我——中國女性的心理誤區 148
第十三章 愛生愛,恨生恨——一個臨床心理學傢的人生哲學 163

精彩書摘

  《中國人的心理誤區》:
  第一章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中國人的性格誤區
  “人的性格能改變嗎?”這恐怕是每個心理醫生都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也是谘詢者最為關心與關注的問題之一,尤其是青少年朋友。
  為什麼人們會對此如此熱衷,我想可能是受瞭“性格決定命運”“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諸如此類命題的強烈暗示,因而形成瞭這樣或那樣的心理誤區。
  首先應當搞清楚的是,性格與人格不同,前者沒有道德色彩。我們可以說這個人“性格不好”,這本身不含有道德色彩,隻是說他性格有偏差或缺陷而已,而假如我們說一個人“人格有問題”,那我們就要對這個人的人品打個問號瞭,用現在時髦的話講,起碼是“不厚道”。
  那麼,究竟什麼是性格呢?從心理學角度上講,性格是一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對事物、對現實環境所持的態度,以及與態度相適應的、習慣瞭的行為模式。這種態度與行為模式構成瞭他“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徵”。當人們同時同地遇到同一種情況時,由於性格的不同,所采取的態度和行為也各不相同。比如說,當一群大學生看到他們的輔導員穿著一條漂亮的裙子時,有人會驚呼:“哇,老師,您好漂亮哦!”有人則沉默不語,還有人甚至會做不屑狀。我們於是會說:第一種人“外嚮”,第二種人“內嚮”,第三種人則有些“孤僻”瞭。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性格是受遺傳和後天環境兩方麵因素影響逐步發展和形成的。性格一旦形成(25~35歲),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正因為人與人性格不同,其態度與行為模式不同,纔構成瞭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韆差萬彆,人生也因此而變得豐富多彩。
  試想,假如世界上所有人的性格都像是照著一個模子刻齣來的,那這個世界將是多麼單調、無趣和乏味。性格的分類
  盡管國內外各種教科書上對性格的分類形形色色,我個人還是傾嚮於把中國人常見的性格類型歸納為以下7種:
  1.強迫型性格
  這種性格的人,特點是凡事過分認真,過分追求完美;過於自我苛求並苛求他人;爭強好勝又謹小慎微;愛好整潔,循規蹈矩;遇事刻闆而缺乏靈活與變通;過分追求“安全感”與“確定感”而忽視效率;愛“鑽牛角尖”而缺乏幽默感。
  這種人活得很纍,而自我苛求的人往往又喜歡苛求他人,因而也很容易讓身邊的人(如傢人和同事)也跟著很纍。因為這種人會自覺不自覺地強求自己,也強求和控製他人,如果強求與控製成功,他們就有成就感;而如果強求與控製不瞭或不成功,隨之而來的則肯定是指責和抱怨。試想,誰願意和一個整天愛指責、愛抱怨的人在一起呢,和這樣的人在一起能不纍嗎?
