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醫廬”是章肖峰先生處方署名。平生著有《河間醫話附篇》、《臨證指南選讀》、《婦科諸方述義》、《素間選讀》等書籍,其中《河間醫話附篇》繼承瞭“章氏醫門”精氣學說之真源,為溫州中醫界留下瞭一份極其珍貴的財富。
浙江溫州章氏醫門章來峰、章肖峰、章祖峰祖孫三代名醫。《河間醫話》章來峰著,章肖峰錄,章聖武訂。《河間醫話》“話”的部分是來峰公生平治學臨癥的結晶,也是整部《河間醫話》的精華。書中“論”的部分是章肖峰先生對“話”的發揮與提煉,書中“按”的部分是章聖武先生對“話”的感悟與闡釋。《河間醫話》展現溫州章氏醫門三代名醫理論與臨床緊密聯係,理法與方藥絲絲入扣的學術核心,也是中醫傳承的成功典範。
章來峰(1872-1945),名宜,以字行,浙江平陽人。受業於瑞安陳虯主辦的利濟醫學堂,業成遷居溫州城區。曾任“永嘉晉安施醫施藥局”義務醫師。來峰先生博涉知病,多診識脈,屢用名方而起沉苛。遠如《內難》、《傷寒》,近如宋元明清諸傢,都下過很大的功夫,對《臨證指南》頗有心得。行醫四十年,名噪浙南溫州諸地,以善用古方著稱於世。著有《河間醫話》,原書分上下二捲,上捲記六淫外感諸病,下捲記雜病諸癥。為溫州近代中醫十大名醫之一,是中醫界少有的醫儒兼備的一代宗師。
章肖峰(1915-1987),溫州城區人,祖籍平陽,溫州著名老中醫之一。從幼年開始就學習經書和史書,並且跟隨其父章來峰學習鑽研岐黃之術,對《傷寒》、《金匱》、《臨證指南》尤多心得,在傳統中醫與經史方麵均有極深的造詣,為《章氏醫門》第二代宗師。
章聖武齣生在中醫世傢,作為章氏傳統中醫第三代,在中醫內科領域成就高。為瞭不讓中醫經氣療法失傳,他組建瞭章氏中醫體係,同時通過中醫傳承,培養瞭30多名章氏中醫內科繼承人。
目録
��
1論醫不足以生人1
2論治在辨證兼闢俗説之謬1
3論風溫、暑風、濕溫、鞦燥之治2
4桂枝加附子湯方論7
5吳公甫傷寒治驗8
6辨芍藥之用8
7桂枝加芍藥湯方論9
8吳寶芳濕溫及痢疾治驗10
9白虎湯方論11
10白虎加人參湯方論13
11葉宰平濕溫治驗14
12論學之爲用附案二則14
13中西醫學雖異,宜無門戶之見16
14溫膽湯方17
15甘露消毒散方17
16三仁湯方18
17菖陽瀉心湯方及論18
18方誌誠濕溫治驗及飲食療法19
19論生薑之用20
20竹葉石膏湯方論21
21高槐妻熱霍亂治驗22
22論疫發異因亦各異治22
23霍亂論治併案24
24五苓散方論32
25平胃散方論33
26長女霍亂挾飲治驗33
27生薑瀉心湯方論34
28明魁身熱下利治驗35
29甘草瀉心湯方論35
30潘子恒濕熱痢治驗36
31傷寒濕溫發潮熱之各異37
32白頭翁湯方論37
33李曉梅濕熱下利治驗附劉鴻仁案38
34林冠民令堂鼕溫治驗40
35楊李氏溫熱壞證治驗41
36論《傷寒》中之方法42
37王岩昭春溫治驗43
38小陷胸湯方論43
39林氏子結胸蛔動治驗44
40梔豉諸方論45
41上陡門李某陰證轉陽前後用藥不同治驗47
42張寶森濕上甚爲熱之治驗48
43郭績任父女瘧疾三案不同治驗50
44小柴鬍湯方論51
45蔡子仁夫人重身病瘧治驗54
46虞君夫人瘧疾治驗54
47麻杏甘石湯方論55
48鬍達生媳鞦燥治驗56
49戴綬先子疫疹治驗57
50蠲飲六神湯方論57
51戴烈臣室風溫治驗58
52吳又可芍藥湯方論59
53陳潤身濕熱下痢治驗60
54虛榖蔞仁辨61
55四逆散方論64
56戴烈臣痢疾先後治驗不同65
57論用參66
58活人敗毒散方論附倉廩湯67
59瞿品蓮痢疾治驗始末68
60吳涵鞦虛人痢疾治驗69
61葉季和痢疾噤口治驗69
62論三夏素食之宜70
63理中丸方論70
64四逆湯方論72
65四逆加人參湯方論73
66葉迪卿食霍亂治驗73
67病人不宜食山薯年飯74
68辨餓不死傷寒之非75
69外感不宜消食75
70論穀果畜菜之食宜節慎76
71附子湯方論77
72龐某春溫證治驗78
73錢政璿痢疾溫補治驗78
74闢邪證禁食之誤79
75雜病多挾風痰火81
76風引湯方論81
77李崇士奇證治驗82
78陸養愚治王庚陽筋痿方論83
79周懷萱暴厥治驗84
80王道無近功85
81清燥湯方論86
82薑嘯樵痿證治驗並經過情形87
83黃方玉足痿治驗90
84頭痛與惡寒非盡屬外感90
85賈昌榮之子頭痛治驗91
86洪淑梅噫氣治驗91
87治脾胃陰陽異宜與胃病陰陽之彆92
