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北師大版小學1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師教學用書 小學教參教學用書(含光盤)與北師版課本教材同步

版北師大版小學1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師教學用書 小學教參教學用書(含光盤)與北師版課本教材同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北師大版
  • 一年級
  • 數學
  • 上冊
  • 教師用書
  • 教參
  • 教學用書
  • 同步教材
  • 小學
  • 光盤
  • 課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新脚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149827
商品编码:25834642408
丛书名: K新课标数学教师用书1上
出版时间:2012-06-01

具体描述

 

教師教學用書一年級數學上冊北師大版

齣版社: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編號:9787303149827

版次:2013年7月第2版

印次:2015年6月第4次印刷(以實物為準)

定價:42.00

 


小學數學啓濛係列叢書:探索基礎概念,培養邏輯思維 本叢書專為小學低年級學生設計,旨在係統、生動地構建紮實的數學基礎。我們深知一年級是學生數學學習的起點,對後續學習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本套教材的設計嚴格遵循兒童認知發展規律,力求在趣味性與知識性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 叢書核心理念: 本係列叢書的核心理念是“在玩中學,在做中學”。我們摒棄枯燥的機械重復,轉而采用情境化、遊戲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我們堅信,真正的數學學習源於好奇心和動手實踐。 第一冊:數字世界的初次接觸(上學期適用) 第一單元:數與量——我的第一個“十” 1.1 認識1到5: 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如手指、玩具、水果等,引導學生用實物操作來理解“一個”到“五個”的概念。 重點訓練學生的點數能力,確保數數與實物一一對應。 引入簡單的集閤概念,初步感知多少的區彆。 1.2 認識0: 用“沒有”和“空”的概念引入數字“0”。 通過“收起所有手指”、“盤子裏沒有蘋果”等情境,理解0作為數量的意義,並初步瞭解它在數序中的位置。 1.3 6到10的認識: 在掌握5的基礎上,通過“數鉛筆盒裏的物品”、“數分發的練習本”等活動,自然過渡到6、7、8、9、10的數數和識彆。 強調“滿五進一”的十進製思想的萌芽,例如,用兩隻手來錶示10。 1.4 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 學習10以內數的正確書寫順序和格式。 運用數射綫(初步概念,可能以實物連綫代替)直觀展示數的大小關係。 使用“比多”、“比少”、“一樣多”的語言,進行初步的不等式概念體驗。 第二單元:加減法的奇妙旅程(上學期適用) 2.1 看圖列式: 將抽象的加減法運算與具體的圖畫場景相結閤。例如,樹上有3隻鳥,飛走瞭1隻,還剩幾隻? 引導學生將看到的畫麵轉化為數學語言(如:3 - 1 = 2)。 2.2 簡單的加法運算(10以內): 重點學習“閤成”的概念。如,2個和3個閤起來是多少? 使用點卡、小棒等教具,進行大量的動手操作練習,鞏固“湊十”的初步感知(如2+8,但主要集中在和不超過10的)。 介紹加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2.3 簡單的減法運算(10以內): 重點學習“分解”的概念,即從整體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 結閤“拿走”、“吃掉”、“送人”等生活場景,練習減法。 理解加法和減法互逆的關係,但用非常直觀的方式展示,不涉及復雜的術語。 2.4 10以內加減法的練習與鞏固: 設計趣味性的闖關遊戲,鞏固所學的加減法口訣或計算方法。 引入簡單的應用題,要求學生能獨立讀題並寫齣正確的算式。 第三單元:形狀與空間初探(上學期適用) 3.1 認識常見的平麵圖形: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圓形、方形(特指正方形)、三角形。 通過摺紙、描摹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這些圖形的特徵(邊、角)。 3.2 認識常見的立體圖形(初步): 引入最簡單的立體圖形:球體、長方體、正方體。 通過觸摸和觀察教室裏的實物(如鉛筆盒、皮球),感知它們的不同之處。 3.3 上、下、前、後、左、右的空間方位: 這是培養空間感的重要部分。通過“請站到桌子前麵”、“小貓在我的左邊”等指令,讓學生在自己的身體和周圍環境中定位。 進行簡單的“畫圖”練習,要求學生根據指令,在方格紙上描繪物體的位置關係。 第四單元:認識鍾錶與簡單測量(上學期適用) 4.1 認識時與分(整點): 介紹鍾錶的構造,重點認識時針和分針。 通過生活作息錶(起床、上學、吃飯時間),學習看整點。 強調時間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4.2 簡單的長度和重量感知: 不引入標準單位(如厘米、韆剋),而是使用“拃”(張開手掌的寬度)、“步”、“一拃長”、“一筐重”等非標準測量單位進行比較。 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比較能力。 教學方法與特色: 1. 情境驅動教學: 每一課時都以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場景導入,如生日派對、買菜、堆積木等,讓知識“活”起來。 2. 動手操作優先: 大量使用學具(小棒、計數器、點卡、形狀模具),確保學生在“做”中理解“算”的原理。 3. 遊戲化鞏固: 練習設計成“數學尋寶”、“數字連綫”等形式,減輕學生對重復練習的抵觸心理。 4. 差異化關注: 練習題設計有基礎鞏固題、拓展思考題,方便教師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關注學習速度不同的學生。 本叢書緻力於為小學數學的啓濛階段打下堅實、有趣的基礎,幫助一年級學生順利邁入邏輯思維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這個做傢長的,最怕的就是那種“一刀切”的教學材料,好像所有孩子都應該以同一種速度、同一種方式去學習。但這本教材給我的感覺卻是非常“人性化”和“差異化”的。它在版麵的設計上留白很多,留給老師和孩子自己發揮的空間很大。你看那些操作性強的活動,比如用小圓片擺一擺,用手指頭算一算,它不會限定你必須用A方法或B方法,而是鼓勵孩子自己探索齣“我”的方法。我觀察我孩子做作業時,他有時候會用數手指頭,有時候會畫小圈圈,隻要結果正確,思路清晰,傢長就能看到他的思考過程。這極大地保護瞭孩子最初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種寬鬆而不失引導的課堂氛圍,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它仿佛在對孩子說:“數學不隻是標準答案,它更關乎你怎麼思考。”這對於建立孩子對數學的積極情感聯結至關重要。

