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廬劇是安徽地方劇種之一,是閤肥文化的重要代錶,而丁玉蘭則是廬劇的標誌性人物。
《我的廬劇人生:丁玉蘭口述史》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采用口述史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將丁玉蘭的從藝經曆、藝術活動、錶演技藝、代錶劇目、傳承廬劇等活動完整地記錄下來。
《我的廬劇人生:丁玉蘭口述史》內容詳實,可讀性強,既是一部人物傳記,也是一部廬劇發展興衰史。
作者簡介
丁玉蘭,1931年生,安徽肥東人,著名廬劇錶演藝術傢,國傢一級演員,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傳承人,現任閤肥市演藝集團廬劇院名譽團長。丁玉蘭8歲登颱演齣,12歲正式拜師學藝,主攻青衣、花旦。新中國成立前曾在皖中一帶流動演齣,深受群眾喜愛。1949年加入閤肥平民劇社。新中國成立後,曆任皖北地方戲實驗劇場、安徽省廬劇團、閤肥市廬劇團主要演員,1981年任閤肥市廬劇團副團長。退休後,在老年大學教廬劇,並組建玉蘭廬劇藝術團,為傳承廬劇而奮鬥。丁玉蘭戲路廣,由其參演的劇目大概有近150齣,其中猶以《藉羅衣》《小辭店》《休丁香》《秦雪梅》《秦香蓮》《雙絲帶》《雙鎖櫃>《江姐》等拿手。曾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傢領導人多次接見。曾當選為全國第三、四次文代會代錶,數次當選省、市人大代錶、政協委員及常委。曾任安徽省文聯委員,劇協常務理事,閤肥市劇協副主席。享國務院特殊津貼。
段金萍,1983年生,山東臨沂人,南京大學曆史學碩士,現為安徽省社會科學院當代安徽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近現代經濟史、安徽當代史。近年來參與或主持國傢、省、市級課題5項,參與編寫瞭《安徽通史·新中國捲》《安徽曆史》《中國曆史讀本》《閤肥通史·當代捲》等著作,在省級以上期刊上發錶論文10餘篇。
目錄
序言/陸勤毅
第一章 苦難童年與廬劇結緣
傢庭與齣生
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
蘆店謀生失敗
害眼疾
遠走他鄉討飯
父親慘死
娘仨相依為命
偶遇丁傢班
賣藝乞討
隨丁傢班四處漂泊
第一次登颱演齣
各種藝名由來
丁傢班演齣概況
備受欺侮
險遭刺臉
唱砸(討)彩戲、唱賭戲
和弟弟同颱演齣
啓濛師傅去世
得傷寒差點喪命
偷戲
和費傢班閤班演齣
拜師傅
正式學藝唱戲
遇到新四軍
成為皖中名角
遭遇搶婚
我的初戀
被逼結婚
我的第一個孩子夭摺
第二章 藝術新生及輝煌
加入閤肥平民劇社
起名丁玉蘭
一炮打響
人紅遭嫉
政府接收平民劇社
第一次電颱錄音
赴上海觀摩學習
參加藝人訓練班
無緣參演移植劇《梁祝》
參演新戲《寶蓮燈》
……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苦難遭遇
第四章 藝術生涯再次輝煌
第五章 為傳承廬劇藝術而努力
精彩書摘
《我的廬劇人生:丁玉蘭口述史》:
備受欺侮
在舊社會,倒七戲被稱為小倒戲或小戲。因為當時的京劇是人們眼中的大戲,地方戲都被稱為小戲。像我們這些流落在鄉間的倒七戲藝人,被鄙視地稱為戲子,地位十分卑賤,遭遇非常悲慘。大多數人因生活所迫纔去唱戲,演戲隻是一種謀生手段。我們無依無靠,常常遭到官府、僞軍和國民黨軍隊的欺侮,村鎮裏的一些地痞流氓,同樣也不把我們當人看,欺辱我們,我們的人身安全隨時受到威脅。
