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十六講(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國史十六講(修訂版)


樊樹誌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6-1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65282
版次:2
商品編碼:12249120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9-05-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308
字數:27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國史十六講(修訂版)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國史十六講(修訂版)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國史十六講(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國傢圖書館第三屆文津圖書奬推薦圖書,讀者自已選齣的深入淺齣的好書。

內容簡介

  這本《國史十六講(修訂版)》是從作者自己的讀史心得中提煉齣來,力圖對中華文明史上的重要問題,進行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讀,不再糾纏於曆史的綫索和細枝末節。作者的原則是絕不能麵麵俱到,必須選擇重點,講深講透,講齣個所以然。給不同專業的學生一個曆史深邃感的啓示,激發他們重新思考中華文明史的興趣。

  現在看來,作者的抉擇是成功的。

  因此,作者有信心把作者在復旦大學課堂上的講義,貢獻給社會大眾共享,奉獻給沒有機會進入復旦堂聽課而對此又心嚮往之的讀者。

作者簡介

  樊樹誌,1957年考入復旦大學曆史係,1962年留校任教。現為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曆史係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曆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專傢組成員。專攻明清史、中國土地關係史、江南地區史,尤以江南市鎮研究蜚聲史壇。代錶作有:《中國封建土地關係發展史》(1988年)、《明清江南市鎮探微》(1990年)、《萬曆傳》(1994年)、《崇禎傳》(1997年)、《國史概要》(1998年)、《晚明史》(2003年)。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六十餘篇,其中發錶於日本四篇、韓國一篇。

精彩書評

  這本書是從我自己的讀史心得中提煉齣來,力圖對中華文明史上的重要問題,進行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讀,不再糾纏於曆史的綫索和細枝末節。

  我的原則是絕不能麵麵俱到,必須選擇重點,講深講透,講齣個所以然,給不同專業的學生一個曆史深邃感的啓示,激發他們重新思考中華文明史的興趣。

  現在看來,我的抉擇是成功的。

  因此,我有信心把我在復旦大學課堂上的講義,貢獻給社會大眾共享,奉獻給沒有機會進入復旦堂聽課而對此又心嚮往之的讀者。

                                             ——樊樹誌

目錄

修訂版引言
第一講 從“大同”到“小康”
1.中國人起源於非洲嗎?
——“夏娃理論”質疑
2.農業革命: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産
3.關於炎帝、黃帝的傳說
4.從“公天下”到“傢天下”

第二講 夏商周:早期中華文明的輝煌
1.青銅時代與青銅文明
2.殷墟與甲骨文
3.“製禮作樂”與禮樂文明
4.解讀“封建”的本意

第三講 老子、孔子與諸子百傢
1.老子與《道德經》、道傢
2.孔子與儒、儒傢
3.墨傢與法傢
3.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中心——長安
4.佛經的翻譯與佛教宗派的繁榮

第四講 秦漢:中華帝國的初建
1.秦始皇:皇帝製度與帝國體製
2.劉邦:庶民皇帝,布衣將相
3.漢武帝:大漢帝國的威儀
4.“罷黜百傢,獨尊儒術”
——中央集權的意識形態

第五講 經學、讖緯、清議、玄學
1.古文經學與王莽“托古改製”
2.光武中興與讖緯
3.東漢的清議與太學生運動
4.魏晉風度與玄學

第六講 鬍人漢化與漢人鬍化的時代
1.五鬍十六國時期的漢鬍互化
2.漢化色彩濃烈的北魏改革
3.門閥政治的東晉南朝
4.胯:統一帝國的再建

第七講 唐:充滿活力的世界性帝國
1.從李世民到武則天
2.盛唐氣象: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
3.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中心——長安
4.佛經的翻譯與佛教宗派的繁榮


第八講 帝國的衰落與分裂
1.開元、天寶時期的由盛轉衰
2.安史之亂
3.藩鎮、宦官、黨爭
4.五代更迭,十國割據

第九講 宋:繁榮和創造的黃金時代
1.官僚政治與體製內改革
2.傳統農業的新發展與商業革命
3.領先於世界的科技成斟
4.經濟重心南移的最終完成

第十講 儒學的新發展及其社會影響
第十一講 騎馬民族馳騁的時代
第十二講 明帝國的專製政治
第十三講 朋黨之爭與文人社團
第十四講 麵嚮海洋的時代
第十五講 清:中華帝國的末代王朝
第十六講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附錄:原版引言

精彩書摘

  中國人起源於非洲嗎?

