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師注《道德經》,始於萬曆二十年(1592年),卒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前後用功十五年,“或經旬而得一語,或經年而得一章”,“每參究透澈,方落筆,苟有一字有疑而不通者,決不輕放”。實為學佛、學老者苦心而注,以期學佛者通達老子,“善自他宗”;學老者破除己見,“得離言之旨”。
##棒棒哒
评分 评分 评分##憨山和朱子之间对较出来的王阳明和明清的史学问题,我们内部的宋明理学很不诚实,内部的光华和清扫远没有开始,明清这个问题,要笔直的穿过去,一个民族不能幼稚到用父的统一和母语的得天独厚来安慰自己的现在,一切意志的好都是用祭祀的强度换来的,一切要少年化;朱子的地位远不能像郑玄那样来安置,也不能在新时代儒学开始的时候以宋明理学为标榜,前路光茫茫,如同暗夜,憨山大师在野地里和蒙古的血进行的灌注要很诚实的承认,有什么不能痛苦的呢,你要写作,就应该要和你写作的对象一样疼痛,不要把哲学玩成一个卖淫一样的哲学工作者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