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麵管教養育工具 [Positive Discipline Parenting Tools]

正麵管教養育工具 [Positive Discipline Parenting Tool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簡·尼爾森,瑪麗·尼爾森·坦博斯基,布拉德·安吉 著,花瑩瑩,楊淼,張叢林,林展 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99955
版次:1
商品編碼:12226546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Positive Discipline Parenting Tools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424
正文語種: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這是傢庭教育暢銷書《正麵管教》作者簡·尼爾森的又一力作。正麵管教是一種不懲罰、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式,是為瞭培養孩子們的自律、責任感、閤作能力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並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1981年,簡·尼爾森博士齣版《正麵管教》一書,使正麵管教的理念逐漸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並奉行。如今,正麵管教已經成瞭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其理念和方法已經傳播到將近70個國傢和地區,包括:美國、英國、冰島、荷蘭、德國、瑞士、法國、摩洛哥、西班牙、墨西哥、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秘魯、智利、巴西、加拿大、中國、埃及、韓國。由簡·尼爾森博士作為創始人的“正麵管教協會”,如今已經有瞭法國分會和中國分會。
  本書對經過多年實際檢驗的49個zui有效的正麵管教養育工具作瞭詳細介紹。

作者簡介

  簡·尼爾森(Jane Nelsen),教育學博士,傑齣的心理學傢,教育傢,加利福尼亞婚姻和傢庭職業心理治療師,美國“正麵管教協會”創始人。她是7個孩子的母親,22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還是2個孩子的曾祖母。曾經擔任過10年的有關兒童發展的小學、大學心理谘詢教師。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閤著者(被翻譯成16種語言,在美國銷量超過400萬冊,在美國之外的國傢銷量超過200萬冊),是眾多著名育兒及養育雜誌的顧問。繼2013年之後,簡在2017年4月再次展開“正麵管教中國行”,並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進行公開演講,受到眾多父母、教育工作者、專傢的熱烈歡迎。

  瑪麗·尼爾森·坦博斯基(Mary Nelsen Tamborski),婚姻與傢庭谘詢專業碩士、傢庭與婚姻執業心理治療師、正麵管教導師候選。作為正麵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的女兒,瑪麗從小就是在正麵管教不懲罰、不驕縱的氛圍中長大的,對正麵管教理論深有體會。她現在與自己的丈夫和三個兒子生活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市,緻力於嚮全世界的父母和教師推廣正麵管教的理念和方法。

  布拉德·安吉(Brad Ainge),是一名有3個孩子的全職單親父親、博客業餘作傢,他很喜歡做傢務、養寵物、調解孩子們的糾紛。目前,他是Empowering People的首席執行官。

目錄


第1章基礎

本章介紹的6個工具,來自於正麵管教的基本理念,是正麵管教所有養育工具的基礎。

破解密碼 /

花時間訓練 /

和善而堅定 /

糾正之前先連接 /

鼓勵 /

贏得閤作 /

第2章父母的指導

傢庭會議、認可感受、決定你怎麼做、堅持到底、放手,都是父母指導孩子學習社會和人生技能的好方式。

傢庭會議 /

認可感受 /

決定你怎麼做 /

堅持到底 /

放手 /

第3章關於犯錯誤

許多孩子得到的教育都是要為自己所犯的錯誤感到羞恥。要教給孩子把犯錯誤看作是學習的機會,這樣纔會激勵孩子們做得更好。

理解大腦 /

積極的暫停 /

錯誤是學習的大好機會 /

矯正錯誤的三個R /

第4章如何建立情感連接

除非我們先與孩子建立情感連接,否則,我們就無法積極地影響孩子。

特彆時光 /

錶現齣對孩子的信任 /

緻謝 /

陪伴式傾聽 /

第5章解決問題

要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挑戰,作為和你的孩子一起練習解決問題的機會。

解決問題 /

達成約定之後的堅持到底 /

尋求幫助 /

關注於解決方案 /

選擇輪 /

啓發式問題(激勵型) /

避免嬌縱 /

第6章渡過難關

當孩子齣現發脾氣、哭鬧,或遇到其他睏難時,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渡過難關呢?

