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2
不銹時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繼《八十年代中學生》後,著名攝影師任曙林全新力作。
一本帶有自傳色彩的迴憶錄,大量珍貴照片du傢披露。
積澱多年,一次對影像的文學化書寫方式的嘗試。
用筆尖與底片記錄一代人的青春與成長。
北島、陳丹青、鮑昆、郝蕾、老狼、鄒靜之、史航 誠摯推薦
繼《八十年代中學生》後,著名攝影師任曙林全新力作。
一本帶有自傳色彩的迴憶錄,大量珍貴照片du傢披露。
積澱多年,一次對影像的文學化書寫方式的嘗試。
用筆尖與底片記錄一代人的青春與成長。
在《不銹時光》中,作者袒露自己的青春與攝影之路:特殊年代的學生歲月、攝影的啓濛與摸索、拍攝《八十年代中學生》的前前後後、離開中學生之後的礦區拍攝、下海後的迷茫與頓悟、與父親既簡單又復雜的感情……敏銳捕捉那些膽大妄為的勇氣、曖昧幽微的情愫、隱隱的愧疚與不捨、當頭一棒的頓悟,正如我們每一個人曾經走過的青春。
任曙林,著名攝影師,四月影會重要成員。1954年齣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攝影係。1976年開始攝影,師從狄源滄先生。代錶作包括《先進生産者》《北京高考》《八十年代中學生》《礦區勞動者》《山區女孩二十年》《氣息》《兩個女人》等。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獲得“年度攝影傢”稱號。2010年獲得平遙國際攝影節優秀攝影師奬。
自序 /001
開學瞭 /009
我的中學 /021
童年時光 /023
“文革”中的少年 /043
中學時代 /065
盧溝橋畔 /095
盧溝橋畔 /097
星期五沙龍˙四月影會˙星星美展 /129
狄源滄先生 /147
影友池小寜 /153
悠悠黃花城 /163
停滯的黃昏 /165
一片風光 /175
邊牆人傢 /185
從妙峰山到中學校園 /199
爬野山 /201
初拍校園 /225
再拍高考 /231
閃進教室 /237
腳和後背 /247
夏日的迴憶 /257
高三學生 /267
沒有老師的旅行 /273
新春聯歡會 /281
賀年片 /289
放學時分 /297
寂靜的校園 /305
男生和女生 /313
二十年後再相聚 /319
走過青春 /325
青春頌 /327
鬧世界 /337
一七一中學的她 /345
離開中學生的日子 /361
礦區勞動者 /363
下海 /373
798˙氣息 /387
天馬行空,行色匆匆 /403
初夏 /439
我和父親 /463
自序
我是任曙林,1954年齣生於北京。父親是1949年進城的軍人,母親生長在北京,傢庭有滿族正藍旗的血統。我算是北京人,不是原住民。
我在北京的三裏河長大,那裏緊靠著玉淵潭地區,我小時候常常去那裏玩。五六十年代的玉淵潭是一片真山真水。我很小就進瞭幼兒園,是全托,隻有周末在傢裏睡覺。七歲上小學,每天要擠汽車好幾站,不記得有大人陪著。上中學不久,參與瞭學校的事情,就搬到學校住,時常周末也不迴傢。初中後當瞭工人,基本就是春夏鞦鼕都在工廠瞭。我算是離開傢比較早的人吧。
父親是農民齣身,喜好大自然裏的東西。在他的帶領下,我心中最早的一些意象就來自那山那水,那西天的雲霞。由於“文化大革命”,父親的照相機很早就落在瞭我的手裏,不知不覺中它成瞭我無言的夥伴,忠心耿耿,不離不棄。
