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HR招聘實務手冊 | ||
| 作者: | 馮穎 | 開本: | |
| YJ: | 25 | 頁數: | |
| 現價: | 見1;CY=CY部 | 齣版時間 | 2012-01 |
| 書號: | 9787122122353 | 印刷時間: | |
| 齣版社: | 化學工業齣版社 | 版次: | |
| 商品類型: | 正版圖書 | 印次: | |
求學於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院,獲心理學碩士學位。一畢業J義無反顧地紮QQZM餐飲巨頭的傳奇SJ。一直奮戰於招聘D一綫,閱人無數。因感受新生寶寶的神奇召喚,茲決定用世上Z偉大的母愛,譜寫多年招聘心經,滋養嗷嗷待哺的招聘新人們。
精彩導讀招聘J像談戀愛,而我,隻是介紹人
定位很重要!從我們成為招聘官的DYT開始,考慮好自己的定位J成瞭1要問題。
應聘者把我們D成握有生殺大權的裁決者;用人部門把我們D成無所不能的“人販子”;老闆認為這是你的專業,隻要市場上有這樣的人,你J應該招進來,並且用Z少的錢!那麼,我們自己呢?
我一直覺得,招聘J像談戀愛,你情我願纔能成!但秘密是——戀愛的雙方不是HR 和應聘者,而是用人部門和應聘者!而HR,隻是介紹人!
其實,要想明白這一點挺不容易的!“職位說明寫得清清楚楚,我推薦的候選人條條都符閤,怎麼這部門經理J這麼挑剔呢?”有這種抱怨的招聘部門不在少數。可想想,媽媽給我介紹一個男朋友,學識、樣貌、性格、背景,媽媽樣樣滿意,可我J是看不上,怎麼辦?能將J嗎?
所以,在介紹雙方認識之前,我們必須要搞清楚,委托方的要求究竟是什麼——長相?學識?性格?齣身?越具體越好!D然,職位說明書會告訴我們大部分的內容。但是,同樣的職位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一樣的需求。那是因為要求是動態的。20 歲的時候更在意長相,30 歲的時候更關注誌同道閤,40 歲的時候更看中性格和實力,到瞭50 歲也許又是另外的問題。
因此,1先,我們要知道用人需求正處於哪個階段以及目前團隊的構成如何。初創階段的團隊需要有勇有謀的開拓者和任勞任怨的工兵,現在缺的是哪個?上升階段的團隊需要忠誠的執行者和靈活的變通者,現在缺的是哪個?轉型階段的團隊需要能發現問題的改革派和抗壓力J強的推動者,現在缺的又是哪個?這些問題的答案不能靠猜,從職位說明書中也是根本找不到的!所以要從用人部門經理那裏刨根問底!有時候用人部門經理也沒想清楚這些問題,這J是我們展現HR 專業度的Z好時機瞭。
其次,在磨閤期,與用人部門經理一同麵試是一條捷徑。也許D一步我們已經完成得很好瞭,用人部門經理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一、二、三、四,“我J要這樣的人,去找吧!”結果,推一個斃一個,推兩個斃一雙。怎麼迴事呢?為什麼每次都有新的要求冒齣來呢?其實用人部門經理也是普通人,他需要在麵試中找定位!而我們的在場,會讓他所做齣的決定不那麼輕率,換句話說J是不那麼輕易地淘汰麵試者。同時,在D一時間針對候選人的討論會幫助我們雙方盡快達成對用人要求的一緻性看法。
再次,在用人部門開發一兩個“內應”JD是上上策,他(她)會從側麵幫我們挖掘用人部門經理的真實喜好,告訴我們什麼樣的員工是部門經理的Z愛。這時,秘書往往是D一人選!
Z後,對於用人部門經理不看好的候選人韆萬不要強行爭取。“過日子”的始終是他們倆。“強扭的瓜不甜”,也許用人部門經理勉強用瞭一個他不太看好但我們很看好的人,但這一步會給我們雙方今後的閤作埋下很大隱患。萬一這人乾不好走人或者被解雇,不僅招聘程序會被緊急重啓,讓我們處於被動的地位,而且會使用人部門經理對我們的信任消失殆盡,這可J太得不償失瞭。
所以,有信心做一個盡心的、為委托人著想的介紹人,我們的成功J有一半瞭!
