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今天吃什麼呢?去地裏看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與井上靖、鬆本清張、司馬遼太郎齊名,文學大師水上勉山居生活隨筆
他居住在輕井澤山間,開墾荒地,依照天時,嚮身邊的土地尋找一餐一飯
詩情禪意文字,八十餘幅照片,真實記錄素食修行之道,寫盡季節流轉,山野逸趣
每天的一餐一飯中,就有人生珍貴的東西
知名譯者鄭民欽傾情翻譯,譯本精良,字字珠璣
十二月歲時記手繪書簽隨機贈送,山野逸趣,風味十足
本書是文學大師水上勉十二個月山居生活的隨筆集。
他居住在輕井澤的山莊,依照天時,嚮身邊的土地尋找一餐一飯。開墾荒地,一邊和野鴿子鬥智鬥勇一邊種豆;采摘野菜,一小把水芹的嫩葉都令人感動落淚。
八月是涼拌豆腐的季節,九月是鬆茸的季節,十月是野果成熟的季節。山野中的果實、蘑菇、野草、竹筍皆可上桌。自己動手釀果酒,連果核和果皮都會融化在舌尖上。
今天吃什麼呢?去問問土地就行瞭。味覺是潛藏於人生中的精神史。如果我們輕視疏忽每天的飲食,就是對“道”的鬆懈怠惰。
水上勉(1919—2004)
日本作傢,生於福井縣,少年時代曾當過禪寺侍者,肄業於立命館大學文學係,後師事作傢宇野浩二。1959年發錶《霧與影》,正式登上文壇。1960年以《大海獠牙》獲日本偵探作傢俱樂部奬,1961年以《雁寺》獲直木三十五奬,1971年以《宇野浩二傳》獲菊池寬奬,1973年以《一個北國女人的故事》和《士兵的鬍須》獲吉川英治文學奬,1975年以《一休》獲榖崎潤一郎奬,1977年以《寺泊》獲川端康成文學奬,1983年以《良寬》獲每日藝術奬。1998年獲“文化功勞者”稱號。另有《火燒金閣》《文娜啊,從樹上下來吧》等多部作品。作品多以底層人民為主角,充滿傳統美,營造齣獨具韻味的“水上調”。
水上勉的厲害之處在於自得其樂,而且每一道菜中包含著濃濃的鄉愁。迴頭看看自己的飲食,每天忙於生活,然後忙於吃,所謂吃,隻是活下去的本能而已。
——熱心讀者
近來人們無論吃菜、吃魚,還是喝湯,都是用“腦袋”吃喝,所以我特地提醒大傢要用“嘴”吃,如此而已。
——水上勉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後記
我非常喜歡梅乾,每年都要醃製。我住在輕井澤,一晃已經四年,現在傢裏擺放著五六個裝有各地不同梅乾的罐子。這是使用我小時候從和尚那裏學到的方法醃製的,味道很好。每年這個月,我都分彆購買或讓人寄來京都的月瀨梅、湯河原的小田原梅、輕井澤的鬆井田梅。
相國寺瑞春院的庭院裏梅樹品種齊全,可以稱為“梅庭”。現在還時常在寺內散步,可以看見青梅碩果纍纍,仿佛要掉落到牆外的路上。當年住持鬆庵和尚每年都把收獲的青梅醃製起來。我年齡雖小,也在一旁幫忙。為瞭醃製青梅,地裏還特地種有紫蘇。把紫紅色的葉子洗乾淨後,用鹽揉。揉齣紫黑色的汁,染在手指上,幾天也退不下去,上學時還受到同學的嘲笑。就是說,我大約從十歲開始,一到六月的收獲期,就很賣力地參與醃製梅乾。
小時候學到的東西,就像《般若心經》《觀音經》銘刻腦海裏一樣,還俗近五十年之後的今天,還會蹦齣《枯芒》這首歌,醃製梅乾也是如此,如果說我的醃製方法已經登堂入室,聽起來感覺有點自吹自擂,但的確是鬆庵和尚式的醃製法。
和尚說,醃製梅乾的青梅必須要雨水淋過之後纔能用。我不知道這樣有什麼好處,但京都一帶,如果不下雨,即使梅子已經泛黃,還是覺得不到醃製的時候。把摘下來的梅子洗乾淨,浸泡一個晚上,和尚告訴我這是為瞭去澀,同時也可以讓果核與果肉剝離開來。青梅浸泡在水裏,黃色逐漸加深。瀝乾水分以後,用布一個個擦乾。然後,抓一把鹽,大概是梅子重量的百分之二十,放進瓶子裏,接著放梅子,這樣一層鹽一層梅子裝滿,關緊瓶蓋。放置四五天後,瓶子裏的水漫上來。這就是寺院所說的“白梅醋”。這個時候,地裏的紅紫蘇尚未成熟,於是等待著,大約需要三四周的時間。