拍照片對於我就像是增加瞭一隻眼睛,看見瞭眼睛看不見的東西。在我看來,學生與礦工沒有區彆,都能勾起我遙遠的遐想,至於798的房子就是生命的舞動。我身邊的女人與不相識的女人都是一麵鏡子,可以看見不熟悉的自己,至於那個小孩兒簡直就是我前世的弟兄瞭。
我喜歡爬山,山裏的一切勝過拍照片,那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不會有什麼意義在眼前晃動。慢慢地,眼前的景與物恍惚成瞭自己,總想進入其中遨遊馳騁,那是一個更廣闊的世界。照片是個幽靈,也像個黑洞,誘惑著我癡迷不返。
我有時會想到,如果有外太空的生命來造訪我們,也許隻有照片可與他們溝通。在照片中,人們是沒有年齡的。
“文革”中的少年
1966年的9月1日不再意味著開學,那年的夏天與鞦天連成瞭一片,我迎來的是隨意飄蕩的日子,學校似乎從這個世界上消失瞭。
“文化大革命”在1966年夏天,忽然就開始瞭,學校停瞭課,正在上小學五年級的我,開始瞭近乎無人管理的生活。母親在地質部工作,許多大人把在野外生存的勁頭都用在批鬥部長、副部長身上。我去找過母親,安靜的辦公大樓內外到處是大字報和高音喇叭聲。我很興奮,東跑西看,母親擔心,後來就不準我去瞭。
傢中的保姆老王姨已經被迫辭退,因為解放前她們傢曾有過丫鬟。我很喜歡聽這個老大娘說話,很多老北京話都是從她嘴裏聽到的,長大後看《紅樓夢》,有一半注釋我都覺得多餘,這麼簡單的詞兒還用解釋?她走瞭,傢裏安靜瞭許多,街麵上日益喧囂,更襯托齣傢裏的寂靜。父母自顧不暇,我和妹妹經常三餐無著落,傢裏的溫度都下降瞭,更願意到外麵去玩耍。
傢裏沒有瞭保姆,學校又不上課瞭,看管妹妹的事兒隻能由我來辦。上街破四舊時不敢帶上她,那是戰鬥有風險。幫著郵局賣《人民日報》可以帶上她,一齣去就是小半天,也不帶水,乾渴著迴傢再喝,其實賣報的錢就在妹妹兜裏裝著,那不能用,要一分不少地交迴郵局去。有一迴要和小夥伴去野玩,怕妹妹走不動拖纍集體,我就把她反鎖在廚房裏瞭。鬥誌昂揚瞭小半天之後,還沒到傢門口就有細作來報:你妹妹在窗颱上哭呢。我的頭立馬大瞭。我傢住在一層,“文革”後都興用粗鐵絲在窗戶上釘齣網格狀,鬼知道能防什麼。廚房門被鎖上,窗戶又有鐵絲,妹妹無奈一隻腳伸齣鐵絲外,身子坐在窗颱內側哭泣。更可怕的是一群小孩兒在窗下圍觀,二百米外我就看見瞭,再近哭聲入耳,我是無地自容、心亂如麻,內心甜酸苦辣,我這個哥哥呀。
母親和傢附近的厚德福飯莊聯係好,每天中午,我帶著妹妹去那裏吃飯。中午去吃飯的有好幾個小朋友,大傢圍在一張大圓桌周圍,還挺高興的。厚德福是一傢河南飯莊,他們做的飯特彆好吃。我還記得有一個小女
孩,每次都穿著漂亮的裙子,隻是她吃得特彆少,隻嚮飯莊的叔叔要一小碗底的米飯。有一次做飯的叔叔開玩笑說,下次你就數幾個米粒吃吧。一次我妹妹有意盛瞭一小勺放進她的碗裏,嚇得她趕緊說:吃不瞭吃不瞭。我妹妹也喜歡在外麵玩,她為瞭能跟上趟和我齣去玩,手弄破瞭什麼的從來不哭。到瞭初中去農村拔麥子,還得過第一名呢。她不是那種嬌氣的女孩。
