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葛劍雄文集三 悠悠長水--譚其驤傳 | 作者 | 葛劍雄 |
| 定價 | 98.00元 | 齣版社 | 廣東人民齣版社 |
| ISBN | 9787218094748 | 齣版日期 | 2014-09-01 |
| 字數 | 568000 | 頁碼 | 632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葛劍雄修訂瞭此前曾經麵世的《譚其驤前傳》《譚其驤後傳》中若乾錯訛,根據近年齣版的《顧頡剛日記》《夏鼐日記》等新資料增補,收集參考譚其驤日記、書信、文稿、照片和大量資料,由譚其驤弟弟自審閱部分初稿。葛劍雄遵照恩師譚其驤囑托,“求是師求真”,客觀記錄事實,公正發錶議論,為傳記能盡可能真實作大努力。本書經十五年補充完善修訂,客觀記錄事實,真實還原一代學人形象。 |
| 作者簡介 | |
| 葛劍雄,祖籍浙江紹興,1945年12月齣生於浙江吳興縣南潯鎮(今屬湖州市南潯區)。1965年當中學教師,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曆史係曆史地理研究生,師從譚其驤教授。1981年獲曆史學碩士學位,留校工作。1983年在職獲曆史學博士學位,1985年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1996年至2007年任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所長,1999年至2007年兼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至2014年3月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現任復旦大學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曆史學部委員、上海市曆史學會副會長、“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全國政協常委。 |
| 目錄 | |
| 引言 捲首 章 傢世和童年 盛極而衰的傢庭 發濛海鹽 求學秀州 第二章 短暫的革命和大學生活 革命大學中的革命生涯 暨南三年 第三章 “應列”的燕大研究院畢業生 師生之爭:步入學術之始 鄧之誠--------另一位恩師 篇論文--------《湖南人由來考》 豐收的兩年 第四章 “值得懷念的歲月” 登上大學講颱 編纂館藏方誌目錄:北圖三年 故都風物宜人 第五章 編《禹貢》始末 學會發軔 《禹貢》齣版 和而不同:顧譚之爭 南下廣州 告彆《禹貢》 第六章 失望的婚姻 第七章 重迴北平 第八章 遵義六年 奔嚮大後方 流亡大學樂育英纔 替楊保立傳 為霞客正名 正義結成師生情 第九章 復員杭州 東歸途中 兩校教授:譚其驤與譚季龍 艱難歲月 鍥而不捨 迎接新中國 第十章 參加土地改革運動 五河縣喬集村土改 靈璧縣西葉村土改 次政治運動 第十一章 從思想發行到肅反運動 反貪汙轟轟烈烈 劉大傑事件 運動降溫 第二階段運動:思想改造 反鬍風和肅反運動 第十二章 編繪《中國曆史地圖集》(上) 一個韆年的夢想 “楊圖委員會”成立 應召進京 八年辛勞 功虧一簣 第十三章 從反右到文化大革命前夜 整風反右 有驚無險 躍進再躍進 批判資産階級學術思想 自願作典型 與郭沫若商榷 乍寒還暖時節 知識分子“神仙會” 不速之客 葉群就教 山雨欲來 第十四章 的遭遇 在劫難逃 “一批二用” “政治任務”——接待外賓和齣訪 為注釋“大字本” “當選”四屆人大代錶 第十五章 編繪《中國曆史地圖集》(下) “批”字當頭 恢復編繪 忍辱負重 主客易位:上海市革會成瞭主辦單位 “為政治服務” 北京審圖 西北邊界 波瀾又起 《中國曆史地圖集》修訂齣版 “政治錯誤”種種 齣版阻力重重 艱難的勝利 第十六章 從沿革地理到曆史地理學 曆史上的中國和中國疆域的界定 創立“七大古都”說 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碩果 讓古代瑰寶重現光彩 開展曆史人文地理研究 “守舊”和創新 第十七章 榮譽和煩惱 加入中共 從匡謬到正誤:對《李白與杜甫》的批評 會見美國總統裏根 《曆史時期渤海灣西岸大海侵》“剽竊”事件 “老師”成瞭“白字先生”——與何光嶽的關係 流産的“路綫鬥爭” “諸葛亮躬耕地”風波 名人的另一麵 第十八章 後的奉獻 “我不會死,我還要好起來繼續工作” “你們應該過我”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編繪《國傢曆史地圖集》 “我還是要說真話” 越死亡 後記 重版後記 年譜 |
| 編輯推薦 | |
| 譚其驤,新中國曆史地理學奠基人,由主編《中國曆史地圖集》獲封500位“影響重大的傑齣人物”之一。 他的經曆反映瞭共産黨對知識分子思想改造成功的典型,從“資産階級反動學術”到73歲入黨,他一輩子都在緊跟,從土改、三反五反、“大躍進”到“”,伴隨著無休止的檢查、批判。 他的一生,摺射風雲時代知識分子精神曆程。 葛劍雄作為譚其驤的學生,也是他後十餘年的助手,朝夕相處,情同父子。作者不僅有迴報師恩情的深情,也有曆史學傢的求實和嚴謹,既有身經曆,也掌握瞭大量原始資料和豐富的口述史料,為這部傳記的真實性與可讀性提供瞭大限度的保證。 《葛劍雄文集》是廣東人民齣版社“學人文庫”之一,七捲精裝本,囊括葛劍雄先生迄今重要的研究成果及作品,是我國曆史地理學、中國史人口史領域的研究豐碑。文集由葛劍雄重新編訂,當中很多為市麵上已經絕版的書目,如修訂版《悠悠長水:譚其驤傳》增補更多曆史細節,第四捲《南北西東》發錶《北極日記》等。 href='#' target='_blank'> 葛劍雄文集一:《普天之下》 點擊購買 href='#' target='_blank'>葛劍雄文集二:《億兆斯民》點擊購買 href='#' target='_blank'>葛劍雄文集三:《悠悠長水:譚其驤傳》 點擊購買 href='#' target='_blank'>葛劍雄文集四:《南北西東》 點擊購買 href='#' target='_blank'>葛劍雄文集五:《追尋時空》點擊購買 href='#' target='_blank'>葛劍雄文集六:《史跡記蹤》點擊購買 葛劍雄文集七:《冷眼熱言》(暫未齣版) |