88王誌澄虛寒胃痛治驗93
89陳立夫胃痛兼胸痹治驗94
90陳逸纔胃反嘔吐治驗95
91大建中湯方論96
92大黃附子湯方論96
93附子粳米湯方論97
94丹溪加減八珍湯方論98
95方誌誠四兄單腹脹治驗98
96徐九思病後失精治驗99
97二加龍牡湯方論100
98吳茱萸湯方論101
99李友寬夫人陽虛頭痛治驗102
100半夏散方論102
101徐蓉村如夫人肺痿治驗103
102《古今録驗》續命湯方論104
103李友寬夫人風塊治驗105
104論幼兒過飽過暖之害二則附方105
105李友寬幼女下痢治驗107
106論婦人男子感病之同異108
107小産難産緻變之因108
108經産異常之見歴109
109正蓮房功用之誤109
110節欲之利110
111肥人不育用啓宮丸獲效之偶遇110
112陳氏婦腐胎誤下治驗111
113張亦敏夫人腐胎壞證治驗112
114劉貞晦令嬡室女斷經治驗113
115戴文席妻虛勞經斷治驗114
116真武湯方論115
117鄧永於母吐血兼痰飲治驗116
118甘草乾薑湯論117
119論血證不宜寒涼徒止其血118
120瀉心湯方論119
121婿李鶴年母血證先後治驗不同120
122栝蔞薤白白酒湯120
123栝蔞薤白半夏湯方及論121
124鬍屏西女血證挾飲治驗122
125黃土湯方論122
126桃花湯方論123
127吳公普子血痢治驗124
128陳世東瘀熱下痢治驗124
129論血脫固氣125
130馮維清弟婦血崩急救治驗126
131王婦産後崩證治驗126
132先拙王氏妊娠暴崩及死胎治驗127
133論咳逆上氣之因並治127
134越婢湯方論129
135鬍烈光如君産後痰喘治驗130
136厚樸麻黃湯方論131
137潘作修咳逆上氣治驗132
138王某肺癰初萌治驗132
139周懷宣幼子麻後發肺癰治驗133
140治病宜權緩急而定先後134
141小青龍湯方論135
142小青龍加石膏方論136
143誼女李瓊英心痞吐涎治驗136
144大黃黃連瀉心湯方論137
145附子瀉心湯方論137
146劫劑之流弊138
147白通湯方論138
148梅佐庭室人陰盛格陽證治驗139
149論《傷寒》《金匱》中方藥之謹嚴140
150麻黃附子湯方論附麻黃附子甘草湯141
151陳如蘭浮腫治驗附瞿品蓮案142
152桂甘薑棗麻辛附子湯方論142
153金茂魁腫證治驗144
154《外臺》茯苓飲方論145
155戴文席陽虛救逆治驗146
156醫不可一日輟其學146
157論老人小兒之突變迅速並舉壽兒之失以示戒147
跋149
章來峰自序
餘年三十始習醫。初讀修園書,見其言必歸經論,於是知《傷寒》《金匱》爲醫傢必讀之書,乃抄讀其文,晝夜不輟者三載。嗣閲張隱庵《傷寒集注》《侶山堂條辨》《本經崇原》及高士宗《素問直解》《醫學真傳》,餘之所以究心於二氏者,亦以修園嘗稱其書也。他如柯韻伯《論翼》、喻嘉言《醫門法律》《寓意草》、尤在涇《金匱心典》《傷寒貫珠集》、徐靈胎《醫學源流論》《蘭颱軌範》《慎疾芻言》《洄溪醫案》等,二載之中而歴覽殆遍焉。至於修園之所以貶斥,概摒不入目。是年,餘年三十五,其鼕受永嘉徐君蓉村聘,往診其如夫人疾,遂居焉。當餘之初居永也,遇行道者,與言經氣,大都茫然不解。詢問所學,爲《本草備要》《醫方集解》耳!上焉者,則《溫病條辨》《溫熱經緯》而已。因思時行之書雖駁而不純,然披沙揀金,豈絶無所得?但非入門之途徑,奉行之圭臬耳。爰購王孟英、章虛榖、吳鞠通三傢醫書,知其學本葉氏,遂取《指南》加以紬繹,確乎其學有淵源,耐人尋味,不禁爲之三歎。後讀《溫熱經緯》之方解,知鄒潤安之識超乎前人,其《本經疏證》闡明經論,彆具手眼,融諸傢於一壚,可稱觀止矣。年五十,而《韆金》《外臺》、金元諸傢,雖一經涉獵,所得無多,即《世補齋》前後集、《金鑒》等書,亦常恨讀難終篇。惟吳又可《瘟疫論》、楊栗山《寒溫條辨》、孔毓禮《痢疾論》、瀋堯封《女科輯要》,林之翰《四診抉微》、陸養愚《醫驗》、易思蘭《醫案》,則喜其篇小而易窺,學專而言精。今六十有餘矣,所有醫書均廢諸閣上,案頭僅存《傷寒》《金匱》、葉氏《指南》而已,每逢診暇,玩讀不倦。去年餘六十有六,次男興二十有三,自十六攻讀岐黃積七載矣。旦日開診,常居案側,代餘處方,遂日授以醫話一則,或方或案,命筆之於冊。爲是者半載,後值“七七之變”而中止焉。今夏友人仇北雁過餘,見所録而喜,且乞授之梓。噫!夫前代名醫如薛立齋、張景嶽、趙養葵輩,類皆鴻儒,其所著述,有引《周易》徵音律而爲言者,尚不免爲靈胎、修園之所貶,指爲害道之言。餘何人耶,而敢言著述哉?是作也,惟以三十年來,一得之愚,舉教吾子,以助其所學,他日能造福人群,則餘之責願足矣。乃辱見寵愛,采及芻蕘。他山之攻,實深望焉。
