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7
傅佩榮講孟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 華人世界著名國學導師傅佩榮教授全新力作!
華人世界哲學巨擘傅佩榮教授ZUIxin作品,融閤當代人的生活,講述傳承兩韆餘年的中國智慧。解你所需,授你所用。
★主題式講解輕鬆好讀,快速進入傳統精粹內容。
本書分為四大主題,每個主題下又包含更為具體的小標題,簡潔明瞭,輕鬆好讀。適閤現代人閱讀習慣。快速精準進入內容。
★打破古文壁壘,生動、簡明,直達先哲思想源頭。
輕鬆閱讀,快速讀懂古人智慧。打破哲人和著作的對立,打破考據和俗講的分界。以全新的方式講人性、講人格、講何為道、講何為聖。快速索引,直達內容。
★人性嚮善,止於至善,學孟子養浩然正氣,得成功人生。
這是一部智慧之書,孟子主張人性嚮善,猶如水嚮下流,從人基本的心之四端來開展。學孟子養浩然正氣,得成功人生。
備受年輕人歡迎的國學導師,傅佩榮教授全新力作!中國四哲經典係列新書,係列重磅作品之《傅佩榮講孟子》。
孟子繼承、發揚孔子思想,建構瞭完整的儒傢體係。孟子身處七國爭雄、眾說紛紜之亂世,肩負木鐸的使命。周遊列國,與各國君主對談仁政理想,思慮精微,辯纔無礙。主張人性嚮善,猶如水嚮下流,從人基本的心之四端來開展。用各種寓言、格言、比喻說明人的生命有其價值,要培養浩然之氣。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探究孟子的政治理想與人生價值。期望藉由儒傢思想的引導,使這一生過得充實,慢慢走嚮完美。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颱灣輔仁大學哲學係畢業,颱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專攻宗教哲學。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 ,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颱灣大學哲學係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為颱灣大學哲學係、所教授。
傅教授積纍五十年在中西哲學方麵的訓練,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麵皆有卓越成就。其學術論著貫通古今中西,結構嚴謹,創見迭齣,是當代華人世界公認的一流國學研究專傢。傅教授是曾擔任央視《百傢講壇》、鳳凰衛視《國學天空》等節目的主講。被颱灣《民生報》評選為大學ZUI熱門教授,並獲颱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頒發的教學特優奬。其作品曾獲颱灣中正文化奬、ZUIgao文藝奬。
傅教授著作甚豐,著有《哲學與人生》、《儒道天論發微》、《儒傢哲學新論》、《論語之美》、《西方哲學史》等專業著作共一百餘種。
傅先生對於國學真有心得,而且善於簡潔清晰地錶達。我很欣賞傅先生眼界和心胸的開闊,他在講課中做到瞭兩個打通:其一,打通各個領域;其二,打通中西哲學。作為一個有著活潑心智的愛智者,他把思想的樂趣傳遞給每一個人。
——周國平(著名哲學學者、散文傢)
傅先生對於國學研究是很有功力的學者,他的學術成就非常高,尤其是把國學講得那麼生動而又貼近人心,實屬難得。
——李存山(中國社科院中國哲學研究所主任/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
傅教授是我所聽過課的中國所有的國學專傢中,講得ZUIhao的一位講師。尤其是他能站在中西文化的製高點上來詮釋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視野很不一樣。
——鄒先生(北大曆史係國學培訓班學員)
主題一:好辯自有理由/ 001
第一講:充實基本學識/ 002
精通古典資料:詩、書、易/ 004
領悟孔子的真正智慧/ 012
發揮個人創見:人性理論/ 014
第二講:善於使用比喻/ 019
智:緣木求魚,杯水車薪,五十步笑百步/ 021
仁:見牛未見羊,一曝十寒,遷於喬木/ 024
勇:何待來年,三年之艾,魚與熊掌/ 028
第三講:創造新的格言/ 035
自我修養:反求諸己,綽綽有餘,通權達變/ 036
人際相處:取友必端,與人為善,守望相助/ 039
積極人生:心悅誠服,手舞足蹈,兼善天下/ 043
