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距離《梁衡評點中國曆史人物》齣版,已經過去6年。這6年,正如梁衡先生自己所說,“我的寫作重點會轉嚮寫樹,寫既有曆史又有故事的樹,也就是人文古樹”。因而,這6年間,梁衡先生的腳步走遍祖國大江南北,隻為尋訪那一個個藏之深山、不為人知卻承載著中華文明訊息的樹之靈。說是寫樹,他仍不忘寫入。這6年,梁衡先生的“中華人文古樹係列”佳作不斷:《一顆懷抱炸彈的老樟樹》《麻田有座彭德懷峰》《帶傷的重陽木》《鞦風桐槐說項羽》《左公柳,西北天際的一抹綠雲》《瀋公榕,眺望大海150年》……
梁衡先生有敏銳深刻的識見。當年他就深知,未來的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會被提到****的戰略高度,“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是民心之所嚮、國運之所係。梁衡先生有通達古今的情懷。他見微知著,觀物識人。他認為,一棵蒼天古樹記錄著人類走過的每一步,是曆史的見證者。自然與人,永遠是相互依存、共生發展的。
為瞭留存曆史、呼應時代,《梁衡評點中國曆史人物》決定修訂重版。新版收錄瞭梁衡先生這6年來創作的與《梁衡評點中國曆史人物》主題相關的8篇新作,對原版內容略微作瞭刪減。
作者簡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著名學者、新聞理論傢、作傢。曾任光明日報記者、國傢新聞齣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現為中國作傢協會全委會名譽委員。
著有新聞四部麯《記者劄記》《評委筆記》《署長筆記》《總編手記》;散文集《覓渡,覓渡》《洗塵》《把欄杆拍遍》;科學史章迴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齣版《梁衡雜集》《我的閱讀與寫作》《梁衡文集》(九捲)等圖書。曾獲全國青年文學奬、趙樹理文學奬、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奬、全國好新聞奬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奬。代錶作有《大無大有周恩來》等。先後有《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選大、中、小學課本。
目錄
上篇 傢國情懷
這思考的窯洞
假如毛澤東去騎馬
毛澤東用人
文章大傢毛澤東
一棵懷抱炸彈的老樟樹
大無大有周恩來
一個偉人生命的價值
周恩來讓座
周恩來為什麼不翻臉
一座小院和一條小路
誰敢極言?誰能極言?
鄧小平認錯
覓渡,覓渡,渡何處?
張聞天:一個塵封垢埋卻愈見光輝的靈魂
二死其身的彭德懷
麻田有座彭德懷峰
帶傷的重陽木
方誌敏生命的最後的七個月
百年革命三封傢書
你不能沒有傢
下篇 幽榖迴聲
鞦風桐槐說項羽
武侯祠,1500年的沉思
心中的桃花源
讀韓愈
讀柳永
左公柳,西北天際的一抹綠雲
瀋公榕,眺望大海150年
好文章是怎樣寫成的
青州說壽
亂世中的美神
把欄杆拍遍
最後一位戴罪的功臣
與樸老結緣釣魚颱
百年明鏡季羨老
追尋那遙遠的美麗
你為什麼得不到愛
精彩書摘
《梁衡評點中國曆史人物》:
毛澤東智慧超群,膽識過人,一生無論軍事、政治都有齣其不意的驚人之筆,讓人永遠玩味無窮。但有一筆更為驚人,隻是惜未能實現。
1959年4月5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毛說:“如有可能,我就遊黃河、遊長江。從黃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質學傢、生物學傢、文學傢,隻準騎馬,不準坐卡車,更不準坐火車,一天走60裏,騎馬30裏,走路30裏,騎騎走走,一路往昆侖山去。然後到豬八戒去過的那個通天河,從長江上遊,沿江而下,從金沙江到崇明島。國內國際的形勢,我還可以搞,帶個電颱,比如,從黃河入海口走到鄭州,走瞭一個半月,要開會瞭我就開會,開瞭會我又從鄭州齣發,搞它四五年就可以完成任務。我很想學明朝的徐霞客。”
1960年,毛的專列過濟南,他對上車看他的舒同、楊得誌說:“我就是想騎馬沿著兩條河走,一條黃河,一條長江。如果你們贊成,幫我準備一匹馬。”1961年3月23日,毛在廣州說:“在下一次會議或者什麼時候,我要做點典型調查,纔能交賬。我很想恢復騎馬的製度,不坐火車,不坐汽車,想跑兩條江。從黃河的河口,沿河而上,到它的發源地,然後跨過山去,到揚子江的發源地,順流而下。不要多少時間,有3年時間就可以橫過去,頂多5年。”1962年,他的一個秘書調往陝西,他說:“你先打個前站,我隨後騎馬就去。”1972年,毛大病一場,剛好一點,他就說:“看來,我去黃河還是有希望的。”可見他對兩河之行嚮往的熱切。
自從看到這幾則史料,我就常想,要是毛澤東真的實現瞭騎馬走江河,該是什麼樣子?
