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一本優美、好讀、豐富的書。它從林西莉學琴的經曆和進入古琴文化世界的體悟寫起,不僅詳盡地描述瞭古琴這件樂器本身,更是深入古琴與中國文人、與詩歌音樂乃至與人的生活方式及命運的關係,打開瞭通往中國傳統文化和精神世界的一扇大門。令人感慨的是,如此通俗易懂、清晰詳盡卻又優雅從容地講述古琴故事的一本書,卻不是齣自中國人--古琴這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擁有者的手筆。
1961年,28歲的林西莉第一次見到中國古琴。那時她偕夫婿定居北京兩年,並到北大繼續學習中文。與此同時,林西莉在中國音樂學院開始學習古琴。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林西莉師從古琴大師王迪。兩人亦師亦友的融洽關係,使得林西莉對古琴的掌握和理解都有瞭質的提高。
《古琴》幾十年的古琴生涯,讓林西莉對古琴的瞭解深入其中。直到現在,林西莉每周都會在傢用六十年代老師們贈她的明代古琴"鶴鳴鞦月"彈上一麯。
林西莉結閤她幾十年學琴的經曆和對中國文化的體悟,寫成瞭《古琴》一書。2006年書甫一齣版,即獲得當年瑞典最高文學奬--奧古斯特文學奬,在瑞典又掀起一股中國熱、古琴熱。
##古琴是林西莉打开中国文化大门的钥匙,用这钥匙打开朱红的大门走进去,研究和传播中国文化成了她一生的事业。在中国,现代文明的潮涌裹挟着传统文化的式微,优雅高贵的古琴竟在海外获得知音,到底是林西莉选择了古琴,还是古琴选择了林西莉。
评分##没想到一门传统艺术在一个外国人眼里能有这么深刻的理解,应该反思啊 @2019-04-24 16:19:37
评分 评分 评分##对古典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不是来自对著作作品的阅读欣赏,却是来自一个外国人由实操入手的操琴体验。从抽象的诵读没有想象出古代士子生活的日常,譬如曲水流觞,从对琴操研习过程的描述及衍生感觉到了,还是“吾与点也”。
评分##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出发读出一种乡愁。作者对于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概念解释的很好,如果没有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和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是很难做到的。六十年代初来北京只学了两年的古琴,写起书来引经据典,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膜拜这位瑞典老奶奶……
评分三联旧版平装全彩印刷定价四49,中华书局精装新版定价188 。哎,中华书局这版价格贵得离谱啊!
评分###2018008#
评分##作者是瑞典人,但正是这样的视角反而更适合对古琴可以说一无所知的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