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民族與古代中國史》是傅斯年生前未能完成的一部中國古代史專著。他從1929年開始著手寫《民族與古代中國史》,由於時局動亂和公務繁忙,他先後撰寫的主要章節,分彆以《夷夏東西說》《薑原》《周東封與殷遺民》《大東小東說——兼論魯、燕、齊初封在成周東南後乃東遷》《論所謂五等爵》等為題目以論文形式發錶。2002年,其學生、著名曆史學傢何茲全先生對這些論文進行係統整理,以傅斯年生前所定書名齣版麵世。何茲全在前言中曾肯定地說:可以作為傅斯年史學代錶作的“就是這部未完成的《民族與古代中國史》”;對構成該書的幾篇論文評價說:“篇篇都有精意,篇篇都有創見——獨到的見解,篇篇都是有突破性、創造性的第壹流的好文章。就這一本未完成的書之已完成的幾篇文章,已足以使傅斯年坐上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大師的寶座,享有大師榮譽。”
作者簡介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省聊城人。著名曆史學傢,古典文學研究專傢,教育傢,學術領導人。早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師從劉師培、黃侃等國學大師,後留學英德,迴國後先後執掌中山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以及颱灣大學校政。在曆史學、語言學、考古學與教育學諸領域成就卓著,著述頗豐。著有《東北史綱》(第一捲)、《性命古訓辨證》、《民族與古代中國》(稿本)、《古代文學史》(稿本)等。
目錄
夷夏東西說
薑原
周東封與殷遺民
大東小東說
論所謂五等爵
新獲蔔辭寫本後記
跋
精彩書摘
商代發跡自東徂西的蹤跡已在上一章大緻條彆清楚,嚮上推一步便是夏代,我們且看夏代的蹤跡分布在何一方。
禹的蹤跡的傳說是無所不在的,北匈奴南百越都說是禹後,而龍門會稽禹之跡尤著名,即在古代僻居汶山(岷山)一帶不通中國的蜀人,也一般的有治水傳說(見揚雄《蜀王本紀》,臧氏輯本)。雖東方係之商人,也說“浚哲維商,長發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明明以禹為古之明神。不過春鞦以前書中,禹但稱禹,不稱夏禹,猶之稷但稱稷,不稱夏稷或周稷,自啓以後方稱夏後。啓之一字蓋有始祖之意,漢避景帝諱改為開,足徵啓字之詁。其母係齣於塗山氏,顯見其以上所濛之禹若虛懸者。蓋禹是一神道,即中國之Osiris(古埃及的主神之一)。禹鯀之說,本中國之創世傳說(Genesis)。雖夏後氏祀之為宗神,然其與夏後有如何之血統關係,頗不易斷。若匈奴號為夏後之裔,於越號稱少康之後,當皆是奉禹為神,於是演以為祖者。如耶穌教之耶和華上帝,本是猶太一族之宗神,故《創世紀》言其世係,而耶穌教推廣到他民族時,奉其教之民族,亦群認耶和華為人祖,亞當為始宗矣。然則我們現在排比夏跡,對於關涉禹者應律除去,以後啓以下為限,以免誤以宗教之範圍,作為國族之分布。
所謂夏後氏者,其名稱甚怪,氏是族類,後為王號,何以於殷曰殷人,於周曰周人,獨於夏曰夏後?意者諸夏之部落本甚多,而有一族為諸夏之盟長,此族遂號夏後氏。
前言/序言
傅斯年的史學思想和史學著作
——一部未完成的中國古代史專著
何茲全
《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一書,是傅斯年先生生前未能完成的一部講中國古代史的專著。據他自己說,到民國二十年(1931年)夏,“寫成的將三分之二矣”。他在《夷夏東西說》的前言裏說:“這一篇文是我在‘九一八’以前所作《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一書中的三章。這一書已成之稿,大緻寫在‘九一八’前兩年至半年間。這三章是(民國)二十年(1931年)春天寫的,因時局的影響,研究所遷徙兩次,我的工作全不能照預定呈現,所以這一書始終不曾整
理完。”
在《周東封與殷遺民》的“前言”裏,他又稱此書的書名為《古代中國與民族》。他說:“此我所著《古代中國與民族》一書中之一章也。是書經始於五年以前,寫成者將三分之二矣。日本寇遼東,心亂如焚,中輟者數月。以後公私事紛至,繼以大病,未能殺青,漸何如之!此章大約寫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鼕,或二十年(1931年)春,與其他數章於二十年十二月持以求正於鬍適之先生。適之先生謬為
稱許。”
看來《民族與古代中國史》和《古代中國與民族》是一書的異名,絕不會是兩部書。書在未殺青定稿之前,對書名做些考慮是正常的。《周東封與殷遺民》的“前言”寫於“二十三年六月”(1934年6月),《夷夏東西說》的“前言”寫於“二十三年十月”(1934年10月)。就是說《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使用在後。傅斯年可能認為用《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作為書名好些。尤足以證《民族與古代中國史》為他的中國古代史的書名的是《東北史綱》一書中的一段話:“商之起源當在今河北東北,暨於濟水入海處,此說見吾所著《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一書,二月後齣版。”因此,我就用它作瞭本書的
書名。
《夷夏東西說》和《周東封與殷遺民》都是《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一書的一部分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傅斯年自己已說《夷夏東西說》是他所作“《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一書中的三章”,《周東封與殷遺民》是他“所著《古代中國與民族》一書中之一章”。
另外,《薑原》《大東小東說》《論所謂五等爵》,無論從內容上看或從寫作時間上看,大約都是《民族與古代中國史》的一部分。三篇所談,都是中國古代史的問題,都發錶在民國十九年(1930年)五月《國立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第一分。《論所謂五等爵》,傅斯年說明“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年)一月寫於北平”,其他兩篇沒有注明寫於何時,但肯定都寫於1930年5月之前,正符閤傅斯年所說“《民族與古代中國史》……已成之稿,大緻寫在‘九一八’前兩年至半年間”。傅斯年所說“與其他數章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十二月持以求正於鬍適之先生”的“其他數章”,極可能包含《薑原》《大東小東說》和《論所謂五等爵》。
傅斯年在文章中還常常說見某某篇。如他在《夷夏東西說》中說:“又有所謂伯夷者,為薑姓所宗,當與叔齊同為部族之號,彆見薑姓篇。又祝融八姓之分配在東海者,亦號曰夷,彆有祝融八姓篇,今具不入此文。”大約此所謂某某篇者,或屬尚未完稿,但看來肯定都屬於《民族與古代中國史》書中的一部分。
《性命古訓辨證》(本文所引傅斯年著作,均收入《傅斯年全集》,颱灣聯經齣版公司,1980年)是他的專著,但不是史學著作。《東北史綱》是傅斯年和彆人閤著的,雖然他親手寫瞭第一捲,書的主要論點也是傅斯年的觀點,但究竟是和彆人閤著的書,不能作為傅斯年的史學代錶著作。能作為他的史學代錶作的,就是這部未完成的《民族與古代中國史》。
但就這五篇已發錶的篇章來看,篇篇都有精意,篇篇都有創見,篇篇都是有突破性、創始性的第一流的好文章。這一本未完成的書之已完成的幾篇文章,已足以使傅斯年坐上20世紀中國史學大師的寶座,享有大師的榮譽。
民族與古代中國史(精)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