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傳廢除毛序,隻從詩經文本入手,探求詩篇本意,這是詩經學方法論上的一大進步。硃熹反對漢學那種煩瑣注疏的學風,力求簡明扼要,所以此書也並不因為“集傳”的體例而龐雜枝蔓。“傳”,是“傳述”的意思,指注疏傢們“闡釋經義的文字”。所謂“集傳”,與“集注”一樣,意思是匯集各傢注解,加以鑒彆,擇善而從,並間下己意。硃熹既雜取毛、鄭,也間采齊、魯、韓三傢,還吸取瞭不少當代學者的解說。其中有些學者,與硃熹解讀詩經的思路很不一樣,如呂祖謙,是尊毛序的,硃熹仍然引用瞭他的很多見解。這樣,屏除瞭門戶之見,就使得詩集傳能夠兼收並蓄,博采眾長。對於沒有把握的問題,硃熹寜肯說“未詳”,也決不強解,錶現瞭踏實嚴謹的學術態度。
硃熹對詩經的風、雅、頌、賦、比、興六義,作瞭新的解釋。他說“凡詩之所謂風者,多齣於裏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若夫雅、頌之篇,則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廟樂歌之詞……其作者往往聖人之徒”,“至於雅之變者,亦皆一時賢人君子,閔時病俗之所為”(詩集傳序)。主張從音樂和創作群體方麵來劃分“風”“雅”“頌”。對於“賦”“比”“興”,他歸納為“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葛覃注),“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螽斯注),“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關雎注)。
##民无能名
评分##當筆記本用了。詩序辨說很不方便,看起來。
评分##上手第一件事情是找到所有“叶”(不是葉!)字然后重重地打上叉!不过读《诗》入门,朱注的确是绕不开的高峰……
评分##朱子想打破毛序,可有些见解未必就能高于汉人。
评分##这书看了好久才看完
评分##整体颇好。大略可见版本流变情况,疏误一边订正一边增加的过程很有趣。所校版本系统似嫌单一,每多重复,不知是否由于搜罗未备。 朱子集传地位的确立不止于破毛序,重构一整个解释系统,方能在其后数百年间悬为功令。理学的渗透每使人有“天理流行处”之感。对《鹤鸣》的解释不必是诗本旨,但足成一说。注文雅洁可喜,《终南》一篇虽至清儒方明训诂,其误解亦可观。 《诗传遗说》如附录在后更好,不知是否嫌冗不录。 又,精装本书脊“传”字是简体,为全书排印一大瑕疵,续印当改正。
评分##位高言重,不守传统就是进步;人微言轻,不守传统就是荒唐。
评分##不学诗,无以言。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评分之前和某人做过一个企划,用汉简体在竹简上抄一遍毛诗定本小笺的正文,所以若干年后要是发现什么和段玉裁一模一样的什么大简,请大家不用怀疑,肯定是我们作假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