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營養學(人物形象設計係列教材)

美容營養學(人物形象設計係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鄭民 著
圖書標籤:
  • 美容營養學
  • 營養學
  • 美容
  • 人物形象設計
  • 健康
  • 膳食營養
  • 美容護膚
  • 教材
  • 職業教育
  • 健康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361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8946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全書內容共分七個項目,教材首先定性介紹瞭必要的營養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例如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人體基本營養素、閤理營養等方麵內容。其次,分類係統地介紹瞭美容與營養、美發與營養、美體與營養以及一些必要的美容營養方麵的分析實驗等,重點闡述瞭與學生日常生活和專業實踐息息相關的美容營養膳食知識。從專業實際入手,在全書前後都穿插瞭涉及到美容、美發、美體、美甲等方麵的案例剖析,拓寬瞭學生的專業視野並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專業現象加以瞭初步探討。

作者簡介

作者是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副教授鄭民,多年來從事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教學。   

本教材主編為江蘇省技工院校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省級專業帶頭人”,有著近二十年該專業美容營養學的豐富教學經驗,對美容營養課程的教育教學頗有研究,在省級以上雜誌發錶相關論文十數篇,並參與瞭相應的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的課題研究。參編教師均為江蘇省五年製高職校美容學與營養學方麵的一綫教師。


目錄

緒 論 1

項目一 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5

任務一 人體消化係統概況 5

任務二 食物的消化 7

任務三 食物的吸收 12

自我測試 15

項目二 人體基本營養素 17

任務一 糖類 17

任務二 脂類 23

任務三 蛋白質 28

任務四 維生素 36

任務五 無機鹽 50

任務六 水 58

任務七 膳食縴維 62

自我測試 67

項目三 閤理營養 69

任務一 膳食平衡與營養 69

任務二 能量平衡與營養 73

自我測試 78

項目四 美容與營養 81

任務一 皮膚的結構與功能 81

任務二 不同類型皮膚的營養 95

任務三 不同年齡人群皮膚的營養 105

任務四 不同時期女性皮膚的營養 108

自我測試 116

項目五 美發與營養 119

任務一 頭發的結構與功能 119

任務二 不同類型頭發的營養 125

任務三 不同年齡人群頭發的營養 136

自我測試 138

項目六 美體與營養 141

任務一 肥胖者的營養膳食 141

任務二 消瘦者的營養膳食 149

任務三 美胸者的營養膳食 154

任務四 美甲者的營養膳食 159

自我測試 164

項目七 營養分析實驗 167

實驗一 人體體格測量及評價 168

實驗二 食物糖類測定 171

實驗三 食物粗縴維測定 174

實驗四 食物脂肪測定 177

實驗五 個人膳食營養調查 180

實驗六 個人營養食譜設計 183

附錄一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

食寶塔 186

附錄二 中國居民體重代錶值 188

附錄三 易缺營養素的主要食物來源 189

附錄四 常見的食品添加劑 190

附錄五 常見食品中易超標的添加劑 191

參考文獻 192

精彩書摘

主題三 皮膚的分類

  一般來說,健康人的皮膚錶現為色正柔軟、整潔、乾淨、細緻平滑、富有彈性、沒有皺紋脫屑。簡單地說,皮膚紅白細嫩、乾淨美觀、具有柔軟性、光滑性和極好的彈性。

  根據皮膚角質層內含水量皮脂分泌量等皮膚特徵,醫學上常將皮膚分為油性皮膚、中性皮膚、乾性皮膚、混閤性皮膚及其他。

  1.中性皮膚

  這類皮膚皮脂(油分)、汗(水分)的分泌平衡,是最為理想的。但易受季節變化的影響,鼕天稍感乾燥,夏天稍覺油膩,無粗糙感,紋理細膩,富有彈性。一般來說,護膚品的選擇較廣,可選用以增加皮膚的營養物質,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為主的化妝品。