  ——“夏娃理論”質疑

  

  人類的起源,是史前史首先要探討的重大問題。神話和傳說,宗教和科學,對它有五花八門的解釋。

  中國古代有所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的神話傳說。在人類齣現之前,天和地連在一起,一片混沌。某一天,盤古醒來用大闆斧開天闢地,他的氣息化作風和雲,聲音變成雷電,左眼變成太陽,右眼變成月亮,頭發鬍子化作星星。盤古開天闢地後,大地荒無人煙,天神女媧在清澈的水池邊用黃泥做成泥娃娃,泥娃娃變成瞭活生生的人。這位人類之母還為男人、女人建立婚姻關係,生兒育女。

  在西方,基督教的《聖經》宣稱,上帝創造瞭人類,即亞當和夏娃。還說,上帝創造瞭人類以後,都講同一種語言,人們通力閤作,在巴比倫平原建造“通天塔”。上帝發現人類聯閤起來的力量很可怕,於是使用壓力把人類分散於世界各地,讓他們講不同的語言,阻止他們互相溝通。

  近代以來,隨著科學的昌明,人們終於明白,人類是由一種古猿演變而成的。人類從古猿分化齣來,大約經曆瞭一韆萬年的時間。

  距今250萬年以前,人類的祖先——能人——齣現在非洲。它的化石,是由英國籍的肯尼亞考古學與古人類學傢路易斯?利基(louisSey.mourBazett1eakey,1903——1972)和他的夫人瑪麗?利基,20世紀在東非坦桑尼亞的奧杜瓦峽榖發現的,被命名為“東非能人”。其體質形態比南方古猿顯得進步,能用兩腳直立行走,並能製作石器工具,因此判定為最早的人類——能人。此後,利基夫婦的次子理查德?利基又發現瞭距今180萬年和160萬年的直立人骨架、頭蓋骨。這些發現引導人們推論,非洲是人類的起源地。於是國際學術界就有瞭“非洲起源說”。

  “非洲起源說”主要依據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主張全世界的現代人類都起源於非洲,也就是說,目前地球各個人種都是某一個非洲女性祖先的後代。這個非洲女性祖先被稱為“夏娃”,這一理論被稱為“夏娃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夏娃”的後代離開非洲,擴散到歐洲、亞洲等地,取代瞭當地原有的早期智人,而歐洲和亞洲原有的早期智人陸續滅絕瞭,他們與現代人類之間沒有什麼關係。

  非洲起源說(夏娃理論)最早由Protsch和Howells在1970年代中期提齣,他們認為,現在世界各地的(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不是由當地的古人類直接進化而來,而是10——2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的共同祖先。這個祖先的後代嚮各大洲擴散,先後取代瞭當地的古人類。1987年,有一些西方學者提齣“綫粒體夏娃”理論,認為現代人的共同祖先是一個14.3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女性。也有一些西方學者言之鑿鑿地說,所有現存男性的最後一位共同祖先,生活在8.9萬年前的非洲,第一批現代人類於6.6萬年前離開瞭非洲。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及其全球閤作夥伴,2001年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錶論文,披露他們對12000條染色體的研究成果,在東亞人身上發現瞭7.9萬年前非洲人特有的遺傳標記。這一課題組的負責人金力認為,這是目前支持“東亞人非洲起源說”最有力的證據,它進一步錶明,來源於非洲的人群完全取代瞭原來居住在亞洲的古人類。他們推論,東亞人的祖先大約是在6萬年前從非洲到達東南亞一帶,然後嚮北遷移至中國。

  “非洲起源說”在西方似乎已經成為現代人類起源的主流觀點。但是反對的意見也很強烈,質疑運用分子生物學研究人類起源,究竟有多大的可靠性?他們提齣瞭“多區起源論”與之商榷。這種學說認為,地球上各地區的現代人類是從各地區的早期智人進化而來的。

  1984年美國學者Wo1poff和中國學者吳新智等,根據來自東亞地區的化石證據,提齣瞭多地區連續演化學說。這種學說認為,現代人類是由歐、亞、非三大洲距今一百萬年至幾十萬年間的直立人、早期智人演化而來;現代中國人、大洋州人乃至歐洲人,都分彆類似於本地區的古人類,而並不類似非洲古人類。更重要的是,在地球的每一個大洲,都已經找到瞭現代人類和該地區古人類之間的聯係。當今世界各人類群體DNA水平的高度一緻性和體質特徵的多樣性,是基因交流和選擇性適應相互平衡的結果。連續進化使得現代四大人種保持各自特色,也使得各地區的人類在進化一百多萬年後仍能保持在一個物種之內。該學說的主要證據是來自各地發現的人類化石,以及對化石的體質人類學分析和年代測定。最近也有少數分子人類學傢從分子水平論證瞭該學說的閤理性。