  不僅我們中國人,大凡東方民族均受教於儒傢學說,凡事均執著於“禮”和“理”,道理和理性大於隨意和感性;想事與做事的模式也是“應該”“必須”或“小得不”,而很少是“我喜歡……”“我想要……”或“我願意……”。一言以蔽之,這種人一般都活得比較“壓抑”。
  如果傢長對孩子從小就過分苛求、嚴厲,或經常指責、嘮叨、抱怨,則很容易培養齣具有強迫性格的孩子。即便將來孩子長大瞭,傢長也不再苛求瞭,但此種苛求早己“內化”為孩子的自我苛求。最為可怕的是,這種塑造具有無意識的“遺傳性”,會“遺傳”給孩子的下一代。
  具有強迫性格的人在外界心理、社會因素的作用下,很容易罹患強迫癥,這在後麵我會討論到,而一個傢庭,兩代人或三代人均患強迫癥在臨床上並不少見。
  ……

前言/序言

  在心理谘詢過程中,我會經常對來訪者說:
  “人生其實就兩件事:一件是‘喜歡’做的,一件是‘應該’做的。
  “一個人老是去做‘喜歡’做的事,為所欲為,很可能會做齣不負責任甚至違法亂紀的事,到那時就可能要警察給他‘看病’瞭。
  “而假如一個人老是做‘應該’做的事,凡事竭盡全力,鞠躬盡瘁,一味地去盡責任、盡義務,就會活得很纍、很角色化,那他遲早會去看心理醫生的。
  “但如果一個人所做的事,既是他‘喜歡’做的,又是他‘應該’做的,比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那就‘OK’瞭……不但活得不纍,反而能提高生活與生命質量,更重要的是,他會在既‘喜歡’又‘應該’做的事情當中,快速而又健康地成長……”
  寫這本書,既是我“喜歡”做的事,又是我“應該”做的事。
  我從事臨床心理谘詢與心理治療工作已有29年瞭。這29年來,我一直在扮演“角色”,或者說,一直活在“角色”中:診費昂貴的“首席心理治療師”(每次收費1000元);白手起傢,曆經風風雨雨,至今還在苦苦經營的心理醫院“院長”;幾所高校的“兼職教授”;諸多學術團體和社會團體的“重要人物”;專欄撰稿人;電颱、電視颱的“客座嘉賓”;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全國理事;碩士研究生導師……
  我經常捫心自問,流連於以上這種種“角色”,是我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嗎?看病,接待谘詢客人,受聘給本科生、研究生授課、做講座,培訓心理谘詢師,輾轉於各種學山會海之中以提高自己在同行中的“知名度”和“學術地位”……
  我厭倦瞭,我變得越來越討厭自己,為自己的“生活質量”感到悲哀,甚至常常為“找不到自我”而煩惱。歸根到底,我終於明白,這一切,並不是我真正“喜歡”做的事。
  在用胰島素兩年而血糖仍無法控製到正常範圍並齣現一些並發癥後,我不得不再次住進瞭醫院,與其說是尋求治療,不如說是“逃避”。
  我需要獨處。30年前,在北京醫科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進修精神病學臨床時,我曾一氣嗬成並發錶瞭《獨處—現代人的心理需要》。時至今日,它就像寫給我自己的一樣:
  現在生活的節奏日益加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與交往也日益頻繁。我們不得不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中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不得不隨時更迭與變換自己的角色;我們無時不在承受著各種價值觀念的衝擊和影響,而不得不隨時調整自己的言行。每天都忙得焦頭爛額,每個人都在抱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們簡直變成瞭外部世界的奴隸!”
  麵對這種情形,我們很容易迷失掉自己,常常發自內心地産生一種“自己找不到自己”的感覺,自然而然地,我們在心理上就産生瞭“尋找自我,整閤自我”的需要。
  與“跟著感覺走”一樣,獨處是一種藝術的生活態度。
  我們不妨給“獨處”下個定義:所謂獨處,就是有意識地避免外界乾擾,“自己和自己在一起”,進行自我整閤與建設性思考的過程。
  獨處的方法有很多:當你靜坐鬥室之時;當你漫步湖邊之際;當你記日記的時候;當你把“失眠”變得有價值的時候;當你坐在列車上;當你躺在沙灘上;甚至當你躲進廁所,願意一個人多待一會兒的時候……
  獨處,可以不受空間的限製,如果你願意的話,即使置身於熙熙攘攘的人流和鬧市之中,你依然可以獨處。
  獨處是一種狀態,隻要你有意識地自己麵對自己,自己和自己對話,自己尋找自己,你總是在獨處著。
  獨處是一種生活手段,亦是一種生活技巧……
  在心理谘詢過程中,我對來訪者或谘詢客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多做你喜歡做的事!(Doasyouwanttodo!)”可惜,正如我的恩師,我國臨床心理學泰鬥許又新教授所說:“我們這些人,往往是說一套做一套。”
  真可謂一語道破天機!
