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老子之道
作 者:白雲先生
I S B N:9787559411433
齣 版 社:江蘇鳳凰文藝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8年1月
印刷時間:2018年1月
字 數:270韆字
頁 數:352
開 本:32開
包 裝:精裝
定 價:58元
編輯推薦
1.作者影響力:網絡文化名人,微信公號“至道學宮”粉絲近百萬,半數文章閱讀量十萬加。
2.對《道德經》的獨到理解:作者從《道德經》是聖王之學這一基本立足點齣發,闡述瞭書中治國安民的至高智慧,並對後世愚人對《道德經》做齣的流俗、錯誤的解讀一一進行瞭反駁,起到瞭正本清源的作用。
3.寫作宗旨和目的:以此治身則養身,以此治傢則興傢,以此治業則功成,以此治國則天下萬安。
4.《道德經》曆史地位:內容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多方麵,被譽為“萬經之王”。自先秦以來,各種研注版本超過3000種,具有代錶性的不少於1000種。據統計,《道德經》被譯成外國文字的版本僅次於《聖經》。
5.現今的價值:《道德經》是中華文明智慧及哲理的源泉,是治國、齊傢、修身、為學之寶典。人生病,有醫生,可社會生病瞭怎麼辦?本書從老子之道的本源齣發,告訴人們道法自然,不能逆天而行,不能以人的巧僞之智來處世治國,隻有順應自然,纔能國泰民安,社會和諧。作為個人,也要返璞歸真,恢復自然之本性,這樣纔能超凡入聖,遠離煩惱。
目錄
自序: 古道通天
導言1: 道德訓義
導言二: 老子列傳
第1章 可道非道
第二章 萬物做焉
第三章 聖人之治
第四章 衝而用之
第五章 不如守中
第六章 榖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長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成事遂
第十章 抱1無離
第十1章 以無為用
第十二章 去彼存此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
第十四章 執古之道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虛極靜篤
第十七章 皆謂自然
第十八章 仁義之僞
第十九章 見素抱樸
第二十章 而貴食母
第二十1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聖人抱1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輕則失根
第二十七章 不貴其師
第二十八章 大製不割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第三十章 物壯則老
第三十1章 用兵貴右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
第三十三章 不失其所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
第三十六章 國之利器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天清地寜
第四十章 道之動用
第四十1章 上士聞道
第四十二章 負陰抱陽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第四十八章 為道日損
第四十九章 聖無常心
第五十章 齣生入死
第五十1章 尊道貴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大道甚夷
第五十四章 善建不拔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第
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
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
第五十九章 深根固柢
第六十章 德交歸焉
第六十1章 以靜為下
第六十二章 坐進此道
第六十三章 終無難矣
第六十四章 慎終如始
第六十五章 常知稽式
第六十六章 不爭之爭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寶
第六十八章 以德配天
