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職場三五年之後,你會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呢?從事什麼樣的工作?職位是否得到提升呢?薪水是否翻番瞭呢?如果你正因疲於工作而煩惱,本書將幫你指點迷津,在職場中知己知彼,遊刃有餘。
不懂心理學,如何拼職場通過具體的職場事實案例,從心理學角度重新闡釋打拼職場的方法和意義,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朋友更好地立足職場,打造自己的事業。也希望每個讀者都能有全新的收獲和啓示,翻開人生新篇章。
作者簡介
張吉亮,男,筆名晨曦老師,中共黨員,山東省棗莊人,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工程碩士研究生畢業。ACI注冊國際高級職業培訓師、國傢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傢高級培訓師,山東省高級培訓經理人,共贏體(人單閤一)谘詢師,2015年榮獲中華講師風雲榜“中國百強講師”。
內頁插圖
目錄
目 錄
上 篇 心理學與自我的職場定位 /1
工作的zhong極目標是為瞭掙錢嗎 /4
為什麼什麼都想抓,又什麼都抓不到 /6
如何找到適閤自己的工作 /9
百招全,不如一招鮮 /11
我隻能子承父業嗎 /14
職業規劃必須選擇熱門行業嗎 /16
你的工作是否做到位 /20
你總是邊工作邊抱怨嗎 /23
你以什麼態度完成工作 /25
你花瞭多長時間完成工作 /27
你的工作是否做到瞭ji緻 /30
不懂心理學,如何拼職場
?? 2 ??
你是否把今天的工作拖到明天 /32
壓力是否來源於不良習慣 /36
錯誤的工作方式會使人倍感疲憊 /38
職場休剋,如何輕鬆應對 /41
塞利格曼效應:你的絕望從何而來 /43
你是溫水裏的青蛙嗎 /46
如何減少工作中一半的壓力 /48
為什麼職場關係如此復雜 /52
如何贏得老同事的好感 /54
領導麵前,哪些話不能隨便說 /56
如何恰到好處地嚮領導進諫 /59
如何稱呼身邊的同事 /61
辦公室可以互訴心事嗎 /63
如何搞定你的客戶 /65
工作需要藉口嗎?NO /70
與其抱怨,不如積極工作 /72
你的工作努力值是多少 /75
大受領導恩寵,如何把握分寸 /77
?? 3 ??
如何為領導排憂解難 /79
有些工作真的難以完成嗎 /82
你是不懂拒絕的老好人嗎 /86
如何擺脫“全能人纔”的窘境 /89
麵對領導的要求,如何和氣地拒絕 /91
如何拒絕領導酒桌敬酒 /94
如何拒絕同事提齣的不閤理要求 /96
拒絕下屬時要及時安慰 /100
如何理解領導講話的手勢語言 /106
領導的簽名方式有什麼特彆的意義 /108
如何識破領導說話時的身姿語言 /111
同事日常小動作錶露真心 /113
通過同事打電話方式識其性格 /116
下屬信件處理方式透露其工作態度 /118
如何體會領導眼神的特彆意味 /122
察言觀色,洞悉上司情緒心理 /124
錶情是人們內心活動的一麵鏡子 /126
麵相即為心相,透過神態識心理 /129
不懂心理學,如何拼職場
?? 4 ??
細微錶情背後的言外之意 /132
自然態錶情透露一個人的真實心理 /134
測試你的情緒值 /138
職場情商你有多少 /140
你的性格是內嚮型還是外嚮型 /144
性格類型測試 /147
職場公關能力測試 /151
自我職場能力測評 /153
下 篇 職場人際關係心理學 /159
刺蝟法則:把握好與領導的親近尺度 /162
反饋效應:善匯報讓領導放心 /164
手錶定律:獲取多方領導說話的異同 /167
海格力斯效應:打消對領導的抵觸情緒 /169
老鷹效應:脫穎而齣有辦法 /171
瀑布效應:有些話不能隨便說 /174
安泰效應:團隊的力量 /178
泡菜效應:與優秀的人成為拍檔 /181
?? 5 ??
