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中國外交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侯中軍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外交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戰
  • 外交政策
  • 曆史研究
  • 近代史
  • 戰爭影響
  • 國際關係
  • 中華民國
  • 政治史
  • 歐洲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0901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876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页数:392
字数:4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關於中國與一戰的關係,在具體問題的研究上,如中國參戰問題、“二十一條”、巴黎和會問題等,學界已有不少成果,但整體研究方麵仍然比較薄弱。本書在藉鑒吸收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全麵梳理外交檔案,力圖整體考察中國的一戰外交。具體而言,即對從一戰爆發後中國的中立,到中國內部關於參戰問題的討論、中國以工代兵政策的實施、中國對德絕交與宣戰的討論與最終決定、中國齣兵西伯利亞、中國齣席巴黎和會的籌議等重要節點進行係統論述。

作者簡介

侯中軍,男,1977年齣生,山東嘉祥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係畢業,獲博士學位。2011年入湖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2006年7月~2009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科研處工作,任主任科員、助理研究員。2009年9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關係史研究室工作。專業研究方嚮近代中外關係史。

目錄

緒 論/1
  一 導言/1
  二 中國外交與一戰研究迴顧/2
  三 本研究的主要內容/23
第一章 一戰爆發前的中國外交/29
  一 爭取列強承認/29
  二 與俄、英兩國圍繞西藏、外濛古的交涉/48
  三 國際銀行團與民國初年的財政藉款/54
第二章 一戰爆發與中國的最初因應/60
  一 北京政府宣布中立/60
  二 尋求中立保證的嘗試/68
  三 日本對德最後通牒前後中國的外交努力/74
第三章 日本對德宣戰與侵占山東/82
  一 中國劃定交戰區/82
  二 日本侵占膠濟鐵路及山東/88
  三 取消戰區之交涉/98
第四章 “二十一條”交涉/108
  一 日本對華提齣“二十一條要求”/108
  二 英國等列強得悉“十一條要求”後的外交應對/114
  三 二十五次談判及交涉/129
  四 日方修正案的提齣及最後通牒/156
  五 袁世凱稱帝及外交交涉/172
第五章 中立國身份下的預籌與會/179
  一 參會問題的最初構想/179
  二 選派人員赴歐調研/183
  三 第一次外交調研:劉式訓歐洲之行/187
  四 教皇調停之傳聞及夏詒霆歐洲之行/193
  五 保和會準備會的參會討論/201
  六 華工赴歐/203
第六章 對德絕交與宣戰/208
  一 最初的試探:1915年協約國促使北京政府對德絕交的努力/208
  二 “抗議預言絕交”:對德絕交問題的提齣/220
  三 抗議之後北京政府內部圍繞絕交的爭論/227
  四 對德宣戰/235
  五 齣兵西伯利亞/256
  六 齣兵外濛古及外濛古撤銷自治/274
第七章 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279
  一 中國籌備齣席巴黎和會/279
  二 山東問題的交涉及失敗/285
  三 拒簽和約/302
  四 和會善後問題/306
第八章 一戰外交的落幕:北京政府參加華盛頓會議/310
  一 華盛頓會議之擬議及中國的籌備/310
  二 中國提齣十項原則及會外交涉山東問題之確定/325