| 文摘 | |
| |
| 序言 | |
這本《悠悠長水--譚其驤傳》讓我對曆史學傢的生活有瞭前所未有的瞭解。葛劍雄先生的筆觸,細膩而深情,仿佛將我們帶迴瞭那個時代,親眼見證譚其驤先生治學嚴謹、孜孜不倦的一生。書中不僅僅是敘述一位大師的學術成就,更展現瞭他的人格魅力,他對傢國情懷的堅守,以及在動蕩年代中,學術研究如何成為他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我尤其被其中描繪的學術爭鳴和思想碰撞所吸引,那些智識的火花,穿越時空,依然閃耀著迷人的光芒。葛劍雄先生在刻畫譚其驤先生的同時,也融入瞭自己對曆史、對學術的深刻思考,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瞭傳記本身,它更像是一堂生動的曆史學史課,引導讀者去探尋曆史的真相,去理解學術的傳承。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與譚其驤先生進行瞭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他的智慧和精神,至今仍能給予我啓迪和力量。
评分閱讀《悠悠長水--譚其驤傳》,仿佛走進瞭一位智者的內心世界。葛劍雄先生用極其剋製而又飽含深情的筆墨,勾勒齣譚其驤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我被書中對學術道路上探索與堅守的描繪深深打動。從青年時期對曆史的熱愛,到中年時期在學術上的高峰,再到晚年對學術傳承的關注,譚先生的人生軌跡清晰而有力。葛先生巧妙地將譚先生的個人經曆與中國近現代曆史緊密結閤,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傳記,更是一部關於中國近代史學發展的重要見證。書中的許多細節,都讓我對學術研究的艱辛與偉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讓我明白,每一個偉大的學者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付齣和堅持。
评分《悠悠長水--譚其驤傳》是一部厚重而充滿智慧的作品。葛劍雄先生通過對譚其驤先生一生的細緻描繪,不僅展現瞭一位傑齣曆史學傢的學術成就,更摺射齣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麵貌。我被書中對譚先生治學態度的刻畫所震撼,那種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是現代社會所極度需要的。葛先生的敘述,以史料為基石,以情懷為底色,將譚先生的學術人生娓娓道來,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人性的溫度。這本書讓我感受到,曆史研究並非枯燥的數據和文字,而是一種對過去深刻的理解和對當下不懈的反思。它是一麵鏡子,照見瞭曆史的滄桑,也照見瞭學者的堅守。
评分初次翻開《悠悠長水--譚其驤傳》,便被其沉靜而富有力量的敘事風格所吸引。葛劍雄先生以一種近乎朝聖般的虔誠,描繪瞭中國現代史學巨擘譚其驤先生的學術人生。書中不僅詳述瞭譚先生在曆史地理學領域的開創性貢獻,更深刻地挖掘瞭他作為一個人,在復雜社會背景下的成長與思考。那些關於文獻考證的細節,那些對曆史事件的細緻梳理,無不體現齣治學者的嚴謹與耐心。葛先生的敘述,如同一條悠悠長水,看似平緩,實則蘊含著巨大的力量,將讀者引入譚先生的學術世界,感受他澎湃的求知欲和對真理的不懈追求。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位學者的傳記,更是一部關於學術精神的頌歌,它提醒我們,在浮躁的時代,依然有人甘願沉潛,為人類知識的積纍貢獻畢生之力。
评分《悠悠長水--譚其驤傳》給予我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葛劍雄先生筆下的譚其驤先生,並非高高在上的學術神壇,而是有血有肉,有理想有堅持的普通人。我看到他如何在戰火紛飛中堅持治學,如何剋服種種睏難,將畢生的精力投入到曆史研究中。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珍貴。書中對於譚先生學術思想的闡述,深入淺齣,即使對於非專業讀者,也能領略到曆史研究的魅力和深度。葛先生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它讓我們看到瞭一個學者的人生軌跡,更讓我們看到瞭一個時代的縮影。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學術成就,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人格的升華和精神的傳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