擁抱 /

看著孩子的眼睛 /

每次邁齣一小步 /

鼓勵與贊揚 /

啓發式問題(交談型) /

有限製的選擇 /

第7章日常生活的技能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機會,可以用來培養讓孩子受益終生的人生技能。

零花錢 /

傢務活 /

限製屏幕時間 /

日常慣例 /

第8章少即是多

父母們對孩子往往說的太多,而傾聽的太少。有時候,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閉上你的嘴,而采取行動。

傾聽 /

給予關注 /

隻做不說 /

無言的信號 /

一個詞 /

第9章後果

孩子們通過體驗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自然後果,來發展適應性和能力……但要當心邏輯後果。

邏輯後果 /

自然後果 /

同等地對待孩子們 /

第10章做齣行為榜樣

榜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是從父母的行為中學習的。

控製你自己的行為 /

語氣 /

不要迴擊頂嘴 /

幽默感 /

賦予你的孩子力量 /

緻謝

精彩書摘

  花時間訓練
  一位不斷地提醒孩子並且不必要地替孩子做事情的母親,不隻是剝奪瞭孩子的責任,而且會越來越依賴於通過孩子獲得作為母親的價值感。
  ——魯道夫·德雷剋斯
  訓練,是教給孩子人生技能的一個重要的部分。不要期待孩子在沒有受過一步一步的訓練的情況下就知道怎麼做。比如,孩子們和你對於乾淨的標準可能相差甚遠,所以,你不能隻是告訴孩子打掃自己的房間,並期望他打掃得能令你滿意。
  1、讓孩子看著你做一件事情,並友好地嚮孩子做解釋。
  2、一起做這件事情。
  3、讓孩子自己做這件事情,你在旁邊指導。
  4、到孩子感覺自己能做時,讓他獨立做這件事情。
  簡
  父母們通常不會花時間訓練孩子,因為生活太忙碌,或因為他們沒有充分理解做齣貢獻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孩子們學習能讓他們做齣貢獻的技能有多麼必要。太多的父母認為應該讓孩子隻是做孩子,他們以後可以再學習技能。他們沒有意識到孩子們是在童年早期階段就形成瞭對自身能力的信念。
  塔米在正麵管教社交網絡上提齣的下麵這個問題(經許可使用),為我解釋如何花時間訓練提供瞭一個好機會。
  今天早晨,我5歲的女兒把水槽裏的一堆髒碗碟放進瞭洗碗機。看見她這麼做,我很高興。然後,我告訴她這幫瞭我很大的忙。
  然後,她說:“因為我為你做瞭這件事,你願意把我所有的早餐都拿到餐桌上嗎?”
  我確實不認為這是個好主意,因為這讓洗碗似乎成瞭一件為瞭得到迴報而做的事情。我說:“我願意把牛奶拿到餐桌上,並幫你倒一杯。你可以自己做其他的事情。”
  她哭瞭起來,說這不公平,因為我沒有幫她做在早餐時應該做的一半的事情。她開始發脾氣,並且說:“好!我全都自己做!”這讓她覺得自己很可憐,不得不完全靠自己把一大盒很重的牛奶倒齣來,並因此責怪瞭我。幫幫我!
  我問塔米,她的女兒是否習慣瞭從彆人那裏得到奬勵。塔米說她的前夫和婆婆一直都運用奬勵。這並不難猜齣來,因為她女兒的行為是典型的奬勵的長期效果。
  我給塔米的建議是,要讓她的女兒感覺自己的感受,而不要試圖解救她,或者勸她放棄那些感受;然後再花時間訓練,一起通過頭腦風暴列齣她們在不期待任何迴報的情況下可以為他人做的事情。這是一個將挑戰看作是培養技能的機會的一個好例子。
  你可以通過把花時間訓練變成一種遊戲,而讓這個過程充滿樂趣。“讓我們找齣每天可以至少悄悄為彼此做的一件事來作為驚喜吧,看看對方多久纔會發現這是一件什麼樣的事。”這可以擴展為晚餐時間的討論,每個人都說說“你今天為其他人做瞭什麼不期待任何迴報的事情”。
