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5
書畫鑒賞十六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學習叢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辦、國辦在《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指齣: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於啓濛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
為瞭更好地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學習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編輯齣版瞭該套叢書。
《書畫鑒賞十六講》分為十六講,基本按時間順序編排,輯錄瞭鄭昶和陳師曾兩位大師的書畫研究成果,提綱挈領地闡述瞭中國書畫史上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以及一些代錶性畫傢、書法傢的風格,以及中國書畫發展曆程中內在的淵源關係。
鄭昶(1894—1952),字午昌,浙江嵊州人。1929年編著齣版瞭三十五萬言的《中國畫學全史》,蔡元培譽之為“中國有畫史以來集大成之巨著”。他是當時海派畫壇的活躍人物,曾發起組織“蜜蜂畫社”、“中國畫會”等社團。他山水、人物、花卉兼長。20世紀30年代,畫譽已遠播四海,作品參加過在英、德、日、比、美和蘇聯等國的國際展覽。
陳師曾(1876—1923),又名衡恪,號朽道人、槐堂,江西義寜(令修水)人。吳昌碩之後革新文人畫的重要代錶。其山水畫在承襲明代瀋周、清代石濤技法的基礎之上,注重師法造化,從自然景觀中汲取創作靈感;寫意花鳥畫近學吳昌碩,遠宗明人徐渭、陳淳等大寫意筆法,畫風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畫以意筆勾描,注重神韻,帶有速寫和漫畫的紀實性;風俗畫多描繪底層人物,像收破爛者、吹鼓手、拉駱駝、說書等,斑斕多緻。著有《中國繪畫味今、《中國文人畫之研貧介、《染蒼室印存》等。
第一講?繪 畫.......................... 001
第一節?緒 論........................ 001
第二節?雕 塑........................ 006
第三節?建 築........................ 024
第四節?繪 畫........................ 033
第五節?陶 瓷........................ 058
第二講?漢之畫學........................ 072
第一節?概 況........................ 072
第二節?畫 傢........................ 076
第三節?畫 論........................ 078
第三講?魏晉之畫學...................... 080
第一節?概 況........................ 080
第二節?畫 傢........................ 084
第三節?畫 論........................ 088
第四講?南北朝之畫學.................... 092
第一節?概 況........................ 092
第二節?畫 傢........................ 098
