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教育心理學(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


付建中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6-1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91552
版次:2
商品編碼:1232664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62
字數:662000
正文語種:中文

教育心理學(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教育心理學(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教育心理學(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教育心理學(第2版)》的主要特點是:①注重構建較為科學、完整的知識結構。在建立本書的知識體係時,編者廣泛地閱讀瞭國內外現有的教育心理學教材及相關資料,並根據教育心理學的性質和特點,深入地思考瞭教育心理學的知識結構應該由哪些內容構成、教育心理學的主體內容是什麼、教育心理學的知識與相關學科知識的關係、通過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應該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等問題。②在內容安排上,強調知識間的邏輯關係。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每章中各節內容的安排以及各節中具體問題的論述上。務求做到各項內容之間存在較為密切的聯係,以使整體內容形成相互關聯的統一體。③在內容論述上,做到精要、準確。編寫中,對現有的教育心理學知識進行瞭遴選,以*佳的錶述方式來論述有關理論。在論證有關問題時,沒有因一味地追求與他人的不同而捨棄*好的錶述。每個問題的論述都有*適宜的錶達方式,如果某個問題的*佳錶達方式前人已經提齣,我們就加以采用;如果還沒有提齣,我們就予以彌補。④加強概念和理論錶述的嚴謹性和規範性。長期以來,教育心理學概念和理論的論述存在靈活性較大的現象,學習者學習之後,對教育心理學理論的科學性産生懷疑。為瞭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本書在知識的嚴謹性和規範性方麵作瞭一些努力。⑤注意瞭繼承與創新的問題。在內容的選擇上,既保留瞭傳統的經典內容,又結閤當代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趨勢,介紹瞭*新的研究成果,以使學生能夠學到前沿的理論和知識。
  《教育心理學(第2版)》除瞭主要內容外,還有“延伸閱讀”“復習要點”“拓展思考”等版塊。“延伸閱讀”是知識的擴充。在論述某個問題時,如果需要學生瞭解更多知識,一般增加一個“延伸閱讀”,目的在於拓寬學生的視野。“復習要點”是對每章內容的概括,通過閱讀本部分內容,學生可以瞭解每章的主要內容,也可以作為期末復習和考試的依據。“拓展思考”主要是讓學生對有關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以便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相關問題。

內容簡介

教育心理學是現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它包含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主要元素,但又不完全是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簡單疊加。本書係統地介紹瞭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全書共17章,包括緒論、心理發展與教育、學習的基本問題、學習理論、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遷移、學習策略、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智能的發展、品德的形成、有效教學的設計、課堂教學管理、教學評價、教師心理、學生心理,並在實證分析、延伸閱讀等方麵頗具特色。
《教育心理學(第2版)》既可以作為高等院校教育學、心理學本科專業學習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各級各類學校教師進修和企業單位進行員工培訓的參考書。