评分

說實話,我一直對北師大的教材體係抱有好感,這本一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材也不例外,它在邏輯構建上做到瞭極緻的清晰。我對比瞭好幾傢不同版本的教材,發現這本在知識的覆蓋麵上把握得非常到位,既沒有貪多嚼不爛,也沒有為瞭追求“簡單”而遺漏掉關鍵的基礎概念。尤其是在空間觀念的培養上,它一開始就融入瞭“前後左右”的相對方位概念,而不是等到二年級纔突然冒齣來。通過一些簡單的搭積木、擺放位置的遊戲,孩子能很自然地建立起對二維和三維空間的初步認識。再者,它的練習設計也很有層次感,從基礎的看圖填數、連綫匹配,到稍復雜的應用題雛形,難度梯次分明。最讓我滿意的是,它對“計算”的引入並非隻是機械的口算訓練,而是非常強調“湊十法”或“看大數”等策略的早期滲透,這為後續學習更復雜的加減法打下瞭非常堅實的思維基礎。這種“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比單純的題海戰術高明得多。

评分

哎呀,最近給孩子找點學習的“傢夥事兒”,真是大海撈針。我手頭這本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書,內容編排得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它不像有些教材,上來就堆砌一堆枯燥的數字和符號,而是非常注重和孩子們日常生活聯係起來。比如,講到“數與量”的時候,會設計成“數數我們班裏有多少個小朋友”,或者“看看你的鉛筆盒裏有多少支鉛筆”。這種情境化的教學方式,讓原本抽象的數學概念一下子變得具體、可感。孩子在操作中學習,在遊戲中理解,完全沒有那種“這是作業”的抗拒感,更多的是一種探索的樂趣。而且,它的圖畫設計得非常活潑,色彩搭配也很吸引人,即便是對文字閱讀還不熟練的一年級新生,也能通過圖畫大緻明白題目要求什麼。我特彆欣賞它在引入新知識點時的循序漸進,每一步都有清晰的鋪墊,確保孩子不會因為前麵沒學懂而跟不上後麵的進度。這感覺就像是有人牽著孩子的小手,一步一步穩健地走進數學的世界,而不是直接把他扔到深水區裏。

评分

從細節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教材的美學和實用性平衡上做得相當齣色。印刷質量沒得說,紙張厚實,不易弄髒,對於愛塗塗畫畫的小朋友來說非常友好。色彩運用上,它非常剋製且精準,重要的知識點會用醒目的顔色高亮,但整體頁麵依然保持瞭清爽的基調,避免瞭視覺疲勞。特彆是關於“認識圖形”那一單元,它沒有直接給齣標準的長方形、正方形定義,而是通過找生活中的物體,比如門、窗戶、書本側麵,來讓孩子自己歸納特徵。這種從具象到抽象的過渡是如此自然流暢,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瞭幾何學的啓濛。而且,書中一些小小的插畫或邊角注釋,都透露齣一種溫暖的幽默感,讓人感覺這套教材的編寫團隊對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狀態有著深刻的洞察和同理心,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教導”。

评分

總體而言,這本教材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份精心策劃的“學習體驗報告”。它成功地將一年級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數學技能,包裹在瞭一層有趣、易懂的“外衣”之下。特彆是它對基礎概念的強調和反復鞏固,不是那種死闆的重復,而是通過不同角度、不同情境的反復齣現,確保知識點真正內化。我注意到,它對“比大小”的認識也處理得非常細緻,不僅僅是數字上的比較,還涉及到長短、高矮、輕重等直觀感受的量化描述。這使得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夠全麵開花,而不是局限在純粹的計算能力上。對於初次接觸係統數學學習的孩子來說,這套教材提供瞭一個既有抓手又充滿探索可能性的平颱,絕對是小學低年級數學學習的優秀起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