第三節?畫 論........................ 103
第五講?隋之畫學........................ 111
第一節?概 況........................ 111
第二節?畫 傢........................ 113
第三節?畫 論........................ 115
第六講?唐之畫學........................ 117
第一節?概 況........................ 117
第二節?畫 傢........................ 124
第三節?畫 論........................ 132
第七講?五代之畫學...................... 153
第一節?概 況........................ 153
第二節?畫 傢........................ 158
第三節?畫 論........................ 161
第八講?宋之畫學........................ 168
第一節?概 況........................ 168
第二節?畫 傢........................ 181
第三節?畫 論........................ 192
第九講?元之畫學........................ 206
第一節?概 況........................ 206
第二節?畫 傢........................ 213
第三節?畫 論........................ 220
第十講?明之畫學........................ 228
第一節?概 況........................ 228
第二節?畫 傢........................ 237
第三節?畫 論........................ 245
第十一講?清之畫學...................... 261
第一節?概 況........................ 261
第二節?畫 傢........................ 276
第三節?畫 論........................ 291
第十二講?清代山水之派彆............................ 322
第十三講?清代花卉之派彆............................ 329
第十四講?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334
第十五講?文人畫的價值............................... 340
第十六講?書 法........................................... 347
第二節?雕 塑
太古之民,穴居野處,茹毛飲血,榛榛狉狉,殆伍禽獸。他們最著的文化是結繩記事。後來因為日常生活所需,乃開始使用石製、土製,以及木製的種種實用器具。我們中國的雕刻可說是從這時候開始瞭。後代所發掘的石鏃、石斧、石錘、石鑽、石杵、石臼等,可以證實。而當時有一種叫“祏”,尤為我國石器時代所可注意的雕刻品。據一般考古學傢言,這“祏”就是後代木製的供在宗廟裏的神位;由此也可知古代人崇拜祖先的思想,發達很早。用石器的時候,同時也有用貝、甲、骨、角製的器具。這些也是我國太古時重要的雕刻品。可惜遺物無存,文獻不足,考證無由,殊深可惜。
自後洪荒漸闢,有巢氏作木器,神農氏教稼穡,伏羲氏製網罟,收漁利,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這時風俗漸易,文化漸開,然就雕刻方麵言,並無顯著的進步。等到黃帝軒轅時代,知道造舟車,製兵器,鎔銅鑄鼎,這時方有銅器的製作品。此後金屬的雕刻藝術品,漸漸的眾多瞭。