  2.乾性皮膚

  這類皮膚毛孔不明顯,皮脂腺的分泌少而均勻,沒有細膩的感覺,膚色潔白,或白中透紅,角質層含水量在10%以下,紋理較細,不易生粉刺和起疙瘩,易引起皮屑。引起皮膚乾燥的原因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方麵與先天性皮脂腺活動弱,後天性皮脂腺活動和汗腺活動衰退,維生素A缺乏、脂類食物攝入過多、皮膚血循環不良、過度疲勞有關,外因方麵與烈日暴曬、寒風吹襲、使用堿性肥皂、過於頻繁受熱、皮膚不潔、亂用化妝品等有關,當然年齡增長令功能減退也有關。由於滋潤潤澤因子減少、水分丟失,應選用以保濕為主、油包水的化妝品。

  3.油性皮膚

  這類皮膚也稱多脂性皮膚,多見於青年人和肥胖者,由於皮脂分泌多,故皮脂錶麵顯得油光發亮,毛孔擴大。其皮膚角質層水分正常,皮脂腺活動亢進,雄性激素分泌過多,偏食多脂食物,香濃調味攝入過多,以及B組維生素的缺乏有關。青春期皮脂腺活動較強,齣現油性皮膚是正常的。可選用硫磺等偏堿性香皂,宜用啫喱、水劑或含油少的乳劑型化妝品。

  4.混閤性皮膚

  部分乾性、部分油性皮膚,如額部、鼻及下巴周圍(通常呈T型區)油性皮膚,而在另外的區域中呈中性或乾性皮膚的特點,女性中約有70%-80%的人為混閤性皮膚。應選用中性化妝品。

  5.其它

  (1)老化皮膚。人的皮膚從30歲起開始老化,隨著歲月的增添,人的肌膚由年輕亮麗細膩有彈性,逐步齣現既乾且皺的衰老。皮膚一般呈乾燥。形成老化的原因是年齡增加,植物神經的紊亂、內髒機能的異常等,外因中最主要的是紫外綫的傷害,生活環境的惡化、煙酒過量,飲食不當以及錯誤的保養,激烈的減肥等,也是皮膚老化的原因之一。經護理和化妝品的作用可使老化皮膚改善,延緩老化的速度。可選用有營養、保濕、防曬和類激素作用的化妝品。

  (2)敏感性皮膚。這類皮膚對於不利於因素反應性過強,導緻組織損傷或生理功能紊亂,錶現為易發生病損或過敏反應。如容易因季節變化和日光照射患過敏性皮疹,也因接觸某些化縴物品或金屬物品、顔料等引起過敏。這類皮膚毛孔緊閉,紋理細緻,皮膚乾燥缺水,皮膚薄,隱約可見微血管,皮膚色澤不均勻、潮紅。化妝品宜選弱酸性,不含香料、無刺激性化妝品,也可采用防敏和中性化妝品交替使用。

前言/序言

前 言

為適應我國美容美發行業的快速發展,切實提高中、高等職業的教育教學質量,作為五年製高等職業教育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美容營養學教材,力求貫徹人纔培養目標,適閤專業需求實際,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專業知識,為他們走嚮社會後的愛崗敬業和深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教材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和專業研究的基礎上編寫的,注重瞭人纔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的有機結閤。在編寫中,注意廣泛吸取瞭同類教材的長處,針對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選擇適宜的理論起點,緻力於基礎性和實用性的和諧統一,力求做到“重視基礎、服務學生、突齣應用、反映前沿”。既能保證學生應有的營養科學素養,又能為學生在專業學習、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遵循“尊重學科,但不恪守學科”原則,刪舊增新,盡量減少理論敘述,著重闡明實際應用價值,力求做到立足實踐與實際應用,拓寬專業視野,強化實踐操作能力,使一般能力與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緊密結閤。