時在1938年民國戊寅鞦月平陽章宜來峰識於永嘉醫寓
凡例
一、 本編雖名醫話而實具醫話、驗方、醫案三焉,亦猶詩話中之附有詩也。蓋醫話之作,意在標前賢之名言至論,以揭一時一方之弊利,有關爲醫大體者,驗方者,非予之方,亦非所謂海上奇方也。乃三十年來,舉經方時方試用於今日而屢驗者也,故爲之發揮,糾正古方不可治今病之謬。案中論治,多本古之成方,成法,或稍有異,則依經旨以化裁。
二、 本編之説,旨在尊崇經學,糾正俗説,其間略抒己見,然亦一得之愚耳。
三、 本編所集諸案,六淫列前,雜病殿後;前後意義仍一以貫之。
四、 編中徵引之文,《靈》《素》簡稱《經》,《本草》稱《本經》,《傷寒》《金匱》稱《論》,其餘或標其氏,或題其名,或加一述字,以資識彆。
五、 方下證治,悉依原書,有文多不及備録者,則節取數章係之。
六、 經方藥量,悉本古稱摺算,俾尊古而便俗。至於時方,則或標分兩,或即省去,示彆於經方也。
七、 本編稿未竟,適遭“七七之變”,因而中止,故編間有案無方者,且俟之來日。如吳寶芳案雖在變後,因有參考價值,故先行採入。
《河間醫話》這本書,真的讓我體會到瞭什麼叫做“大道至簡”。它沒有那些花哨的包裝,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隻是用最質樸的語言,講述著最深刻的道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四季養生”的部分,它將一年四季的變化與人體的生理、心理變化緊密聯係起來,提齣瞭許多非常實用的養生建議。在春天,它告訴我們要“發陳”,舒展身心;在夏天,它鼓勵我們要“養長”,保持充沛的精力;在鞦天,它提醒我們要“收斂”,注重調養;而在鼕天,它強調我們要“閉藏”,積蓄力量。這些建議,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自然規律。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方法去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發現身體真的發生瞭微妙的變化,精神狀態也比以前好瞭很多。這本書讓我明白,健康並非遙不可及,它就藏在我們日常的點滴之中,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一顆願意去觀察、去傾聽、去實踐的心。《河間醫話》就是這樣一本,能夠點亮我們內心對健康的追求,讓我們重拾對生活的熱愛。
评分我最近有幸讀到一本《河間醫話》,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對生活態度的重新審視。它並沒有直接的故事情節,也不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通過一種更宏觀的視角,去探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關係。我被書中對於“情誌”的深入剖析所吸引。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各種情緒所睏擾,喜怒哀樂,起伏不定,而《河間醫話》卻告訴我們,這些情緒並非洪水猛獸,而是需要被理解和引導的。書中關於如何“調情誌”,如何保持內心的平和與穩定,有許多非常獨到的見解。它不是讓我們壓抑情緒,而是教我們如何與情緒和諧相處,如何從中汲取力量,而不是被它所吞噬。這種智慧,對於我理解人際關係,處理生活中的各種挑戰,都起到瞭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強大,並非來自於外在的成就,而是來自於內心的寜靜與自持。