第六十九章 哀兵必勝
第七十章 披褐懷玉
第七十1章 聖人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第七十三章 天網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賢於貴生
第七十六章 強大處下
第七十七章 不欲見賢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天道無
第八十章 至治之極
第八十1章 為而不爭
精彩試讀
導言一:道德訓義
一、道者,萬物之所宗
我們要講《道德經》,首先,需要理解道到底是指什麼,德到底是指什麼,經又到底是指什麼。所以,要對道德經三個字進行訓義解讀。
萬物從何而來?我們可以追溯,萬物乃天地相閤而生。那麼天地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繼續往前追溯,在未有天地之前,宇宙充滿瞭虛漠鴻濛之氣。此衝虛之氣為天地萬物之始。此時,雖見有氣,而未見有質,更未見有形,故謂未曾有物。
虛漠鴻濛之氣,又是從何而來呢?道生之。那又是什麼生齣來的道呢?道無形無物,無名無狀,所以無物可生道。追溯到道,那麼就萬物原初的宗始。所以說,道為萬物之宗。萬物非道而不能生。
其次,道為倫理之宗。道生天地萬物,同時還要給天地萬物的運行,設定一個法則和秩序,我們稱之為倫理。萬物不倫則不類,無理則不序。無序則亂,亂則亡。所以萬物不僅在形質上以道為宗。並且在倫理上,也要以道為宗。
再次,道為造化之宗。道生萬物,又給萬物設定倫理,那麼又是誰推動萬物生生不息的永恒演化呢?是誰提供的這個動力呢?依然是道。所以,道是萬物的性質之宗,是萬物的倫理之宗,還是萬物的造化之宗。故,道者,萬物之所宗也。味有宗於道,萬物纔能生,纔能類,纔能化。宗者,齣也,則也,稟也。
二、德者,萬物之所府
德又是什麼呢?我們上麵說,道為萬物之所宗。那麼道是怎麼作用在萬物之上的呢?以德府之。萬物閤道故積德,積德則能養正,養正則能久。萬物離其道宗,則失德,失德則不能養正,不能養正,則病,病則亡。
道為根,德為本,萬物為末。離道德不生,離德物不成。根生本,本生末,萬物成之,昭然紛紜若道德之華。視其華,可以窺其根基。根本牢固則物可以長久;根本不固,物必將衰亡。故物昌盛者,必宗其根本;物敗亡者,必先失其所。
府者,蓄也,養也,容也,成也。德之不府,則萬物不能成。不積德,則不能久。於萬物而言,道若母,德若鄉。聖人積天德府天下,畜而養之,而使天下萬物皆能得其天,成其全。故謂,德者,萬物之所府。
三、經者,萬世之所奉
中國聖人所傳真人真言,用以治國安民,萬世之所奉,謂之經。何謂聖人?抱神閤道,通天徹地,能以道德安定天下者,謂之聖。非中國之人,不可以稱為聖。非中國之聖人所言,皆不可稱為經。
道、德、經,三字閤起來是說,有一個亙古不變的大道,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為萬物之所宗。人行於道上,則能有德。聖人闡述這個道,以及怎麼把握它,行道積德以蓄天下,並實際用以治國理政的君王教育經典,叫作《道德經》。
道德二字,已經被後世庸常流俗化,多用於人倫瑣事之意。世無大道,妖異邪僻者以道居之;世無上德,妄人自鳴功德。
經字,也被流俗化瞭。古人雲,先有真人,後有真言。真人真言,方能萬世不朽。之所以萬世不朽,因其非人之言,而實為原天地至美之真言。而後世,佞人狂語,自詡為經。夷狄鬍鬼,齣口成經,何其鄙哉。
章 可道非道
道可道,非常道。
在《道德經》一書中,“道”在不同的語境中,具有不同的含義。“道”的含義總的來說可以歸為三重:常道、天道、人道。
至道:書中所說的常道、大道,都是指至道。道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這裏的“道”是指萬物的根源,為宇宙的因,永恒不變。這個道,是未有天地萬物之前的狀態。有瞭天地萬物之後,道也一直存在,推動和造化著萬物。並不是說,道生瞭萬物之後,自己就分解、消弭在萬物之中,不復存在。它不僅生萬物,而且生瞭萬物之後,還要養萬物、化萬物。所以說,道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天道:天地萬物被道生齣來之後,它們所錶現齣來的自然常理,為天道。“天道無,常與善人”一句中的“天道”,即為此意。很多人把“道”僅僅理解為自然規律、宇宙法則,他們所理解的“道”,實際上指的是“天道”。單純強調“道”的宇宙法則、自然規律的一麵,則會丟失其他的兩層含義。在書中單純隻講一個“道”字時,有的地方是指至道,有的地方是指天道,要注意根據語境來區分。
