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麗茹和李興春共同主編的這本書的此次修訂版本《坐月子常識與新生兒保健300問(第6版)》增加産婦産後如何做好身體護理的內容,充實瞭對新生兒母乳喂養的內容,如産婦如何做到乳汁充足,怎樣安排好混閤喂養等,指齣瞭現在部分年輕媽媽為瘦身不願給孩子喂奶的做法是錯誤的。此次修訂還對新生兒護理提齣瞭很多細節要求,以助孩子健康成長。另外,新生兒的教育與訓練也是此次修訂的重點內容,其屬於早期教育,是人們很注意的問題。修訂後,書中有關新生兒保健方麵的內容得到進一步充實,這也是産婦坐月子中*關心和*應注意的問題。為瞭寶寶,希望新媽媽認真讀一讀這本書。
。。。
。。。
上篇 坐月子常識
一、月子裏母體的生理變化
1. 什麼是坐月子
2. 月子裏哪些現象是正常的
3. 月子裏母體有哪些生理變化
4. 産後為什麼還有時腹痛
5. 有的産婦腋下為何有腫塊
6. 分娩後的産婦腹部為何還能摸到硬塊
7. 産後多汗是什麼原因
8. 何謂産後惡露,有哪幾種情況
二、月子裏的休養
1. 月子中為什麼要休養
2. 月子中休養包括哪些內容
3. 當前有哪些坐月子方式
4. 月子裏産婦應該有什麼樣的休養環境
5. 在醫院中的七天生活怎樣安排
6. 齣院後四周的生活怎樣安排
7. 産後為什麼要重視精神保健
8. 怎樣順利度過産後不適期
9. 分娩後怎樣護理會陰
10. 分娩時會陰側切,傷口如何護理
11. 順産媽媽産後如何護理身體
12. 剖宮産媽媽如何做好身體護理
13. 護理剖宮産的新媽媽應注意什麼
三、月子裏的日常生活料理
1. 坐月子為什麼不能“捂”
2. 産後為什麼要盡快排尿、及時排便
3. 月子裏要**臥床休息嗎
4. 産後為什麼不能馬上熟睡
5. 産婦睡席夢思床好嗎
6. 産婦的被褥、衣著有什麼要求
7. 産婦在月子裏可以戶外活動嗎
8. 産婦能不能看書、看電視或上網
9. 坐月子能不能吹風扇、開空調
10. 分娩後使用衛生巾應注意哪些問題
11. 産後多久能夠參加正常勞動和恢復工作
12. 坐月子期間不刷牙的說法有道理嗎
13. 月子裏怎樣刷牙、漱口
14. 坐月子期間能不能洗頭、洗澡
15. 月子裏怎樣洗澡
16. 坐月子為什麼要堅持梳頭
17. 産後乳房如何注意保健
18. 為什麼不可頻繁用消毒用品為乳頭消毒
19. 春天坐月子要注意什麼
20. 夏天坐月子要注意什麼
21. 鞦天坐月子需要注意什麼
22. 鼕天坐月子需要注意什麼
23. 産後如何盡快使身體復原
24. 探望産婦要注意什麼
25. ……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獲,是它對“父母心理健康”的關注,這一點在很多同類書籍中是常常被忽略的。它不僅僅關注寶寶的身體發育,更深入地探討瞭新手父母在適應新角色時會經曆的情緒波動,比如産後焦慮、角色轉換的失落感,甚至是夫妻關係在育兒壓力下的變化。書中用瞭專門的篇幅來指導如何識彆這些情緒信號,並提齣瞭實用的自我調節方法,比如如何閤理分配任務、如何尋求伴侶的支持,以及什麼時候應該主動嚮專業人士求助。它讓我明白,養育一個健康快樂的寶寶,首先需要一個健康快樂的父母。這種將父母作為一個完整個體來關懷的視角,讓這本書的價值得到瞭升華。它提供的不隻是“養娃技巧”,更是一種積極、健康的育兒生活方式的引導,讓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寶寶的,更是關於我們這個新傢庭的成長指南。
评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極其人性化,簡直是為忙碌的現代父母考慮到瞭極緻。要知道,帶娃的間隙我們能用來閱讀的時間非常碎片化,可能隻有寶寶小睡的十分鍾。這本手冊的特點就是信息點突齣,重點一目瞭然。它大量使用瞭圖錶、流程圖和“快速參考卡”這樣的形式。比如,當寶寶齣現疑似發燒的情況時,我不用翻遍整本書去尋找答案,隻需在目錄中找到“發熱處理”那一頁,立刻就能看到一個簡潔的“判斷-處理-觀察”的流程圖,清晰地標明瞭在什麼溫度區間需要采取什麼措施,以及什麼時候必須立即就醫。這種即時檢索和快速決策的支持,在緊急情況下簡直是救命稻草。它避免瞭在焦急中去理解大段文字的睏難,直接給齣瞭可執行的步驟,體現瞭對讀者時間價值的尊重。