競爭優勢效應:學會與同事閤作 /182
彼得原理:不要搶占同事的功勞 /185
懶螞蟻效應:不要小瞧對方 /187
破窗效應:謹慎應對虛僞同事 /190
位差效應:尊重對方等於尊重自己 /194
皮格馬利翁效應:巧妙鼓勵贊揚下屬 /196
鮎魚效應:巧用激將法 /198
不值得定律:知人善任 /201
南風效應:讓下屬知道你很“疼”他 /204
三明治效應:批評也要講藝術 /207
quan威效應:令對方深信不疑 /212
投影效應:找到對方的在意點 /214
250定律:真誠對待每一位顧客 /216
留麵子效應:麵子給足對方 /219
威爾德定理:善於傾聽客戶的心聲 /221
微笑效應:給客戶一個親近的理由 /223
精彩書摘
第01章
心理定位——多做規劃少繞路
在職業選擇中,如何做齣符閤自己的職業規劃?工作的目的隻是掙錢嗎?難道自己隻適閤一種行業嗎?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屬於職業規劃。職業人對未來的職業去嚮應該多做規劃,這樣纔能少走彎路。
工作的zhong極目標是為瞭掙錢嗎
大傢都熟知《杜拉拉升職記》的故事,杜拉拉也許是我們職場中的代錶,她沒有多少背景,受過良好的教育,全靠個人的努力,當然,Z終她取得瞭成功。僅僅從這個角度說,杜拉拉當然算是每個人的偶像,不過,盡管我們對杜拉拉的堅韌和成功十分敬佩,但我們若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這種拼命努力的工作狂和八麵玲瓏的為人處世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或者可以說,並不是每個人都想過的一種生活。對於我們大部分人而言,與其成為另外一個拼命式的工作狂,還不如做迴自己,靜心地享受生活。生活中,那些工作狂為什麼拼命地工作呢?他們Z主要的目的就是掙錢,而掙錢又為瞭什麼呢?
中國的文化崇尚工作至上,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許多人經常在辦公室挑燈夜戰,或者從來不齣門旅遊,這樣拼命工作的人其實已經忽略瞭生活的美好,更何況工作得多並不意味著應該受到錶彰或加薪。過度工作很有可能會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消磨自己的創造力,甚至對你與傢人和朋友的關係産生負麵影響。盡管,有激情有夢想是上天賜予自己的禮物,為自己熱愛的事業而努力更不是一種錯誤。但是,我們的休息也很重要,除去忙碌的工作以外,我們應該更多地享受生活,享受與傢人朋友在一起的感覺。這樣我們纔能收獲更多來自心靈深處的快樂。
王先生來自於偏遠的山村,用光瞭傢裏所有的錢,擠進瞭大學的門檻,到大學畢業之後,他已經負債纍纍。雖然,品學兼優的王先生通過老師的介紹獲得瞭一份不錯的工作,但他並不滿足普通的職位,而且自己讀書時欠下的債也成瞭他拼命工作的動力。早上他是D一個到辦公室的,下班瞭,他又是Z後一個離開辦公室的。在無數個深夜,他孤身一個人待在辦公室,思考一個企劃案,或著手一個新産品的研發。當然,付齣是有迴報的,王先生很快晉升到管理層,不僅如此,他還還清瞭所有的債務。就在這時,他結識瞭一位女士,組建瞭一個幸福美滿的傢庭。
這樣看起來,王先生的生活算是美滿幸福瞭,但王先生並沒有放鬆下來。每天,他依然是公司Z拼命的一個,妻子每每抱怨:“你已經很久沒陪我們去公園瞭?我們一傢人從來沒去旅遊過?”這時王先生總是以慣有的口吻說:“我這樣做還不是為瞭這個傢。”妻子辯解:“可我們已經不缺什麼瞭,我和孩子缺的就是你,再富足的物質生活也比不上一傢人在一起啊!”妻子的話還沒說完,王先生已經西裝革履地齣門瞭。
沒想到加班到淩晨一點的王先生迴到傢裏,竟然發現妻子帶著孩子走瞭,桌上隻留下一個地址。第二天,王先生破天荒地嚮公司請瞭假,按照妻子留下的地址,來到一處山清水秀的森林公園,遠遠地,王先生看到妻子、孩子,還有自己白發蒼蒼的老母親坐在一起,孩子嬉戲著,妻子則和母親聊著天。看著這樣的景象,王先生的眼睛濕潤瞭,在那一刻,他明白瞭很多。
從此以後,王先生不再是拼命三郎瞭,他從自己的工作時間裏抽齣一部分陪傢人和朋友,在這段時間裏,他纔發現生活是多麼美好、多麼輕鬆!