  三 各項原則之討論/334
  四 魯案之解決及大會之閉幕/344
第九章 一戰時期國民外交運動的發展353
  一 國民外交的起源及其在清末的發展/353
  二 五四運動後國民外交的對內轉嚮/359
  三 全國國民外交大會與國民外交運動的發展/361
結 語/368
參考文獻/375
人名索引/380
戰爭的深淵,變革的潮頭——現代國際秩序的重塑與國傢命運的抉擇 本書並非探討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具體外交斡鏇、參戰細節抑或戰後索賠曆程。相反,它緻力於深入剖析,在那場席捲全球的空前浩劫中,歐洲列強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民族主義的狂熱暗流以及帝國主義擴張的邏輯如何交織,最終點燃瞭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我們將一同迴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大陸內部那股潛藏的巨大能量,審視那些被忽視的裂痕,理解那些看似微小的導火索是如何引爆一場吞噬瞭數韆萬生命的全球衝突。 這本書的視角,將從宏觀的國際體係轉嚮微觀的權力結構,從戰略的宏大敘事觸及決策者的心理博弈。我們首先需要認識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並非一蹴而就的意外,而是長期積纍的矛盾與焦慮的必然爆發。從俾斯麥時代建立的脆弱平衡,到德意誌帝國崛起帶來的權力失衡,再到英、法、俄三國聯閤對抗德國擴張的“三國協約”形成,以及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的固化,歐洲早已被兩大軍事集團的陰影籠罩。本書將細緻梳理這些同盟體係的形成過程,分析其背後的戰略考量、安全睏境以及各自為維護國傢利益而采取的激進政策。我們將考察那些影響深遠的軍事計劃,如德國的“施裏芬計劃”,理解其如何將各國捲入一場不可逆轉的戰爭機器。 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深入探究籠罩在戰爭陰影下的民族主義思潮。在十九世紀,民族主義曾是推動歐洲民族國傢建立的強大力量,但進入二十世紀,它逐漸演變成一種排他性的、侵略性的力量,尤其在巴爾乾地區,斯拉夫民族主義與奧匈帝國的多民族統治之間的矛盾,成為引爆戰爭的直接導火索。本書將解析“泛斯拉夫主義”、“大日耳曼主義”等思潮的演變,它們如何煽動民族情緒,如何將國傢間的領土爭端和民族認同問題推嚮極端,最終導緻薩拉熱窩的槍聲成為點燃世界戰火的信號。我們將審視那些被民族仇恨濛蔽的決策者,分析他們在政治壓力和民意裹挾下,如何一步步走嚮戰爭的深淵。 除瞭軍事同盟與民族主義,殖民擴張與經濟競爭也是這場世界大戰不可忽視的根源。步入二十世紀,歐洲列強在全球範圍內爭奪殖民地和市場,這不僅加劇瞭國傢間的經濟摩擦,更帶來瞭直接的軍事對抗風險。德國渴望“陽光下的地盤”,挑戰英國和法國的既有殖民秩序,引發瞭摩洛哥危機等一係列國際爭端。本書將分析全球經濟體係的脆弱性,以及經濟利益如何在國傢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成為驅動國傢走嚮戰爭的隱形之手。我們將考察那些關鍵的經濟指標、貿易路綫以及資源爭奪,理解這些物質要素如何與政治野心相結閤,催生齣戰爭的邏輯。 本書還將深入探討技術進步在戰爭中的雙重作用。電報、火車等技術的普及,極大地加速瞭戰爭的動員與指揮速度,使得大規模戰爭的策劃與執行成為可能。同時,化學武器、機關槍、坦剋等新型武器的齣現,則將戰爭的殘酷性推嚮瞭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戰爭的破壞力呈指數級增長。我們將反思科技進步如何在戰爭的進程中被濫用,以及人類如何在這種強大的破壞力麵前顯得如此渺小。 然而,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對戰爭根源的剖析,它更關注的是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爭對現代國際秩序産生的顛覆性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啓。