人道:指人所製、所立之道。人之道,是人的發明,非自然之常理。
道、天、人,三者的關係是這樣的:天與人,皆為道所生,皆以道為宗。天以道為本,聖人為政,以天為本。所以《道德經》中講,天乃道。聖人為政,怎麼纔能不失天呢?在於虛靜自處,守至道,纔能天人相閤,行自然無為之教。
此外,道在全書中,也有言說、描述的含義。因為無法和道的三重內含相並論,這裏不予單列。
“道可道”,個道字,指的是人道。第二個道字,是言說、製立、執用的意思。
“非常道”,人所製、所立的道,可言說、可製立、可執用的道,都不是常道。
這裏講瞭至道的幾個特徵:不可言說,不可描述,不可執用。道為什麼會具有這樣的特徵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名可名,非常名。
在《道德經》一書中,“名”有三重含義。
無名
隻錶現為純粹的鴻濛之氣,沒有形狀與物象,所以無法描摹。無名是永恒的信息池,它不可見,創造並分化齣萬物而自己卻無絲毫損耗。萬物皆有生有死,有變有化,而唯獨無名之氣,無生無死,無變無化,此為永恒之名,也就是常名。
有名
無生有,萬物被演化齣來。萬物有質有象,有形有狀,為有名。故可以對其進行描述,為可名。
命名
萬物被生齣來之後,物與物之間,皆有差異。因為信息編碼不同,事物的錶達也各異,差異是彼此區隔的身份認證。以不同的差異來分彆萬物,並對其進行識彆和描述,這就是命名。
無名有三個特徵:無質無象,不可描摹,不可命名。
“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名,如果是可以命名的,是具象的、可以描摹的,那就不是常名,不是永恒的無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這裏的“天地”指的是宏觀的宇宙,“萬物”泛指的是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宇宙是怎麼來的呢?古今中外,不外乎以下幾種解釋。
人類宇宙觀版:圖騰宇宙觀。認為宇宙是由某種非人性的東西(比如一塊石頭、一座山、一棵樹等)的神力創造的。這是原始人的圖騰宇宙觀。這個版本太低級,它即將被人類逐漸成熟的心智倒逼著升級。
人類宇宙觀第二版:獸性宇宙觀。認為宇宙是一隻鳥、一隻烏龜、一隻野獸創造齣來的。這是一個各種奇珍異獸競相角逐跳大神的時期,宗教的雛形齣現。這種低級的宇宙觀因為無法解釋世界,再次被人類逐漸成熟的心智倒逼著升級。
人類宇宙觀第三版:人獸結閤宇宙觀。人首獸身的創世妖怪齣現瞭,各個文明的神話體係臻於成熟,現代宗教的雛形開始齣現。此版本繼續被倒逼著升級。
人類宇宙觀第四版:人性宇宙觀。人格化的創世妖怪被發明瞭齣來。人類從把自身想象成神奇的禽獸,到把自己想象成無所不能的擬人化的人格妖怪,可以說是一次在想象力上的巨大進步和飛躍。這個版本錶現齣瞭強大的生命力,用戶至今還遍及。此版本雖然仍很陳舊,但是很多不願意讓自己心智解蔽的用戶,仍然對這個版本熱愛得如癡如醉。
人類宇宙觀第五版:沒有創世妖的宗教。有瞭創世妖是件很麻煩的事,你說你傢的妖怪好,他說他傢的妖怪好,到底誰的好呢?打一架,誰打贏瞭,誰傢的妖怪就好。這種事跟小孩子攀比玩具也沒什麼區彆,隻是一種過傢傢遊戲。有的人打打殺殺得怕瞭,有的人厭倦瞭,有的人對這種兒童式的幼稚遊戲嗤之以鼻,但是又需要一種精神寄托。還有一種手裏沒玩具的窮孩子則直接宣布所有玩具都是壞東西,乾脆徹底否定宇宙有因,一些古代印度窮苦的低種姓土著人就是這麼乾的。這個版本很混亂,有不可知論者,有文化宗教徒,有宗教和解者,有泛神論者,有自然神論者。心智比宇宙觀版本升級得快,卻又不知道去哪裏下載新版本,這是這類人的睏境。
人類宇宙觀第六版:科學宇宙觀。此版本一齣,次把靠拍腦門信口開河來解釋世界,轉變為有理有據地解釋世界:口說無憑,眼見為實。之前的濛昧主義宇宙觀版本,被拋進瞭人類文明史的垃圾桶。但問題徹底解決瞭嗎?沒有。
因為這個版本也存在問題:一、如何理解並找到因?二、科學理論體係的自洽性與完備性不可同時兼具。粒子可以無限分割下去嗎?如果存在基本粒子,那麼基本粒子的內部結構是什麼?宇宙是大爆炸而來,那麼宇宙大爆炸奇點的能量從何而來?可見奇點當然不是因。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能夠局部地解釋世界,那麼為什麼它們兩者卻是互相矛盾的?等等。可見,科學這個版本還不算是終完成版。那麼,到底存不存在一個完備的版呢?人類的宇宙觀是否注定隻能地不斷升級下去,每過一段時間就發現之前的版本充滿漏洞呢?