當一個人拼命工作到忘記瞭傢人和朋友,盡管他的物質生活是富足的,但其精神生活卻是一片貧瘠,他的內在心靈更是一片荒蕪。因為他不懂得享受生活,自然感受不到來自生活的快樂。工作的功利性目的是掙錢,但這並不是其Z終的目的,享受生活纔是掙錢的Z終目的。
1.工作的價值不隻是謀生
許多人認為工作的價值隻在於謀生,隻在於薪水,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看法。一個人生命的一大半時間都在工作,假如工作的意義隻是謀生,那人生未免太瞭然無趣。
2.工作的目的在於找到自己的價值
每天的工作對人們來說是一種鍛煉,更有助於提升其能力,幫助其在社會中更快地成長。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更容易明白生活的道理。
3.工作的意義在於享受生活
難道僅僅是因為讓自己的物質生活更富足一些嗎?在物欲橫流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物質充足,但其精神卻很貧瘠,心靈無法得到休息。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模糊瞭一個概念,掙錢的意義在於享受生活,而不是摺騰生活。
心理啓示
生活中,享受生活是人生的特殊體驗,在越來越喧囂的塵世中,我們逐漸背離瞭享受生活的本質。在拼命工作的過程中,我們變得越來越提得起,放不下,為享受而享受,把掙錢、占有當作是享受的zhong極目的。這樣一來,生活中感受到的是苦多樂少。其實,享受生活是一種感知,品味春華鞦實、雲捲雲舒,一縷陽光、一江春水、一語問候、一葉鞦意都是生活裏醉人的點點滴滴。
為什麼什麼都想抓,又什麼都抓不到
如今,社會變革日新月異,新興行業也層齣不窮,雖然,不少人抱怨找不到閤適的工作,但是,各種各樣的職業也讓他們眼花繚亂,特彆是在某一個階段同時齣現瞭不相上下的職業選擇,那對於當事人來說肯定是大傷腦筋的事兒。人生就是這樣,它總是在你不經意間給你齣難題,讓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當這樣難以抉擇的時刻來臨,就需要你作齣取捨瞭,如果你不想錯過那個難得的機會,就要果斷地放棄另一個選擇,這樣你纔會有所得。可是,也有人害怕顧此失彼,想“魚和熊掌兼得”,殊不知,經過瞭一番摺騰之後,卻發現什麼都沒有得到。有時候,你什麼都想抓,其實什麼都抓不到,這就是沒有正確地取捨。即便是難以抉擇,也要Z終作齣一個選擇,如果你手裏抓著這個,心裏想著那個,眼睛還盯著另外一個,那麼,就無法集中心思專注於一個事物上。Z終的結果,隻能是什麼都沒有得到。所以,正確做好職業取捨,就要明白“有捨纔有所得”的道理,隻有果斷地放棄,你纔能有所獲得,進而尋求進一步的發展。
早在兩韆多年以前,孟子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並且孟子也作齣瞭選擇,那就是“捨魚而取熊掌者也”。當然,不同的人選擇會不一樣,有的人可能會選擇“捨熊掌而取魚者也”,在任何時候,你都不能同時取得魚和熊掌。而我們人生中的職業選擇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個人不能同時身兼數職,每個人隻有一個選擇。當我們麵對這樣選擇的時候,就要善於取捨,擇業的Z基本原則就是“本色齣演”,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你想做什麼,你能做什麼”,以此來取捨不相上下的職業。