七月初,紅紫蘇長大,把葉子摘下來,洗乾淨,用鹽揉。把第一遍苦汁倒掉,然後取少許梅汁多次加入繼續揉。這時,紫蘇的紅色素就齣來,變成紅色的液體。這就是所謂的“赤梅醋”。鬆庵和尚把這種紅色的液體裝在另外的瓶子裏,夏天時,加入砂糖和冰水,作為飲料招待客人,卻沒有讓我這個小和尚品嘗過。揉過的紫蘇葉散放在梅子上,再把梅醋倒迴去,關緊瓶蓋,一直醃製到“土用”。
到瞭土用,選一天陽光燦爛的日子,把梅乾取齣來擺在笸籮裏曬乾。要一個一個平擺,不能重疊在一起,夜晚也放在外麵。
和尚說“梅子喜歡夜間的露水”。據說夜間的露水浸潤後,梅子變得柔軟。去年,我照和尚所說的方法夜間把梅乾放在外麵,結果被雨淋瞭。由於鹽分丟失,立刻就發黴。我隻好用梅醋一個個洗過,重新曬乾。
在曬乾的過程中,梅子齣現皺褶,顔色變深,然後裝迴瓶子裏,一層梅子一層紫蘇葉地碼好,加入紅色的梅醋,關緊瓶蓋。過程基本就是如此,大概誰都可以掌握。和尚的醃製方法雖然感覺有的步驟比較粗糙,但也許由於青梅本身很好,所以很有味道。我的梅乾都是醃製半年後纔開始吃,客人贊不絕口。木村光一夫人等一到我傢裏,開口就是“梅乾”,為此目的而來。
鬆庵和尚用茶褐色罐子裝梅乾,外麵貼著寫有年月日的和紙,放在土倉裏。土倉裏擺放著大約五十個罐子,按照年代順序食用。梅乾對於禪宗不可或缺,既是飢荒時的一種食品,也是藥品,所以十分珍惜,儲藏在存放佛具的土倉的樓梯下麵。
“脆醃梅乾”是我嚮信州人學來的,理解成蜜餞青梅就可以,也叫作“蜜餞甘露”。挑選還很脆的青色梅子,浸在水裏四五個小時去澀,放在木闆上,撒鹽,用木蓋蓋住,搖晃,果核就與果肉剝離。然後瀝乾水分,我的做法是梅子與同等分量的砂糖一起裝瓶,關緊蓋子。砂糖融化成汁水,煮汁水,撇去泡沫,趁熱澆在梅子上,放涼後存儲在陰涼處。聽說應該不斷地續加進去,但是我一次就全賣齣去,幾乎沒有剩下來。作為威士忌的酒肴、日本酒的下酒菜、茶泡飯的涼菜,放兩個在酒盅裏,用牙簽戳齣來,客人肯定吃瞭還要吃。
因著醃製梅乾,有一些事情鎸刻在我的腦子裏無法拂去。其中之一就是十分珍惜的“大正十三年的梅乾”。這件事我曾撰文發錶在雜誌上,這裏重復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但無論如何還是想再寫齣來。
前些年,其實也就是兩年前,一傢電視颱給我安排對談的節目,告訴我找任何人談都可以。因為我當時想與鬆庵和尚的“大黑”山盛多津子女士及其女兒良子小姐見麵。
鬆庵和尚大約十八年前於七十二歲時故去。禪宗寺院,尤其本山塔頭寺院,和尚故去以後,留下的妻子和女兒的境遇十分淒涼。如果有入贅女婿,已經確定為新的住持,那問題不大。否則,母女就會被逐齣山門,因為年輕的和尚帶著妻子來擔任新的住持瞭。在傢人無此事,齣傢人尤其禪寺,十分冷酷。住持死後,不知有多少妻女流落街頭。因此,住持生前往往都為母女的未來盤算操心。然而,就瑞春院而言,良子一直未嫁,也沒有與雲水僧結婚的緣分,而鬆庵和尚溘逝。總寺命令鬆庵和尚的妻女立即離去。還不到七七四十九天,母女倆卻隻能離開長年同甘共苦的寺院。多津子女士想要一點鬆庵和尚的遺物作紀念,進入土倉,看見擺放著五十多個罐子,於是抱著其中貼有大正十三年和紙的罐子離去。她就是在大正十三年嫁給鬆庵和尚的。那一年我五歲,還在若狹。我是昭和三年進入瑞春院的,是舉行“禦大典”那一年。兩年以後,良子齣生。我日夜照顧這個嬰兒,洗尿布,照看她,又苦又纍,哭過好幾次。第四年我逃離寺院,此後多年沒見過她們。和尚死後,知道她們母女住在大津的晴嵐町,我曾去看望過一次。後來過瞭幾年又去看望,她們已經搬傢,不知道搬往何處。這次電視颱安排對談節目,我也有通過電視颱尋找她們的意思。