1940年初,丁傢班來到含山縣城,戲颱搭在城南的一塊空地上。戲颱後麵住著一戶姓硃的人傢,硃大嫂戲癮特彆大。有一次,她正在燒飯,剛把米淘好放鍋裏,還沒來得及放水,聽見我們戲班子開唱瞭,就急忙跑齣來瞧一瞧。看著看著就人瞭迷,忘記傢中還在燒火這迴事。結果鍋燒紅瞭,點著瞭竈颱邊的柴草,衝天大火迅速燃燒起來。
駐守在鎮上的“鬼辮子”(僞軍)在營長的帶領下聞訊而來。營長認定是丁傢班把“馬鬍”帶來縱火的,不分青紅皂白,就把我們戲班的人用繩子捆起來帶走瞭。
走到半路,遇到瞭營長的姨太太。她是我們的同鄉,是個戲迷,經常來聽我唱戲,還認我做瞭乾女兒。後來由於她齣麵求情,我們纔被放迴來,但從此被逐齣瞭含山縣城。
1940年農曆十月,我們戲班子來到定遠縣蔣集鎮的秦集村演齣。村裏有個惡霸叫謝二鵬。他看戲時,在戲颱底下搭張床,和大小老婆一起躺在床上,一邊抽著鴉片煙,一邊看戲。抽著抽著,謝二鵬興奮瞭,他想試探一下兩個老婆對他是否真心,就點《寡婦上墳》這齣戲,並且點名讓我反串小生。
《寡婦上墳》是個摺子戲,是傳統大戲《秦雪梅》裏的一部分,講的是秦雪梅的未婚夫商琳死後,秦雪梅和丫鬟一起去上墳。
我沒學過小生戲,不會唱,就拒絕演。狗腿子見我不唱,就威脅說:“不唱不照,二爺不會饒過你的。”
我就是不唱。這下惹怒瞭二爺,他從床上跳起來,從腰間掏齣手槍,朝戲颱走來。
當時我坐在後颱的一個裝戲服的箱子上,身體靠在戲颱柱子上。謝二鵬朝我這邊打來,子彈從我身邊擦過,把柱子打穿瞭。
我一下子嚇哭瞭,其他人也都嚇得發抖。丁伯伯央求道:“不要再開槍瞭,我們唱。”
班子的人都過來勸我說:“唱吧,不然我們的命都不保瞭。”
於是,方爺演秦雪梅,甘文如演小愛玉,我演商琳。
我上颱後邊學邊演。陳伯伯在後颱講一句,我跟著唱一句,邊唱邊哭。
謝二鵬看到後,喝道:“哭著唱不算,重唱。”
天快黑的時候,總算把戲唱完瞭。
散戲迴到住處,大傢都非常難過。媽媽說:“現在世道太亂瞭,不能再唱瞭,再唱恐怕命都保不住瞭。”大傢都點點頭說:“這樣是太危險瞭,還是迴去討飯吧。”
戲唱不成瞭,大傢隻好各奔東西瞭。分彆時,丁伯伯說:“大傢先迴去討飯吧,討得到更好,萬一討不到,明年春我們再聚起來,一起商議怎麼辦。”
……
前言/序言
如果說融閤瞭多種地方戲麯精華而成的京劇是中國的國粹,那麼諸多根植於當地文化土壤的地方戲麯則是當地文化的代錶。廬劇就是流行於閤肥方言區及其周邊地區的一個頗有影響的地方劇種。閤肥,曆史上的某些階段曾稱廬州,廬劇因此而得名。閤肥有著五韆多年的文明史,有著兩韆多年的城市史,《史記》《漢書》對閤肥皆有記載,並稱閤肥為南北貨物輸會之所在,《漢書》更將閤肥與壽春閤在一起,列為當時全國八大都會之一。閤肥曆來處於中國經濟、文化的連貫東西、融匯南北的重要節點上,為中華文明的産生、發展、豐富做齣瞭重要貢獻。正是因為閤肥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並深得文化交流之利,廬劇纔得以應運而生並廣泛流傳,成為閤肥曆史文化的重要體現之一。
每個劇種在不同時期都有代錶性的領軍人物,丁玉蘭就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廬劇的代錶人物。在中共閤肥市委、市人民政府領導的支持鼓勵下,在丁玉蘭先生和各位專傢、學者的共同努力下,《我的廬劇人生——丁玉蘭口述史》終於付梓齣版。這是閤肥文化事業發展史上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我的廬劇人生:丁玉蘭口述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