主題二:性善不是幻想/ 051
第一講:理解人性的關鍵/ 052
幾希:人與禽獸之異,在心不在身/ 058
良知良能:人“能”知善與行善/ 061
人無教育,則近於禽獸/ 063
第二講:心之四端/ 067
真誠自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 068
心之四端:惻隱、羞惡、辭讓、是非/ 070
善在於:仁、義、禮、智/ 073
第三講:人性嚮善/ 082
真誠引發力量:有如水嚮下流/ 086
善:我與彆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 088
心悅理義,猶口悅美味/ 096
主題三:培養浩然之氣/ 101
第一講:從自我修養入手/ 102
考察心思:無禮、不仁、不忠?/ 103
三種勇敢:對抗、無懼、自反/ 106
浩然之氣的預設:身心關係/ 111
第二講:浩然之氣的錶現/ 120
充塞於天地之間:直,義,道/ 121
天降大任,身心的考驗/ 126
萬物皆備於我/ 130
第三講:高尚其誌/ 137
肯定狂狷,批判鄉願/ 139
不畏權貴,捨生取義/ 143
人生三樂,勝於帝王/ 145
主題四:人格修養六境/ 157
第一講:效法聖賢典型/ 158
聖人類型:清者,和者,任者,時者/ 161
舜的錶率:從孝順到治天下/ 170
以孔子為師/ 172
第二講:人格的六種境界/ 176
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 179
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 181
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184
第三講:孟子的貢獻/ 194
辨明儒傢的人性論與境界論/ 196
肯定人格的平等與仁政理想/ 198
教育理論值得參考/ 206
充實基本學識
孟子是儒傢的重要代錶,儒傢思想錶現在外的特色是:肯定傳統、重視教育,以及關懷社會。傳統指嚮過去,教育針對未來,社會則是現在的,儒傢對於人的世界都以正麵態度來看待。孔子之後,他的學生分為八派,各立門戶,能分而不能閤,他們能當老師,也能做官;但是談到哲學,儒傢係統卻很少有什麼發揮。直到一百七十多年後的孟子,纔將孔子的思想溫故知新,提齣一係列創見。
“孟母三遷”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孟母認為,如果住在市集旁,小孩會跟著學做生意,滿腦子想要賺錢;住在墳墓邊,小孩跟著去祭祀、叩拜,看起來也不閤適;最後搬到瞭學堂邊,年幼的孟子也喜歡念書瞭。這說明人很容易受環境的影響。孟子後來談到人的問題,也特彆重視環境對人的影響。這是一個有趣的例子,但沒有明確的證據。
《三字經》裏提到“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有一天孟子在念書,念著念著便停下來,在一旁織布的母親見狀,就用剪刀把她織的布剪斷,孟子嚇瞭一跳,問母親為什麼這麼做?母親說:“你念書停下來,我就把布剪斷。”孟子學問很好,大概也是因為母親的鼓勵,或說勉勵有加吧。
孟子成年之後,還有一個小故事。有一次他想休妻,古代做妻子的比較沒有保障,丈夫有各種理由休妻。孟母問他:“你為什麼這麼做?”他說:“因為我迴到傢時,看見妻子坐在地上。”古代人或蹲或跪,不能坐著,因坐著不雅。孟母問他:“你要進門時,有沒有先揚其聲?”“揚其聲”指故意說話大聲一點,至少是咳嗽一下,讓彆人知道你要進來瞭。孟子說:“沒有。”孟母說:“那是你先不對,你進門沒有依禮而行。”於是孟子打消瞭這個想法。這些哲學傢的逸事,有趣但未必可靠。
精通古典資料:詩、書、易
孟子是子思的再傳弟子,子思是孔子的孫子。如果以孔子為儒傢第一代,那麼孟子就是第五代瞭。孟子學習儒傢的《詩》《書》《禮》《樂》《易》,同時也專心學習孔子思想。從孔子的弟子開始,介紹及發揚他的學說,所以司馬遷的《史記》有《孟子荀卿列傳》,他們都自稱是孔子的繼承者,但兩人立場針鋒相對:孟子說性善,荀子說性惡。
孟子說“性”,強調人的心有四端,端代錶開端、萌芽,它是一種力量,在實現之後造成善的結果。那麼為什麼有人做壞事呢?他認為,照正常情況來說,人會做好事,如果外在力量太大,社會上形成一種風氣,稱作“勢”,就像水往下流,如果用手潑,外在力量反而能改變水的方嚮。有關人性的討論,我們還會深入分析。孟子認為人性嚮善,是因為他從人內心基本的開端來界定人性。
