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全2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全2冊)


鄭天挺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6-2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28369
版次:1
商品編碼:12303964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特種紙
頁數:1364
字數:8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全2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全2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全2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研治西南聯閤大學曆史的核心材料。

記敘“剛毅堅卓”精神的樸實文字。

一代學人治校治學治生的全景記錄。

釋字精確,標點嚴謹,體例完備。

附有《人名索引》並《人名字號彆稱對照錶》,便讀便查。

裝幀精美,彩插豐富,收藏贈送,兩得其宜。

內容簡介

  

  西南聯閤大學1938年正式建校,1946年7月31日停辦,在抗日戰爭時期教學、研究不輟,保存瞭重要的學術資源,培養瞭大批未來的學術骨乾。對這一過程,鄭天挺先生參與始終,始以教授膺聘,自1940年起擔任總務長,主持教務、校務等工作。此期間鄭先生堅持記日記習慣,其日記起1938年1月1日,訖1946年7月14日,中闕1941年5月至12月、1943年3月22日至4月10日、1945年11月4日至12月31日。其起訖時間,幾與西南聯閤大學相始終。其中1941年5月至12月是記瞭不慎遺失瞭,其馀缺失的是未曾記的。

  鄭先生在西南聯閤大學擔任總務長及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副主任等要職。總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各種工作、人事的紛繁錯雜,其中矛盾棼絲難理之狀況,可想而知。如經費的申請與分配、宿捨的建設與管理、崗位的設置與變動、教工的安頓與調動、學生的招收與教育……諸端,均須一一過問,而鄭先生於此時,展現瞭為教育事業奉獻的無私熱忱和超人纔能,使得事事得宜。西南聯閤大學的成績彪炳史冊,在這中間,鄭先生的管理工作功不可沒。日記作為鄭先生記錄事務,梳理思路的重要工具,不齣意料地該載瞭大量有關校務的事件和處理措施,故稱作西南聯閤大學的校史級材料,殆非過譽。

  鄭先生朋友眾多,並一直住集體宿捨,且位處“樞機”,接待、拜訪,幾乎是每日的“必修課”。除瞭公務酬對之外,鄭先生的交際絕大多數屬於學人交往,如與梅貽琦、蔣夢麟、陳寅恪、馮友蘭、湯用彤、傅斯年、潘光旦、董作賓、陳雪屏、羅常培、錢穆、姚從吾、葉企孫、賀麟、雷海宗、羅庸、潘傢洵、章廷謙、聞一多、毛準、林徽因、金嶽霖、嚮達、唐蘭、魏建功、吳大猷、周炳琳、曾昭掄、查良釗、張奚若、邵循正、吳宓、吳文藻、硃自清、吳晗、梁漱溟、李方桂、陳省身、鄧廣銘、遊國恩、張政烺……不勝枚舉。在何日,於何處,談何問題……言及某事、某君、某書;以及1946年為北大復員事提前到北京,與北京教育界、文化界的交往,如餘嘉锡、陳垣、瀋兼士、俞平伯、啓功、溥雪齋、周祖謨、黃公渚、黃君坦……無不縷述清晰,今日治近代學術史、教育史、文化史者,於鄭先生日記中可得無數之綫索也。

  鄭先生關心民生疾苦,對當時的社會有深入觀察,在日記中記載瞭許多體現當時生活的信息。關於物價、薪資、補貼等的記載,變化的情況,細密詳明,直是經濟史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又如日機空襲,教授、學生“跑警報”等記載,包含時間、地點、方式、人物等諸多要素,更是抗日戰爭史研究的珍貴素材。作為西南聯大八年的生活記錄,其中對當時學者的清貧與堅守,敘說至真,令人讀之,贊嘆不已。

  概言之,《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跨度大,涉及廣,記載周詳,行文嚴謹,是研究西南聯大校史、近代學術史、教育史、文化史、社會史、經濟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集中體現瞭一代學人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頑強治學的精神風貌。

  書末附《人名索引》與《人名字號彆稱對照錶》,便於檢索查閱。

作者簡介

鄭天挺(1899—1981),又名鄭慶甡,字毅生,福建長樂人,生於北京。1924年起,任教於北京大學。抗日戰爭爆發,任西南聯閤大學教授、總務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南開大學教授、曆史係主任、副校長。鄭天挺在中國古代史,特彆是明清史領域卓有建樹,主持北京大學、西南聯閤大學、南開大學等校工作數十年,培養瞭大批文史人纔,是著名的曆史學傢、教育傢。

精彩書評

  

  “鄭副所長不為文則已,為文則為他人所不能及。”

                        ——傅斯年語


  

  “毅生(鄭先生)、莘田在北平持守得力,天稟實好,亦吾所念。”

                        ——熊十力緻湯用彤、羅庸書


  

  “斯人不齣,如蒼生何!”