從黃帝以後曆四代,文化已漸次發達。到瞭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承其遺業,更發揮光大。社會情形,已由茫昧時代而進於宗法時代。工藝製作品也有瞭很大進步,雕刻當然也有很好成績。此時有玉製的五瑞、五器。所謂五瑞者,即是五等的圭璧;五器者,即是用於祭祀的器具。在昔石器時代的鏃、斧、錘、臼等,已笨重不適用。在帝舜時代,便有琢飾之雕琢,文物漸進於粲然之境。
到瞭三代夏商周,文化又大發達。夏禹時用文飾鑄之於鼎,圖成山川奇怪,魑魅魍魎。古器上的文,尤其是雲雷文,都是創於夏代的。此外有罍,是一種陶製的樂器,上麵雕刻著文樣。其他雕刻品有雞彝和黃彝,是裝飾於瓦木上的東西。雞彝的形狀似雞,黃彝的形狀似龜之目,並飾以黃金而成。
商代工藝大盛,雕刻益繁。六工各有專職:即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祭祀所用的器具,有瞭新的創製:如斝、箸尊等。食器上均有刻鏤。至於銅器都有文飾,其最著者有鼎彝、卣、觚、爵、盤等。一切文飾,古樸清逸;且銘文便於識彆,字數極少。近日考古傢所謂一字銘,差不多完全限於商器。商器的銘文,最普通者為庚、辛、癸、子、孫、舉、木、田、中、非等字。這些字或為當時帝王的名字,或為年代的紀錄。亦有鏤以圖樣者,如立戈、橫戈、禾、斧、矢、車、兕、龍、虎等形;亦有持戈、戟、旗、刀、乾等之人形。這些都是商器的特徵。
夏商二代的文物,到瞭周朝,便蔚成鬱鬱乎的文化。《周禮》一書,原為紀述當時實施行政的事實,但於藝術,亦極注意。在工藝方麵,以雕刻為最顯著。商代的六工,一變而為八材。這八材即是珠、象、玉、石、木、金、革、羽等。其中以玉工尤為重要,並設玉府之職,專司刻鏤服玉、佩玉、含玉、玉敦。六瑞、六器的製度,亦是到瞭周代始完備。六瑞是用以分彆爵位的崇卑的:一曰鎮,是雕琢著四鎮的山;二曰桓圭,是雕琢著宮室的形象;三曰信圭,四曰躬圭,都是雕琢著人形的;五曰榖圭,是雕琢著米粒;六曰蒲璧,是雕琢著蒲席文的。六器亦多有雕碾的文飾。
銅器雕鏤的製作,在周代更有驚人的成績。那時有金工分職的製度:以築氏為削;冶氏為殺矢、戈、戟;鳬氏為鍾;栗氏為量;鍛氏為鎛器;桃氏為劍。祭祀賓客的禮器,叫作六彝、六尊。六彝是雞彝、鳥彝、斝彝、黃彝、虎彝、蜼彝。六尊是犧尊、象尊、壺尊、箸尊、大尊、山尊。這些器具的形式,皆為動物。
周代之石刻,存於今日之可稱完整的古物者,以“石鼓”為最可貴;共十個,現存北平孔廟大成門左右的兩廡下;是一三○七年時,元朝太史郭守敬移置於此的。石鼓高約三尺,大腹若鼓,乃是就生成的一大塊圓石,略加鎸鑿而成的。在唐朝,韓愈輩已替石鼓做過考證。後代學者,亦深加研究過,認為是宣王時的作品。那時宣王巡狩岐陽,由史籀作頌紀功,所以石鼓又名“獵碣”。此種石刻文字,叫作“籀文”,與古文不同。所刻詩文共十首,每鼓各載其一,雖文句長短不一,而皆為協韻,其體裁和《詩經》上的作品類似的。大旨是歌頌王在岐山佃魚的事情:說在水清道平之後,王選瞭車徒,備瞭器械,與諸侯相會於此,因佃獵而講武瞭。這種石鼓是一種紀念碑。
東周滅亡之後,秦並吞六國。及始皇即位,雖隻有短短的十五年而國即亡瞭,但其間於藝術上的成就實足驚人。不說阿房宮等的宏壯偉麗的建築,隻就雕塑而言,最顯著的有金人和鍾等的鑄造。這種東西,在藝術史上是永遠留著無上光榮的。狀是鹿首龍身,先以木刻而成,後來改用銅鑄;其文字和周代不同。始皇的螭虎紐玉璽,亦是此時重要雕刻品之一。當時有刻玉善畫的工人名烈裔的,特地由騫霄國來奏妙技的。
秦朝石刻頗多,著名的有長池的“石鯨”,蜀郡太守所刻的鎮壓山川的“石牛”,會稽刻石,繹山刻石,琅琊颱石刻等。