荀子說性惡,因為他認為人類的本能與欲望錶現齣來的結果是惡的。人爭權奪利、互相傷害,這顯然是惡。如果沒有老師、禮儀或法律,人就會做壞事。荀子說惡,是從行為的結果來說。這樣分析之後,孟子、荀子所說的“性”字意義不同,他們之間的衝突也未必是針鋒相對的。他們同樣都接受儒傢的三個原則:肯定傳統、重視教育、關懷社會,因此司馬遷把他們放在一起介紹。
司馬遷用“道既通”一語來描述孟子,人活在世界上,能夠做到這一步,就不虛此生瞭。“道”是人生的正路,對於人生該怎麼走、這一生該怎麼過,都想通瞭。念書念到最後覺悟瞭,一悟百悟,對現實情況都能提齣個人看法,融會貫通,形成一個係統。孟子肯定也是過瞭五十歲以後纔道既通。當時讀書人最好的齣路就是做官,目的是要用自己的學識來幫助國君推行良政、照顧百姓,所以孟子去見瞭齊宣王、梁惠王。
《孟子》總共七篇,每一篇分上下,第一篇是《梁惠王》。梁國是戰國時代的魏國(韓、趙、魏三傢分晉的魏國),遷都大梁後又稱梁國,所以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韆裏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老先生,你不遠韆裏而來,對我們國傢有什麼好處呢?叟就是老先生,說明孟子見梁惠王時,年紀應該是中年以後瞭。司馬遷說他讀《孟子》,看到梁惠王這麼問孟子,就廢書而嘆。
其實梁惠王會這麼說,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戰國中期有二十二個國傢,我們熟知的是戰國七雄:韓、趙、魏三分春鞦時代強大的晉國,東邊偏北是齊國與燕國,南方是楚國,西方是秦國。二十二國裏也包括孟子的祖國鄒國,鄒國的宗主國魯國,還有宋國、滕國、薛國、越國等。當時各國為瞭競爭,用瞭很多戰略高手,譬如秦國有商鞅,趙國有廉頗與藺相如,燕國有樂毅,齊國有田單。各國都在設法閤縱連橫,聯閤對付某一國,或者維持短暫的和平。
孟子倡導儒傢的學說與仁政的理想,聽起來很有道理,但不容易做到。國君應該勤政愛民,但是當時的國君隻想錦衣玉食、作威作福。孟子與國君見麵時,就需要不斷地討論、辯論。許多人批評孟子喜歡辯論,孟子聽瞭之後,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我怎麼會喜歡辯論,我是不得已的。他的想法是,天下這麼亂,照現在的情況發展下去,結果將不堪設想。
梁惠王的兒子梁襄王剛繼位時,見瞭孟子就問:“天下怎麼樣纔能安定?”一個年輕領袖纔即位就希望安定天下。孟子說:“統一就能安定。”這話現在聽來有點意思。梁襄王又問:“誰可以統一?”孟子說:“不喜歡殺人的人可以統一。”(《孟子·梁惠王上》)若身處現代社會,殺人立刻坐牢,但以往的國君卻可以隨便殺人,所以孟子說,不喜歡殺人就可以統一。孟子對梁襄王印象不好,說他“望之不似人君”,看起來不像一個領袖的樣子,站沒有站相、坐沒有坐相,也不知道自省,見麵就問如何安定天下。這就是孟子當時會見國君時生動的畫麵。
孟子常常要與這些國君討論、辯論,所以他必須有充實的學識。他的學問來源主要是《詩經》與《書經》,《孟子》書中使用《詩經》《書經》的地方很多,通常是國君問一句話,孟子答一段話;國君問兩句話,孟子答好幾段。孟子大概覺得國君不太念書,所以至少要讓他們知道古人是怎麼說的。他熟背《詩經》與《書經》,談話時引經據典,很有分量。如果連《詩經》與《書經》都不聽,那該聽誰的?彆人雖然辯不過他,但也不得不承認他言之有理。
孟子錶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他與齊宣王的會麵。齊宣王同孟子談瞭幾次以後,發現孟子確實有學問也有見解,於是嚮他坦誠自己的毛病,他說:“寡人有疾。”(《孟子·梁惠王下》)什麼病呢?“好色、好勇、好貨”。這三種病即孔子所說的:“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孔子把人的毛病分為三個階段,事實上很多人同時具備這三種毛病,齊宣王就是個例子。
國君承認自己有三個毛病,你該怎麼迴應?如果講得不好,他會惱羞成怒。孟子隻簡單地說:“你好色嗎?”他馬上念一首《詩經》的內容:“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薑女,聿來胥宇。”周朝祖先古公亶父好色,他清早起來就騎馬到河邊去(《水滸傳》一名就來自“率西水滸”),認識一位薑姓女子,於是跟她約會,最後結婚瞭。所以好色能讓天下女子都有歸宿、男子都有伴侶,滿足天下人好色的願望,可以組成傢庭,社會永續發展,這是自然的願望。國君如果好色,疼愛自己的王妃,並能推廣及於天下百姓,讓百姓也能疼愛自己所愛的人,那麼國君行仁德之政何難之有?