兩隻小猴子鑽進玉米地裏掰玉米,掰瞭一個往胳肢窩下夾。玉米長得太高太多太好,小猴子怎麼也看不清楚,總覺得前麵的玉米大,又伸手掰,又往胳肢窩下夾。唉,前麵還有更大的呢,再伸手掰,再往胳肢窩下夾……勞作瞭大半天,兩隻小猴子準備打道迴府,低下頭來檢查胳肢窩裏夾的勞動成果。不檢查還在樂,一檢查小猴子傻瞭眼:胳肢窩裏隻夾著一個玉米!為瞭前麵那個“更大的”,猴子不斷扔掉自己手中的成果,迴過頭來空辛苦一場,得到的還隻是一個玉米。
這時候,猴子被農民發現瞭,一隻猴子在農民的棍子驅趕之下倉皇逃竄,連Z後一隻玉米棒子也掉瞭。另一隻猴子因為不夠靈活,身上挨瞭一棍子,齜牙咧嘴地慌忙逃走瞭。
這是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也許每個看過這個故事的人都會為猴子的愚笨而感到好笑。事實上,當我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又有多少人因為貪心而與猴子有瞭相同的遭遇呢?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遭遇,什麼都要抓住,但什麼都沒有抓到,主要原因就在於你沒有在恰當的時候選擇捨棄。無論是取還是捨,這在人生之中都是一大智慧。
眼看就要到大四瞭,班裏的人分成瞭幾個“幫派”,有的人選擇繼續深造,走上瞭考研的道路,所以,他們沒白天沒黑夜地讀書;有的人選擇考公務員,韆萬人擠獨木橋,加緊看書,偶爾打點打點關係;有的人選擇畢業後直接找工作,開始做一些簡單的兼職來鍛煉自己,穿梭於各處的招聘會現場。可是在這麼多同學中,小孟算Z忙的一位瞭,因為這三組人中幾乎都有她的身影。她大三下學期報瞭考研班,除瞭周末按時去上課之外,她每天早上五點多就起來去圖書館占位置。課餘時間,她還會抽齣一部分時間來看《行測》和《申論》,準備考地方公務員。另外,她還托傢裏人幫她找閤適的工作,她認為多一條路就多個選擇。看著她這麼忙碌,媽媽心疼地說:“像你這樣什麼都花心思,得多費精力啊!”燈光下的小孟頭也不抬:“可現在社會太激烈瞭,不得不多個選擇啊! ”
時間很快就過去瞭,大四下半年迎來瞭考研,長時間的勞纍使得小孟有點筋疲力盡,但她還是咬牙堅持瞭整個考試過程。過瞭一個多月,公務員考試也開始瞭,小孟看書看到淩晨,腫著雙眼就去參加考試。終於考完瞭,可是,一次又一次的麵試又接踵而來。奔波瞭近兩個月,也沒有找到閤適的工作,她一邊焦急地等著成績,一邊找工作。成績終於下來瞭,考研失利瞭,而公務員以兩分之差落榜,工作也一籌莫展,眼看著同學們都有瞭去嚮,小孟心裏很著急。小孟什麼都想抓,到頭來卻什麼都沒有抓到。其實,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都會像小孟一樣麵臨著艱難的選擇,有的人既想考研究生,又想考公務員,還要花時間和精力去找工作。可是該如何來選擇呢?當你發現沒有辦法來應付這麼多的事情,就要果斷地選擇放棄其中一個或者兩個,盡可能地把心思放在某一件事情上,這樣成功的概率必定增大。一定要記住,人生中需要有捨纔有得,如果你什麼都想抓,那什麼都抓不到。
1.不要有成見
大部分人沒辦法按照自己既想的方法去做,那是因為他們心懷一些錯誤觀念,或者他們自身有瞭一些錯誤的想法。當身邊的人建議他們去做某些工作,他們總是說“我喜歡做某某工作,隻是……”其實這就是由於心懷成見,所以沒辦法選擇正確的職業。
2.不要過分看重薪資盡管工作的目的之一是為瞭謀生,但薪資並不能完全替代工作意義。哪
怕是一份低端行業,隻要懷揣激情,也會在工作中收獲更多的東西。
3.聽從內心的選擇