  本教材在《化妝品化學》及相關專業理論課的基礎之上,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深化營養學的基本知識和美容營養學的相關內容,提高營養分析水平和實驗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編寫過程中盡量結閤一些專業操作和專業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力爭做到深入淺齣,通俗易懂。在各主題每個單元的內容中,適當選擇瞭一些閱讀拓展資料與藉鑒案例。每單元內容後均有“練習實踐”,每主題內容學習後都附上“自我測試”。另外,還安排瞭6個相關的美容營養分析實驗實踐操作,以提高學生對常見美容營養食物成分的分析研究、人群營養膳食的調研探討、美容營養食譜的閤理設計等實際應用技能。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美容營養學(人物形象設計係列教材)》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聚焦於該教材的姐妹或相關領域,絕不涉及《美容營養學》的具體內容: --- 《色彩心理學與形象塑造:視覺溝通與情感錶達的藝術》 專業領域: 人物形象設計、視覺傳達、心理學應用、時尚管理 定位: 本書是麵嚮高級形象設計師、色彩顧問、市場營銷專業人士以及緻力於深度理解人類視覺反饋的藝術院校學生的高階參考教材。它旨在係統梳理色彩的物理屬性、文化內涵、生理影響及在個人和商業形象塑造中的策略性應用,超越基礎的色彩搭配層麵,深入到色彩心理學對行為決策的影響。 內容深度概述: 本書摒棄瞭傳統色彩學中側重於繪畫或印刷的理論框架,而是完全聚焦於“活體”——人類在特定環境光下對色彩的感知、解讀和情感反應。全書結構嚴謹,分為四大核心模塊,旨在構建一個從基礎科學到高端策略應用的完整知識體係。 第一部分:色彩的科學與感知基礎(The Science of Hue and Perception) 本部分是理解色彩影響力的基石。我們首先探討光與色的物理本質,但重點在於人類視覺係統的局限性與選擇性。 1. 生理視覺:從視錐細胞到大腦皮層的影響路徑: 詳細解析瞭人眼如何接收光譜信息,以及不同波長如何觸發大腦中與情緒、警覺性和舒適度相關的特定區域。探討瞭色弱、色盲等現象對形象設計選擇的實際製約。 2. 跨文化色彩解讀: 深入對比瞭西方、東方(特彆關注中國傳統五色觀與現代應用)、中東及拉美文化中,特定顔色(如紅色、黃色、綠色)所攜帶的截然不同的象徵意義。例如,分析“白色”在不同文化中作為純潔、哀悼或婚禮標誌時的應用差異,為國際化形象顧問提供指導。 3. 環境光對色彩的動態影響: 剖析瞭標準日光、LED燈、鎢絲燈(暖光)和熒光燈(冷光)下,麵部膚色、發色及服裝色彩的真實變化。提供瞭色彩修正工具(如色溫補償)在室內和室外活動中的應用技巧。 第二部分:色彩心理學的高級應用(Advanced Chromatic Psychology) 這是本書的核心創新部分,將心理學理論直接應用於形象設計和品牌識彆。 1. 情緒喚醒與色彩關聯矩陣: 構建瞭一個基於PCC(Perceived Color Complexion)模型的矩陣,量化瞭特定色調(Tone)、飽和度(Saturation)和明度(Value)組閤對觀察者産生焦慮、信任、權威或親和力等情緒的精確度。例如,研究發現,高飽和度的寶藍與低飽和度的海軍藍在傳遞“可靠性”時的細微差異及其適用場景。 2. 色彩與認知負荷: 探討色彩如何影響信息的處理速度和記憶留存。在商業演示或演講場閤,如何利用背景色、字體色和強調色來優化信息的可讀性和觀眾的注意力分配。 3. 色彩的“欺騙性”應用——感官錯覺: 詳細介紹色彩在視覺上對物體輪廓、體積和距離的操縱效果。包括如何通過色彩梯度使麵部特徵顯得更立體或柔和,以及在陳列設計中利用冷暖色對比來創造縱深感。 第三部分:形象構建中的色彩策略(Strategic Color Deployment in Persona Building) 本部分將理論轉化為實戰工具,指導設計師在個人和商業形象設計項目中進行策略性選擇。 1. 個性化色彩診斷模型(PCDM): 區彆於傳統季節分類法,本書提齣瞭基於個體生理特徵(如血管顔色、瞳孔反光率)與內在性格傾嚮相結閤的診斷流程。重點教授如何為客戶建立一套“動態色彩檔案”,而非固定的“最佳色闆”。 2. 品牌色彩敘事學: 分析瞭全球頂級奢侈品、科技公司和非營利組織如何使用獨特的色彩組閤來講述品牌故事,建立消費者情感連接。案例分析涵蓋瞭從LOGO到員工製服、從網站設計到活動現場布置的色彩一緻性管理。 3. 色彩的“過渡期”管理: 針對客戶形象升級、職業轉型或個人重大生活變化時期,如何設計一套過渡性色彩方案,幫助個體平穩地從舊有形象嚮新形象轉變,最小化外界的認知阻力。 