知識鏈接——團隊角色理論
劍橋産業培訓研究部前主任梅雷迪思?貝爾賓博士和他的同事們經過多年在澳洲和英國的研究與實踐,提齣瞭ZM的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即一支結構閤理的團隊應該由8 種人組成,這8 種團隊角色分彆為:
① 實乾傢CW(Company Worker) ;
② 協調員CO(Coordinator) ;
③ 推進者 SH(Shaper) ;
④ 智多星 PL(Planter) ;
⑤ 外交傢 RI(Resource Investigator) ;
⑥ 監督員 ME(Monitor Evaluator) ;
⑦ 凝聚者 TW(Team Worker) ;
⑧ 完美主義者 FI(Finisher) 。
並不是說一個團隊必須包含8 個成員,貝爾賓認為6 人組成的團隊是小團隊中Z有效的。一個團隊成員在團隊中可能扮演多個角色,以保持團隊的平衡,每種角色都有其優勢和可接受劣勢,並且某些角色的結閤可能會FC有效,而某些角色的結閤則會導緻衝突。
引言
D1章 招聘準備
1.1 招聘J像談戀愛,而我,隻是介紹人
1.2 與公司同嚮而坐
1.3 職位說明書的弦外之音
1.4 用人部門是Z大的HR 老師
1.5 關於領導風格的匹配度
1.6 解讀勝任力
1.7 以係統眼光進行招聘進度控製
D2章 招聘渠道
2.1 選擇招聘網站有策略
2.2 刊登網絡廣告有技巧
2.3 讓獵頭成為你的ZJ拍擋
2.4 校園招聘的前世今生
2.5 校園招聘的誠意攻略
2.6 經濟實用的內部推薦
2.7 日漸沒落的招聘會
2.8 ZJ渠道——人脈資源
2.9 儲備你的過鼕糧——人纔庫
2.10 他山之石——FC規渠道
2.11 用好你的招聘費用
D3章 選拔過程與工具
3.1 選拔過程總覽
3.2 選拔工具——篩選
3.3 選拔工具——過濾
3.4 選拔工具——聚焦
3.5 設計一套閤身的“無領導小組討論”試題
3.6 關於麵試題庫和ZJ答案
D4章 麵試熱身操
4.1 讓麵試通知高效直達
4.2 讓麵試通知高效直達 ——升級電話通知
4.3 讓麵試通知高效直達——調整麵試安排
4.4 讓麵試通知高效直達——顛覆傳統的招聘廣告
4.5 詳解行為麵試法
4.6 詳解行為麵試法——判斷行為事例
4.7 詳解行為麵試法——提問及追問技巧
4.8 詳解行為麵試法——評估及結論
D5章 麵試進階班
5.1 關於麵試這件事
5.2 成J你的高度專業——把麵試做成一場職業谘詢
5.3 如何衡量穩定性
5.4 薪酬談判的時機
5.5 亮齣你的短闆
5.6 提升招聘決策質量
5.7 麵試:連續劇、係列劇還是重播
5.8 麵試官的禁忌
5.9 麵試官偏見
5.10 麵試官的把戲
D6章 入職與試用
6.1 可有可無的背景調查?
6.2 入職前YT
6.3 給新人一張入職地圖
6.4 戰前誓師——入職培訓
6.5 不容小視的試用期提醒
6.6 給力試用期
6.7 再見的意義——離職管理
6.8 反思離職分析
D7章 做人與做事
7.1 閃亮登場助你事半功倍
7.2 說一樣的話,做一樣的事
7.3 在自己沒有強大之前,沒理由計較彆人的態度
7.4 彆讓你的聽眾睡著
7.5 通過帶新人提升自己
7.6 有效召開團隊會議
7.7 將“敵人”變為“戰友”
7.8 百度是個好軍師
7.9 小郵件大功夫
7.10 請把行動放在思考之後
D8章 招聘者的修煉
8.1 用腦還是用心
8.2 照顧好自己,纔能照顧他人他物
8.3 Z大的知道在於不知道
8.4 一念之轉,讓你豁然開朗的不二法門
8.5 你不認同我,這是真的嗎?
8.6 你應該聽我的,這是真的嗎?
8.7 你能耐心等待泥渣沉澱水變清嗎?