每個人都應該清楚自己的專長及感興趣的行業,隻要找到符閤兩個條件的路,那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會感到幸福,而且所選擇的職場生涯也會越走越遠。
心理啓示
如果你既放不下這個,又難以取捨那個,貪心地想同時獲得兩個機會,那麼到頭來,你隻能什麼都得不到。一方麵,這本來就是一個取捨問題,需要你有所捨纔有所得;另一方麵,當你無法捨棄其中的某個機會,就必須分散心思來對其關注,這樣顧此失彼,隻會讓你兩手空空。所以,作齣一個正確而認真的抉擇,選取Z適閤你的那一個,而捨棄那個不太適閤你的工作。
前言/序言
不管是作為職場新人,還是工作多年的員工,內心總會萌發齣一些猜不透的問題:如何纔能找到適閤自己的工作?領導會喜歡自己這樣的員工嗎?要如何做纔能贏得同事的喜歡呢?如何纔能讓下屬心甘情願為自己效勞呢?自己的努力如何讓領導看見呢?如何察言觀色瞭解客戶的喜好呢?
這些問題自始至終都存在,且會一直存在,這成為許多職場人的心結。一旦無法解開這些難題,自己或許隻能成為職場裏Z默默無聞、不受領導、同事、客戶喜歡的那一位。那麼,如何有效地解答這些問題呢?答案是學習職場心理學。
有人說:“職場是江湖。”確實,在職場這個社圈裏,多少優秀的職場精英沒有輸在沙場,而是輸在瞭暗流洶湧的人際關係上。作為職場人,應該瞭解一些心理學規律,掌握職場心理,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職場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種,其運用人類行為模式理論和心理學研究成果,對許多政界精英、商界精英在處理人際關係中運用的“職場心理學”進行的深入研究。
身處職場,首先就要瞭解身邊人的想法。日常工作中,常常齣現這樣的情況:許多擁有驕人口纔、能言善辯,或名校畢業,或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或相貌齣眾,但在工作中卻無法贏得領導的青睞,或得到晉升。其中,Z大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無法瞭解身邊人的想法。那麼,在這時就需要運用到行為心理學、語言心理學,當人們在觀察身邊的領導、同事、下屬、客戶的行為時,應該注意到細微差彆,這樣纔能有的放矢地猜透對方的想法。甚至,將行為心理與語言心理結閤起來,往往可以讓人們很好地辨彆什麼是真話、什麼是謊言,從而有助於及時調整策略,在職場之中贏得好人緣。
當然,在職場中還隱藏著一些有趣的心理規律。我們總是無法解釋一些現象:為什麼男女搭配,乾活不纍?為什麼有的人工作時總是那麼快樂?為什麼主動嚮領導認錯反而容易獲得原諒?……這些現象看似閤情閤理,卻又無法解釋。其實,這就是職場心理規律的奧妙之處。在職場中,如果人們能夠運用好這些經典心理規律,那麼對自己的工作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本書主要以職場心理學為切入口,通過剖析職場與心理緊密的關係,解惑心理學於職場之中的成功運用。希望本書能對為迷惑的職場人,帶來積極的心理啓示。
編著者2016年10月
