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業昆蟲圖譜(I)

北京林業昆蟲圖譜(I)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虞國躍,王閤 著
圖書標籤:
  • 昆蟲學
  • 林業昆蟲
  • 北京林業大學
  • 圖譜
  • 昆蟲分類
  • 害蟲
  • 益蟲
  • 昆蟲識彆
  • 農業
  • 生物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47149
版次:01
商品编码:1229272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页数:144
字数:57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北京林業昆蟲圖譜》收錄北京林業(包括園林及果樹)常見昆蟲629種,包含北京新記錄61種(書內用“北京*”錶示),其中7種中國新記錄及1個新異名。這些昆蟲多數是林業上常見的植食性昆蟲,一部分為天敵昆蟲,另有個彆為在林地內常見但與樹木關係不大的種類。每種均配以精美的生態圖片,共1300餘張(均列齣拍攝時間、拍攝地點)。《北京林業昆蟲圖譜》是積纍北京昆蟲多樣性的基礎性資料,也是認識北方園林綠化昆蟲的*佳工具書。

目錄

目錄
林業“害蟲”那些事兒/1
蜻蜓目 ODONATA 15
馬奇異春蜓 Anisogomphus maacki (Selys, 1872)/16
環紋環尾春蜓 Lamelligomphus ringens (Needham, 1930)/16
碧偉蜓 Anax parthenope julis Brauer, 1865/17
紅蜻 Crocothemis servilia (Drury, 1770)/17
黃蜻 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 1789)/17
螳螂目 MANTODEA 18
廣腹螳螂 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 1839)/19
枯葉大刀螂 Paratenodera aridifolia (Stoll, 1813)/19
直翅目 ORTHOPTERA 20
短額負蝗 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ívar, 1905/21
笨蝗 Haplotropis brunneriana Saussure, 1888/21
東方螻蛄 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 1839/22
華北螻蛄 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 1874/22
油葫蘆 Teleogrylllus emma (Ohmschi et Matsummura, 1951)/23
銀川油葫蘆 Teleogryllus infernalis (Saussure, 1877)/23
纓翅目 THYSANOPTERA 24
橫紋薊馬 Aeolothrips fasciatus (Linnaeus, 1758)/25
黑白紋薊馬 Aeolothrips melaleucus (Haliday, 1852)/25
花薊馬 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 1895)/25
丁香飾棍薊馬 Dendrothrips ornatus (Jablonowsky, 1894)/26
塔六點薊馬 Scolothrips takahashii Priesner, 1950/26
木犀薊馬 Thrips nonakai Masumoto et Okajima, 2013/27
煙薊馬 Thrips tabaci Lindeman, 1889/27
半翅目 HEMIPTERA 28
蚱蟬 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 1775)/29
濛古寒蟬 Meimuna mongolica (Distant, 1881)/29
鳴鳴蟬 Oncotympana maculaticollis (Motschulsky, 1866)/30
蟪蛄 Platypleura kaempferi (Fabricius, 1794)/30
山西蟋蟬 Tettigetta shansiensis (Esaki et Ishihara, 1950)/31
黑圓角蟬 Gargara genistae (Fabricius, 1775)/31
延安紅脊角蟬 Machaerotypus yan-anensis Chou et Yuan, 1981/32
鬆沫蟬 Aphrophora flavipes Uhler, 1896/32
白帶尖胸沫蟬 Aphrophora intermedia Uhler, 1896/33
黑額中脊沫蟬 Mesoptyelus nigrifrons Matsumura, 1904/33
條背卡穎蠟蟬 Caristianus ulysses Fennah, 1949/34
北京堪袖蠟蟬 Kamendaka beijingensis Wu, Liang et Jiang, 2005/34
黑帶寡室袖蠟蟬 Vekunta nigrolineata Muir, 1914/34
月紋象蠟蟬 Orthopagus lunulifer (Uhler, 1896)/35
伯瑞象蠟蟬 Raivuna patruelis (St?l, 1859)/35
透翅疏廣蠟蟬 Euricania clara Kato, 1932/36
緣紋廣翅蠟蟬 Ricania marginalis (Walker, 1851)/36
東北麗蠟蟬 Limois kikuchi Kato, 1932/37
斑衣蠟蟬 Lycorma delicatula (White, 1845)/37
惡性席瓢蠟蟬 Dentatissus damnosus (Chou et Lu, 1985)/38
八字紋肖頂帶葉蟬 Athysanopsis salicis Matsumura, 1906/38
大青葉蟬 Cicadella viridis (Linnaeus, 1758)/39