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內容 1
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1
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2
第二節 教育心理學的性質和作用 3
一、教育心理學的性質 3
二、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4
第三節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曆史 6
一、教育心理學的萌芽階段 6
二、教育心理學的獨立階段 7
三、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階段 8
四、教育心理學的成熟階段 9
五、教育心理學的完善階段 10
第四節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原則和方法 11
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原則 11
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2
復習要點 16
拓展思考 18
第二章 心理發展與教育 19
第一節 心理發展概述 19
一、心理發展的概念 19
二、心理發展的動力 20
三、教育與心理發展的一般關係 20
第二節 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21
一、心理發展的連續性與階段性 21
二、心理發展的方嚮性與順序性 22
三、心理發展的不均衡性 22
四、心理發展的相似性與差異性 24
五、心理發展的相互製約性 24
六、心理發展逐漸分化和統一的
特性 25
第三節 影響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 25
一、遺傳對心理發展的影響 25
二、環境對心理發展的影響 26
第四節 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 32
一、皮亞傑的心理發展觀 32
二、維果斯基的心理發展觀 34
三、埃裏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 37
復習要點 39
拓展思考 42
第三章 學習的基本問題 43
第一節 學習的概念和作用 43
一、學習的概念 43
二、學習的作用 44
第二節 學習的特點和分類 46
一、學習的特點 46
二、學習的分類 48
第三節 影響學習的因素 52
一、智力因素與學習 53
二、非智力因素與學習 54
復習要點 56
拓展思考 58
第四章 學習理論 59
第一節 我國古代的學習心理思想 59
一、學習的本質 59
二、學習的規律 59
三、學習的心理條件 61
四、學習的過程 61
第二節 學習的聯結理論 62
一、桑代剋的“試誤-聯結”學習
理論 62
二、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反射學習
理論 64
三、華生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67
四、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
理論 69
五、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73
第三節 學習的認知理論 77
一、格式塔的完形學習理論 77
二、托爾曼的符號學習理論 80
三、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83
四、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 86
五、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90
第四節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93
一、人本主義關於學習實質的看法 94
二、人本主義的典型教學模式 96
三、對人本主義學習與教學理論的
評價 98
復習要點 98
拓展思考 103
第五章 學習興趣 104
第一節 學習興趣概述 104
一、學習興趣的概念 104
二、學習興趣與學習活動 104
三、學習興趣的發展 105
四、學習興趣的形成 106
第二節 學習興趣的分類 106
第三節 學習興趣的品質 107
一、學習興趣的傾嚮性 107
二、學習興趣的廣泛性 107
三、學習興趣的持久性 108
四、學習興趣的效能 108
第四節 學習興趣的影響因素與培養 108
一、影響學習興趣的因素 108
二、學習興趣的培養 109
復習要點 111
拓展思考 112
第六章 學習動機 113
第一節 學習動機概述 113
一、學習動機的含義 113
二、學習動機的分類 114
三、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的影響 115
第二節 學習動機理論 116
一、本能理論 116
二、強化理論 117
三、需要層次理論 118
四、認知失調理論 120
五、自我效能理論 120
六、成就動機理論 123
七、歸因理論 124
八、動機理論的總結 126
第三節 學習動機的激發與培養 127
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127
二、利用強化原理 128
三、瞭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 130
四、引導學生正確歸因 131
五、提高自我效能感,激發學生的
成就動機 132
復習要點 134
拓展思考 135
第七章 學習遷移 136
第一節 學習遷移概述 136
一、學習遷移的概念 136
二、學習遷移的種類 136
三、學習遷移的測量 139
四、研究學習遷移的意義 140
第二節 學習遷移理論 141
一、早期的學習遷移理論 141
二、當代的學習遷移理論 148
三、當代學習遷移研究的進展
與特點 158
第三節 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 160
一、學習材料的特點 160
二、已有經驗的概括水平 160
三、認知技能和策略 160
四、定勢的作用 160
五、認知結構特點 161
第四節 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策略 161
一、發現教學內容的可遷移性和教學
方法的促遷移性 161
二、教材的組織和呈現係統化、
網絡化、一體化 161
三、加強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 162
四、使用過度學習和思維訓練實現
學習結果的保持和運用 162
復習要點 162
拓展思考 165
第八章 學習策略 166
第一節 學習策略概述 166
一、學習策略的概念和特點 166
二、學習策略的類型 169
第二節 主要的學習策略 169
一、認知策略 170
二、元認知策略 178
三、資源管理策略 181
第三節 學習策略教學 183
一、學習策略訓練的原則 184
二、學習策略的教學要求 185
三、學習策略的教學階段 187
復習要點 188
拓展思考 190
第九章 知識的學習 191
第一節 知識概述 191
一、知識與知識觀 191
二、知識的分類 192
三、知識學習的標準 195
四、知識學習的影響因素 196
第二節 概念概述 197
一、概念的定義 197
二、概念的種類 198
三、概念的結構 199
四、概念的功能 199
五、概念的獲得 200
六、概念的學習 201
第三節 原理的學習 205
一、原理概述 205
二、原理學習的意義 205
三、影響原理學習的因素 206
四、原理的教學 206
復習要點 207
拓展思考 209
第十章 技能的學習 210
第一節 技能概述 210
一、技能及其特點 210
二、技能與知識的關係 211
三、技能與習慣的關係 212
四、技能與能力的關係 213
五、技能的類型 214
六、技能的作用 219
第二節 動作技能的形成 219
一、動作技能的形成理論 219
二、動作技能的形成過程和形成
標誌 221
三、動作技能的保持 224
四、動作技能的培養 226
第三節 心智技能的形成 232
一、心智技能的形成理論 232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特點 235
三、心智技能的培養 235
復習要點 237
拓展思考 239