漢代藝術的遺物,應該以享堂碑闕上的石刻畫為主。享堂是墳墓上以石建造的祠堂,以供展墓享奠之用的,所以又名墓廬。在漢代壁畫最盛的時候,大抵皆刻圖畫於石壁上,這種作品,最著名的有孝堂山祠與武梁祠兩處。這兩處的石刻,在漢代美術史上是極占重要位置的。
孝堂山祠在山東肥城縣,是前漢末年孝子郭巨墓上的享堂。石刻共有十壁,均係陰刻的,與後漢之陽刻者不同。所刻人物、景象、鳥獸,都很靈活生動。其取材均為曆史的事情:其圖為車騎的行列、大王車、貫胸國人、戰爭、鬍王獻俘、狩獵、駝、象、成王周公等的故事,以及演戲、奏樂、庖廚等。亦有取材於當時的傳說:如神仙怪獸的事情。這種石刻,雖不甚精巧,但生氣央央,頗近自然。在前漢有這樣的藝術收獲,是很可注意的。
現在把這石刻的第八壁和第十壁的圖樣說一說。第八壁上所刻的是龍鳳日月的形象,有一座二層樓;樓的頂上有猴,左麵有鵷雛,右麵有鷹,各有一種動作的姿態;樓中坐西王母,有幾個侍者圍著她的左右;日月星鬥中可以辨齣的,是日的右方為北鬥星,左方麵是織女星。全然是采取當時道傢的神仙傳說。漢代雖崇尚儒術,而異端的思想乘機以起,這正是文化燦爛的象徵。那麼這件藝術品的價值,也可默許它的取義深長的瞭。
第十壁上所刻的是大王車,可以看齣古代行軍時的情狀。大王車駕四馬,貫有繮繩,車上有蓋;輿內坐四人吹排簫,前立一人執繮,上二端立二人擊鼓;擊者一手把持著鼓,使之不墮。大約是古代行軍鳴鼓前進的情形。大王車的後麵,跟隨著幾輛車子,各駕二騎;車前負戈而騎馬的導者和負戈而步行的導者,每排三人;騎兵的馬上置有鞍蹬,馬尾有總結。那時候武器的使用也可推見。此外道路之上,還點綴著許多鳥獸。
武梁祠在山東嘉祥縣南二十八裏的紫雲山下,是順帝桓帝時任城名族武氏一傢數墓的享堂。這武氏的祠廟,係建造於建和元年的。廟前有東西兩石闕,墓前置石獅子,至今猶完整無缺。一個石闕上刻著:
建和元年,太歲在丁亥,三月庚戌朔,四日癸醜,孝子武始公,弟綏宗景興開明,使石工孟孚,李丁卯造此闕。值錢十五萬。孫宗作師子。值四萬。
闕後有石室四處,即是武梁祠、武榮祠、武斑祠、武開明祠。其中最顯著者,是武梁祠和武榮祠。除四石刻之外,尚多不明的殘石。
祠上的石刻,大都是陽刻的。武梁祠的石壁,是刻著三皇、五帝、禹、桀、孝子、刺客、烈女等故事,及神人、奇禽、異獸、車騎、人物、樓閣等。
武榮祠的石刻,是刻文王、武王、周公、秦王、齊王、桓公、孔子及諸弟子、孝子、刺客、烈女、神人、龍鳳、奇禽、怪獸、玉兔、蟾蜍、雲氣、魚鳥、蓂莢、戰爭、燕飲樂舞、庖廚、侍女、車騎、從導,以及武榮的閱曆等項。
武斑祠和武開明祠的石刻,均刻些伏羲、女媧、周公、景公、始皇、信陵君等人物故事。此外還有海神、龍魚齣戰、雲龍車、天馬、雷公、北鬥星君、啖人鬼、狩獵農耕、車馬、從導、舟車、交戰、樂舞、庖廚,以及種種祥瑞之物。
這四石室的位置,據一般學者的考證,分前後左右四處,以前石室為武榮祠,左石室為武斑祠,右石室為武梁祠,後石室為武開明祠。
前石室中有一石,可以特彆提齣說一說。此石長四尺許,所刻圖形,分上下二部,不相連屬,各為一事。上部刻著的是西王母接見穆王的景象;下部刻的是公侯傢送葬的鹵簿。上部一景,有重樓傑閣、鳥獸龍蛇等,都很奇麗的。人物除西王母、穆王而外,侍者眾多,各司其事。全體結構雄偉,有條不紊。下部一景,全是當時大戶人傢送葬的紀事畫,可以窺測古代風習的一角。
除孝堂山祠和武梁祠的石刻外,尚有一處很有名的石刻,即是兩城山,城貞王安之祠堂的石刻。這裏的石刻,據日本美術考古學傢大村西崖氏說,是中國古代雕刻的冠軍,因為它是充滿瞭高古、琦瑋、譎詭的趣味;而且它那竦峙的颱閣和一切服飾容曳,都可使觀者羽化為伏羲、神農時代的人物,而神遊於華胥之國呢。
漢代此種石刻壁畫之風,在後漢中葉為最盛。其存留的區域,大半在山東,即古齊、魯的境界。這是因為和帝時代,有中山簡王的厚葬,到瞭安帝、順帝時,則因王符的提倡,其風益甚。所以今日所存留的石刻題記,多有永元、延平、永初、永建、建康等年號。如荊州刺史李剛、司隸校尉魯峻等的墓中石刻,便是好例。此種石刻,現存濟南的明倫堂、金石保子所、麯阜的孔廟、汶上縣的石橋,及關帝廟、濟寜的兩城山,以及山東各地的寺廟等處,均有保存著的。