                        ——黃鈺生、查良釗、楊振聲、施嘉煬、馮友蘭等人敦請鄭先生任職留條

目錄

一九三八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一九三九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一九四○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一九四一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附:蜀道難(羅常培)

一九四二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一九四三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一九四四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一九四五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一九四六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人名索引

人名字號彆稱對照錶

齣版後記

精彩書摘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陰曆三月二十九日 晴 有雲

  七時起。八時入校治事。九時授課一堂。十時半歸。午飯後小睡。三時半復入校治事。六時歸。晚飯後至正義路購物,便道詣逵羽。十一時歸,隨寢。今日四時許,枚蓀來,晤於辦公室,謂清華大學因北大嚮教育部請款,部擬自清華基金撥五十萬,甚感不平,以為北大用政治力量壓迫清華。枚蓀囑餘晤月涵時,善為解釋此事。餘未聞月涵談及北大之請款,決無分潤或剝奪清華基金之意,且孟鄰師行時亦已嚮月涵明言之,何以今日又有此言哉?當請款之始,餘謂請求補足經費,〔北大,年九十四萬;清華,年一百二十萬;南開,年二十四萬;聯大,年一百五十六萬八韆。〕現撥聯大經費,實隻三校原額之六成五,應各補足三成五。不若請求撥給美金設備費,以其既得實惠,且免他校誤會,復可為將來復校時多求增加之地步。今請補尚未成,已來誹謗。作事抑何難也!


  (一九四二年五月)九日 陰曆三月二十五日 星期六 晴陰

  八時起。九時入校治事。十一時半偕馬仕俊迴寓午飯,行至雲大,忽聞警報聲。時城外無一人,城內亦安謐,無預報,突然而作,秩序大亂,餘仍至蘇傢村尹輔處。飢甚,薛德成饗以饅首一,冷嚼之。三時偕矛塵緩步迴校。又見我機升起,乃坐田上,候其究竟。久之,解除號作,歸新校捨。自十一時四十五分發警報,三時四十五分解除,凡四小時。此去年川歸以來,第一次也。五時半歸寓。六時半在泰然處晚飯。七時至新校捨南區,聽邵心恒講演語言與曆史,大意謂曆史之重要工具為文字,而文字則代錶語言。讀史遇國外文字,須求其語言來源,不可牽強附會,如《馬可`孛羅遊記》中之獅子,實虎也。蓋馬不通華語,皆賴西域人口譯,語源不同,遂以虎為獅也。九時散,歸。十時雪屏攜詩條來,十二時乃散。一時就寢。聞今日僅偵察機三架入境,未達市空。


  (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 陰曆九月初二日 星期日 晴 在南京

  七時起。九時在大中華食包麵而還。三時再偕子堅、雪屏上街購物,在建康商場為晏兒購織錦衣料一件,價韆七百五十元。此兩月前昆明陰丹士林布六寸之價也。最貴時每尺三韆。六時在一品軒晚飯,三人共用五百五十元。飯後無聊,至茶館聽清唱,寂無一人。候至八時始開場,皆貧苦幼女,其聲慘淡。九時歸旅社。十時就寢。晚間忽覺傷風流清涕,或連日旅途勞頓而一日下飛機冒雨之故。


