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秦淮誌/南京稀見文獻叢刊》以百裏秦淮河為主綫,上起源頭,下至人江口,詳細記載瞭秦淮河流域特彆是十裏秦淮兩岸的曆代纔子佳人趣聞軼事和風物勝景,包括流域、橋梁、人物、古跡、坊市、遊船、園林、詩作、雜記等,也涉及玄武湖、鼓樓崗以南地區,讀來令人興味良多。
目錄
第一捲 流域誌
第二捲 匯通誌
第三捲 津梁誌
第四捲 名跡誌
第五捲 人物誌
第六捲 宅第誌
第七捲 園林誌
第八捲 坊市誌
第九捲 遊船誌
第十捲 女閭誌
第十一捲 題詠誌
第十二捲 餘聞誌
精彩書摘
《秦淮誌/南京稀見文獻叢刊》:
金陵人士,皆飲淮流,於淮有聯,茲編所收。公羊論世,斷於所見,不得中行,必也狂狷。《誌人物》捲第五
梅郎中曾亮字伯言,上元人。道光二年進士,即用知縣,援例改戶部郎中。初為文喜駢儷,友管同異之規之,乃一變為古文闡。義法本桐城,而參以歸震川。居京師二十年,衝澹自得。以文章道義,負海內重望。吳縣潘文勤跋《許居日記》雲:“十年以來京朝士大夫皆以梅郎中為歸。郎中既逝,皆惘惘若無所附麗。”其為世推重若此。積資久,將補官,聞弟病,遽乞歸,主講揚州梅花書院。金陵亂後之淮上,依河督楊以增。鹹豐六年卒。方道光季年,金陵大水,先生官京師,憂之。時鄉人建議永閉東水關。先生緻書陸製軍,言其不可。略日:近接敝鄉寄到江寜水患和說一篇,不知齣於誰手。所言頗暢,其中元武湖湮.東關製壞二語,尤為扼要。惟其言可治者三,除挑浚內河之外,如蕩除草鞋、夾洲渚,及開通海口沉船、積沙等語,意非不善,奈工大費繁,難以集事,仍屬空言無補。而於省城切近之災,所為湖之堙者宜浚,關之壞者宜修,獨無一言及此。猶之醫者,隻尚論病狀,而未籌治病之方也。且又聞有議者,專以東關進水為患,將盡舉舊設水門永塞之。噫,是則矯枉過正者之所為,而非萬全無弊之善計矣。今酌古準今,揆理度勢,惟以挑浚後湖、修理東關二策為最妥,請詳言之。
秦淮自秦迄今,韆數百年。未之或易。當楊吳開城壕始分為二,今由大水閘經覓渡橋、長乾橋者是也。其一支明初築城。乃由東關齣西關,以達之江。自古建都邑者,必於大山之下.廣川之上。管子言之詳矣。在昔水患不恒見,道光以前,往往議開議浚,而從無議堵議塞者。康熙間,諸生金浚,有秦淮水利考,載於江寜縣舊誌,其源委利病,言之最悉。然古今異宜.貴因時為變通,而補救有方,必摺中於至當。當此之時,頻年水災,民不聊生,固不可泥古而議長開,抑豈可廢古而議永塞乎?苟因目前之患而永塞之,則東關之水點滴不通,內河漸成平壤,設鼕令乾涸。及亢旱之歲。城內人煙稠密,既無汲取之資,易緻祝融之患。況沿河居民日傾糞溺汙水,滌蕩無從.鬱積日增,病癥日作。前此道光十一年,曾經堵塞者半載。逮十二年春夏之交,河水變成綠色,腥穢四聞,時疫大作.此明鑒也。平心以處,亦惟以挑浚內河為第一要義。自東關起。至西關止,先將秦淮正河寬處,視河身之廣狹以定則。深處統以及丈為率。如有餘款,再將青溪、運瀆諸河一並浚之,水由地中行,橫決之患,庶可免乎。所有東關舊設木闆聞多遺失,此皆從前辦理之不善,無庸追究。應請遴委廉乾之員協同正紳.重新修整。並請明定章程,責成承辦官紳,不時會同查勘。如山水陡發,即督飭閘夫,將水門一律關閉,以資堵禦。及水勢既涸。或值亢旱,仍酌量啓放,俾資利汲。如此以時啓閉,害既不妨,而利亦不廢,此浚河以修關之一策也。
……
前言/序言
秦淮之地,金陵一衣帶水耳。秦淮之事,金陵一北裏平康耳。顧自明初設教坊司以來,而青樓管弦,風流不歇。綿曆乃逾數百年。山川妍媚,所藉以存六朝金粉之氣者,其在斯乎。餘澹心之為《闆橋雜記》也。所述人物事實,舉不外是。而使人讀之,皆若有一往情深而不自禁者。禁豈非以其時際亂亡事皆哀艷,足以動人情感乎。孔東塘演為傳奇,雖屬小道,亦且流入近,傳播人間。蓋其人其事,誠有可傳者也。抑吾聞之,曾文正初督兩江,聞秦淮歌管之聲,而欣然色喜,殆以為大難初夷,而承平漸復也。然則秦淮一隅之廢興,固與時運之盛衰,人心之愉慘,民生之菀枯,所關亦至钜矣。吾枝巢同年,生長是邦。蚤歲釣遊,睹其復興。中年遊宴,覘其極盛。晚歲倦歸,悵其漸衰。今則流水棲鴉,江山依舊。風颱月榭,景物全非。狐兔縱橫,風塵殄瘁。一生所曆,而勢若轉燭。俯仰今昔,其感慨為何如也。乃參稽圖誌,辨析支源,著其宣瀦之利害,而於秦淮膩史亦詳述焉。庾子山羈滯北周,老不得歸,乃作哀江南賦,以寄鄉關之思。君之及斯時而汲汲為是也,其亦猶斯意也乎。
癸未嘉平月上旬年愚弟傅嶽濛拜序。
秦淮誌/南京稀見文獻叢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