我們看到,延續瞭數百年的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俄羅斯帝國等龐大帝國轟然倒塌,舊有的權力格局被徹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係列新興民族國傢的崛起,歐洲的政治地圖被重新繪製。 本書將重點分析戰後凡爾賽體係的構建及其深層矛盾。凡爾賽和約的嚴苛條款,尤其是對德國的懲罰性賠款和領土割讓,雖然旨在維護和平,卻播下瞭復仇的種子,為日後的衝突埋下瞭伏筆。我們將審視國際聯盟的成立及其局限性,理解為何這個旨在維護世界和平的組織,在麵對強權政治和國傢利益的衝突時,顯得如此力不從心。我們將考察不同國傢在戰後重建過程中的不同命運,以及由此産生的新的國際權力失衡。 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探討第一次世界大戰如何深刻地改變瞭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戰爭的巨大傷亡和殘酷景象,讓無數人開始質疑傳統的民族主義和君主製,對民主、自由、平等産生瞭新的追求。社會主義、共産主義等思潮在戰爭的催化下獲得瞭更廣泛的傳播,深刻地影響瞭二十世紀的政治格局。本書將審視那些戰後湧現的文化、藝術和社會思潮,它們如何反映瞭戰爭帶來的創傷與反思,以及對未來社會的憧憬與探索。 此外,本書還將觸及戰爭對全球經濟和國際關係的長遠影響。戰爭打破瞭原有的全球貿易格局,加速瞭美國的崛起,並為蘇聯的誕生提供瞭曆史契機。戰後的經濟重建充滿瞭挑戰,通貨膨脹、失業等問題睏擾著許多國傢,為極端主義的滋生提供瞭溫床。我們將分析這場戰爭如何促成瞭新的經濟秩序的形成,以及它對全球化進程産生的深遠影響。 總之,本書旨在提供一個獨立於具體國傢外交敘事的宏大視角,深入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戰作為一次深刻的全球性變革,如何重塑瞭現代國際秩序的格局、催生瞭新的政治理念、改變瞭人類社會的精神麵貌。我們通過梳理戰爭的深層根源,剖析其顛覆性的後果,試圖理解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以及它為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留下的遺産和啓示。這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迷霧,去領略那場改變世界的戰爭的磅礴力量,以及人類在麵對巨大變革時的抉擇與命運。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國外交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和思考是多方麵的。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外交史的著作,更是一麵摺射齣中國近代國傢命運的鏡子。我被書中對曆史細節的挖掘所吸引,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宏觀的敘述,而是深入到每一次外交談判的幕後,揭示瞭那些鮮為人知的博弈與妥協。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中國在兩次重大會議——萬國郵聯會議和遠東經濟會議——上爭取平等權益的章節印象深刻,這讓我看到中國在國際舞颱上並非完全被動,而是有過積極爭取和努力。作者對當時中國外交官們的刻畫,既有他們的政治抱負,也有他們的個人睏境,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和真實。書中對中國加入協約國後,雖然在軍事上貢獻不大,但在經濟和勞動力輸齣上起到的作用,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審視瞭中國的參戰意義。當讀到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時,書中那種深深的無奈和悲涼撲麵而來,但同時,作者也指齣瞭這次失敗所激發的民族主義浪潮,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奠定瞭基礎,這種辯證的分析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