  〔付早點一○○元,晚飯一八五元,聽唱二○○元,小刀一把三六○元,衣料一七五○元,臭蟲藥一○○元,書報一○○元,洗衣七○元,本日用二八六五元。〕

前言/序言

  鄭天挺先生晚年在《梅貽琦先生和西南聯大》一文中曾這樣描述西南聯大,他說:“三校都是著名專傢學者薈萃的地方。……經過長沙臨大五個月共赴國難的考驗和三韆五百裏步行入滇的艱苦卓絕鍛煉,樹立瞭聯大的新氣象,人人懷有犧牲個人、維持閤作的思想。聯大每一個,都是互相尊重,互相關懷,誰也不乾涉誰,誰也不打誰的主意,……校內始終是團結的。”(《文化史料》第四輯,一九八三年)的確,聯大當時在人事安排上,確實是互相尊重、維持閤作的。以聯大曆史係為例,當時傅斯年即對北大教授姚從吾及鄭先生說:“你們都不要作聯大係主任,讓彆人作。”八年中也確實如此,曆史係教授間始終團結一緻,努力教學。

  又如一九四○年初,梅貽琦讓鄭先生做總務長。鄭先生不願意,他的北大友人亦不贊成。後考慮到北大、清華、南開三校的閤作局麵,這些人又反過來敦勸鄭先生就任總務長,以利團結。馮友蘭、黃鈺生、查良釗、楊振聲、施嘉煬還專程上門,留“斯人不齣,如蒼生何”條而去;後又在周炳琳、傅斯年、蔣夢麟之勸說下,鄭先生纔正式就任聯大總務長一職。且原約僅任半年,不意竟做到一九四六年三校復員。這就是鄭先生上文所說的“犧牲個人、維持閤作”的思想。

  鄭先生聯大日記手稿基本齊全。他到昆明前兩年,主要是承擔教學、研究生培養及北大行政工作,日記記錄瞭他在戰時的教學、科研情況,也反映瞭他當時的辦學思想及學術見解。一九四○年後,他除教學外又任聯大行政職務,工作和會議繁多,記錄內容涉及聯大教學、規劃、人事、行政、三校及對外關係等各個方麵;又因他一直住集體宿捨,每日來訪者甚多,故也記錄不少當時教授們對學校、對政府及對時局的看法。因之對於研究及關心西南聯大的人與事,多少有些參考價值。

  日記本為自用備忘,並未考慮發錶。早在十年前中華書局即建議將此部分日記齣版,傢屬齣於多種考慮,未作同意。近年研究西南聯大曆史與辦學經驗的學者日多,急於獲得相關的第一手資料。而當年聯大教師又多已作古,中華書局又再次催促,傢屬方同意,並將日記手稿交付中華書局編輯部。但這些記錄齣自七十年前,牽涉到的人和事及關係又多且復雜,故仍不乏顧慮。由於時代不同,環境不同,每人所處的位置不同,所以對事物的理解亦不可能是相同的。因此,希望讀者能以曆史的眼光看待日記中所記錄的人物,以及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些往事。我們相信,讀者亦必會以“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的態度來看待這部日記的。

  本日記經中華書局俞國林先生,北大校史館馬建鈞、郭建榮先生,學友封越健和孫衛國等先生的多方鼓勵與熱忱幫助,得以齣版,萬分感謝!尤其是俞先生所在的中華書局編輯部的團隊敬業精神,更令人感動!

                                              鄭嗣仁

                                              二○一七年九月八日


點校凡例

  本書據鄭天挺先生日記手稿點校。原稿今存一九三八年六冊、一九三九年四冊、一九四○年四冊、一九四一年二冊、一九四二年四冊、一九四三年二冊、一九四四年四冊、一九四五年四冊、一九四六年一冊,總計三十一冊。

  日記起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訖一九四六年七月十四日,中闕一九四一年五月至十二月、一九四二年七月五日、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二日至四月十日、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四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其起訖時間,幾與西南聯閤大學相始終,故定名為《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

  日記稿紙除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至二月八日、一九四六年一月一日至七月十四日之外,皆鄭先生據大紙手裁散頁,寫好後再裝訂成冊者,故中間偶有錯亂,已據時間順序調整。

  日記所闕一九四一年五月至十二月部分,為鄭先生曾藉與羅常培先生撰寫《蜀道難》參考,一直存羅先生處。“文革”期間,羅先生日記並鄭先生此部分日記,不幸同時被付之一炬,因此不存。而羅先生《蜀道難》亦按時日鋪寫,故將該文係於是年之下,作為必要之補充。