评分這本《育兒聖經》真是解瞭我大難題!我剛當上新手媽媽,麵對一個嗷嗷待哺的小生命,心裏那叫一個慌張。市麵上的育兒書多如牛毛,看得我眼花繚亂,很多書不是內容太學術,就是過於口語化,總覺得抓不住重點。直到我翻開這本,發現它簡直是為我們這種“小白”量身定做的。內容編排得特彆清晰,章節劃分邏輯性極強,像是給我畫瞭一張清晰的育兒地圖。比如,關於寶寶的早期運動發展,書裏不僅講瞭什麼時候該抬頭,什麼時候該翻身,還細緻到如何通過日常遊戲來引導,甚至連每個階段的“裏程碑”都有明確的標注,讓我心裏有瞭底,知道寶寶的成長是不是在正常的軌道上。我最欣賞的是,它不像有些書那樣隻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會告訴你“為什麼”,比如為什麼母乳喂養對寶寶腸道健康有益,這些背後的科學原理介紹得通俗易懂,讓我從“盲目照做”變成瞭“理解性養育”。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我作為母親的自信心,感覺自己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有瞭一個非常可靠的智囊團在身邊指導。對於初為人父母的我們來說,這本書的陪伴是無價的。
评分我必須得給這本書點個大大的贊,因為它成功地解決瞭睏擾我許久的“信息過載”問題。我之前買瞭幾本號稱“權威”的育兒指南,結果發現每本書的說法都不盡相同,有些甚至互相矛盾,搞得我無所適從,生怕自己哪個環節做錯瞭就對不起孩子。然而,這本手冊給我的感覺是穩定而可靠的。它不是那種堆砌理論的百科全書,更像是一位經驗極其豐富的資深兒科醫生在和你一對一交流。書中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生僻的醫學術語,即便是復雜的生理現象,也能用大白話解釋清楚。我特彆喜歡它在處理“常見問題”時的態度——不恐慌,不誇大,而是提供一套完整的、經過驗證的應對策略。例如,關於寶寶夜醒的問題,它沒有簡單地歸咎於“餓瞭”或“不舒服”,而是從睡眠周期、環境刺激等多個維度進行瞭分析,並提供瞭循序漸進的訓練建議。這種全麵而又不失操作性的指導,讓我在麵對寶寶哭鬧時,不再是手足無措地瞎猜,而是能有條不紊地去排查原因,這對於維護我和寶寶的心理健康都至關重要。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尤其是在理解寶寶的非語言溝通方麵,這本書的洞察力令人印象深刻。很多新手父母都會把寶寶的哭聲等同於“需求”,然後機械地去喂奶、換尿布。但這本書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教你如何“讀懂”寶寶的每一個細微的信號。它詳細描繪瞭不同類型哭聲背後的含義,區分瞭“需求性哭聲”和“不適性哭聲”。更進一步,它還拓展到瞭寶寶的眼神接觸、肢體語言,甚至是用餐時的小動作。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指導,讓我和寶寶之間的互動質量有瞭質的飛躍。我開始能預判到寶寶的需求,而不是被動地響應。比如,當寶寶開始煩躁地蹬腿時,我能迅速判斷齣是尿布濕瞭還是想換個姿勢,而不是等到他大哭纔反應過來。這種深層次的聯結,讓我感覺自己和寶寶的關係更加親密和默契,這遠遠超齣瞭我對於一本育兒工具書的期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