  此次住院,我終於有瞭再次“獨處”的機會,我不禁問自己:你能不能做點兒“自己喜歡做的事”?可是問題來瞭,一個長期扮演著各種角色的人,一個總是戴著“麵具”的人,一個總是不“跟著感覺走”的人,根本就“找不到感覺瞭”,甚至都“沒感覺瞭”。我為此睏惑,甚至有一種人生特彆失敗的感覺。我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抑鬱癥又復發瞭?因為自1995年以來已犯過三次瞭,這並不可怕,正如一個心血管科醫生不一定不患心髒病一樣,從事心理谘詢的臨床醫生也不一定不罹患抑鬱癥,而且,其發病率可能比其他職業人群更高。美國人統計過,在所有醫療行業中,精神科醫生和心理醫生的自殺率是最高的。
  既然“找不到感覺”,那就不勉強自己,起碼身體是第一位的,把血糖控製好再說。聽醫生的,每天吃全麥麵黑饅頭,油水不能大(病友們稱之為“和尚飯”),每天下午鍛煉一兩個小時,踏踏實實地遵守醫囑,爭取做個“模範病人”。
  突然有一天,一個病人傢屬打電話給我:“張教授,聽說您齣過幾本書,能不能賣給我們幾本,讓孩子們好好讀讀?”
  我隻能錶示道歉。這些年的確齣過幾本書,但要麼是高等學校教材,要麼是學術專著,哪裏像說話,差不多都是刻闆、教條和道貌岸然的話,或像二道販子東拼西湊的“功利硬件”,這些書是不適閤他們讀的。
  這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神經。是啊,這麼多年瞭,自己不是一直想寫一本“真正屬於自己的書”嗎?29年的從業經驗,29年的臨床體會,29年來,我用自己的生命陪伴這些“病人”們一起成長,我有太多太多的話要說、要錶達、要忠告,我何必如鯁在喉,我要直抒胸臆,不吐不快!這,不正是我“喜歡”做的事嗎?!同時,這又是我“應該”做的事。
  我經常對學生和下屬講:“病人是我們最好的老師!”29年來,我把每一個來訪者都當作一本書來讀,隻有你讀懂瞭、讀透瞭,纔能給他們心理上以最大的幫助。從他們那裏,我學到瞭很多很多,該是迴報他們的時候瞭,因為還有韆韆萬萬的心理障礙患者正忍受著心理疾病的摺磨,他們的傢人也正為此左右為難,痛苦不堪。就算我每周齣診三天,每次看兩三個病人,算下來,在我的餘生,又能為多少病人提供最真誠、最優質的服務呢!
  “做一個醫生容易,做一個好醫生不容易。”“醫乃仁之術,無德不為醫。”這是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它激勵著我,也叮囑著我身邊每一位工作人員和學生。
  做一名心理醫生很纍很纍,和我以前當外科醫生做手術大不相同。外科醫生做手術隻要按部就班地按照各種既有的術式,切開、止血、縫閤、打結就可以瞭;而心理醫生接待每一位來訪者或病人,都極富“挑戰性”與“創造性”,即使患者同是做婚姻谘詢或同是患抑鬱癥,由於其個性特點、成長經曆的不同,都必須被視為“獨一無二”的個例,決不可按部就班、教條主義。因此,我做得很辛苦,每天下班的時候,我都疲憊不堪、有氣無力。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修行”。
  一個病人曾非常誠摯地對我說:“張院長,我覺得你挺可憐的!”我愕然,問為什麼,他說:“你看,我們在住院,其實你也在住院,我們隻不過在這裏住幾個月,而你,卻要在這裏住一輩子!……”
  還有一個病人說得更精闢:“說實話,我不知道是我們瘋瞭,還是外麵的世界瘋瞭?!”
  我得到瞭病人和傢屬太多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我把這些視為“心理營養”。如何纔能不愧對這份理解、尊重和信任呢?我想應該把“我的忠告”寫齣來,是謂“應該做的事”。
  所以,寫這本書,既是我“喜歡做的事”,又是我“應該做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謹以此書,獻給當今中國億萬罹患心理疾病並正在痛苦中掙紮的患者和他們的傢屬;獻給我的同道和學生;也獻給正在成長著,同時又像我年輕時一樣睏惑著的青年朋友;獻給正處在人生“最不幸福時刻”中的中年同齡人;也獻給已駕鶴西去的父親—一位老革命軍人,一位真正的布爾什維剋。
  但願此書能讓讀者體會到一個心理醫生的真誠和坦率,並對每個人有所幫助。
  對我而言,寫這本書無疑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中國人的心理誤區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中國人的心理誤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人的心理誤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