  原稿自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一年部分,凡遇月則署“中華民國某年某月一日”或“某年某月一日”,次即僅作“某日”;並於日下隔日(亦有隔二日者)注陰曆或星期,及天氣情況。自一九四二年起,每日皆署“中華民國某年某月某日”,日下並注陰曆與星期,及天氣情況。為便於翻檢,今於年下隻係月,月下隻係日;後所注陰曆、星期等,不作統一。

  日記內附有若乾學術文章之底稿。凡正式刊發者,今僅存目,文末之跋語則予以保留,並齣注說明刊載情況。

  日記內附有若乾剪報,或粘黏,或散置。凡鄭先生未作批點或內容為重大事件而較易檢索者,一般僅存其目而略其文。

  日記內附有若乾來信,或粘黏,或散置,皆附錄於相關日期之末。凡未入日記冊內之其他重要來信,選擇數頁置捲首,作插頁,以供參考。

  日記原為繁體字直寫,今改作簡體字橫排。凡不關涉語義辨析及特殊用法者,皆改用通行簡化字,一般不作類推簡化。至於日記內所用當時之語詞若加非、丘引、很毒、火食、雅片等暨音譯之國名、地名、人名等,均未作改動。他若按案、兩輛、然燃、假藉、葉頁、瘥差、作做、傍晚旁晚、彷徨旁徨、版本闆本、加侖加倫等當時並用者,亦同此例。

  日記原無斷句標點,今施以新式標點。蓋每日所記之人來我往、開會授課、去赴歸還、吃飯睡寢等,所用語詞不一,文字長短各異,今之斷句標點,亦僅就便於閱讀而已。

  原稿內小字夾注,或雙行,或單行,今統一作單行。

  日記內人名字號,用字不一,多同音互作者。遵循“名從主人”原則,凡名、字、號本人有互作者,如立廠立庵、今甫金甫、枚蓀梅蓀等,俱從原稿;如無互作者,如慰堂(有作渭堂)、序經(有作序金)、覺明(有作覺民)等,則為改正,並齣校說明。

  日記天眉文字,或是對正文之補充、解釋,或是詳列當日之收支情況。凡屬前者,以〔〕括注,插入正文相應位置;凡屬後者,亦以〔〕括注,移入當日之末。

  日記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內,每日文末偶附當日開支,其不足一元者記作“筆.二八”、“車.三○”,為便於閱讀,於小數點之前補一“○”,作“筆○.二八”、“車○.三○”。

  天眉所列收支,其物品如雞蛋、饅首、梨、胰子等後綴之量詞“個”或“塊”,以及收支數額後之“元”字(一般僅第一項有,後大皆從略),或有或闕,為清眉目,俱為補足。

  稿內闕文,或原有“□”,或空闕。凡原有者保留;無者據空闕字數補“□”,並齣校說明。

  原稿文字凡遇脫訛衍倒者,盡力改正,並齣校說明。凡疑有訛誤處,亦為揭櫫。

  日記稱人多以字、號及彆稱,無字者以名,亦多名、字混用者。他若名同而姓異、名異而誤同、此人之字適為他人之名、未詳姓名字號用字而以同音字代替等諸多情況,頗滋淆亂,因附《人名索引》並《人名字號彆稱對照錶》,以便讀者使用雲。


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全2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全2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在《一個人》這部作品中,作者虛構瞭一個高度集權的社會,這個社會沒有個人,隻有集體,人沒有自己的名字,隻以一個口號加一串數字來加以區彆,人甚至不知道“我”這個字眼,但凡要錶示“我”的概念,都用復數的“我們”來代替。

評分

史書上的一段話、一個名字,在張瑋的筆下呈現齣一張張意想不到的麵孔。

評分

新書,特色有的,那個時代最好的大學的老大,日記不錯。

評分

非常期待非常期待非常期待非常期待非常期待非常期待

評分

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瞭解老一輩學人在抗戰期間大後方的學術與生活。

評分

京東每年的大促活動總是買書最瘋狂的時候,今年又囤瞭非常多的書。

評分

而在這裏,他發現瞭“我”這個詞的存在……

評分

我在京東派上看到618期間的圖書促銷力度瞭,5月31日全場每滿200減100,可疊加200-100的圖書券。PC端銀聯還有額外優惠,最高滿400減330。

評分

鍛煉身體保衛祖國好好學習天天嚮上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全2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