電視颱找到她們瞭,給我的答復是:母女倆離開晴嵐町後,在三井寺下的湖西綫旁邊的住宅地新建一棟房屋居住。但多津子一年前於七十五歲時去世,現在隻有良子靠教授茶道獨自生活。良子迴復說很想見我,打算去東京的電視颱演播室。我記憶中的良子還是嬰兒,如今已是四十五歲的中年人瞭,想到這些,心情復雜。我從輕井澤下來,前往電視颱。
我和良子女士時隔四十五年重逢,大傢為對方的健在感到高興。對談節目隻有十五分鍾,想說的話很多很多。後來讓贊助方齣麵協商,最後在電視颱裏的會客室纔和她真正交談。良子女士在飯盒大小的密封容器裏裝著梅乾給我拿來,說道:“我帶來的是大正十三年的梅乾,是母親和父親一起醃製的。父親喜歡梅乾,經常從院子裏摘下來醃製,據說這是母親嫁過去那一年醃製的。母親死前對我說,如果你有機會見到勉先生,分送給他。”
良子女士說完,熱淚盈眶。我默默地接過來。迴到輕井澤,已是深夜,取齣一顆,放進嘴裏。梅乾在舌頭上轉動,起先是鹽分的鹹味,接著在唾液的作用下,梅乾變圓膨脹起來,最後是甘露般的清甜。我有幸能品嘗到這種先苦後甜的老梅乾,無比高興。我對著生存五十三年的梅乾感激涕零。
我把這件事寫成一篇小文,發錶在某報紙的專欄上。後來,一個年輕的讀者打電話來說:“梅乾能保存五十三年嗎?不會爛瞭啊?完全是瞎說八道吧。”我對他仔細說明保存五十三年的梅乾的形狀以及味道,但是他嘿嘿嘿笑道:“作傢虛構的本事就是好。”說罷,掛斷電話。
我氣憤瞭,便把和這個青年的對話又發錶在專欄上。居住在小田原的尾崎一雄先生看過這篇短文,寫瞭如下的短文發錶在《全讀物》的隨筆欄:
水上氏在《再談梅乾》一文中反復說明,而且末尾還如此強調:“我對打電話的人忘瞭說,現在補上。我所說的並非城裏市場上銷售的那種大批量製作的假梅乾,而是真正的梅子和鹽醃製的梅乾。”
其實,我傢裏還有嘉永三年(1850)和明治四十一年(1908)醃製的梅乾。前者是尾崎士郎的朋友高木德(士郎創作的《人生劇場》青春篇中的人物新海一八的原型)於昭和三十一年贈送的,後者是昭和三十年九月藤枝靜男贈送的。藤枝在贈送時附有一信,其中寫道: “此為小生齣生之年母親醃製之物。據說申(猴)年的梅子尤其好。”
收到之後,傢人品嘗,結果評價是:高木氏的已經不能稱為梅乾瞭,藤枝氏的是地地道道的梅乾。
我寫這篇稿子的時候,第一次完整地吃瞭一顆藤枝氏贈送的梅乾,時過二十年,依然還是地道的梅乾,與水上氏所說的味道十分接近。我試著將堅硬的果核破開,果仁(本地稱為籽兒或者天神)也保持原味。
我看過尾崎先生的文章,不由得眼角發熱。打電話的那個年輕人是否看過這篇文章呢?
在輕井澤醃製梅乾的時候,腦子裏存儲著上述這些事情。對於我來說,製作梅乾,會聯想起各種各樣的事情,把這些各種各樣的事情都封存在瓶子裏醃起來也是一種樂趣。不言而喻,鬆庵和尚、多津子夫人、良子女士的影像重疊在一起,還有尾崎先生、藤枝先生,雖然已經進入老年,卻嚮年輕人顯示齣僅僅一粒小小的梅乾備受珍惜、舌尖品嘗所錶現的友誼。人也活在一粒梅乾上,懷著人生珍貴的東西。我想把這句話告訴那個打電話的年輕人。
好
評分物流很快,配送服務很好
評分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評分好書值得珍藏
評分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自營商品
評分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自營商品
評分一本好書,豐富我的生活!
評分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自營商品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通過對12個月食物的製作,體現齣平常心
今天吃什麼呢?去地裏看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