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文化批判與審美烏托邦:阿多諾“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研究》在國內外學者關於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采用新的解讀視角即總體性文本學解讀法,把“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置於阿多諾的整體思想發展脈絡中進行考察,從“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的形成、“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的前奏、“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的基本內容、“文化工業”的救贖及“文化工業”批判理論與當代中國文化産業等幾個方麵詳細的解讀,試圖探索如何藉用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批判理論資源為我國文化産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益的啓示。
作者簡介
寇瑤,1977年齣生,陝西鹹陽人。2015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西安工業大學思政部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哲學及西方馬剋思主義哲學。發錶學術論文20餘篇,參與編寫教材兩部,主持和參與省級部級及廳局級項目十餘項。
目錄
緒論
一 “文化工業”批判理論形成的問題意識:啓濛理性的
異化
二 法蘭剋福學派及阿多諾其人
三 研究現狀及研究意義
(一)研究現狀
(二)研究意義
四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的形成
一 理論淵源
(一)馬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理論
(二)早期西方馬剋思主義理論傢的文化批判理論
(三)韋伯的支配理論
(四)本雅明和霍剋海默的理論影響
二 “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的曆史語境
(一)納粹德國社會的一體化和極權化
(二)美國大眾文化的同質化
(三)消費社會與媒體文化的興起
第二章 “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的前奏:新音樂哲學
一 從復調音樂嚮主調音樂的轉型
二 不協和音的解放
三 對音樂商品化的批判
第三章 “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的基本內容
一 “文化工業”的深層邏輯:理性同一性的思維方式
(一)源於神話的啓濛
(二)啓濛對神話的否棄
(三)啓濛理性的倒退
(四)啓濛理性批判的矛盾與睏境
二 “文化工業”的理論內涵
(一)文化與“大眾文化”
(二)“文化工業”的內涵
三 “文化工業”的反文化性:標準化、商品化
(一)“文化工業”産品的標準化及僞個性
(二)“文化工業”的商品性及拜物性
四 “文化工業”的非大眾性:意識形態的統治工具
(一)意識形態概念辨析
(二)“文化工業”:虛假性和欺騙性的意識形態統治工具
(三)“文化工業”:意識形態的控製及個體的消除
五 “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的局限性
(一)否定技術在文化創作中的作用
(二)否定大眾在文化工業生産中的創造性
(三)對文化精英主義的過度辯護
(四)過度誇大“文化工業”意識形態功能的負麵作用
第四章 “文化工業”的救贖:審美的烏托邦
一 “非同一性”思維方式的建構
(一)對體係哲學的批判
(二)體係哲學的政治與經濟基礎
(三)“非同一性”哲學的建構
(四)“非同一性”的存在方式
二 “非同一性”邏輯的錶現形式:現代藝術
(一)自然美與藝術美
(二)現代藝術的真理性內容
(三)現代藝術的存在樣態
三 現代藝術的社會批判功能
(一)藝術的雙重屬性:自律性與他律性
(二)藝術的社會影響
(三)現代藝術在當代的可能性
四 對阿多諾審美救贖的批判
五 異化揚棄的可能路徑:革命的生産力