精彩書摘

第二章 心理發展與教育
  如果我們懷中抱著一個嬰兒,我們能否預測一下,這個嬰兒1歲時是什麼樣子呢?在5歲時呢?20歲時呢?50歲時呢?80歲時呢?我們的預測會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綜閤的結果——這個孩子能學會說話、認字,能跑、能跳,身材中等,唱歌好聽,活潑開朗,等等。這些預測有些是生理方麵的,有些是心理方麵的,預測時我們要對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都作齣考慮,如果這個孩子的父母都是歌聲優美動人的文藝工作者,我們預測這個孩子將來也很可能顯示齣歌唱纔能。本章重點講述心理發展的實質、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影響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探討教育和心理發展之間的關係,介紹關於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這些內容將有助於我們對兒童的發展作齣科學的預測。
第一節 心理發展概述
  個體的發展包括生理與心理兩個方麵的生長與變化。
  生理發展也叫身體發展,是指個體的生理結構與機能及其本能的變化,這種變化是按先天預定的節奏與程序進行的,是自然成熟與成長的過程。外界環境等某些因素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延緩這種變化的過程,但不能改變其內在的程序與節奏。個體的生理發展與心理發展之間關係密切。
  心理發展是心理學研究中最被學者關注與重視的問題之一,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從齣生到死亡,其心理一直都處於變化與發展之中,心理發展是連續不斷與持續終生的。
一、心理發展的概念
  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胚胎期到齣生一直到死亡的過程中所發生的有次序的心理變化過程。這種變化與發展是逐漸的、連續而有規律的。它不僅包括數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還包括質的變化;這不僅指嚮前推進的過程,也包括某些心理方麵衰退、消亡的過程;不僅包括語言和認知方麵的發展,也包括情感、個性、道德、社會性等方麵的發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心理變化都可以稱為發展,例如,由於疾病、藥物、疲勞導緻的個體心理上的變化就不是發展。個體的心理發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心理發展包括從齣生到死亡,整個一生的心理變化;狹義的心理發展一般是指人類個體從齣生到心理成熟階段的心理變化。個體心理發展的過程也是個體社會化的過程,是個體不斷獲得在社會中進行正常生活所必需的能力與品德的過程。

二、心理發展的動力
  個體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由於主客體的相互作用、環境與教育等外部因素提齣的要求引發個體産生新需要,這種新需要與個體原有的心理發展水平之間産生矛盾,這種內部矛盾即心理發展的動力。
  個體在心理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麵臨著新的任務與要求。例如,齣生不久的小孩隻會發齣一些簡單的聲音,錶達要求和交流情感隻能通過哭聲、動作和眼神來實現,但成人會逐漸教育、鼓勵與要求兒童盡量運用語言來錶達,兒童也會發現哭聲等錶達的要求往往得不到及時的、準確的滿足,而運用語言錶達的欲求則因為可以被迅速理解而效果好得多。所以兒童先辨語音、再學語義,先學字、再學詞、句,其語言也就逐漸地發展起來瞭。個體的心理也就在不斷地解決新的需要與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間的矛盾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當然,對於個體的生長和成熟,積極主動地學習是促進心理發展的內在因素,外界環境和教育是促進心理發展的外部因素。在內外因的關係問題上,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外界環境與教育提齣的任務與要求隻有被個體內化為自己的需要時,纔能真正成為心理發展的動力。如果個體沒有意識到這種要求,或不願接受這種要求,或外界要求遠遠超齣瞭個體發展的可能性,則個體發展的內部動力不可能産生。
三、教育與心理發展的一般關係
  教育與心理發展之間存在著比較復雜的相互依存關係,應該辯證地看待和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而教育對心理發展的影響是通過個體的學習活動實現的,要想探討教育和心理發展之間的關係,首先需討論學習和心理發展之間的關係。學習與心理發展之間的關係也是辯證的。①個體的心理發展水平製約著自身進行某種學習的可能性。個體發展的年齡特徵不同,學習的內容與學習的方式也應該不同,必須從原有的心理發展水平齣發循序漸進,跨越心理發展的年齡階段或忽視心理發展的順序性與係統性而采用拔苗助長或盲目填鴨的做法是有害無益的。認知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也錶明:個體原有的認知結構決定瞭新經驗的習得水平和難易程度。②學習可以促進個體的心理發展。縱觀個體的一生,其心理發展都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得以實現的,學習在個體的心理發展中是最直接的決定性因素。個體無論通過發現學習還是接受學習,都能使個體積纍經驗,並在適宜的條件下解決問題、發明創造,適應環境、改造環境。通過對環境的作用,個體獲得反饋,可以進一步調整、完善原有的經驗結構,促進心理進一步地發展。個體的思維發展經曆瞭從直觀動作思維到具體形象思維再到抽象邏輯思維幾個階段,這一過程不是自發的,而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實現的。簡而言之,個體心理發展為學習提供準備,而學習又可以促進個體的心理發展。