第二,好勇,想要稱霸天下。好勇有兩種。如果在路上被人瞪瞭一眼,立刻拔劍相嚮,這就是匹夫之勇。國君若真的好勇,就應該學習周文王。文王看到老百姓被欺負就憤怒,他一怒就安定天下,因為他的正義之怒是為瞭老百姓,而不是為自己。周武王也一樣,他見商紂橫行天下便發怒,這一怒就安定天下瞭。孟子多次引用《尚書》的話:“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誌?”天降生萬民,為萬民立瞭君主也立瞭老師,要他們協助上帝來愛護百姓。因此,四方百姓有罪的與無罪的,都由我來負責。天下誰敢超越他的本分?上天讓老百姓活著,國君和老師有責任,老師的責任,就是孟子要盡的責任。孟子和國君對話時,就把經典裏的記載隨口念齣來。
第三,好貨。孟子引述一段《詩經》:“公劉好貨。”公劉是周朝更早的祖先,公劉要去打仗,傢鄉倉庫存糧滿滿,士兵帶齣門的乾糧也裝得滿滿的,也就是留守的人有存糧,遠行的人有滿載的乾糧。愛財不是不好,尤其是藏富於民,百姓都發財瞭,你自然就有錢瞭。
孟子的原則很簡單。第一,任何問題,在古代經典皆能找到相關的詩句或文章;第二,錶現儒傢的立場,希望推己及人。孟子主張革命有理,是因為國君應該照顧百姓,不應該自己享受而不讓百姓享受,這個立場很清楚。我們要學的是他與國君如何對話,國君一講話,他立刻就能引用《詩經》《書經》中的話迴應。孟子的學問是反復練習而來的,這就是“精熟”。
《孟子》沒有談到《易經》,但是孟子對《易經》有相當的功力。《易經》用兩個字講人生的道理:“時”和“位”。“時”代錶時機,該如何就如何,需要智慧的判斷。孟子特彆強調智慧,因為人生在世要與時俱進。孔子提到仁者、智者。仁者永遠有很高的自我要求,存好心、做好事、很真誠;但是智者不隻做好事,還要隨機應變。有些人不知變通,性格忠厚就一路忠厚到底、勇敢就做到勇敢的極緻。如果能變通,不是更好嗎?所以孟子對孔子“推崇備至”,說他是“聖之時者也”,是聖人裏最閤乎時宜的。可見他對《易經》六十四卦所談的每一個時機、每一個形勢,都有清楚的認識。
自序
值得做的事很多,但我一生做不瞭幾件;值得念的書很多,但我一生念不瞭幾本。因此,麵對自己短暫的一生,人首先要學會的就是“給一個說法”:我做這幾件事,我念這幾本書,以及我選擇如何如何,都需要一個閤理的解釋。
這無異於探討一個大問題:人生有什麼意義?因為“意義”不是彆的,而是“理解之可能性”。我過這樣的生活,以這種方式與人來往,這一切作為是“可以理解的”嗎?如果說不齣所以然,也就是沒有一個說法,那麼,我的人生就談不上什麼意義,隻是人雲亦雲,隨俗浮沉,十六個字就講完瞭:“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恩怨情仇,悲歡離閤。”其他的大道理都隻是風聲吹過而已。
麵對如此處境,似乎隻有一條齣路,就是“愛好及追求智慧”,而這句話恰好是古希臘時代對“哲學”一詞的原始定義。不過,我在此不是要介紹西方哲學,我要推薦的是與我們一樣使用中文的、中國古人的哲學。雖說是古人,但一點也不老舊;他們使用古文,卻依然照亮瞭今日世界。蘇格拉底有一個年輕朋友,這個朋友藉酒裝瘋,說齣他對蘇格拉底又愛又恨的心情:“他使我覺悟生命不該因循苟且,忽略自己靈魂的種種需要,迷失在政治往還的生涯中。我起初無法接受,掩耳疾走,背他而去。他是唯一使我覺得自己可恥的人。我曾多次暗咒他早早死瞭纔好,但我又知果真如此,則我的哀傷將遠遠蓋過我的欣喜。”
“掩耳疾走,背他而去。”我好像也曾有過這樣的念頭,但針對的“他”是誰呢?不是彆人,就是我在這兒要嚮大傢介紹的“孔子、孟子、老子、莊子”。他們並稱為“中國四哲”,但我年輕時,隻覺得他們難以親近,也不易理解。孔子說話精簡扼要,如念格言金句;孟子倡言仁政理想,結果落個好辯之名;老子看似很有見地,內容卻是恍惚難解;莊子寓言常有巧思,讓人感嘆浮生若夢。我曾想過,如果沒有這四哲,我們求學時會不會輕鬆一點,傳統的包袱會不會減少一點?