《職場破局:心理驅動的通關秘籍》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叢林中,僅僅依靠專業技能和辛勤付齣,已不足以保證你一路披荊斬棘,走嚮成功。你是否曾感到被誤解、被邊緣化,或者在關鍵時刻錯失良機?你是否渴望擁有更強大的內心力量,更精準地解讀他人,從而在競爭中脫穎而齣,實現職業抱負?《職場破局:心理驅動的通關秘籍》正是為你量身打造的一本深度解析職場心理的實用指南,它將帶你深入探索職場中那些不為人知的心理規律,解鎖那些決定你職業高度的隱性力量。 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學術理論堆砌,而是一本充滿智慧與洞察的實戰手冊。作者憑藉其在心理學領域深厚的造詣和豐富的職場谘詢經驗,將復雜的心理學概念轉化為清晰易懂、 actionable(可操作的)建議,讓你能在日常工作場景中信手拈來,靈活運用。我們深知,每個人在職場中都可能麵臨類似的挑戰:如何與難纏的上司建立良好的溝通?如何與同事有效協作,化解衝突?如何在壓力之下保持高效,不被負麵情緒吞噬?如何提升個人影響力,贏得尊重和機會?本書將一一為你解答。 第一部分:洞悉自我,築牢內心基石 成功的第一步,源於對自我的深刻認知。在職場中,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步履維艱,並非能力不足,而是被內心的局限所束縛。本書的開篇,將帶領你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 認識你的“職場人格”: 我們每個人在職場中都會不自覺地展現齣不同的行為模式和反應方式。本書將介紹幾種常見的職場人格類型,幫助你識彆自己的優勢與劣勢,理解自己在團隊中的定位,並學會揚長避短。例如,你可能是一個天生的溝通者,擅長鼓舞人心,但也可能在細節處理上稍顯疏忽;你可能是一個嚴謹的分析師,邏輯清晰,但有時會顯得過於保守。瞭解這些特質,能讓你更好地發揮優勢,並有意識地改進不足。 情緒管理:職場中的“定海神針”: 職場壓力無處不在,挫摺、批評、不公,都可能引發我們的負麵情緒。然而,情緒的失控往往是導緻判斷失誤、人際關係緊張的導火索。本書將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情緒管理技巧,從識彆情緒的根源,到學習有效的疏導和轉化方法,幫助你成為情緒的主宰者,而非奴隸。我們將探討如何區分“閤理”與“過度”的情緒反應,如何運用正念、認知重構等方法,在挑戰麵前保持冷靜與理性。 動機與目標:點燃內在驅動力: 缺乏動力是阻礙職業發展的常見原因。本書將深入剖析驅動我們行為的深層動機,幫助你找到真正讓你充滿激情的工作動力,並學會設定清晰、可實現的職業目標。我們不僅會講解目標設定的 SMART 原則,更會強調內在動機的重要性——當你的工作內容能夠滿足你的成長需求、成就感需求和歸屬感需求時,你的能量將源源不斷。 自信心的構建與危機應對: 自信是通往成功的基石。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敢爭取、不敢嘗試,是因為內心的不自信。本書將揭示自信心的來源,並提供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提升你的自信水平。我們將探討如何從過去的成功經驗中汲取力量,如何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和行為練習來重塑認知,以及如何在遭遇失敗時,保持堅韌,重拾信心。 第二部分:解密他人,構建和諧人際 職場並非孤島,而是由無數人構成的復雜生態係統。理解他人,善於與人打交道,是職場成功的關鍵技能。本書將帶你走進他人的內心世界,掌握與各種職場人士有效互動的秘訣。 讀懂“微錶情”與非語言信號: 語言隻是溝通的一部分,很多真實的想法和情緒隱藏在細微的錶情、肢體動作和語氣語調之中。本書將教你如何捕捉這些“微錶情”和非語言信號,從而更準確地判斷對方的真實意圖和情緒狀態。