讀完《中國外交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本書,我的感覺就像是經曆瞭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置身於那個充滿迷霧與機遇的動蕩年代。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將中國的外交政策簡單地描繪成被動受製於人,而是展現瞭中國在極其不利的國際環境中,如何運用智慧和策略來爭取自身利益。書中對當時中國社會各階層的聲音,以及外交決策背後的復雜考量,都有非常細緻的描寫。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戰時外交”的論述感到興奮,作者詳盡地分析瞭中國在戰爭期間,是如何在保持中立與積極參戰之間搖擺,以及每一次選擇背後所牽扯到的國內政治鬥爭和國際壓力。這不僅僅是外交官們在紙上談兵,更是國傢生死存亡的關鍵抉擇。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即使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靈活的外交手段也能為國傢爭取到意想不到的籌碼。比如,書中對中國勞工在歐洲戰場的貢獻的描繪,就讓我看到瞭普通人在國傢外交中的另一種重要體現。而當話題轉嚮巴黎和會時,書中對中國代錶團的挫敗與無奈的刻畫,更是直擊人心。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煎熬與不甘,以及由此引發的深層思考,這對於理解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覺醒至關重要。

评分

我不得不說,《中國外交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本書,比我想象中的要更加精彩和深刻。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認識中國在一戰時期所扮演的角色。我原本以為,那隻是一段被動的曆史,但這本書卻展現瞭中國外交的復雜性、靈活性以及其中的艱辛。書中關於中國如何在兩大軍事集團之間尋求平衡,以及如何利用戰爭的機會來提升自身地位的論述,讓我大開眼界。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當時中國知識分子和政治精英之間就國傢前途進行的辯論的描繪,這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思想的激蕩和國傢命運的掙紮。書中對中國勞工赴歐的描寫,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種人文的關懷,讓我看到瞭普通人在宏大曆史事件中的身影。而對於巴黎和會的失敗,書中並未止步於憤怒的控訴,而是深入分析瞭導緻失敗的深層原因,以及這次失敗如何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摺點,催生瞭新的民族覺醒。這本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即使在最睏難的時期,中國人民也從未放棄對國傢主權和民族尊嚴的追求。

评分

說實話,在翻閱《中國外交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本書之前,我對那段曆史的瞭解僅限於課本上的寥寥數語。然而,這本書卻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中國近代外交決策核心的大門。書中對於各方勢力在中國問題上的角逐,以及中國政府如何在高壓環境下做齣艱難選擇的分析,都極為鞭闢入裏。我特彆欣賞作者運用大量的史料和檔案,來支撐其論點,使得整本書的論述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故事的吸引力。我記得書中有一章節詳細描述瞭當時日本在中國的外交攻勢,以及中國如何應對“二十一條”的脅迫,這讓我深切體會到國傢主權的脆弱,以及外交工作的重要性和復雜性。書中對當時國內輿論的細緻描摹,也讓我看到瞭知識分子在國傢命運麵前的焦慮和呐喊,以及他們對國傢未來走嚮的深切憂思。當我讀到書中關於中國參與一戰後,在國際舞颱上爭取話語權的章節時,我仿佛看到瞭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即使在遭受不公的待遇後,也依然為民族的復興而努力。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在世界曆史進程中的角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這本《中國外交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讀後感,我得好好想想怎麼寫。老實說,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腦子裏閃過的第一件事就是“曆史書”。我知道一戰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深遠,但中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一直不太清楚。總覺得一戰是歐洲人的戰爭,和我們沒太大關係。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在這本書裏找到答案。我期待它能詳細地描繪齣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中國是如何在列強的夾縫中求生存,又是如何試圖抓住機遇,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的。我希望作者能不僅僅是羅列史實,更能深入剖析當時中國政府的戰略考量,那些決策背後是怎樣的博弈和權衡。從袁世凱政府的“中立”到後來加入協約國,這個過程肯定充滿瞭復雜性。我特彆想知道,在中國國內,對於參戰的爭論有多激烈?那些知識分子、政客,他們各自的立場又是怎樣的?這本書能否帶我走進那個時代的思想洪流,感受曆史前進的脈搏?當然,我也關心一戰結束後,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遭遇。凡爾賽條約的簽訂,對中國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打擊,它激起瞭多少民族的憤慨,又為後來的五四運動埋下瞭怎樣的伏筆?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個清晰的脈絡,讓我理解這段曆史的“為什麼”和“怎麼樣”。

评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的外交究竟如何,可以阅读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价格实惠

评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的外交究竟如何,可以阅读

评分

价格实惠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的外交究竟如何,可以阅读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第一章主要概述一战爆发前的中国外交。第二章主要是论述中国在一战爆发后的最初反应。第三章论述了日本对德宣战后侵占中国山东以及北京政府所做的外交应对。第四章主要是论述中日“二十一条”交涉。第五章主要论述中国如何筹划以中立国的身份加入战后和会。第六章线索性介绍了北京政府对德绝交与参战的经过。第七、八两章是对战后外交的阐述。第九章的设置是希望从理论上探讨一战时期中国外交的新变化,即对国民外交运动的审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