現在我明白瞭。如果沒有他們,我的哀傷將遠遠勝過欣喜,甚至這一生隻剩下十個字:重復而乏味,茫然過日子。讀懂他們的文字,領悟他們的思想,實踐他們的教導,品味他們的智慧,然後這纔發現自己身為中國人,並且能夠從小使用中文,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
他們身處危機時代,虛無主義的威脅有如張牙舞爪的惡魔。孔子與孟子代錶儒傢,主張“由真誠引發內心行善的力量”,使價值的基礎安立於人性中,如此可化解價值上的虛無主義。老子與莊子代錶道傢,主張“凡存在之物皆有其來源與歸宿”,那即是作為究竟真實的道,如此可消除存在上的虛無主義。前者重視“真誠”,後者肯定“真實”,殊途同歸,但皆使人的生命展現明確意義,有如麗日當空、光明普照,而人生的喜悅與快樂也有如空氣般自然遍存。
我歸納儒傢思想為四字訣:對自己要約,對彆人要恕,對物質要儉,對神明要敬。至於道傢,也有另一套四字訣:與自己要安,與彆人要化,與自然要樂,與大道要遊。這簡單的八字心得,可以在這四本書中找到詳細的說明。
“孔孟老莊”四哲,每一位都是韆年難遇的良師與益友。我研究中西哲學四十餘年,最大的收獲就是學習並瞭解這四哲的思想。我齣版有關他們思想的書籍與有聲書很多,現在這一套書原是一係列四十八講的課程,整理成文字稿再經修訂而成,所以內容淺顯易懂,文字輕鬆可讀,結構完整周延,論述一氣嗬成。不限時空,隨手翻閱,壓力不大,心得甚深。談到“哲普”作品,目的不正是如此嗎?
本書之整理,要感謝葉蓮芬小姐,她在中學擔任繁忙的輔導工作之餘,在短時間之內全力完成任務。齣版社的編輯們也付齣很大的心力,非常感謝。每次齣新書,我都喜憂參半。喜的是心得可以與人共享,憂的是我還可以做得更好啊!
讓自己免於外在的乾擾和傷害。司馬遷稱莊子“其學無所不窺”,可見其博學多聞,聰慧異常,對各方書籍多所涉獵,以故事闡述精妙的人生哲理。
評分用優惠券買的,很便宜,超值
評分總體來說商品的描述與實物相符,配送一如既往的準時,使用起來也沒有遇到什麼明顯的問題,書籍的包裝有所改進,既節約成本,也不失環保的考量,屬於環境友好型的包裝,還不錯。希望京東能繼續專注於用戶體驗的提高!!
評分用優惠券買的,很便宜,超值
評分還不錯,活動買的,送貨快,一直在京東買,會繼續關注…………………
評分很好的書,非常不錯的哦~~
評分價格比較實惠,快遞很給力,服務態度好。
評分書質量很好,屯書一波。
評分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探究莊子的人生哲學與豐富的寓言。強調外化而內不化。內心與道同在,就可以與他逍遙而遊。
傅佩榮講孟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