除上述的石刻外,尚有足記的著名石刻多處。如會稽東部都尉路君的墓闕,是永平八年所造的,刻有執杖負劍的人物。山東費縣南武陽平邑皇聖傢的墓闕,係元和元年所造的。兩處皆刻著伏羲、女媧、四神、奏樂、演戲等圖像。在四川新都縣北麵的兗州刺史洛陽令王渙的墓闕,是造於元興元年的,刻有神人、車馬、龍象、獅子、大屋等物。河南嵩山的太室廟闕,是元初五年的作品,刻有龍鳳、牛虎、人物、車馬。啓毋廟闕,係延光二年所造,刻有龍馬鹿兔人物等類。少室廟闕,亦同時建造的,刻有龍、虎、麟、鳳、象、馬、鹿、羊、鶴、兔、人物等等。此外還有四川方麵,在渠縣有交趾都尉瀋君的墓闕;在雅安有益州太守高頤的墓闕;在劍州有梓潼縣範君的墓闕。這些石刻均刻著走獸神道人物等形象。
此外漢代的石刻,如陵墓神道的石人獸,及錶、石柱,在前漢後漢均極多。其石獸,大概皆為麒麟、闢邪的瑞獸、獅子、象、馬、羊、虎等類。石人的製作甚古樸,然終不及石獸的精巧。
漢代的碑亦很多,其形狀與用途,與前不同,僅鎸刻文字,建於宮廟墳墓。碑在後漢較前漢為多。碑有二種:一種是圓頭,叫作碑;一種碑頭似圭,叫作碣。碑大碣小。
漢碑之存於今日者極多,惟西漢之碑,以近年雲南昭通掘齣的孟鏇碑,為首屈一指。其次則為後漢和帝時的作品,如山陽的麟鳳碑;益州的太守無名碑,此碑以硃雀為額,下刻玄武,兩旁刻龍,碑陰刻五玉、三獸,及犧首。又如麯阜孔廟的孔謙碣,及博陵太守孔彪碑,直隸永年縣的北海淳於長的夏承碑。
此外四川亦有,如雅州之蜀郡造橋碑,渠州之車騎將軍馮緄墓上的兩塊碑:一塊叫“單排六玉碑”,一塊叫“雙排六玉碑”。“雙排六玉碑”是圭首的,刻有三足鳥、九尾狐,碑麵上刻有六玉、二驢、犧首;其陰麵,上刻硃雀,下刻玄武。“單排六玉碑”亦是圭首的,刻有硃雀,碑麵上刻著六玉,下刻玄武。四川還有孝廉柳敏碑,雲安的徐氏紀産碑等,也很有名。
江蘇有江寜西州的無名碑,也是漢代名貴之作。浙江湖州有費鳳碑。甘肅成縣有澠池的五瑞磨崖,刻著龍、鹿、甘露下降、嘉禾、木等圖像。
漢碑上常有幾重暈,此暈由碑麵的一方轉達於碑陰;其用途,想來是便於繩索的纏繞吧。碑上所刻的文字,均屬漢隸,可作學隸書者的模範。
漢代的塑像亦很多,因為那時國傢的宗廟,有立像之風。景帝之末,文翁命成都的學官造石室,設孔子的坐像,並置七十二弟子像在旁相侍。孔子塑像,以此為嚆矢。此等人像,都以泥塑,不易傳久,所以存留於今絕少。
明器的雕鏤,在漢代亦很發達。飲食器、樂器等凡四十二種,一百九十七件。此外塗車九乘,俑三十六匠。此種定製為古來所無有的完備之數。明器中著名的瓦竈,瓦棺上的浮雕,以及瓦鐙、甕、甒、壺、尊上麵的彩繪,及其人獸龍鳳等形式及花紋的雕鎸與石刻畫有同樣的古趣。
漢代玉器亦多。皇帝的白玉六璽為一切玉器之首。祭天的儀器,有玉幾及其他玉飾器具凡七韆三百件。六瑞、六器、法器等,悉從周製,多有花文的琢飾。漢玉的特徵,為一種雙鈎碾法。玉上的綫畫,宛如遊絲,細入鞦毫,明淨勻整,無些毫的滯跡。此種妙技,在小璧、環玦、帶鈎 書畫鑒賞十六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學習叢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質量不錯?值得擁有。
評分産品通俗易懂,值得推薦,收獲良多,快遞也很給力
評分産品通俗易懂,值得推薦,收獲良多,快遞也很給力
評分很好
評分好評
評分還沒有看,看後再評價吧。
評分産品通俗易懂,值得推薦,收獲良多,快遞也很給力
評分很好
評分質量不錯?值得擁有。
書畫鑒賞十六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學習叢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