评分一本好書,總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最近我讀瞭一本叫做《河間醫話》的書,雖然這本書並非直接講述某個具體的故事,但它所蘊含的智慧和思想,卻如同涓涓細流,滋養著我的心靈。它讓我得以窺見古人對生命、對自然的深刻理解,也讓我反思當下生活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節。比如,書中反復提及的“順應天時”,不僅僅是農業生産的指南,更是對我們生活節奏的一種提醒。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為瞭追求效率而犧牲休息,忽略身體發齣的信號,殊不知,長此以往,隻會透支健康,得不償失。《河間醫話》用一種近乎詩意的方式,描繪瞭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狀態,這對於久居城市、身心俱疲的現代人來說,無疑是一劑良藥。它不是說教,而是引導,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力量,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尋找那份久違的寜靜與平衡。書中的一些觀點,雖然來自遙遠的古代,卻在今日依然具有振聾發聵的力量,讓我不禁感嘆,真正的智慧,是超越時空的。
评分我最近翻閱瞭一本《河間醫話》,雖然我不是醫學專業人士,但書中傳遞齣的那種對生命奧秘的探索精神,以及對人體運行規律的細緻觀察,著實讓我大開眼界。它沒有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講述瞭許多關於健康養生的智慧。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對於“五味調和”的論述,它不僅僅是講飲食的搭配,更是引申到人生的方方麵麵,告誡我們要學會平衡,避免偏頗。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因為追求極緻而走嚮另一個極端,比如過度勞纍,或者沉迷於某種單一的愛好,而忽略瞭生活的其他樂趣。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用一種溫和而深刻的方式,提醒我們要適可而止,張弛有度。讀完之後,我不僅對如何更好地照顧自己的身體有瞭新的認識,更對如何平衡生活中的各種關係,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有瞭更深的感悟。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啓迪,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不得不說,《河間醫話》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難以言喻的。它並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麯摺的情節,卻能以一種樸實無華的方式,觸動人內心最深處的情感。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心性”的探討。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內心常常被各種外界的喧囂所填滿,焦慮、煩躁、不安,似乎成瞭常態。而《河間醫話》卻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嚮內看,去探尋內心深處的寜靜。書中關於“養心”的論述,並不是枯燥的理論,而是融入瞭許多生動的事例和貼切的比喻,讓人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我常常會停下來,細細品味其中的道理,並嘗試將它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我發現,當我開始關注自己的情緒,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時,生活似乎也變得不一樣瞭。那些曾經讓我耿耿於懷的小事,如今看來,不過是過眼雲煙。這種內心的平和與從容,纔是最寶貴的財富,而《河間醫話》無疑為我打開瞭這扇門,讓我看到瞭通往幸福的另一條路徑,一條更加深刻、更加持久的道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