第四部分:技術、工具與未來趨勢(Technology, Tools, and Future Trends) 本部分麵嚮專業實踐者,關注技術對色彩設計工作流的革新。 1. 數字色彩管理與校準: 探討色彩空間(sRGB, Adobe RGB, CMYK)的互操作性,以及如何使用分光光度儀和專業顯示器校準設備,確保設計稿在不同媒介上色彩的忠實再現。 2. 新興光譜與非可見光應用: 簡要介紹瞭紅外綫、紫外綫等在安全識彆、防僞技術以及特定時尚材料中的潛在應用,拓寬讀者的視野。 3. AI輔助的色彩趨勢預測: 分析當前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模型如何分析社交媒體、時裝周和全球消費數據,以預測未來三年內可能流行的主導色彩和色彩情感趨勢,幫助設計師保持前瞻性。 本書特點: 跨學科融閤: 深度結閤瞭心理學、神經科學、市場營銷學與視覺藝術。 實踐導嚮: 每一章後均附有“實踐案例分析”和“高級設計師工作坊”,提供可立即應用的工具和模闆。 高階理論支撐: 引用瞭大量當代色彩研究機構的最新成果,而非停留在基礎理論的重復闡述。 適用人群: 形象設計師、造型師、化妝品研發人員、品牌戰略顧問、服裝陳列師、市場營銷高管、視覺傳達專業研究生。 ---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名業餘的健身愛好者,我一直對如何通過飲食來輔助健身效果非常感興趣。《美容營養學》這本書,可以說是給我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之前理解的“美容營養”,大多停留在美白、抗衰這些錶層概念,而這本書則從更深層次的“細胞健康”和“身體機能平衡”來闡述。它詳細講解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閤物在身體內的代謝過程,以及它們如何影響肌肉的生長、脂肪的分解,進而影響我們整體的體型和輪廓。我一直以為健身主要靠運動,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如果沒有科學閤理的營養支撐,健身效果會大打摺扣,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它還針對不同類型的運動,比如耐力型、力量型,提供瞭具體的營養補充建議,並且解釋瞭原因。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還提到瞭“腸道健康”與“皮膚狀態”之間的密切聯係,這一點是我之前從未深入思考過的。這本書讓我明白,外在的美麗,與內在的健康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美容”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南,幫助我更全麵地理解身體,更科學地安排飲食,從而實現健身目標的同時,也能擁有健康年輕的容顔。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我近期最驚喜的發現!作為一名對個人形象提升一直很感興趣但又不知從何下手的普通消費者,我一直覺得“美容”和“營養”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概念,直到翻開這本《美容營養學》。首先,它的內容編排就非常吸引我。我以為會是枯燥的化學公式和復雜的生理機製,但這本書用非常生動易懂的語言,將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比如水果、蔬菜、肉類、豆製品,與皮膚的健康、頭發的光澤、指甲的堅韌等等,一一對應地聯係起來。它並沒有停留在“吃什麼對皮膚好”這樣泛泛的層麵,而是深入淺齣地講解瞭特定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E、膠原蛋白、硒等)在身體內部究竟是如何發揮作用,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外在錶現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還針對一些常見的美容睏擾,比如痘痘、暗沉、細紋,提供瞭切實可行的營養調理建議,並且會解釋為什麼這樣做有效。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像擁有瞭一本“內服美容秘籍”,不再盲目跟風購買昂貴的護膚品,而是可以從根本上,通過調整飲食來達到更好的美容效果。它真的讓我對“從內而外”的美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更加自信地去選擇健康的飲食習慣,因為我知道,每一次健康的進食,都是在為我的美麗“投資”。

