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生産性保護: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的建設與發展”為主題,在《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發展研究報告(2016)》的基礎上,繼續對我國四批國傢非遺代錶性項目名錄和四批國傢非遺項目代錶性傳承人名錄進行瞭分民族和分地區的統計和分析,並結閤各類非遺保護傳承的基本現狀,利用文獻資料法、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指齣瞭未來少數民族非遺發展的多元化模式和可行性路徑。
作者簡介
肖遠平,男,1965年生,彝族,貴州大方縣人。現任貴州民族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教授,文學博士;華中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民族大學文藝學、民俗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碩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民族教育專傢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教育學會理事,中國民俗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貴州省彝學研究會副會長,貴州省民族文化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國傢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方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基地主任、首席專傢,貴州民族大學第九批學科帶頭人,貴州省委辦公廳“服務決策專傢智庫”成員。主要從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民俗學、文化産業等領域研究。近年主持完成教育部重點課題、貴州省優秀科技人纔省長基金項目、國傢民委課題等10餘項,參與國傢“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數字化關鍵技術及示範應用”、“荊楚文化遺産數字化公共服務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等重大及重點課題多項。
柴立,滿族,貴州宏宇健康産業集團(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醫藥化工高級工程師,貴州民族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醫中藥、民族醫藥文化體係的整理與臨床應用、民族芳香藥物的研究開發及應用體係等領域研究。貴州省“省管專傢”、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貴州省“科技興企之星”、貴陽市專業技術帶頭人、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傢、貴陽市促進非公有製經濟發展先進個人、“第三屆中國經濟百名誠信人物”,獲省人民政府“有特殊貢獻專傢津貼”。先後開發有國傢新藥“金喉健噴霧劑”、“保婦康泡沫劑”等品種,均獲20年國傢發明專利。近年來,主持完成國傢計委批復立項的中藥現代化重大專項“500萬瓶保婦康泡沫劑高技術産業化示範工程項目”;國傢科技部兩個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貴州中藥現代化科技産業基地關鍵技術研究”和“西部開發科技行動計劃——貴州天麻、杜仲等地道藥材規範種植”;參與完成兩個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單味中藥精製顆粒的化學研究”及“中藥配方顆粒湯劑與傳統湯劑的化學組成及藥效學研究”。曾獲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奬、華夏醫學科技一等奬。
王偉傑,男,博士,貴州民族大學民族文化産業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嚮:文化遺産與文化産業。
目錄
Ⅰ 總報告
1 2011~2016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建設基本經驗、問題及發展展望
【肖遠平 王偉傑 楊麗菁】/001
一 我國國傢級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的基本情況/003
二 國傢級非遺生産性保護基地建設的基本經驗/012
三 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014
四 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建設的未來展望及對策/018
Ⅱ 民族篇
2 2006~2016年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發展報告【柴 立 範 威】/023
3 2006~2016年仡佬族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發展報告【王俊芳 呂 淵】/046
4 2006~2016年侗族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發展報告【柴 立 王月月】/059
5 2006~2016年布依族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發展報告【王砂砂 陳 玉】/075
6 2006~2016年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發展報告【趙爾文達 左 丹】/093
Ⅲ 區域篇
7 2006~2016年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發展報告
【周毓華 楊 婭 張 森 劉君軍 尹鋒超】/113
8 2006~2016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發展報告【龔 翔】/137
9 2006~2016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發展報告
【柴 立 李雪南 楊 曉】/157
Ⅳ 理論篇
10 非物質文化視域下擺手舞的社會價值與發展路徑
——以酉陽等地 “擺手舞” 為例【姚偉鈞 郎 芹】/175
11 恩施土傢族吃“社飯”習俗的傳承與保護研究【王燕妮】/187
12 少小民族非遺傳承現狀與對策研究
——以西雙版納布朗族村落為例【張 哲】/199
Ⅴ 案例篇
13 貴州民族手工技藝産業化發展之路
——以丹寨縣民族手工産業為例【袁洪業 劉明文】/211
14 儺堂戲圖像資料數字化建設研究【陳世莉】/226
15 德宏州芒核村傣錦非遺生産性保護研究【楊 淇】/237
16 古村落傳統手工技藝的生産性保護研究
——以雷山控拜村銀飾鍛製技藝調查為例【尹鋒超 周紫東 周毓華】/249
17 生産性保護背景下的苗綉技藝傳承【馬 帥 鄧 娟】/261
Ⅵ 非遺進校園篇
18 非遺保護視域下少數民族節日的公共化
——以上海的滿族頒金節為例【田兆元 遊紅霞】/270
19 新時期非遺傳承與高校教育互動關係探究
——以貴州苗族刺綉為例【鬍紅春】/288
20 非物質文化遺産進高校的課程體係建設研究【王瑩瑩】/303
21 民族文化進校園的多方協調機製建設研究【黃小剛】/313
22 “互聯網+”時代多彩貴州“民族文化進校園”實踐研究【周涵妮】/323
Ⅶ 附錄
23 2016年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大事記【肖誌鵬 斯 維 硃紋苑】/336
Abstract/347
Contents/351
精彩書摘
《皮書係列·少數民族非遺藍皮書: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發展報告(2017)》:
非遺資源普查,是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開發和利用的前提,也是進行非遺數字化保護的基礎工作。鑒於檔案式保護的穩定性,運用檔案式保護辦法可以為以後的保護利用及管理工作提供全麵係統的信息材料。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下發後,各壯族聚居省(區)開展瞭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建檔工作。2016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為推動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産數據庫建設,利用各地市舉辦民族傳統節慶活動的時機,分組先後赴田林縣、南丹縣等地開展壯劇、壯族螞蟲另節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名錄項目的信息采集工作。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成立瞭百色市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及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建立瞭百色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局際聯席會議製度,為充實完善檔案和數據庫,對各級各項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行係統全麵記錄。
對非遺進行保護,數字化技術不僅可以發揮其存儲、宣傳和教育的功能,還能內化為非遺存在方式的閤法性和發展的可能性,從而持久地保持非遺的生命力。
……
皮書係列·少數民族非遺藍皮書: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發展報告(2017)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