  確實,“夏娃理論”無法解釋中國境內已被考古證明的完整的古人類進化鏈,即:以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和縣人為代錶的直立人;以大荔人、金牛山人、丁村人、許傢窯人、馬壩人為代錶的早期智人;以柳江人、資陽人、山頂洞人為代錶的晚期智人(現代人類)。中國古人類學傢吳新智院士指齣,在中國大地上從直立人到早期智人,再到現代人類(晚期智人)的化石錶明,他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連續進化,東亞的濛古人種是從當地的古人類發展而來的,並非來自非洲。此外,中國的直立人與智人的舊石器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前後連續性,根本沒有齣現過由於人類滅絕而導緻的文化中斷,根本不存在外來文化大規模取代原有文化的跡象。因此,說非洲人取代中國大地上的早期智人而成為中國人祖先的推論,是難以成立的。

  研究人類的起源,考古發現的化石是最有說服力的。

  2002年,中國科學傢對具有解剖學意義現代人類特徵的柳江人化石進行重新測定,得到的結論是:柳江人生活在距今約7-13萬年之間的華南地區。這個年代測定數據,是有顛覆性意義的,它用有力盼證據反駁瞭中國現代人類是距今6萬年前由非洲遷移而來的觀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慰文指齣,用基因研究結果推測人類進化的過程,無論如何都是間接的,而來自化石的證據纔是直接的。柳江人化石年代的測定,直接證明瞭在7-13萬年前或更早,柳江人已經生活在華南地區,不可能是在這之後纔從非洲遷移而來。

  2007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列榜首的“許昌人”頭蓋骨化石,再一次證明瞭這一點。這是距今8-10萬年前的完整頭蓋骨,專傢們的初步研究錶明,“許昌人”與“北京人”的信息含量有很大的一緻性,而且齣土的石器、骨器都是本土文化,少見外來因素的影響。2008年1月24日上海《東方早報》在報道這一新聞時,用瞭“‘許昌人’早於山頂洞人,破‘非洲起源說’”的標題,是很有眼光的。

  當然,這仍然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美國Newsweek(《新聞周刊》)2007年8月號,刊登學者莎倫?貝格利的文章《揭示人類進化的新證據》,觀點鮮明地宣揚“非洲起源說”,並且畫齣瞭一幅地圖,來顯示人類是如何“走齣非洲”的。其路綫圖大體是這樣的:15萬年前智人在非洲齣現,10萬年以前到達中東,4.5-5萬年以前到達中亞,3-4萬年以前到達歐洲,1.5-2萬年以前到達美洲。一個大眾化的新聞雜誌,用5頁的篇幅刊登這樣的文章,至少錶明,在編輯心目中這個話題是很有“新聞”價值的。

  確實,這一話題新聞界一直高度關注,經常有最新消息在報端披露,並且配上奪人眼球的標題。2002年7月12日的《文匯報》以引人注目的標題報道:“人類祖先在乍得?——最新發現的頭骨化石可能揭示謎底”。該文寫道,在非洲中部的乍得,發現瞭被命名為“圖邁”的頭骨化石,科學傢斷定它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人類頭骨化石。權威的《自然》雜誌對此有這樣的評論:一韆萬年前地球上有很多猿類,五百萬年前有瞭原始人的留世記錄;距今一韆萬年至五百萬年之間,人類的始祖與猿分離,這一演進過程的物證少之又少。“圖邁”的發現,彌補瞭“缺失的一環”。但是也有科學傢持不同看法:“圖邁”不僅不能彌補“缺失的一環”,反而說明原始人類演進的多樣化;人類的進化並非隻是一個單嚮的階梯,而可能展示齣“茂密的圖譜”。

  有意思的是,2002年10月9日《文匯報》報道“我國科學傢運用先進方法測定柳江人生存年代”的消息,用瞭醒目的標題:“中國人遠祖更可能在中國——這一結論使現代東亞人‘非洲起源’說受到挑戰”。該報道援引中國科學傢的判斷,中國最早的古人類化石是二百萬年前的巫山人化石,在中國齣土的各時期的古人類化石都有共同特徵,如鏟形門齒、長方形眼眶、扁平臉等,錶明至少二百萬年以來,中國人的進化是連續不斷的。

  新聞界的密切注視與頻繁報道,使得這個離我們遙遠而枯燥的話題,透露齣鮮活的生氣。曆史誘人的魅力,以這樣的方式嚮人們招手,我們真的需要對曆史颳目相看瞭。


國史十六講(修訂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國史十六講(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還行吧還行吧還行吧還行吧很好

評分

大傢的作品

評分

紙張不行

評分

書是正品,隻是到貨時,書的左上角摺皺瞭

評分

好書推薦

評分

書質量不錯,物流很快!棒

評分

價格實惠,很劃算,很滿意

評分

很好很快很好很快

評分

挺好的,字跡清晰,字體大,值得推薦!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國史十六講(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