從眼神的交流,到身體的朝嚮,再到手勢的運用,你將學會解讀這些無聲的語言,讓你在談判、麵試、匯報等場閤如魚得水。 高效溝通的藝術:傾聽、錶達與反饋: 溝通是職場中的“潤滑劑”。本書將深入探討如何成為一名高效的溝通者。學習積極傾聽的技巧,理解對方話語背後的真正含義;掌握清晰、有條理的錶達方式,讓你的觀點深入人心;掌握建設性的反饋技巧,既能指齣問題,又能激發改進。我們將分析不同溝通風格的特點,並提供針對性的應對策略。 化解衝突,建立信任: 職場中的衝突在所難免。如何將衝突轉化為閤作的契機,而非人際關係的“絆腳石”,是本書探討的重要議題。我們將學習衝突的根源分析,以及不同類型的衝突處理模式。通過學習同理心、非暴力溝通等方法,你將能夠以更成熟、更具建設性的方式處理人際矛盾,建立更加穩固的信任關係。 “嚮上管理”與“嚮下激勵”: 在任何組織中,你都需要與不同層級的人打交道。本書將為你提供“嚮上管理”的策略,讓你能夠有效地與你的上司溝通,理解他們的需求,並獲得他們的支持,從而更好地完成工作。同時,你也將學習“嚮下激勵”的技巧,無論你是管理者還是資深員工,都能有效地激發團隊成員的潛力,提升整體士氣和效率。 第三部分:策略緻勝,成就職場輝煌 在掌握瞭自我認知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後,本書將進一步為你提供職場策略,幫助你更好地規劃職業發展,提升競爭力,最終實現職場成功。 決策的心理學:在不確定性中做齣明智選擇: 職場中的決策往往充滿不確定性。本書將介紹幾種常見的決策偏誤,例如確認偏誤、錨定效應等,幫助你識彆並規避這些陷阱。我們將學習如何運用邏輯推理與直覺判斷相結閤,在復雜的信息環境中做齣更理性的決策,減少犯錯的概率。 影響力與說服力的心理學: 影響力並非源於職位,而是源於你影響他人的能力。本書將揭示影響力的核心要素,並提供一係列增強個人影響力和說服力的心理學方法。你將學會如何建立信譽,如何運用情感訴求,如何構建邏輯嚴謹的說服鏈條,讓你在會議中發言更具分量,在提案時更易獲得支持。 時間管理與效率提升的心理學: 告彆“瞎忙”,真正掌控你的時間。本書將從心理學角度解析為何我們會拖延,如何剋服拖延癥,以及如何科學地規劃和管理你的時間,實現高效工作。我們將介紹時間管理矩陣、番茄工作法等工具,並深入探討這些方法背後的心理學原理,讓你真正理解“如何更聰明地工作”。 職業生涯的規劃與持續成長: 職場成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續的規劃與成長。本書將引導你思考長期的職業目標,如何在你當前的位置上不斷學習和提升,如何識彆新的機遇,並為你提供應對職業轉型和挑戰的心理準備。我們將探討“終身學習”的理念,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培養“成長型思維”,讓你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競爭力。 《職場破局:心理驅動的通關秘籍》是一本讓你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職場升級手冊。它將為你揭示那些潛藏在職場深處的心理密碼, empowering(賦能)你成為一個更懂得自己、更懂得他人、更懂得職場規則的卓越人士。無論你是初入職場的新人,還是尋求突破的資深人士,這本書都將是你不可或缺的夥伴,助你乘風破浪,書寫屬於你的職場輝煌篇章。翻開它,你將不僅僅是閱讀,更是開啓一段自我重塑與職場躍遷的奇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