寬槽脛葉蟬 Drabescus ogumae Matsumura, 1912/39
假眼小綠葉蟬 Empoasca vitis (G?the, 1875)/40
白樺雅小葉蟬 Eurhadina betularia Anufriev, 1969/40
凹緣菱紋葉蟬 Hishimonus sellatus (Uhler, 1896)/41
槭錐頭葉蟬 Japananus aceri (Matsumura, 1914)/41
錐頭葉蟬 Japananus hyalinus (Osborn, 1900)/42
賽綠葉蟬 Kyboasca sexevidens Dlabola, 1967/42
河北零葉蟬 Limassolla hebeiensis Cai et Liang, 1992/43
白頭小闆葉蟬 Oniella leucocephala Matsumura, 1912/43
褐盾斜皺葉蟬 Pediopsoides kurentsovi (Anufriev, 1977)/44
黑點片角葉蟬 Podulmorinus vitticollis (Matsumura, 1905)/44
楊皺背葉蟬 Rhytidodus poplara Li et Yan, 2008/45
桃一點葉蟬 Singapora shinshana (Matsumura, 1932)/45
桑斑葉蟬 Tautoneura mori (Matsumura, 1910)/46
黃斑角胸葉蟬 Tituria flavimacula Cai et Shen, 1998/46
文冠果隆脈木虱 Agonoscena xanthoceratis Li, 1994/47
丁香李葉木虱 Ligustrinia herculeana (Loginova, 1967)/47
梣管葉木虱 Syringilla humerosa Loginova, 1967/48
黃櫨麗木虱 Calophya rhois (L?w, 1878)/48
黃柏麗木虱 Calophya nigra Kuwayama, 1907/49
北京樸盾木虱 Celtisaspis beijingana Yang et Li, 1982/50
閤歡羞木虱 Acizzia jamatonica (Kuwayama, 1908)/50
桑木虱 Anomoneura mori Schwarz, 1896/51
垂柳喀木虱 Cacopsylla babylonica Li et Yang, 1991/52
中國梨木虱 Caco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 1981)/52
異杜梨喀木虱 Cacopsylla heterobetulaefoliae (Yang et Li, 1981)/53
山楂喀木虱 Cacopsylla idiocrataegi Li, 1992/54
枸杞綫角木虱 Bactericera gobica (Loginova, 1982)/54
柳條綫角木虱 Bactericera grammica (Li, 1995)/55
垂柳綫角木虱 Bactericera myohyangi (Klimaszewski, 1968)/55
槐豆木虱 Cyamophila willieti (Wu, 1932)/56
梧桐木虱 Carsidara limbata (Enderlein, 1926)/57
油鬆球蚜 Pineus pini (Goeze, 1778)/57
落葉鬆球蚜 Adelges laricis Vallot, 1836/58
梨黃粉蚜 Aphanostigma iaksuiense (Kishida, 1924)/59
柳倭蚜 Phylloxerina salicis (Lichtenstein, 1884)/59
日本忍鼕圓尾蚜 Amphicercidus japonicus (Hori, 1927)/60
豆蚜 Aphis craccivora Koch, 1854/60
槐蚜 Aphis cytisorum Hartig, 1841/61
柳蚜 Aphis farinosa Gmelin, 1790/61
棉蚜 Aphis gossypii Glover, 1877/62
東亞接骨木蚜 Aphis horii Takahashi, 1923/63
瘤帶斑蚜 Callipterinella tuberculata (von Heyden, 1837)/63
綉綫菊蚜 Aphis spiraecola Patch, 1914/64
李短尾蚜 Brachycaudus helichrysi (Kaltendach, 1843)/64
白楊毛蚜 Chaitophorus populeti (Panzer, 1801)/65
柳黑毛蚜 Chaitophorus saliniger Shinji, 1924/65
白毛蚜 Chaitophorus populialbae (Boyer de Fonscolombe, 1841)/66
肖綠斑蚜 Chromocallis similinirecola Zhang, 1982/66
核桃黑斑蚜 Chromaphis juglandicola (Kaltenbach, 1843)/67
白皮鬆長足大蚜 Cinara bungeanae Zhang et Zhang, 1993/68
馬尾鬆大蚜 Cinara formosana (Takahashi, 1924)/68
雪鬆長足大蚜 Cinara cedri Mimeur, 1936/69
柏長足大蚜 Cinara tujafilina (del Guercio, 1909)/70
蘋果綿蚜 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 1802)/70
桃粉大尾蚜 Hyalopterus persikonus Miller, Lozier et Foottit, 2008/71
闆栗大蚜 Lachnus tropicalis (van der Goot, 1916)/71
月季長尾蚜 Longicaudus trirhodus (Walker, 1849)/72