前言/序言

前 言
  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是培養學生教育心理素養的基礎性課程,在心理學課程體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該課程著眼於提高學生教育心理的理論水平及實際應用能力,是一門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應用性課程。
  近年來,廣大教育心理學工作者在教材建設方麵做瞭大量的工作,教育心理學教材版本從原來屈指可數的幾種發展到今天幾十種版本的教科書傢族,為學習者提供瞭更多的選擇餘地,同時滿足瞭各類教學活動的需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近齣版的教育心理學教材無論在體係上還是在內容上較以往都有很大的改進和發展,呈現齣體係更加完善、內容更加豐富的趨勢。
  本書編寫的目的在於搞好基礎的教材建設,提高教育心理學教材的質量。編者從起草編寫大綱和編寫要求到具體內容的撰寫,一直堅持一個原則,就是力爭編寫齣一本高質量的教育心理學教材,以使學習者學習後確有收獲。
  本書於2010年8月第一次齣版,自齣版發行以來,以其知識的實用性、內容的豐富性、編排的閤理性得到瞭教材使用者的廣泛認同。在多年的教材使用過程中,我們一直不斷地對教材內容進行審視,積纍教材使用的經驗,注意聽取讀者的意見,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本書對應課程的教學要求也有瞭一定的變化。在本書第2版中,我們根據新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更新瞭部分內容,修正瞭個彆文字錯誤。
  本書的主要特點是:①注重構建較為科學、完整的知識結構。在建立本書的知識體係時,編者廣泛地閱讀瞭國內外現有的教育心理學教材及相關資料,並根據教育心理學的性質和特點,深入地思考瞭教育心理學的知識結構應該由哪些內容構成、教育心理學的主體內容是什麼、教育心理學的知識與相關學科知識的關係、通過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應該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等問題。②在內容安排上,強調知識間的邏輯關係。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每章中各節內容的安排以及各節中具體問題的論述上。務求做到各項內容之間存在較為密切的聯係,以使整體內容形成相互關聯的統一體。③在內容論述上,做到精要、準確。編寫中,對現有的教育心理學知識進行瞭遴選,以最佳的錶述方式來論述有關理論。在論證有關問題時,沒有因一味地追求與他人的不同而捨棄最好的錶述。每個問題的論述都有最適宜的錶達方式,如果某個問題的最佳錶達方式前人已經提齣,我們就加以采用;如果還沒有提齣,我們就予以彌補。④加強概念和理論錶述的嚴謹性和規範性。長期以來,教育心理學概念和理論的論述存在靈活性較大的現象,學習者學習之後,對教育心理學理論的科學性産生懷疑。為瞭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本書在知識的嚴謹性和規範性方麵作瞭一些努力。⑤注意瞭繼承與創新的問題。在內容的選擇上,既保留瞭傳統的經典內容,又結閤當代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趨勢,介紹瞭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使學生能夠學到前沿的理論和知識。
  本書除瞭主要內容外,還有“延伸閱讀”“復習要點”“拓展思考”等版塊。“延伸閱讀”是知識的擴充。在論述某個問題時,如果需要學生瞭解更多知識,一般增加一個“延伸閱讀”,目的在於拓寬學生的視野。“復習要點”是對每章內容的概括,通過閱讀本部分內容,學生可以瞭解每章的主要內容,也可以作為期末復習和考試的依據。“拓展思考”主要是讓學生對有關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以便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相關問題。
  本書由河北唐山師範學院教授付建中主編,並負責起草編寫提綱和對全書進行修改審定。本書的編寫和分工如下:付建中,第一章;鬍玉平,第六章;李曉萍,第十三至十七 教育心理學(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教育心理學(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教育心理學(第2版)(教師教育係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