第五章 “文化工業”批判理論與當代中國文化産業
一 中國文化産業發展的曆史與現狀
二 中國文化産業的弊端
(一)商品化
(二)低俗化、媚俗化
三 “文化工業”批判理論之啓示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文化批判與審美烏托邦:阿多諾“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研究》:
(三)韋伯的支配理論
韋伯對阿多諾的影響主要錶現在其閤理化思想以及由此産生的異化觀。閤理化即閤乎理性。韋伯認為理性精神是資本主義社會所特有的精神,他在考察資本主義社會興起的原因時,並沒有局限於一般的解釋,而是從宗教的角度進行闡釋。現代資本主義精神及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的特徵即理性精神,韋伯認為這一理性精神是在天職觀念的基礎上對生活進行理性組織所形成的。換言之,這種理性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從16、17世紀清教教派和教會的“新教倫理”中産生的。
新教錶現齣一種指嚮經濟理性主義的特定傾嚮。韋伯認為經濟理性主義在16-17世紀的西方占主導地位,經濟理性主義的確立不僅以理性技術和理性法律的發展為前提,更重要的是取決於人們支持某些踐行的、理性的生活方式的能力和性嚮。而這一能力和性嚮來自新教倫理,16-17世紀的宗教改革徹底終結瞭天主教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支配,終結瞭天主教缺乏理性、缺乏係統性、不講究方式方法組織自己生活的思想框架,代之以一種嚴密的有條理、有係統地組織自己生活的思想框架。“16世紀的宗教改革不僅涉及祛除天主教會對信眾的全部日常生活的支配,而且還用另一種支配形式取代瞭這一種支配形式。這意味著,一種令人高度愉悅的支配已經變得僅僅流於形式,幾乎不能以一種實踐的方式為人們所感知,這種支配被代之以一種對於信眾生活的全麵組織的無限繁重而嚴格的管理。”①新教的思想框架力圖將工人從最輕鬆舒適、齣力最小的情況下,仍能繼續維持已經習慣的工資的休閑社會精神氣質中解放齣來,它使勞動者産生這樣的動機:勞動是一種絕對自在的目的,是一種“天職”。把工作看成是生活的中心,把勞動看成是目的本身,這樣的思想框架不是天然自生的,不能憑藉高薪或低薪産生,而是長年纍月的教育與社會化的結果。韋伯考察瞭新教的預定論教義同資本主義理性精神之間的重要關係。預定論的教義以加爾文宗、虔信派、循道宗、浸禮宗為代錶,其核心內容可以歸結為兩點,第一,上帝是一個全知全能的神,是絕對自由的,無須遵從任何法律。上帝不是為瞭人而存在,相反,人卻是為瞭服務上帝的意誌而存在,人類所做的一切隻有在榮耀上帝的尊嚴時纔有意義,人世間的所有造物被一條鴻溝與上帝永遠地隔離開來,人們從上帝那感受到的隻是永恒的死亡。第二,上帝“預定”瞭隻有一部分人能夠得救,其餘的則會墮入地獄。每個人的命運都被決定瞭,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在上帝的控製之中,上帝的旨意是明確的,不可更改。因為救贖已經被確定,所以信徒做善事或嚮神父懺悔都於事無補。通過教會和聖事而獲得救贖的方式被廢止瞭。預定論教義從世界中祛除瞭巫魅,將所有以巫魅的手段對救贖的追求都作為迷信和褻瀆加以排除。這就使清教徒對於文化中感性和情感方麵的東西予以否定,進而為理性主義精神奠定瞭基礎。
韋伯認為預定論教義的非人性産生瞭一個可怕的後果,這一宗教信仰使教徒陷入深深的孤獨和焦慮之中。在宗教改革的時代,“我是否得救”即我是不是選民成為人們生活中首要關注的問題。盡管神意是雙重的(隻有少數人成為選民,而大多數則會墮入地獄),但清教徒為瞭減輕內心的焦慮,被迫尋找他們成為少數選民的身份記號。他們期望自己的行為與上帝的律法和戒律保持一緻,剋服自然狀態,過一種“‘神聖化”的生活,按照上帝的旨意去嚴格組織自己的生活。他們可以通過這種講究方式方法的行為確證自己被揀選的身份,這一行為方式導緻瞭清教思想框架的産生,即剋製地、有條理一有組織地生活,自然狀態完全被馴服。韋伯強調天主教徒所遵循的生活模式:罪惡、悔改、懺悔、緩解,然後是進一步的罪惡,這種救贖的機製在清教徒中不存在。在新教中,“一般信徒的倫理實踐喪失瞭它那無計劃的、不係統的特徵,而被模塑成一種邏輯一緻的、有條理的對他的整個生活的組織”。“這位‘聖徒’的生活取嚮完全是為瞭一個目標:救贖。然而,恰恰是齣於這一原因,他在現世的實踐生活進程被徹底理性化瞭。”①新教倫理將秩序帶人信徒的生活,生活的理性化就形成瞭。為瞭使這一理性生活的基礎更加堅實,信徒們將他們有係統一有理性的生活轉嚮瞭工作及對財富的追求,講究方法的工作被看成是一種天職,在履行天職中,持續和係統地工作被看成是救贖的記號。
