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語境下,作為培養人纔重要陣地的高等院校,不但要培養掌握科學技術的精英,還要培育青年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本書立足我國協調推進“四個全麵”的時代背景,從比較研究的視角探討社會責任感培育問題。通過界定社會責任感培育研究的相關概念,闡釋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理論依據,分析中外青年大學生的群體特徵,沿著中外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曆史進程,概括整理中外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內容、總結提煉培育的方法和目標,並對中外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內容、方法、目標進行比較,從而為我國更好開展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提供理論和現實的藉鑒。
作者簡介
包雅瑋,女,1980年齣生,江蘇鹽城人,鹽城工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嚮:馬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近五年來主持並完成省市級研究課題10項,以第1作者共發錶論文12篇,其中CSSCI檢索5篇,CSSCI擴展版2篇,並齣版專著1部,參編教材2部,先後獲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優秀學術成果一等奬、省哲學社會界第七屆學術大會優秀論文二等奬、省第十一屆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奬。
目錄
第一章 社會責任感培育研究的相關概念界定
一 責任的相關概念界定
(一)責任的內涵闡釋
(二)責任的兩大要素:自由與選擇
(三)責任與義務、職責、良心間的聯係
(四)責任的分類
二 社會責任感的相關概念界定
(一)社會責任
(二)責任感
(三)社會責任感
三 社會責任感培育的內涵
(一)社會責任感培育的內涵
(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內涵
(三)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特點
四 社會責任感培育的意義
(一)當代國際道德教育發展的當務之急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之意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四)大學生全麵發展的訴求所在
第二章 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理論依據
一 馬剋思主義相關理論
(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理論
(二)人的本質與全麵發展理論
(三)自由與責任的關係理論
二 中國傳統文化相關闡釋
(一)儒傢的責任觀
(二)道傢的自由觀
三 國外教育學相關理論
(一)價值澄清理論
(二)人本主義道德教育理論
(三)社會學習道德教育理論
四 社會心理學相關理論
(一)道德認知發展理論
(二)兒童道德發展理論
(三)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五 比較教育學理論
(一)比較教育學的定義
(二)國外比較教育學發展進程
(三)比較教育學研究法
(四)統計分析研究法
六 其他理論依據
(一)馬赫列爾的青年本質論
(二)約納斯與倫剋的責任倫理理論
第三章 中國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
一 中國青年大學生的群體特徵
(一)思想觀念上的特徵
(二)價值取嚮上的特徵
(三)行為方式上的特徵
二 中國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曆史進程
(一)我國青年社會責任感的曆史演進
(二)我國青年社會責任感培育的曆史演進
三 中國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內容
(一)對自我的責任感
(二)對傢庭的責任感
(三)對社會的責任感
四 中國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方法
(一)課堂教學法
(二)榜樣示範法
(三)實踐體驗法
(四)角色體驗法
(五)文化場域法
五 中國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目標
(一)引導青年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責任認知
(二)激發青年大學生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情感
(三)幫助青年大學生形成堅定的社會責任意誌
(四)促進青年大學生形成積極的社會責任行為
第四章 國外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
一 國外青年的群體特徵
二 國外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曆史進程
(一)美國青年公民教育的發展曆程
(二)法國青年公民教育的發展曆程
三 國外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內容
(一)公民教育
(二)道德教育
四 國外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方法
五 國外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目標
六 國外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意義
(一)促進國外青年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順利開展
(二)促進國外高校價值觀教育不斷完善
(三)促進國外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
第五章 中外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比較
一 中外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影響因素比較
(一)曆史文化背景影響因素
(二)社會發展曆程影響因素
(三)傢庭教育理念影響因素
二 中外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環境、目標、內容、方法比較
(一)社會責任感培育環境的比較
(二)社會責任感培育目標的比較
(三)社會責任感培育內容的比較
(四)社會責任感培育方法的比較
三 中外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所維係的價值觀比較
(一)社會責任感所維係的價值觀錶現
(二)社會責任感所維係的價值觀衝突原因
四 中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比較總結
(一)中外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相同之處
(二)中外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不同之處
第六章 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實踐指南
一 當前社會責任感缺失的錶現及成因
(一)當前社會責任感缺失的錶現
(二)當前社會責任感缺失的成因
二 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理念存在偏差
(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內容較為空洞
(三)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形式略顯單調
三 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指導原則
四 打造高校一傢庭一社會三位一體教育模式
(一)樹立社會責任感的培育理念
(二)豐富社會責任感的培育內容
(三)延展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形式
五 構建高校內外社會責任感協同培育生態係統
(一)孵化高校內外社會責任培育生態係統
(二)博弈視角下政府介入對高校和企業閤作動態分析
(三)高校:完善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評價體係
(四)政府:解決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供需矛盾
(五)企業:補缺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柔性培育位置
結語 中外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比較研究的啓示
一 根據國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研究産生的藉鑒
二 結閤中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實際引發的思考
附錄一 指標體係調查錶
附錄二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評價指標因素調查錶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研究》:
四是規則的意識。皮亞傑錶明,兒童的規則意識在該階段的不同時期是有變化的。六歲左右兒童的典型特徵是對於規則的態度,即認為規則來源於成人,而且將永遠存在下去;規則是神聖的,不可觸犯的。兒童對成人的尊敬是單方麵的,“而尊敬卻包含愛和怕兩個方麵,它是同劣勢和優勢地位的關係相聯係的,從而決定對命令的是否接受,最後導緻責任感的逐漸形成”。因此,兒童在這個階段,一方麵,把規則看作神聖而不可變更的;另一方麵,在實際上,他們並不會將這些規則真正付諸實踐。所以,皮亞傑認為“這兩種特徵由於單方麵尊敬的內部邏輯而得以共存”。兒童對成人單方麵的尊敬和成人對兒童所施加的強製,由此造成兒童在規則意識和實踐間的矛盾。五是客觀責任感。客觀責任感是指兒童對行為作齣判斷的主要依據是行為符閤或違犯規則的程度,而不考慮行為者的主觀動機。皮亞傑關於兒童客觀責任的研究,集中分析兒童對說謊行為作齣的評價。六是抵罪的懲罰。皮亞傑對兒童懲罰的研究圍繞著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兒童認為什麼類型的懲罰是公正而閤理的;其二是兒童認為施加什麼類型的懲罰是更加有效的。
3.具體運算階段
七歲至十二歲階段兒童的思維可以進行具體運算,因此皮亞傑將七歲至十二歲階段稱為具體運算階段。在道德的發展方麵,兒童在這個階段逐漸由前運算階段的他律嚮自律過渡。皮亞傑指齣,自律的道德是“隨著社會性互相協作的進展以及相應的運算的發展,兒童到達瞭新的基於相互尊敬的道德關係”的基礎上産生的。在規則的意識方麵,皮亞傑則認為兒童在這個年齡階段會經曆一些重大的變化;在規則的實踐方麵,這個階段最重要的特徵是協作。因此,皮亞傑認為,閤作的過程“消除瞭自我中心的實踐和對強製的神秘看法,並且導緻瞭規則成功的運用和對規則含義更為廣泛而內化的理解”。
……
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