緻謝
參考文獻
不得不說,《HR招聘實務手冊》在“如何應對招聘中的法律風險和閤規性問題”方麵,做得非常到位。作為HR,我們不僅要高效招聘,更要確保整個過程的閤法閤規,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這本書詳細地解讀瞭與招聘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例如《勞動閤同法》、《反就業歧視法》等,並結閤實際案例,講解瞭在招聘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風險點。它提醒我們,在發布招聘廣告時,要避免使用帶有歧視性的語言;在麵試過程中,要避免詢問與工作無關的個人隱私問題;在作齣錄用決定時,要基於客觀的標準,避免不公平的待遇。書中還提供瞭一些實用的建議,比如如何撰寫規範的勞動閤同,如何處理候選人的背景調查,以及如何應對可能齣現的勞動爭議。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招聘流程記錄”的指導,這不僅是為瞭方便審計,更是為瞭在發生糾紛時,能夠提供有力的證據。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法律閤規性並不是招聘過程的負擔,而是保障公司和員工權益的重要基石。
评分這本《HR招聘實務手冊》我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畢竟作為一名初入職場的小HR,招聘方麵總是感覺捉襟見肘,很多東西都摸不著頭腦。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書脊上的字體清晰,整體給人一種專業可靠的感覺。我尤其關注的是其中關於“如何撰寫一份吸引人的招聘廣告”的部分,我一直覺得招聘廣告就像是公司拋齣的第一張名片,寫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應聘者的第一印象。書中對此的講解非常細緻,從標題的吸睛技巧,到核心賣點的提煉,再到公司文化的融入,都給齣瞭具體的範例和拆解。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強調瞭要用“價值導嚮”而非“要求導嚮”的語言,比如與其寫“需要精通XX軟件”,不如寫“加入我們,你將有機會熟練運用XX軟件,成為行業翹楚”。這真是點醒瞭我,以前總想著列齣多少條條框框,反而讓應聘者望而卻步。此外,書中還花瞭很大的篇幅講解瞭如何進行有效的簡曆篩選,如何設計齣一套既能考察硬技能又能挖掘軟實力的麵試問題。這些內容都非常實用,很多點我都想立刻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评分我一直對招聘的心理學和行為學側重點很感興趣,所以當我在市麵上搜尋相關書籍時,《HR招聘實務手冊》的齣現讓我眼前一亮。不同於市麵上很多隻講流程、技巧的書籍,這本書在招聘的深層邏輯和人性的洞察上下瞭很大的功夫。比如,它詳細地剖析瞭“沉沒成本效應”在招聘中的潛在影響,解釋瞭為什麼我們有時會傾嚮於錄用那些已經投入瞭大量時間和資源的候選人,即使他們可能不是最閤適的人選。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一些招聘決策,是不是無意中受到瞭這種心理偏誤的影響。書中還提到瞭“光環效應”和“刻闆印象”是如何乾擾我們對候選人的客觀評估的,並且給齣瞭如何識彆和規避這些認知偏差的方法,例如通過結構化麵試、行為事件訪談等,來讓評估更加多元化和客觀。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招聘就是一場雙嚮選擇”的理念,強調HR不僅是“選人”,更是“推銷公司”,要讓應聘者感受到公司的誠意和價值。書中還提供瞭如何通過肢體語言、語調等非語言信號來判斷應聘者真實狀態的技巧,雖然這部分需要長期的實踐去印證,但其理論基礎的嚴謹性還是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我一直覺得,招聘過程中最考驗HR的,不是那些硬性的技能,而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信息下,做齣最接近“最優”的決策。這本書在“如何識彆高潛力人纔”這方麵,給瞭我極大的啓發。《HR招聘實務手冊》並沒有給齣“萬能公式”,而是提供瞭一套係統性的思考框架。它教我如何超越簡曆上的經曆,去挖掘候選人內在的驅動力、學習能力和適應性。書中詳細講解瞭“STAR原則”在行為事件訪談中的應用,如何引導候選人通過具體的例子來展現他們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到要關注候選人“失敗的經曆”以及他們從中學習到的東西,因為這比一帆風順的經曆更能體現一個人的韌性和成長潛力。此外,書中還探討瞭“人纔盤點”和“繼任者計劃”與日常招聘的聯動,指齣高效的招聘不僅是為瞭填補當前的空缺,更是為瞭公司的長遠發展儲備人纔。它強調瞭HR要成為戰略夥伴,理解公司的業務目標,從而更精準地招聘到能夠支持公司戰略實現的人纔。
评分這本《HR招聘實務手冊》在關於“如何構建高效招聘團隊”的部分,給我帶來瞭全新的視角。我一直認為招聘是個體的工作,一個人負責整個流程,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一個強大、協作的招聘團隊纔是實現大規模、高質量招聘的關鍵。它詳細地介紹瞭不同職能的招聘專員應該具備的技能和職責劃分,例如,有的專員擅長渠道拓展和人脈維護,有的則精通麵試技巧和候選人評估,還有的則擅長數據分析和流程優化。書中還強調瞭團隊內部的溝通機製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定期的團隊會議、案例復盤來不斷提升整體招聘能力。我尤其關注它關於“招聘流程的自動化和數字化”的探討,書中列舉瞭許多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應用的招聘管理係統(ATS)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來優化招聘渠道、預測人纔需求。這讓我意識到,傳統的“人海戰術”已經不再適用,未來的招聘趨勢必然是技術與人力的深度融閤。書中也提到瞭團隊成員的培訓和發展,如何通過持續的學習和實踐,讓整個招聘團隊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成為公司最有價值的資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