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愛與被愛、自我價值的肯定、追求多樣性,是人類的心理需求。挫敗的根源,一是錯誤的信念、二是錯誤的行為,導緻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現在,就讓希魯姆·W.史密斯用“現實模型”幫你棄舊建新,擁抱圓滿。
第一步:ADMIT,承認生活裏有痛苦的區域。
第二步:ACCEPT,接受自己正是造成痛苦的罪魁禍首。
第三步:ASK,問自己是什麼行為導緻現狀?為什麼會這樣?
第四步:ADOPT,采用一個能長期滿足你心理需求的新信念。
第五步:ACT,把新信念當作是真的一樣行動。……
所有蛻變始於信念改變,請承認,你相信什麼,你就是什麼樣子。
【美】希魯姆·W.史密斯 美國傑齣的演講傢、暢銷書作傢、企業傢。30年來他緻力於幫助人們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他用幽默、熱情和與生俱來的說服力,激勵大傢積極求變。由他創建的富蘭剋林時間規劃公司,以規劃錶為基礎訓練個人及組織的時間管理能力。他本人更是美國數傢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以及國傢顧問團成員。9.11事件後他受紐約政府特聘,為悲慟重的市民做演講,安撫受難者親屬,重振市民信心。他因在社會工作方麵的傑齣貢獻,獲得諸多殊榮,被三所高等院校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創譯天下 譯作有美劇《紙牌屋》《老友記》院綫電影《功夫熊貓》及各類暢銷書。
律詩 北京創譯天下翻譯有限公司骨乾成員,參與翻譯多部美劇《紙牌屋》。
[目錄]
Introduction
現實模型承諾 001
Chapter One
行為改變 007
Chapter Two
自然模型 019
Chapter Three
教彆人現實模型 049
Chapter Four
應用現實模型 085
Chapter Five
使用現實模型 107
Chapter Six
組織中應用 131
Chapter Seven
現實模型中的力量 159
Chapter Eight
內心的平靜 175
[內文試讀]
在任何生活環境下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模型。它不僅僅會起修正作用,還會對已經不錯的事起到提升的作用。本章的目的是讓你深度學習幾個步驟,包括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模型,並可以將它教給其他人。我來為你介紹,如何簡單有效地使用模型的五個步驟。每一步都以“A”開頭,幫助你記憶。
第一步:ADMIT
承認你生活中有痛苦的區域
在改進我們生活的道路上,最大的阻礙就是拒絕承認我們需要改變。如果你不承認自己超重,你就不太可能開始減重。如果你不承認自己的婚姻有問題,就將永遠不會邁齣艱難的步伐來修正它。如果你不承認自己的工作錶現達不到組織的需要,你就永遠不會努力提升自己。事實上,如果我們坐下來,大概都可以列齣至少六個區域,是我們行為的結果沒有完全滿足我們需要的地方。(而且用不著想很久)我們沒有這樣做的兩個原因(1)也許我們沒有意識到是有處理方法的;(2)這麼做太痛苦瞭。
第二步:ACCEPT
接受我們自己就是造成痛苦的罪魁禍首
幾乎每一個人都會對把問題推給“客觀原因”的誘惑低頭。我們在痛苦時、在沒有達到我們的目標時,或者感情觸礁時,就會找彆人或彆的事情來責怪。事實上,盡管客觀環境是造成問題的原因之一,可通常來說,我們是無法改變,或隻能有限改變客觀環境的,所以我們應該高興地承認:我們纔是問題的根源,至少這樣,我們是可以做齣改變的。如果確實是因為彆人的行為,我們所做的也有限。那麼這樣的消息纔是最振奮人心的,因為這隻需要靠我們的力量來改變它。意味著有進步希望。
第三步:ASK
問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第一個要問自己的問題是:自己的什麼行為導緻瞭生活中的痛苦和不足。
記住現實模型:行為直接導緻後果。
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當問題是體重時,關於吃和/或鍛煉的行為,通常是驅使問題的關鍵行為。
其他領域的痛苦,或許不能如此簡單明瞭地辨認齣來是哪種行為驅使的。如果你覺得自己找不齣來,完全可以去問你的配偶、夥伴或者最好的朋友們。我嚮你保證,用不瞭多長時間就能找到答案的。
記住,行為是模型中唯一一塊可見的圖案。也是應該開始著手的地方。
這四年來,每六個月我都會去一次猶他州一個叫山尖的地方。那裏有猶他州監獄。
我第一次去,就見到瞭九十位穿著藍色獄服的犯人。當時是在這所大監獄的地下食堂裏見麵的,我把現實模型寫在瞭黑闆上。在講瞭九十分鍾左右的時候,我說:“好瞭,各位,你們都是因為自己的某些行為而被關在這裏的吧,對不對?”
“對,沒有錯。”
“從長期看,這種行為有滿足你的需要嗎?你們想不想聊一聊時間?”
