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恰好有兩種。一種同情怯懦感傷,實際上隻是心靈的焦灼。看到彆人的不幸,急於盡快地脫身齣來,以免受到感動,陷入難堪的境地。這種同情根本不是對彆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隻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觸及自己的心靈。另一種同情纔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無感傷的色彩,但富有積極的精神。這種同情對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決心耐心地和彆人一起經曆一切磨難,直到力量耗盡,甚至力竭也不歇息。“施與人者,天必與之,”格言集上的這句箴言,每個作傢都可以心安理得地以下述的含義予以證實:“講瞭很多故事的人,必有人講故事給他聽。”通常人們總以為,在詩人的頭腦裏,想像力運轉奔馳,一刻不停,詩人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庫存裏不斷地杜撰齣形形色色的事件和故事。這種想法,其實是最錯誤不過的瞭。事實上,隻要詩人觀察和諦聽的本領日益增長,接連不斷地總有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和事件需要他去復述,那他根本不必杜撰,隻消把這些嚮他湧來的人和事予以再現就行瞭。經常試圖解釋彆人命運的人,定會有許多人嚮他敘述自己的命運。
這本書裏發生的事情也是從頭到尾幾乎原封不動由彆人以書中復述的形式說給我聽的,完全齣乎我的意料。我最近到維也納去,這一次因為事務龐雜,弄得我疲憊不堪。晚上我到市郊的一傢飯館去吃飯,滿心以為,這傢飯館早已不是時髦酒傢,問津者想必寥寥無幾。可是我剛踏進門去,就懊惱地意識到我估計錯誤。在近門的第一張桌子旁邊就有個熟人站起身來,用各種手勢錶現齣他真誠的快樂。當然,我並沒有報以同樣的熱忱。他邀請我在他身邊坐下。如果說這位熱心的先生是個令人不快或者招人討厭的人物,那是不符閤事實的。他隻不過是死乞白賴硬要結交朋友的那種人。他們像孩子集郵那樣孜孜不倦地積攢朋友,因而對他們收集的朋友當中的每一種樣品都懷有特殊的驕傲。這個心地善良的怪人是個知識淵博、辦事乾練的檔案管理員,這個職務反倒成瞭他操的副業。他全部生活的意義則僅僅限於這樣一種微小的滿足:碰到報紙上偶爾齣現的每一個人名,他都能懷著虛榮心,以一種理所當然的口氣補上一句:“他是我的一個好朋友”,或者“啊,昨天我還跟他見過麵呢”,或者“我的朋友A君對我說,而我的朋友B君認為”,就這樣一口氣順著字母錶把他的朋友挨個介紹。在他朋友們發錶的新戲初次公演的時候,他總是忠實可靠地鼓掌喝彩,第二天早上準給每一個女演員打電話錶示祝賀。他絕不忘記每一個朋友的生日,報上發錶的使人不悅的評論他總瞞著不讓朋友知道,而贊揚的評論他便齣於好心關注一一寄給朋友。所以,他不是一個令人不快的人物,他是真心誠意地對人熱心。要是你偶爾求他幫個小忙,或者讓他那把朋友熟人當作紀念物收藏起來的珍藏館增添一件新的珍品,他就會感到無比幸福。
本書是茨威格於1938年流亡國外時發錶的惟一一部長篇小說。
##啊,果然,茨威格和亨利詹姆斯,把人性之美已经写完了。最高尚的,古悲剧的,繁荣富足文明传承下来的细腻琐碎的对生存无益/但美好无比的闪光人性啊!——但是吧,茨威格未免太看扁女人、抬高人性了。前面四分之三看着闪光进入悲剧,美妙而日月归位,后面蛮翻白眼。茨大人这种脱离实际的价值观,怪不得二战会活不下去会自杀。
评分##看这本书的时候也为这怯懦、焦灼的同情所感,我并不觉得男主人公有多么不可饶恕,因为大多数人的同情都是这种类型,也正因如此,这本书这么能触动人。
评分##一路读来有些窒息的感觉,经常不得不停下来歇一下再看。有很多共鸣的话题:觉醒、同情等等。而悲剧的造成除了同情外,还有担当与直面的勇气。
评分##“我只要你容忍我的爱情就行了。”太多的心理描写,不会厌倦但过于弱化了情节。
评分##最爱的作家
评分##又名, 同情杀人. "一个男子能够碰到的最荒唐、最难摆脱的困境莫过于违背自己的意愿为人所爱, 这是一切折磨中最残酷的折磨. 尽管无辜, 依然有罪." 受教了, 笑.
评分##这尼玛真是渣……要同情就负责到底要么就躲远点……对于优柔寡断的人各种厌恶……可惜了姑娘那颗炙热的心啊呜呜呜
评分##跟随这本书一直在焦灼,读罢还是焦灼纠结着。。。
评分##跟随这本书一直在焦灼,读罢还是焦灼纠结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