我們也去樓區小平房的一傢吃過飯,那傢孩子的父親是個電工,傢裏有一兒一女,女孩比我妹妹大兩歲。我妹妹沒有乾部子弟的那種驕傲,她們倆很是要好。後來我瘋跑,妹妹就找她玩去瞭。也有一段時間舅媽舅舅住到我傢裏,我們也算有口飯吃瞭。總之,1966年夏天老王姨離開後,我和妹妹就開始瞭一種近乎漂泊的生活,直到1968年學校復課鬧革命。雖說進瞭學校並沒有上什麼課,但總算有瞭去處。“文化大革命”後,我還學習過做飯,不會用堿就去買發酵粉蒸饅頭,但是烙餅沒有學會,媽媽說你這是“搖頭晃腦”餅,太硬瞭咬不動。有一次要做個湯,我又來瞭邪勁兒,把傢裏所有的佐料都放進去一點兒。妹妹說不好喝,我是越來越有興緻,湯的顔色卻越來越深,最後倒掉瞭。我還管理過傢裏的錢財。也不知為什麼,忽然有一天,父母對我說,我們把工資交給你吧,需要買什麼東西,你自己就記個賬。我很興奮,覺得天降大任,同時也有點兒臨危受命的感覺。不管怎麼說,我十分認真負責地乾瞭一段時間。那時都買瞭什麼,我不記得瞭,印象深的都是幾毛幾分的記錄在一個橫格本裏,一行行的,整整齊齊,完後放在大衣櫃的抽屜裏,像個機密文件。那時的一元錢紙幣比現在的大,在我心中是大鈔票瞭。兩元錢就可以買許多東西,五元錢的紙幣不敢輕易動,如果拿到十元錢,覺得那紙幣沉甸甸的,要放在貼身的地方。
怎麼結束的,我已經忘瞭。現在想起來,有點兒後怕,總感覺那時候是否傢裏發生瞭什麼。父親早已故去,母親也已年過九十,它成瞭我心中永久的疑問。
父親在國務院工作,“文化大革命”前我放學後也經常去找他。那時我在西四上小學,坐幾站無軌電車就到瞭中南海的北門。下車後我喜歡貼著一麵大灰牆走一段,快到門口的牆體,離地一米高加厚齣一層颱,我一定要爬上去,離地一米的行走很是爽,又是貼著高牆,有點兒俠客的味道。這段颱兒在到門口時逐漸變窄,以至消失,我每次都是堅持到無法下腳,隻好跳下去。一抬頭,門口的警衛已然在眼前。那兒的叔叔全認識我,他們站在塔狀的木房子裏,用眼睛同我打著招呼,而我則背著書包連跑帶顛地進瞭那一片古香古色的院落中。
我很喜歡父親的工作環境,都是特彆古代的房子。下雨時,站在屋簷下淋不著,院子裏到處是樹和花草,總有鳥叫。那兒的房子全是平房,院子連著院子,互相都通著,我有時去轉轉,弄不好還會迷路呢。那時小學生的作業很少,一會兒就能做完,做完父親就允許我齣去玩瞭,他也落個清靜。我最喜歡沿著水邊走,一直嚮南而去,可以走到一段階梯入水處,再往南,就有警衛攔住瞭,後來知道那裏纔是真正的中南海。我坐在階梯上,很是奇怪這颱階怎麼走到水裏去瞭呢?抬頭東望,一大片水中有個小島,島上有房子還有樹。我很希望到那裏去玩,但眼前隻有水,沒有船。多年後我纔知道,光緒皇帝曾經被囚禁在那裏,而長大的我隻能在北海的橋上遠遠地嚮南眺望,邊走邊望,不允許停留。
那些年的許多下午,我都是在那些古老庭院裏度過的。我可以坐在舒服的沙發上,就著茶幾做作業,父親是不容許我走近他的辦公桌的。一次他去瞭廁所,我好奇地翻看桌子上的報紙,他迴來後很嚴厲地說瞭我。父親有時會把《參考消息》帶迴傢去看,一次母親看瞭幾眼,父親馬上拿瞭過來,母親叨咕瞭幾句。那是機密文件嗎?每次下班迴傢,鎖好辦公室的門,父親會把鑰匙放在窗戶的木格子上,從來不把它帶迴傢。
我不願意待在他的辦公室裏,總是跑齣去玩,轉瞭不少地方。印象最深的是,在院子裏遊蕩的人隻有我一個,再就是不時遇到的警衛。他們總在走,而且總是兩個人一起走,不停地走,在不時的相遇中,我們擦身而過,互相不說話,而大門口的警衛,有時還跟我逗幾句。多少年後,我再路過中南海的北門,已經沒有膽量靠近那裏瞭。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我也去找過父親,那裏的氣氛已經不很寜靜瞭,再後來,父親不許我去瞭。1966年的深鞦,有一天我坐車路過中南海,那熟悉的高大灰牆上貼滿瞭大字報,一層層,許多人在那裏喊叫。我熟悉的安靜樂園突然變瞭,興奮中我內心開始有瞭一點兒害怕。
不銹時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