他們不想聊時間。
“如果你們離開這裏,重新迴來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問道。
“哦,我們都會迴來。”
“對,你們都會迴來,也就是說什麼都沒有變?”
“我們的行為沒變。”
“當然——你們的行為沒有變。所以重新入獄。讓我們想得更深層次一些。還有什麼沒變?”
“我們的信念之窗。”
我說:“如果你們想離開這裏,再也不迴來,那麼現在就要著手改變的是什麼?”
“我們要改變我們的信念之窗。”
結尾時,一位犯人站瞭起來,粗獷的臉上布滿瞭淚水。他握著我的手,看著我的眼睛說:“希魯姆,你給瞭我一把今晚就可以擺脫牢籠的鑰匙。”
我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但他非常激動。
這就引齣瞭第二個必須要問自己的問題。
問題就是:為什麼。
一旦知道瞭是哪種行為造成瞭痛苦的結果,你就需要在信念之窗上識彆齣可能會引導這種行為的原則。我用瞭“可能”一詞,因為讀完這本書,也不能成為一位心理學傢。要怎麼做呢?你要先從問為什麼開始。為什麼有這種行為?為什麼要留長發?為什麼要抽大麻?想想答案,然
後記住以下的話:為什麼問題得齣的這個答案,永遠是信念之窗上的原則的錶麵。永遠都是。
接下來的例子會說明:一個引發痛苦的問題是與行為模式相連接的,從而關係到令這種行為看起來閤理的深層信念。
痛苦的領域:老闆生我的氣。我覺得他會給我降職。
行為:老闆召集的會議我都遲到。
信念:我很重要,我不到,他們的會議就無法開始。
痛苦的領域:女兒總生我的氣,從來不跟我說話。
行為:我總是吼她,想讓她按我的想法做事。
信念:好傢長會確保自己的孩子不犯任何錯誤。
痛苦的領域:超重四十磅,我的關節總疼。
行為: 吃很多快餐食品和甜點, 深夜還吃零食。
信念:我新陳代謝很快,吃的都會代謝齣去。
你理解我的意思瞭。
舉的這幾個信念的例子,也許很簡單(或者正中你的心結),但他們都可以證明找齣驅使行為的信念的重要性。
記住,你的規則是自發製定的。除非信念有改變,否則行為是不會變的。
順便說一下,用這個模型來學習曆史是非常好的方法。知道在世界第二次大戰爆發前幾年阿道夫·希特勒的信念之窗上有什麼嗎?他寫瞭本書告訴我們。得知瞭這一點以後,我們可以預測齣他的行為嗎?很多人都預測到瞭。隻是實在太醜惡瞭,導緻那六年時間裏,沒有人會相信。
希特勒的信念之窗上有一條原則就是,種族分等級。
有高級人種和低級人種之分。對阿道夫·希特勒來講,什麼樣的人種是最高級人種呢?雅利安人。最低級的人種是猶太人和黑人。知道瞭他的信念以後,能否預測齣他的行為呢?
長此以往,他行為的結果,有沒有滿足他的需要呢?
韆年帝國(德國納粹對第三德國的稱呼)又持續瞭多久?十二年。五韆萬人,因為一個有問題的信念之窗而喪命。
知道奧薩馬·本·拉登的信念之窗上有什麼嗎?他在青少年時寫過。你知道他認為自己是誰嗎?他認為自己是曾在12世紀大破十字軍的薩拉丁(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創建者)轉世化身。薩拉丁應該是軍事史上最傑齣的戰地指揮官之一瞭,本·拉登認為自己就是他。用模型來檢驗一
下。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本·拉登會怎麼做?他一定會殺異教徒。異教徒都在哪兒?任何有無信仰者的地方。
你知道薩達姆·侯賽因(伊拉剋前總統)認為自己是誰嗎?他認為自己是屠殺數韆人並徵服瞭當時已知世界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古巴比倫王)的轉世化身。薩達姆·侯賽因認為自己就是這個人。
我們知道約翰·亞當斯、本傑明·富蘭剋林、托馬斯·傑斐遜和喬治·華盛頓的信念之窗上有什麼嗎?我們知道。我們怎麼知道的呢?他們寫下來瞭。我們看得到他們的書信和作品,還有終極的美國憲法。
我們知道馬丁·路德·金教授相信什麼嗎?我們知道。1963年他在伯明翰監獄寫下的。我們知道特蕾莎修女的信念之窗上寫著什麼嗎?我們知道。她的行為模式展現齣瞭她所相信的,並寫在瞭2009年的一本書中。
……
我最近沉浸在一本關於內在力量的書籍中,它所描述的許多內容,都讓我産生瞭深深的共鳴,卻又難以用言語完全概括。我記得書中有提到,我們日常的思考模式,以及我們對自己“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人生軌跡。作者似乎在用一種非常哲學而又實際的方式,來闡述如何去“掌控”我們的思想,從而去“創造”我們想要的生活。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能量”的探討印象深刻,雖然它並不是指物理意義上的能量,而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和心理上的狀態。作者似乎在鼓勵我們,去培養一種積極的、充滿活力的內在狀態,因為這種狀態會吸引更多積極的事件和機會。我發現,書中的許多觀點,都與一些古老的智慧不謀而閤,但作者用現代人的視角和語言,將它們重新闡釋,使得它們更加易於理解和實踐。我感覺這本書就像是一本“人生說明書”,它並沒有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思考框架,讓你能夠自己去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评分這本著作帶給我的震撼,更多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改變。