這個計劃本已確定下來,大約準備1965年春成行。1964年夏天從騎兵部隊調來的警衛人員也開始在北戴河訓練。也已為毛澤東準備瞭一匹個頭不太大的白馬,很巧閤,他轉戰陝北時騎的也是一匹白馬。整個夏天,毛的運動就是兩項,遊泳和騎馬。
但是,1964年8月5日,突發“北部灣事件”,美國入侵越南。6日晨,毛遺憾地說:“要打仗瞭,我的行動得重新考慮。黃河這次是去不成瞭。”
這實在是太遺憾瞭,是一個國傢的遺憾、民族的遺憾,中國曆史失去瞭一次改寫的機會。按毛的計劃是走三到五年,就算四年吧,兩河歸來,已是1969年,那個對國傢民族損毀至重的“文化大革命”至少可以推遲發生,甚至避免。試想一個最高領袖深入民間四年,將會有多少新東西湧入他的腦海,又該有什麼新的政策齣颱,黨史、國史將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新版本?一個偉大的詩人,用雙腳丈量祖國的河山,“目既往還,心亦吐納”,又該有多少氣勢磅礴的詩作?
我們再看一下1965年的形勢,那是新中國建國後最好的年份。正是成績已有不少,教訓也有一些,黨又一次走在將更加成熟的十字路口。當時我們已犯過的幾個大錯誤是:1957年的反右;1958年的“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1959年的“反右傾”;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睏難。這時全黨已經開始心平氣和地看問題。在1962年的七韆人大會上,中央承認瞭“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的錯誤,毛澤東也做瞭自我批評。形勢已有瞭明顯好轉。原子彈爆炸,全國學大寨、學大慶、學雷鋒、學焦裕祿,國力增強,民心嚮上。但是從深層來看,對這些錯誤的根源還沒有從思想上徹底解決。就像遵義會議時,從行動上和組織上已停止瞭“左”傾的錯誤,但真正從思想和路綫上解決問題,還得等到延安整風。急病先治標,癥退再治本。當時黨和國傢正是“癥”初退而“本”待治之時。毛澤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騎馬走兩河的。
……
前言/序言
再版說明
距離《梁衡評點中國曆史人物》齣版,已經過去6年。這6年,正如梁衡
先生自己所說,“我的寫作重點會轉嚮寫樹,寫既有曆史又有故事的樹,也就
是人文古樹”。因而,這6年間,梁衡先生的腳步走遍祖國大江南北,隻為尋
訪那一個個藏之深山、不為人知卻承載著中華文明訊息的樹之靈。說是寫樹,
他仍不忘寫人。這6年,梁衡先生的“中華人文古樹係列”佳作不斷:《一顆
懷抱炸彈的老樟樹》《麻田有座彭德懷峰》《帶傷的重陽木》《鞦風桐槐說項
羽》《左公柳,西北天際的一抹綠雲》《瀋公榕,眺望大海150年》……
梁衡先生有敏銳深刻的識見。當年他就深知,未來的中國,生態文明建設
會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是民心之所嚮、
國運之所係。梁衡先生有通達古今的情懷。他見微知著,觀物識人。他認為,
一棵蒼天古樹記錄著人類走過的每一步,是曆史的見證者。自然與人,永遠是
相互依存、共生發展的。
為瞭留存曆史、呼應時代,《梁衡評點中國曆史人物》決定修訂重版。新
版收錄瞭梁衡先生這6年來創作的與本書主題相關的8篇新作,對原版內容略微
作瞭刪減。
希望閱者悅之。
編 者
2017年 11月
梁衡評點中國曆史人物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