馬鈴薯長管蚜 Macrosiphum euphorbiae (Thomas, 1878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生活漆器精品賞析 書籍簡介: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生活漆器精品賞析》 是一部深入探究清代宮廷物質文化、聚焦於精美絕倫的漆器藝術的權威著作。本書以故宮博物院豐富的館藏為依托,精選瞭逾百件最具代錶性的清代宮廷用漆器,涵蓋瞭皇帝、後妃、貴族在日常起居、禮儀慶典、宗教活動中所使用的各類器物。 本書不僅是一部圖像的匯編,更是一部深入的文化史與工藝史的交織。它旨在通過漆器的載體,為讀者揭示清代宮廷生活的細節、審美品味的變化,以及當時製漆工藝所達到的巔峰成就。 第一部分:清代宮廷漆器的時代背景與特徵 本部分首先概述瞭清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宮廷對工藝美術的重視程度,以及“內務府造辦處”在統籌、管理、指導宮廷用器製作中的核心地位。清代宮廷漆器並非孤立存在,它深深植根於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對前朝(明代)工藝的繼承與革新,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響。 材料與技術體係的整閤: 詳細介紹瞭清代宮廷漆器所采用的主要材料,包括天然大漆、金、銀、銅、螺鈿、象牙、玉石等。重點闡述瞭不同時期對特定工藝的偏好,例如早期對雕漆的精細化,中期螺鈿和百寶嵌的盛行,以及晚期仿古與創新的平衡。 官辦與民營的互動: 探討瞭造辦處如何通過“采買”、“徵集”和“督造”相結閤的方式,確立瞭宮廷漆器在技術標準和藝術風格上的絕對權威。 第二部分:宴飲與起居——生活用器的典雅 本章節集中展示瞭與清代皇室日常起居、宴飲活動密切相關的漆器精品。這些器物不僅實用,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朝會與節慶的陳設: 收錄瞭用於重大典禮場閤的漆器陳設,如仿青銅器造型的祭祀奩、用於頒賜的漆盒等。這些器物往往體量宏大,裝飾繁復,體現瞭皇權的威儀。 服飾與梳妝用品: 展示瞭如描金百寶嵌首飾盒、點螺鏡匣等私人用品。通過對這些精細小件的剖析,可以窺見後宮生活的一隅。例如,對描金漆麵如何體現細膩的文飾布局,以及螺鈿鑲嵌在不同光綫下呈現齣的流光溢彩效果的工藝分析。 食具與茶器: 重點介紹描金、戧金等技法在食盒、膳盤上的運用。分析瞭清代漆器如何將“實用”與“審美品味”完美結閤,例如在食盒上以山水、花鳥紋樣寓意吉祥,符閤宮廷禮儀對“意境”的要求。 第三部分:宗教與精神——法器與佛前的供奉 清代宮廷對佛教、道教的推崇,催生瞭大量精美的宗教用途漆器。本部分重點展示瞭這些具有特定宗教含義的器物。 藏傳佛教的藝術影響: 詳細介紹瞭在乾隆時期盛行的藏式佛龕、曼陀羅圖樣漆闆。這些器物往往結閤瞭漢地和藏地的工藝特點,形成瞭獨特的“宮廷藏式”風格。分析瞭在這些器物上常齣現的金剛、度母等佛教題材的圖案布局與象徵意義。 供佛及法事用具: 包括各類經書函、法幢、壇城器皿等。這些漆器對色彩的運用極為講究,如硃紅、藏青色地,配以密集的金飾,以凸顯神聖感。 第四部分:工藝的巔峰——失傳與流傳的技法 這是本書最核心的學術價值所在,詳細解構瞭清代宮廷漆器所采用的復雜工藝及其藝術成就。 堆漆與戧金探微: 深入剖析瞭清代如何繼承和發展明代的堆漆技術,並將其與“戧金”和“描金”相結閤。通過高清晰度的局部放大圖,展示瞭漆層堆疊的厚度、修刻的刀法,以及在不同光照下金粉與漆麵産生的層次感。 百寶嵌的極緻奢華: 重點研究瞭乾隆時期最為推崇的“百寶嵌”工藝。分析瞭造辦處工匠如何將天然寶石、半寶石、珍稀木材、象牙等材料,精確切割、打磨,再以漆料粘閤成圖案。書中將對比不同時期百寶嵌用料的差異,揭示其成本與工藝的攀升。 仿古與創新: 分析瞭清代漆器中大量齣現仿製商周青銅器、唐代金銀器造型的現象,探討瞭這種“以漆仿金”或“以漆擬古”背後的文化心理——即通過復古來彰顯王朝的文化正統性。同時,也展現瞭如創新性地在漆器上使用琺琅彩的裝飾手法。 結語: 本書通過對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清代宮廷漆器的係統性整理與深入研究,不僅為漆器藝術史留下瞭寶貴的圖像資料,更構建瞭一個觀察清代宮廷生活、政治運作和審美趣味的獨特窗口。它無疑是從事中國工藝美術史、清史、乃至傳統文化研究的學者與愛好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書。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說,《北京林業昆蟲圖譜(I)》在圖片質量上著實令人驚艷,每一張都清晰得如同親眼所見,光影、色彩、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這對於一本圖譜而言,絕對是至關重要的。而文字部分,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但也能感受到其嚴謹與易懂並存。作者們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復雜的昆蟲分類、形態特徵、生活史等信息呈現齣來,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昆蟲的生態位和它們在北京林業生態係統中的作用的描述,這讓我明白,這些看似微小的生命,其實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僅是關於“是什麼”的問題,更多的是關於“為什麼”和“有什麼用”。這本書激發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思考,是對生命聯係的理解,是對自然平衡的敬畏。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聯想到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思考著那些存在於城市綠地中的昆蟲,它們是否也如書中描繪的那般,默默地為我們的生存環境做齣貢獻。這本書,無疑是在我心中播下瞭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的種子,讓我開始主動去關注和瞭解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又知之甚少的生命。

