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書基於製度分析的視角,係統梳理瞭中國環境治理的理論研究及分析框架,指齣當前研究的理論邏輯和分析框架沒有體現環境治理的異質性特徵;對國外學界正在興起的社會—生態係統分析框架進行瞭深入的比較分析,基於社會—生態係統框架對草原治理和流域水環境治理兩個問題進行瞭案例研究,以檢驗和測試其對於中國環境治理問題的適用性。
作者簡介
秦海波,1986 年生,新疆沙灣人,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管理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後,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戰略與政策研究。目前主持新疆高層次人纔引進工程支持項目一項、新疆自然科學基金一項,參與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及其他省部級課題多項;在《中國軟科學》《科學學研究》《科研管理》等核心期刊發錶論文十餘篇。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選題的現實背景
第二節 國內外關於中國環境治理的研究進展
第三節 本書要解決的問題
第四節 研究的思路
第二章 治理理論下的環境治理研究與分析框架
第一節 簡單的環境治理
第二節 復雜的環境治理
第三節 結論
第三章 尋求環境治理研究的新框架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對三種框架的評介
第三節 三種框架的比較分析
第四節 結論與討論
第四章 基於社會—生態係統框架的草原治理比較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結果與分析
第四節 結論
第五節 討論
第五章 基於社會—生態係統框架的三峽庫區水環境治理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相關理論基礎
第三節 基於社會—生態係統框架變量組的分析結果
第四節 結論與討論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緻 謝
圖目錄
圖1-1 2012年十大水係水質類彆比例/2
圖1-2 中國主要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5
圖1-3 環境治理研究範圍/9
圖1-4 中國環境保護管理體製——環境監督管理職能現狀/15
圖1-5 本書的結構/30
圖2-1 製度分析與發展框架/41
圖2-2 規則作為外部因素作用於行動情境/42
圖2-3 規則與分析層次之間的關聯/43
圖2-4 環境治理範式變遷/51
圖2-5 國傢—市場—社會協同環境治理/58
圖3-1 人類—環境係統(社會—生態係統)內部作用機理/65
圖3-2 人類—環境係統框架的結構—過程—層級/70
圖3-3 管理—轉型框架靜態類型/74
圖3-4 管理—轉型框架下不同層級行動情境産齣影響/76
圖3-5 社會—生態係統框架結構(一級變量)/79
圖4-1 不同層級行動情境的産齣與反饋/104
圖4-2 中國草原治理變遷(1980年至今)/109
圖4-3 2005~2010年阿巴嘎旗畝均産草量和理論載畜量變化情況/112
圖5-1 水環境容量示意圖/123
圖5-2 2007年三峽地區與東部地區部分行業汙染物排放強度比值/128
圖5-3 2003~2010年三峽地區五省份生活汙水處理率/128
圖5-4 三峽水庫調度運行麯綫/130
圖5-5 三峽庫區水資源與水環境治理體製/131
錶目錄
錶1-1 全球環境績效指數(EPI)中國排名/1
錶1-2 近年來的主要環保群體性事件/4
錶1-3 《決定》提齣的生態文明製度體係/6
錶2-1 四種類型的物品/34
錶2-2 政府治理、市場治理和網絡治理的特徵比較/45
錶3-1 社會—生態係統框架的二級變量/80
錶3-2 三種框架的背景比較/83
錶3-3 三種框架對社會—生態係統的解構/86
錶3-4 三種框架對社會—生態係統相互作用的解構/89
錶4-1 草原治理比較分析變量/102
錶4-2 製度分析與發展框架變量與社會—生態係統框架二級變量的關係/103
錶4-3 A旗、W旗和H縣草原可持續治理的關鍵變量比較(1)/105
錶4-4 A旗、W旗和H縣草原可持續治理的關鍵變量比較(2)/106
錶4-5 2005~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有關草原保護和牧區發展政策摘錄/110
錶4-6 H縣退牧還草項目實施效果對比/113
錶4-7 A旗、W旗和H縣主要經濟指標比較(現價)/114
錶4-8 A旗、W旗和H縣草原可持續治理的關鍵因素識彆/116
錶5-1 環境保護部三峽庫區水汙染防治規劃範圍/124
錶5-2 三峽庫區相關社會、生態等宏觀變量/127
錶5-3 2006~2012年三峽庫區農業麵源汙染狀況/129
錶5-4 三峽庫區建庫後水環境容量綜閤方案/132
錶5-5 三峽庫區水環境容量係統/134
錶5-6 2010年三峽地區排放量控製目標及實現情況/135
錶5-7 三峽庫區水環境治理係統與行動者/137
錶5-8 三峽庫區水環境與水資源管理的製度體係/139
錶5-9 2010~2015年三峽地區五省份主要水環境汙染物排放總量/142
錶6-1 社會—生態係統框架行動情境二級變量組改進設想/152
環境治理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