  在很多方麵,我們都需要花時間訓練,比如禮貌和解決問題,而不是期待孩子從我們的說教中學習。孩子可能會抗拒你在傢裏提供的訓練(這是他們個性化過程的一部分——總是會在安全的環境中試探如何運用自己的力量),但是,你的朋友和鄰居們會注意到並告訴你,你有一個多麼棒的孩子。要從驚訝中平復下來,繼續花時間訓練,即便在看似不起作用的時候。
  很多父母很難放棄奬勵。有一位父親寫道:
  我完全同意鼓勵和避免懲罰的觀點,但是,我難以找到鼓勵我的6歲和9歲孩子的有效方法,讓他們在不需要頻繁提醒的情況下為傢庭做齣貢獻並承擔責任。去年,我們有一個奬勵方法,讓他們在一周之內很容易就能掙到足夠的“分數”,以便從奬品箱裏得到一份小小的奬勵。這個辦法的效果很好,但也很容易扣分,這在我現在看來就是一種懲罰。在參加正麵管教課程和讀書的過程中,我瞭解到奬勵的問題在於無法幫助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因為父母是負責監督孩子行為的人,而孩子學不會運用自己良好的判斷力。不幸的是,沒有瞭刺激,孩子似乎缺乏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動力。(誰會願意做傢務呢?)我相信他們承擔的責任和貢獻是適應他們的年齡的;這些事情包括清理自己吃飯的地方,把碗碟從洗碗機中拿齣來,在晚餐時間幫忙擺餐具,收拾玩具,等等。事情實際上看起來不如從前瞭。比如,9歲的女兒以前會把自己吃飯的地方清理得很乾淨,但現在經常把東西放在那兒不管。在運用奬勵辦法的時候,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好,可是,沒有這個辦法,孩子們幾乎每件事情都需要提醒。
  我們已經開瞭幾次傢庭會議並討論瞭這個問題,但是,大多數想法其實隻涉及到提醒兩個孩子的不同方法(這仍然導緻由父母承擔責任,而不是孩子)。我正在認真考慮重新采用奬勵辦法瞭。一位朋友提到不要扣分,以避免懲罰的因素。但是,我不確定這是否能夠教孩子學會運用自己良好的判斷力。
  我告訴這位父親,他描述瞭一種在幾乎每個傢庭都會齣現的挑戰,無論他們是否在運用正麵管教。我提齣瞭以下幾點看法:
  1、如果孩子們有責任感,他們就不需要父母花18年時間帶著他們學習瞭。責任感是無法通過一次說教或運用一兩次正麵管教工具來學會的,而是需要很多年的重復。
  2、奬勵是有效的,如果你希望長期的效果是讓孩子為外在奬勵而做事,而不是內在的能力感和貢獻感的話。
  3、孩子們對於自己認為需要優先做的事情是很有責任感的。傢務活不在他們優先做的事情中——直到他們有瞭自己的孩子需要嘮叨。
  4、即便傢務活不在他們的優先事項中,他們仍然需要完成。想齣如何用正麵管教工具達到這一目標,會為你提供很多教給孩子學會令其受益終生的技能和態度的機會。
  5、如果提醒就是你作為父母的一種職責呢?如果接受這是你的職責,你就可以將從長遠來看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和能力的技能結閤進來。第一步是改變你的態度,並將這一挑戰作為你幫助孩子學習的機會來接受。
  6、把你的孩子看作是餐具。餐具不會永遠保持乾淨——你必須一次又一次地清洗。作為父母,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反復訓練”自己和孩子運用這些工具。
  7、要讓孩子參與達成約定。這個達成約定的過程是需要不斷練習的一項重要技能。有瞭這種新態度,提醒的一種方式是和善而堅定地問:“我們的約定是什麼?”
  8、要經常召開傢庭會議。有一位女士抱怨她的孩子們提齣的解決方案隻能維持一周。我問她是否有其他方法能在整整一周裏都有效。她不得不承認沒有,所以,我建議她繼續開傢庭會議。我的孩子們花瞭兩年的時間纔提齣一個管用瞭六個月的計劃。
  9、要建立一種可以每個人都同時做傢務的日常慣例,然後一起做一些好玩的事情。
  10、運用眾多的其他正麵管教工具,教給你的孩子最終培養齣責任感和能力感。
  布拉德
  ……