评分

《北京林業昆蟲圖譜(I)》帶給我的,是一種“在指尖觸摸自然”的獨特感受。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非常齣色,圖文並茂,色彩鮮艷,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非常到位,仿佛作者們希望讀者能夠通過這本書,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北京林地裏昆蟲的魅力。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每一種昆蟲時,不僅提供瞭高清的圖片,還附有詳細的文字說明,包括它們的科學分類、形態特徵、食性、繁殖方式以及在北京林業生産中的作用等。這些信息非常實用,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這些小傢夥們。有時候,我會在閱讀的時候,想象自己身處在書中所描繪的場景中,觀察著這些昆蟲的活動。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對北京的林業生態係統有瞭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昆蟲的圖鑒,更是一部關於生命互動的科普讀物,它讓我看到瞭個體生命在整個生態係統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激發讀者對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注。

评分

拿到《北京林業昆蟲圖譜(I)》的那一刻,我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精美的封麵設計所吸引。打開它,更是被其中令人贊嘆的插畫和照片所震撼,每一幅都充滿瞭藝術感和科學性。這本書的體量不小,內容也相當豐富,似乎涵蓋瞭北京地區相當一部分林業昆蟲的種類。作者們顯然在資料收集和整理上付齣瞭巨大的心血,這種專業精神令人欽佩。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每一種昆蟲的描述都力求詳盡,從外部形態到生活習性,再到它們對林木的影響,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闡述。這讓我意識到,這些我們平常可能不太在意的小生物,其實有著自己獨特的生命軌跡和重要的生態意義。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部關於北京林業生態係統的百科全書,它讓我們得以窺見那些隱藏在綠葉和枝條間的生命奧秘。我常常會隨機翻開某一頁,然後就被書中描繪的昆蟲世界所吸引,久久不能自拔。這是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它拓展瞭我的視野,也激發瞭我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评分

翻開《北京林業昆蟲圖譜(I)》,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仿佛作者們將畢生所學傾注其中,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個完整而細緻的昆蟲世界。我尤其欣賞其在編排上的匠心獨運,不再是枯燥的學術羅列,而是將每一張精美的圖片與詳實的文字緊密結閤,仿佛為每一種昆蟲都賦予瞭生命。那種親切感,讓我這個對昆蟲本知甚少的讀者,也能在字裏行間感受到它們的生機勃勃。我常常會花上很長時間,在書頁間流連,不僅僅是在欣賞那栩栩如生的照片,更是在品味那些關於它們生活習性、生態作用的介紹。有時候,我會想象自己置身於北京的林地,親眼目睹這些小生靈在枝頭跳躍,在葉間穿梭。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圖譜,更像是一本打開自然之門的鑰匙,讓我對身邊的環境産生瞭前所未有的好奇。它讓我開始注意到那些平日裏被忽略的角落,開始留意那些在草叢中、在樹乾上悄然活動的生命。這種發現的樂趣,是任何電子設備都無法給予的。我期待著能夠帶著這本書,走進真實的林地,將書本上的知識與眼前的景象一一對照,去驗證,去學習,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评分

我最近在閱讀《北京林業昆蟲圖譜(I)》,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製作水準非常高,無論是紙張的質感還是印刷的精度,都堪稱上乘。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專業、嚴謹,但同時又不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每一種昆蟲的描繪都非常生動形象,圖片清晰逼真,而且文字說明也通俗易懂,即使是沒有昆蟲學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掌握。我尤其贊賞的是,作者們不僅僅滿足於介紹昆蟲的形態特徵,還深入探討瞭它們在北京林業生態係統中的具體作用,比如它們如何影響植物生長,如何參與物質循環等等。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這些小生命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也讓我看到瞭它們在維護生態平衡中的重要性。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活的百科全書,它讓我對北京的自然環境有瞭更深的瞭解,也讓我對那些隱藏在林間的小生命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常常會帶著這本書去公園或者郊野,嘗試著去尋找書中描繪的昆蟲,這種實踐與理論相結閤的學習方式,讓我受益匪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