评分

我是一位正在學習形象設計專業的大二學生,這次偶然間接觸到瞭這本《美容營養學》,感覺它就像是為我們這類專業人士量身定做的“錦囊”。我之前接觸到的教材,更多的是側重於色彩搭配、服飾選擇、妝容技巧等外在的塑造,而這本書卻將“營養”這個被很多初學者忽視的維度,提升到瞭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它不僅僅是列舉齣哪些營養素對皮膚有益,而是將營養學與我們形象設計的核心目標——“打造最佳個人形象”——緊密地結閤起來。書中詳細闡述瞭不同體質、不同年齡段、甚至不同職業需求的人群,在營養攝入上應該有哪些側重點。例如,對於經常需要麵對電腦工作的學生來說,書中提供的眼部營養保護建議,以及如何通過飲食緩解輻射損傷的方案,就非常實用。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涉及到一些心理學和行為學的知識,如何通過閤理的飲食來改善情緒,進而影響整體的儀態和精神麵貌,這一點是很多同類書籍很少涉及的。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到,一個真正齣色的形象設計師,不僅要懂得如何“裝扮”一個人,更要懂得如何從“內在”去“賦能”一個人。它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也讓我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充滿瞭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專業的理解。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看到《美容營養學》這個書名,我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我一直是個挺注重養生的人,也關注瞭不少健康博主,但“美容營養學”這個結閤體對我來說還是有點新奇。讀完之後,我隻能說,它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這本書的專業性毋庸置疑,但它的錶達方式卻異常的親民。作者並沒有用過於學術的語言來勸退讀者,而是用一種循循善誘、娓娓道來的方式,將復雜的營養學原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場景中。我尤其喜歡它關於“周期性營養調理”的部分,它詳細解釋瞭女性生理周期對身體的影響,以及在不同時期應該如何通過飲食來平衡身體機能,改善可能齣現的皮膚問題,甚至對情緒的波動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這真的太貼心瞭!我之前雖然也在關注女性健康,但總覺得零散,這本書就像是把所有碎片化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個完整、科學的係統。而且,它還強調瞭“個體差異性”,提醒讀者不要盲目照搬,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整,這一點讓我覺得非常嚴謹和負責任。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學習美容知識,更是在學習如何更好地關愛自己,如何讓身體保持在一個最佳的健康和美麗狀態。

评分

我是一位對健康生活方式有追求的居傢主婦,平時很喜歡研究食譜和營養搭配。《美容營養學》(人物形象設計係列教材)這本書,我隻能說,它的切入點非常獨特且實用。我一直認為“美容”就是外用的護膚品和化妝品,而“營養”則是為瞭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然而,這本書卻將兩者巧妙地融閤,讓我看到瞭一個全新的維度。它並沒有隻講理論,而是將很多營養學知識融入到日常的食材選擇和烹飪方式中。例如,它會介紹如何選擇當季食材,如何通過不同的烹飪方式最大程度地保留營養,以及如何根據傢人的具體需求(比如孩子成長發育、老人身體調養)來調整食譜。書中提供的一些“美容餐”食譜,不僅聽起來就很有食欲,而且製作起來也很方便,不會過於復雜。最重要的是,它讓我意識到,通過日常的飲食,不僅能滿足傢人的基本營養需求,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全傢人的整體健康水平和形象氣質。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美容”也可以這麼“居傢”,這麼“接地氣”,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可以融入到柴米油鹽醬醋茶的 everyday life 中。它讓我對“吃”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更加懂得如何用“吃”來“創造”健康與美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