……
前言/序言
寇瑤博士的新著《文化批判與審美烏托邦——阿多諾“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研究》即將麵世。基於兩個理由,應當予以重視和推介。第一,這本學術著作,所研究和迴答的是我們應如何藉鑒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批判理論資源,調整中國現代性文化的緻思趨嚮,對閤理建構中國現代性文化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參考意義。作為青年學者,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學術努力所取得的成果還是值得肯定和褒奬的,其著作值得對法蘭剋福學派文化工業理論及當代中國文化産業研究有興趣的人細讀和品味。第二,學術界對於阿多諾的研究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後,到瞭20世紀末21世紀初又掀起瞭新一輪的熱潮,對於阿多諾的研究在當代已經成為一種顯學。尤其是隨著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支柱性産業後,文化産業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人的異化在當代並沒有消除,反而更深瞭。因此阿多諾的理論就為當代文化閤理化發展提供瞭重要的啓示。國內外許多學者基於不同的態度和立場,從不同的角度審視阿多諾的“文化工業”理論,提齣瞭各自不同的觀點。正是這種多元觀點的交流、碰撞、相互吸納與藉鑒,使關於阿多諾“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的研究不斷走嚮深入,相信本書也能為這種深入做齣學術上的貢獻。
20世紀人類曆史發生瞭深刻的變化,社會的政治、經濟等領域通過內在文化維度的變化逐漸呈現齣一體化的趨勢,而且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20世紀西方發達社會在理性精神的支配下齣現瞭重大的變化,一方麵,科技、資本與文化聯姻,催生瞭以高科技為背景的大眾傳媒的齣現,並導緻消費社會的形成。在這一新的時代背景下,文化的生産方式及傳播方式都發生瞭深刻的變化,傳統的具有獨一無二性的文化藝術因采用工業化的流水綫得以大批量的生産和復製,使得文化藝術走齣傳統的隻為少數人獨享的金字塔,而成為普通大眾也可以享受的文化資源。另一方麵,經濟領域的交換原則成為統治社會一切領域的基本原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遵循交換規律,所有具有特殊使用價值的商品被還原為在量上相同的交換價值,據此進行比較,進而進行交換,在市場經濟中所有不可比較的特殊商品都通過相同的貨幣或資本具有瞭同一性。而這種市場中遵循的交換規律被套用在社會所有的領域,一切領域都遵循交換價值的規律,所有在質上不同的事物都被還原為量的同一性,市場交換原則吞噬瞭一切。在交換價值規律的支配下,文化、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的傳統方麵的界限或外在性變得模糊或開始消失,生活世界被殖民化,整個社會呈現齣一體化的特徵。主體的異化比起馬剋思時代有過之而無不及,整個社會陷入社會組織的不斷閤理化與社會異化的深刻矛盾中。社會的一體化演化為鋼鐵般堅硬的外殼,成為一種社會控製力量,個體的豐富個性和自由也被這種力量所吞噬。
對於人類社會的這種變化,20世紀的西方馬剋思主義、後現代理論及文化研究等方麵的許多學者都有深刻的體驗,並且對這一變化進行瞭深刻的反思和批判。20世紀的文化危機是一種深刻的曆史變化,因為它涉及人類生存和社會運行的閤法性問題.文化危機不同於具體的政治壓迫、經濟剝削、物質匱乏等問題,這些具體的問題人們可以通過某種手段加以解決,是可以消除的曆史現象。但是當人們發現為我們的行為提供閤法性依據的文化模式齣現瞭問題,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陷入瞭閤法性危機,那種發自人內心的生存焦慮和危機感確乎令人震撼。
文化批判與審美烏托邦:阿多諾“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