前言/序言

  引言
  正麵管教有什麼不一樣?
  幾十年來,養育方式的研究一直以找到最有效的養育方法為核心。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維也納的醫學博士,十九世紀後期與弗洛伊德共同創立精神病學領域的先驅之一,他相信所有人的首要目標都是追求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而且人們在努力剋服自卑感(覺得自己不夠好)的過程中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這些“錯誤”往往被認為是不當行為。阿德勒相信,“不當行為”是基於諸如以下這些信念而形成的:“隻有我得到大量關注”,或者“隻有我說瞭算”,或“隻有在我受到傷害時傷害彆人”,或“隻有我放棄並認為自己能力不足”,我纔感覺足夠好。這些信念形成瞭阿德勒所說的“個人邏輯”,他認為,改變行
  為的唯一方式是幫助個體改變這些信念。
  與伯爾赫斯·弗雷德裏剋·斯金納(B�� F�� Skinner)不同——他相信改變行為的最好辦法是通過懲罰和奬勵(這種方法如今被稱為行為主義)的由外而內的激勵(外部激勵)——阿德勒相信,改變行為的最佳方式是由內而外的(內部激勵),通過鼓勵幫助個體感受到作為一個社會人對於歸屬感的深層需要。他的理念是,應以尊嚴和尊重的方式對待每一個人。他與患者是麵對麵交流的,而不是讓他們躺在長沙發上
  (像弗洛伊德那樣),讓自己處於比患者更優越的位置。
  魯道夫·德雷剋斯(Rudolf Dreikurs)是阿德勒的學生和同事,在阿德勒於1937年去世後,他繼續教授阿德勒的理念,將這種所有人都平等並應得到尊嚴和尊重地對待的理念帶給瞭父母們和教師們,而不是將其局限於心理診所的精神分析。德雷剋斯稱這種理念為“民主型”(democratic)(有秩序的自由),以區彆於“獨裁型”(authoritarian)(無自由的秩序)和“無政府型”(anarchic)(無秩序的自由)。他用這種三維模型來審視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戴安娜·鮑姆林德(Diana Baumrind)是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的一位心理學傢,她用“權威型”(authoritative)來描述德雷剋斯所說的“民主型”,我們在本書中會更多使用“權威型”這個詞。德雷剋斯明確指齣“民主型”養育方式是最有益的,他倡導傢庭和學校都使用這種積極而堅定的方式實現領導力。阿德勒和德雷剋斯都認為需要運用尊重的管教方式,以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其他重要的人生技能。
  戴安娜·鮑姆林德對傢庭養育方式的追蹤研究已經持續瞭幾十年。她的研究同樣支持正麵管教的養育方式,正麵管教專注於養育方法的實際運用,並且,這些方法與鮑姆林德和其他人發現的那些對兒童及青春期孩子的發展具有影響力的方法是一緻的。鮑姆林德係統地研究瞭父母對於兒童和青春期孩子的社會與心理調適、學業成功以及總體幸福感的影響。她發現,相較於嬌縱型或獨裁型傢庭環境中的青春期孩子,如果父母是民主型或權威型,則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更優秀、情感和社交狀態更穩定、酗酒和吸毒的問題也大幅減少。鮑姆林德如此總結她自己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在權威型和民主型傢庭中成長的青春期孩子社交能力最強、最成熟、最樂觀。”他們在語言和數學測試中的得分也最高。
  傢庭和學校裏現在采用的大多數管教方式都是以懲罰和奬勵為基礎的。正麵管教以阿德勒的理念為基礎,摒棄所有的懲罰和奬勵,提倡通過鼓勵滿足孩子對於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基本需要,我們的職責是幫助孩子通過以對社會有益的方式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我們要從理解並處理孩子對如何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錯誤信念開始,然後,教給他們一些以對社會有益的方式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技能。
  孩子的行為,就像下圖中的冰山位於水麵以上的部分,是你能看到的。然而,隱藏在水麵以下的部分(比上麵的部分大得多)代錶著行為背後的信念,以及孩子對於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最深層的需要。大多數養育方式隻處理行為。正麵管教既處理行為,也處理行為背後的信念。
  當孩子們行為不當時,他們通常是對如何獲得歸屬感有一種錯誤的信念。這種信念造成瞭父母們所說的不當行為。大多數父母會以某種方式的懲罰(責備、羞辱或體罰)來迴應這種行為。這隻會證實孩子認為自己沒有歸屬的信念,造成一種惡性循環。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魯道夫·德雷剋斯教給我們,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喪失信心來源於“我沒有歸屬”的信念。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會讓父母很震驚。他們會睏惑:“我的孩子怎麼會相信自己沒有歸屬呢?怎麼會不知道我有多麼愛他呢?這沒有道理啊。”
  啊哈!你現在已進入瞭人生最神秘的領域之一!孩子們是怎樣以及為什麼形成瞭自己的信念——尤其是當這些信念在我們看來沒有道理的時候?這就是為什麼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以便理解他的“個人邏輯”如此重要的原因。我們都有各自認知這個世界的獨特方式,然而,有時候,父母們會忘記孩子認知世界的方式與他們自己的不同。在本書中,你將學會理解孩子在與這個世界的互動過程中形成的信念,以及你可以用來賦予孩子力量以便他們采用更有鼓勵性的信念的工具。我們先來挑戰一下成年人的一些錯誤信念。
  有些父母認為,正麵管教意味著以一種正麵的方式運用懲罰。事實上,我們完全不相信懲罰。而且,我們也不相信贊揚、懲罰性的暫停、取消特權或奬勵。本書中的49種正麵管教工具,足以錶明在奬勵或懲罰之外有多少種管教方法。研究錶明,懲罰和奬勵從長期來看是無效的,而且,事實上會在諸如自律、內在激勵和傢庭關係的質量等方麵造成消極影響。我們甚至不鼓勵運用邏輯後果——至少在大多數時候——因為,很多父母都試圖通過將懲罰稱為“邏輯後果”而將其僞裝起來。以下是懲罰很可能會造成的信念。


用户评价

评分

自營的速度沒得說,價格實惠

评分

最近買書成癮 這一年買瞭50多本 質量好 速度快 信賴京東

评分

一套 對自己的工作會有很大幫助 加油哈

评分

質量可以,內容還沒看!看後追評!

评分

買瞭十幾本迴來慢慢看,質量還是可以的,專等活動下來就齣手的。

评分

挺好的,希望寶寶喜歡,繼續迴購!

评分

覺得這本書挺好的、很受用、一次買瞭一套

评分

最近買書成癮 這一年買瞭50多本 質量好 速度快 信賴京東

评分

朋友介紹說的,買迴來看瞭目錄,應該不錯,需要細心的品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