好瞭,現在迴到《道德經》。我們來看《道德經》給齣的宇宙觀是一種什麼樣的版本。
道,是一種完備的宇宙觀:道為因,道生無,無是一種鴻濛之氣,無質無象,所以無名。無生有,有有質有象,始可有名。有生萬物,萬物並作,參差各態,各命其名。
更詳細具體的描述,會在後麵的章節中進行,這裏先不做更深入的展開。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無,無名,不可描摹,故生無欲;有,有名,有物有象,故生有欲。
無欲,並不是說把欲望排遣走瞭,就生齣瞭無欲,而是人在領會到無的時候,纔會生齣無欲。
欲望是怎麼來的呢?有名,萬物映射而來。
領會到無,則生無欲,體驗無的玄妙,體驗宇宙開始前未始有物的那種狀態。觀察到萬物,則生有欲,理解有生萬物,審視和把握萬物的名實與差異,並能瞭然於胸。
“無”生天地,“有”生萬物。天地萬物既生,人何以為呢?對未始有物者,以觀其妙;對萬物,則觀其徼。妙,是指道生萬物的造化之神機;徼,萬物已成,則觀其象,察其理。
老子並不主張人和自然萬物對立,更不主張人在萬物麵前刻意地追求濛昧無知。
無欲與有欲之彆,體現齣老子對待欲望的思想:以無觀無,以有觀有,纔是恰當的做法。從形而上的無和有中抽離齣來,迴到人們的現實生活中,應該如何對待欲望呢?總的原則依然是“以無觀無,以有觀有”。既不視欲望為洪水猛獸(“有欲”可以審查萬物),也不主張使自身為欲望所吞沒,(不審萬物之所齣,不察萬物之所以然,沒有“無欲”,則失其妙)。
以無觀有,則失其所觀,失其所觀,則難見物理人情。以有觀無,則失其所宗所以然之理。無欲有欲之用,兩者皆悖,則盡喪其道。
此兩者同齣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此兩者,即指無和有。它們都是從道中生齣來的,隻是錶現齣來的形式不一樣。後麵的章節中,還會提到“有無相生”,可見它們本為同一物,隻是錶達形式不同。這是後話,暫且不提。“玄”的具體意思是什麼呢?張衡的解釋很貼切,“玄者,無形之類,自然之根;作於太始,莫之能先;包含道德,構掩乾坤”。
玄,是指天地萬物未有之前,作為天地萬物之宗的道,所錶現齣的狀態。玄之又玄,是指有無相生,化生天地萬物的機製。
“眾妙之門”,眾妙,指萬物生生不息之妙,而有與無兩者,則是生育萬物的造化之門。
附:《道德經》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齣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內容簡介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韆言》等,是道傢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被稱為“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全文共約五韆字。
作者介紹
白雲先生,其人宗於道,貴於真;其文理其所以然,而解之以其然;其學無所不窺,學不師授;其誌以通萬物為樂,以謀道為務,以弘道為己任。要想真正理解天下萬物之奧,隻有從中國文化的視角,以整體的、宏觀的、全局的、自上而下的通盤研判,以道禦物,纔能真正理解這個世界,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齣版有暢銷書《世界是紅的:看懂中國經濟格局的1本書》
非常好
评分非常好
评分非常好
评分非常好
评分非常好
评分非常好
评分非常好
评分非常好
评分非常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