我很難說齣具體的某個章節或者某個理論,但它就像一股清泉,緩緩地滋潤瞭我的心靈。我記得書中有一些關於“可能性思維”的討論,作者似乎在強調,我們常常因為固有的認知模式,而限製瞭自己對未來可能性的想象。舉個例子,很多人可能會想,“我天生就不擅長學習新技能”,於是就放棄瞭嘗試。但書中可能在引導我們去質疑這種“天生論”,去相信通過持續的努力和正確的策略,幾乎任何技能都可以被掌握。我感覺作者非常善於發現並拆解我們思想中的“死角”,然後用一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鼓勵我們去打破它們。書中的文字並沒有給我帶來壓力,反而更像是一種邀請,邀請我去探索自己內在的無限潛能。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對一些曾經認為“不可能”的事情,開始産生瞭一些好奇。我開始想,如果我嘗試一下呢?就算失敗瞭,也隻是證明瞭嘗試的價值,而不是證明瞭自己的無能。這種心態的轉變,是我覺得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所在。
评分我最近讀瞭一本讓我印象深刻的書,雖然我可能無法精確地復述其中的所有觀點,但它給我帶來的思考是持續而深刻的。這本書似乎探討的是一種內在的力量,一種能夠影響我們對現實感知和行為方式的潛能。我記得書中提到瞭一個概念,關於我們如何“框定”自己的經曆,以及這種框定如何塑造我們的情緒和選擇。比如,同樣是遇到一個挫摺,有些人會將其視為“世界末日”,而有些人則會將其看作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這本書似乎就是在告訴我們,如何主動地去調整我們的“視角”,讓它變得更加積極和富有建設性。我特彆欣賞的是,作者並沒有使用過於復雜的理論術語,而是用非常貼近生活的語言,以及豐富的例子來闡述。我感覺作者好像在我耳邊輕聲細語,分享他/她對人生智慧的領悟,而不是居高臨下地教導。讀完之後,我開始留意自己日常的對話,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彆人,是否不自覺地使用瞭消極的語言。我嘗試著去替換一些負麵的詞語,用更積極、更充滿希望的錶達來代替。這種微小的改變,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卻讓我感到內心似乎有一扇窗被悄悄打開瞭。
评分這本書真是太令人振奮瞭!拿到它的時候,我被封麵的設計深深吸引,那種沉靜而有力的感覺,仿佛預示著即將開啓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翻開書頁,我立刻被作者的敘述風格所吸引。他/她並沒有直接灌輸給你什麼“真理”,而是像一個循循善誘的朋友,用大量生動的故事和案例,引導你去思考。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信念重塑”的章節,作者描述瞭一個他/她認識的人,曾經深陷在消極的自我評價中,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但通過一係列有意識的練習,比如每天寫下三件讓自己感到驕傲的小事,以及挑戰那些根深蒂固的負麵想法,這個人竟然逐漸擺脫瞭過去的陰影,重新找迴瞭自信。這個過程讀起來並不像教科書那樣枯燥,而是充滿瞭人性化的溫暖和鼓勵。我感覺作者非常理解我們普通人在生活中會遇到的掙紮和睏惑。他/她並沒有把“信念”描繪成一種遙不可及的神秘力量,而是將其拆解成可以實踐、可以掌握的具體技巧。讀完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想嘗試書中的一些練習,我堅信,一點一滴的改變,最終會帶來翻天覆地的不同。
评分坦白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更多的是一種“感覺”上的升華,而非具體的知識點。我很難將其歸類到某個學科,它更像是一種關於人生智慧的分享。我記得書中似乎在討論,我們的“信念”是如何像一張無形的網,將我們籠罩其中,決定瞭我們看到的風景。作者可能在用一種非常細膩的方式,去剖析我們是如何在不自覺中,為自己設下障礙的。例如,當我們覺得“運氣不好”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更加留意那些不幸的事情,從而忽略瞭那些好的瞬間,這反而會強化我們“運氣不好”的信念。這本書並沒有給我灌輸任何“你應該做什麼”的指令,而是用一種非常啓發性的方式,讓我去反思自己的思維模式。我發現,書中的一些描述,真的能觸動我內心深處最隱秘的想法,讓我開始質疑一些自己習以為常的觀念。讀完之後,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頓悟”式的改變,但我的內心卻感到一種久違的平靜和力量,仿佛我終於找到瞭與自己對話的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